高通5G晶片缺貨 傳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轉單聯發科;全球晶片短缺延燒,iPhone恐停產;揭秘小米造車背後的波折和猶豫

2022-01-22 集微網

1.高通5G晶片缺貨 傳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轉單聯發科

2.馬斯克對話薛其坤:AI是人類最重要的挑戰,自動駕駛將會很快實現

3.因不再提供充電器 蘋果在巴西面臨1250萬元的罰款處罰

4.全球晶片短缺延燒,iPhone恐停產

5.蘋果正式將iMac Pro全球下架,僅剩下這個地方還能買到

6.揭秘小米造車背後的「波折」和「猶豫」

1.高通5G晶片缺貨 傳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轉單聯發科

集微網消息 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晶圓代工產能持續緊缺,整個晶片供應鏈體系對市場供不應求。近期,高通就因受限於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加上三星德州奧斯汀晶圓廠停工的衝擊,其5G手機晶片供應受阻,交期延長至30周以上。

由於高通手機晶片缺貨,目前傳出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的訂單大量轉向聯發科。業內傳小米採用高通晶片比重由80%降至55%,並大量轉單至聯發科。若消息屬實,後續小米旗下搭載驍龍888的手機存貨將大幅減少,而採用聯發科的機型將逐漸增多。

眾所周知,小米、OPPO均是全球知名的國產手機巨頭,無論在國內市場,還是全球市場,銷量都十分可觀。2020年第三季度,在國產手機廠商的助力下,聯發科曾拿下全球智慧型手機晶片市場31%的份額,首次擊敗高通躍居全球手機晶片行業龍頭。

如今,高通面臨晶片危機,小米、OPPO等廠商轉投聯發科懷抱,這無疑將促進聯發科晶片的出貨量增長,成為這場晶片危機下的「最大贏家」。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晶片短缺,即將上任的高通CEO克裡斯蒂亞諾·阿蒙(CristianoAmon)曾向媒體表示,目前科技產品晶片需求量大,對半導體行業造成巨大壓力,導致出現供應鏈短缺的情況發生。

小米集團副總裁兼紅米品牌總經理盧偉冰日前曾在微博上表示,今年晶片缺貨,不是缺,而是極缺。高通主晶片及其他相關技術產品都缺貨,當中包括電源類和射頻類的零組件。

此外,OPPO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劉波在受訪時也提及,因為消費電子晶片的供應鏈毛利差,不像汽車跟工業控制類的晶片毛利比較好。而消費類電子的價格競爭,對生態的影響導致了供應鏈的問題。劉波認為,毛利差投資就會減少,加上汽車、IoT等需求上升,因此未來兩、三年手機晶片供應鏈仍會相當吃緊。

眾所周知,近兩年在5G、汽車電子、物聯網應用等需求的帶領下,電源管理IC、MOSFET、面板驅動IC、傳感器等產品需求快速拉升,以電源管理晶片為例,一臺4G手機的PMIC顆數只有1顆,但5G手機卻要3顆,等於需求一下子增加2倍。

據悉,PMIC主要在8寸晶圓廠生產,而生產上述手機晶片性價比最高的也是6吋及8吋晶圓代工,但6吋及8吋晶圓代工產能擴產較為困難。根據SEMI報告的數據,2016年全球8吋產線數量為188條,到2020年年底,8吋產線數量僅增長到191條。

由於8吋晶圓產能緊張,現階段已經有部分電源管理IC的生產從8吋晶圓廠轉至12吋廠,但轉換時間和良率問題,短期內也無法快速緩解眼下的「缺芯」難題。(校對/Lee)

2.馬斯克對話薛其坤:AI是人類最重要的挑戰,自動駕駛將會很快實現

集微網消息,日前,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上,特斯拉CEO馬斯克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圍繞「顛覆式創新」開展了一場頭腦風暴。

馬斯克認為,人工智慧是人類目前最重要的挑戰,人類處理事情的「帶寬」運轉速度有限,而人工智慧比人類強大很多,對於人工智慧安全的監管是合理且必要的。

在馬斯克看來,美國對Tik Tok的安全擔憂則是完全沒必要的,如果企業從事間諜活動的話,在任何地方都會寸步難行。

薛其坤在對話中建議,在發展人工智慧的時候,一定要設一條紅線,一旦人工智慧或者機器人超越這條紅線的時候,甚至出現一次重大犯罪的時候,人類要有足夠的警察,人類應該有能力加以控制與約束。從技術上看,他認為,人類是有這個能力的。

馬斯克認為,人工智慧、數字醫藥的應用都是顛覆性的創新技術,將會改變人們未來的生活,此外他還強調跨星際旅行正在成為可能。「亙久以來,這是第一次出現生命可以走出地球的機會,我們也可以去探索其他的星球,而腦機接口技術則可以確保人類意識的傳遞和延續」。

薛其坤對馬斯克登陸火星的探索表示讚賞,同時他也在關注地球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在他看來,氫能源的探索對於未來至關重要。他認為,特斯拉這樣的電動車企業可以為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種可靠的解決方案,而隨著太陽能光電效應和可持續循環利用技術的成熟,未來氫能也將作為可持續能源,應用前景廣闊。

在談及緩解城市擁堵問題時,馬斯克提到自動駕駛將會很快實現,並大大改變交通的面貌。在自動駕駛方面,馬斯克此前曾表示,隨著不斷的軟體推送更新,特斯拉終將會實現L5級自動駕駛。如今,在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的參與下,特斯拉能將行車安全提升近10倍。

根據特斯拉2020年第三季度車輛安全報告顯示,在有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參與下的駕駛過程中,平均每459萬英裡(約合738萬公裡)的行駛裡程才會出現一起交通事故。未來,隨著帶有自動駕駛技術車輛的大量普及,城市交通擁堵將面臨一次顛覆性的改變。

馬斯克還提到,3D隧道在緩解城市擁堵方面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表示,不久前,拉斯維加斯展示了一個3D隧道項目的落地,證明了這一設想的可行性。

談及人才與教育問題,馬斯克稱,目前製造業中工業機器人很容易買到,但能給機器人編程的人才卻很稀缺。同時,他也很認同薛其坤院士關於特斯拉辦企業大學的建議,並表示未來或許也將嘗試企業大學的形式,把教育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校對/Arden)

3.因不再提供充電器 蘋果在巴西面臨1250萬元的罰款處罰

集微網消息,3月21日,據外媒報導,由於蘋果決定從iPhone 12和之前幾款手機的包裝盒中移除充電器,違反了巴西當地的《消費者法律法》,該公司在巴西聖保羅或面臨巨額罰款。

巴西消費者保護委員會Procon-SP稱蘋果這是在誤導用戶且未能履行維修合同。據悉,蘋果被處以10,546,442.48巴西雷亞爾(折合人民幣1250.28萬元)的罰款處罰。

據報導,Procon-SP執行董事Fernando Capez表示,蘋果需要明白,巴西有堅實的消費者保護法律和機構,它需要尊重這些法律和制度。

蘋果被要求解釋在10月份決定將充電器從iPhone的包裝盒中移除的原因,但對有關這是蘋果對環境承諾的一部分的回應似乎並不滿意。三星雖然隨後也在Galaxy S21系列採取了這種做法,但另外為預訂用戶提供了免費充電器以達到取悅有關部門的目的。

另外,蘋果還被指在廣告中誤導消費者,這家公司聲稱「防水」卻在消費者稱他們的設備在跟水接觸後出現問題被告知無權享受修復服務。此外,Procon-SP還提到了有關iPhone系統更新後出現問題的投訴以及蘋果被指不尊重巴西法律--拒絕在30天內維修從海外購買來的產品。Procon-SP還表示,蘋果在合同中向客戶強加了不公平條款。

蘋果可以對裁決提出上訴,如果無法達成一致則可能會向法院提起訴訟。(校對/Arden)

4.全球晶片短缺延燒,iPhone恐停產

近期全球晶片短缺問題衝擊各個產業,包含手機、電腦、汽車等領域都受到影響,根據外媒9to5mac報導,三星OLED面板也受到影響,因此有可能間接影響到iPhone產品線,恐面臨停產危機。《日經亞洲》也指出,對於三星OLED面板有大量需求的iPhone,也有可能因為缺料荒而面臨生產中斷的危機。

全球晶片短缺對三星OLED顯示面板的供應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雪上加霜的是,三星德克薩斯州的晶片製造廠上個月因暴雪和停電原因停工至今。這場大雪中斷的不僅是廠內的高通處理器晶片的生產,OLED面板與感光元件晶片等產線也都被迫中斷。

三星的短缺問題,也造成iPhone屏幕供應鏈受挫,可能將面臨停產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蘋果在發布iPhone 12系列,就曾因新冠肺炎造成的停工而延遲了數月才得以上市,而此次的晶片危機可能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後果,不僅會對iPhone 12系列造成危機,還可能會影響到尚未發布的iPhone 13系列。

一家半導體製造商的高級主管表示,如果智慧型手機中所使用的通信晶片、OLED等半導體短缺,那麼手機製造商就得採用其他晶片,以及不同顯示器生產產品,以應對缺料的現況。另一方面這也將使得臺積電等代工廠訂單進一步地減少。

但事實上,在面板方面,因為相關零組件都大缺貨,除了OLED面板生產短缺外,就連LCD面板也可能供不應求。《日經亞洲》引述一名JDI的知情人士表示,如果該公司不接受半導體零組件價格的上漲,面板業者就無法繼續生產產品,不過現在尚未能確定會有多大程度地將上漲成本轉移到產品價格上。

半導體零組件的供貨不足,將無法使顯示器正常運作。這名JDI的知情人士指出,這樣的採購危機在4月時將會達到高峰。ETtoday

5.蘋果正式將iMac Pro全球下架,僅剩下這個地方還能買到

集微網消息,據此前集微網報導,蘋果將停止生產iMac Pro產品,並在官網的相應介紹做出了調整,顯示「售完為止」。

根據蘋果官網最新數據,iMac Pro目前已經正式下架,官網目前在售的一體機僅有iMac一款產品。據了解,iMac Pro此次下架覆蓋了全球各個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iMac Pro還在美國官網將這款電腦的兼容性過濾器改為「2017 年」而不是 「2017 年以後」,這就代表著蘋果後續將不再對此產品線進行更新,意味著這款頂級的一體機「神作」就此落幕。

iMac Pro號稱蘋果史上性能最強的iMac,全面支持VR、4K視頻,用戶甚至可以用來做深度學習項目的開發,一發布就驚豔全球。

雖然iMac Pro停售,蘋果將其從網站上撤下,但在蘋果翻新的商店中,仍有多款 iMac Pro 機型可供選擇。

iMac Pro產品線被取消背後的原因是蘋果認為目前在售的iMac產品完全足以替代iMac Pro,該機是蘋果在去年8月最新推出的升級產品,在性能方面擁有全面升級。

新一代iMac同樣擁有5K視網膜顯示屏,以及頂級的英特爾處理器+Radeon Pro 5500 XT顯卡的加持,蘋果稱其能提供比iMac Pro速度更快、性價比更高的體驗。(校對/Arden)

6.揭秘小米造車背後的「波折」和「猶豫」

小米造車已箭在弦上,但小米並未射出,而是選擇了暫時放下。

雷鋒網獨家獲悉,小米此前在「造車」一事上確實有過相關計劃——由王川和黎萬強這一「王炸組合」帶隊,成立小米控股,團隊持股的新公司,這一造車的新公司起步估值金額高達 50 億美金。

不過,有知情人士對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透露,出於多方面考慮,小米內部暫時擱置了上述造車計劃。

「小米手機衝擊高端的腳步還未走穩,造車會分散小米核心業務的注意力,同時合伙人裡反對的聲浪過大;這應該是雷軍沒有下定決心的重要原因」,該消息人士表示。

同時,有知情人士補充,「在針對造車計劃的合伙人投票中,王川和黎萬強作為當事人雖然堅持,但也有兩個人投了反對票,而雷軍選擇了棄權,遂成僵局」。

小米造車,並非空穴來風

小米在造車這件事情上,確實存在「過去進行時」。

知情人士向雷鋒網透露,小米對造車一事關注已久,在 2020 年進入實質性計劃階段,主要推動角色除了王川,還有上市後就徹底淡出的黎萬強。

王川主要負責執行層面,全面摸底智能汽車行業,和汽車行業的人才見面,對造車技術和工廠都進行了充分調研。

「黎萬強也十分看好新能源汽車賽道」,該知情人士表示。黎萬強在造車這件事上除了負責 「營銷」 的老本行,即品牌營銷的事情,同時以 CEO 的名義負責對外融資和政府關係,具體造車還是由擔任總裁的王川牽頭。

從過往經歷來看,在小米的加持下,「王川+黎萬強」這一組合,的確稱得上是「王炸水平」。

在加入小米之前,王川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創業項目包括影音娛樂設備公司雷石科技、多看科技;後來小米收購多看科技,王川由此加入小米,成為第八位聯合創始人。

此後數年,王川在小米負責了小米盒子、電視等業務,先後擔任小米高級副總裁、小米集團參謀長、小米中國區總裁等要職。其中,在王川的帶領下,小米電視業務表現得異常出色——2018 年 2 月,小米電視的出貨量已經位居全國第一。

有意思的是,關於王川產品工程能力,雷鋒網聽到兩種截然相反的說法,在劉德、蘇峻等小米設計派看來,小米電視在產品設計上拉低了小米品牌的水準,但在諸多小米一線產品經理看來,王川是小米內唯二的能平衡產品定義、工程實現和渠道營銷三位一體的超級大牛。

在上一輪小米結構調整後,王川也被安排去開疆小米的大家電業務,這是雷軍對王川有大殺四方才能的肯定,但這很顯然是牛刀殺雞,王川不甘於此,在把大家電業務迅速帶上正軌後,造車這個事情變成了王川的興趣所在。

黎萬強進入小米要比王川更早,在 2010 年小米科技成立之時,黎萬強就是小米的聯合創始人之一。雖然他曾兩進兩出小米,但品牌營銷上,黎萬強可以稱得上是小米的靈魂人物,有人說他也是這個星球上最好的兩個人之一。

小米創立之初,黎萬強帶領團隊從零開始做 MIUI 整體研發、設計、運營。數年後,黎萬強開始負責組建小米網,全面負責小米手機的營銷、服務、電商、物流等業務——從小米二次隱退後,黎萬強更多縱心於攝影、字畫收藏等個人愛好,但從 2020 年起也開始關注造車。

消息人士表示,在計劃中,小米造車不是在小米體系內進行,而是成立一家新公司。「新公司估值 50 億美金,小米出 35 億,佔股 70%,王川和黎萬強各出 5 億美金,各佔 10%,剩下的 10% 用來吸引小米員工團隊入股」。

相比其他造車公司的巨額投入,50 億美元似乎「難以上道」。但北極光合伙人吳峰告訴雷鋒網,近年來,隨著智能汽車代工產業鏈不斷成熟,單車製造成本逐漸下降,這筆初始資金已足以讓小米交出 「第一輛以及第二輛小米汽車」。

按照北極光的調研,蔚來造第一部車花費超過 200 億美金,小鵬是 100 億美金,而理想則只有 10 億美金。雖然蔚來的投資人 BAI 資本合伙人龍宇認為,理想造的只是增程式的電動車,智能駕駛比重不高,並非同一個品種,所以理想造智能車的成本應該在 30 億美金這個量級——但是以當下富士康比亞迪吉利們的躍躍欲試,智能車的成本以指數級下降是必然的。

消息人士告訴雷鋒網,聽聞小米要造車,諸多主流 VC 都願意以 100 億美金的估值馬上跟進;所以,拆分出新公司的一個很大目的就是為了很好的融資,而不必受限於小米的業績。

資金具備,汽車代工產業鏈不斷完善使得造車在品牌定義比例越來越大,加上 「王川+黎萬強」 這一王炸組合,小米未嘗不能在造車藍海中佔據一席之地。

不過,這一計劃走向落地的過程中,卻出現了波折。

造車計劃被否,小米很猶豫

消息人士向雷鋒網透露,這一看起來很有前景的造車計劃,在一次小米內部高層投票中被否決。「有人投了反對票,雷軍選擇棄權,最終投票結果就是造車計劃暫時放下了」。

關於「小米暫緩造車計劃的原因」,多位消息人士給出了說法,背後有三個可能的因素:

1. 小米要集中精力衝擊高端手機市場

消息人士表示,小米接下來要重點發力手機業務,衝擊高端市場,拿下華為國內空出來的手機份額。

2020 年 2 月,在小米 10 發布會上,雷軍宣布小米手機全面衝擊高端市場。在此後一年間,小米推出了多款售價在 4000 元以上的高端機型;其中在 2020 年 12 月,小米又趕在年底發布新一代高端機型小米 11,其衝擊高端市場的節奏,不可謂不急迫。

不過,儘管小米罕見地在一年裡發布兩代高端旗艦,但其衝擊高端的步伐才剛剛開始。

其中,在 2020 年上半年,中國 600 美元以上價位段智能機市場上,華為以 44.1% 的市場份額佔據首位,排名第三的小米市場份額僅有 4%(IDC 數據);而在下半年,華為手機雖然失勢,但在高端市場,小米並未能趁機拿下多少份額。

相關智慧型手機行業人士向雷鋒網透露,雖然小米在 2020 年發力很猛,但在國產手機高端市場,華為的統治力依然非常強大,在高端品牌層面,小米受到的認可度依然很低,尤其在政企高端客戶市場。

「在現階段,衝擊高端市場對小米來說是更為核心的事情」。

2. 造車項目會導致公司內部人員失衡

基於上一個原因,小米內部更願意將更多重要人員留在核心業務部門。「造車項目本來就比較熱門,比手機的吸引力大,再加上有王川和黎萬強在,很多人都願意過去一起幹。」消息人士向雷鋒網透露。

該消息人士補充稱,如果太多人員湧向造車項目,原本想要重點發力高端市場的手機業務就容易使不上力。「如果造車項目真的開始施行,內部也會擔心基本盤不夠穩固」,消息人士表示。

同時小米高層特別是創始人層面對於造車這個事情分歧也很明顯。

其中一位創始人基於其業務經歷,對一切拆分業務出來做子公司的行為都表示反對,自然也包括小米造車;而另外一位投反對票的創始人,則是更多地因外界對於創始人減持股票情況的關注而顯得被動。

3. 造芯想法尚在,造車容易分散注意力

有接近小米的內部人士向雷鋒網透露,在手機業務之外,小米對造芯還是有很大的想法,多線並行容易分散注意力,有部分合伙人認為,造芯的優先級是高於造車的。

雷鋒網了解到,小米造芯開始於 2014 年,經過 3 年研發,於 2017 年 2 月發布 「澎湃 S1」 晶片,不過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小米並沒有將造芯項目繼續下去。

造車計劃存在反轉餘地

消息人士告訴雷鋒網,雖然目前成立子公司由王川、黎萬強造車的計劃暫時擱置,但並不代表在未來小米不會去造車。

從小米過往在造車項目上的頻頻舉措來看,小米對智能汽車是超級有興趣的,暫停黎萬強+王川子公司造車計劃也是出於業務層面優先層級的考量。

雷鋒網了解到,包括雷軍個人、小米科技、順為資本三方已經投資了 40 家左右有關造車、汽車後市場以及出行的企業。

另外,智能汽車的這一風口依然盛行,且市場存量空間很大,其它網際網路公司都在爭相進入這一領域並快速布局。

HIS Market 的報告顯示,到 2025 年,全球汽車市場智能汽車的滲透率將提升到 60%;其中,中國市場的智能汽車滲透率將達到 75%。

此外,根據國務院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新能源汽車銷量在 2025 年達到新車銷售總量的 20%。

不難看出,近幾年正是智能汽車的黃金年代。

「手機廠商去造車,從邏輯上來說,也是非常合理的」,包括來自 OPPO、華為等公司的多名行業人士告訴雷鋒網。

朝景投資的創始合伙人李石也認為,小米造車是小米更上層樓的關鍵舉動。

實際上,華為雖然多次否決造車傳聞,但外界依然有不少聲音認為,華為必然會走上造車的道路,不少鐵桿華為經銷商也表示,華為吸引他們繼續堅守的一個重要暗示是馬上會有車出來讓他們幫著賣。有供應鏈人士甚至打賭稱,7 月前後,華為將推出自己的智能車。

吳峰也認為,今天造車就是十年前的造手機,他經歷過十餘年前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篤定今天智能汽車就是當年的手機,成為行業的制高點。

他的觀點是,今天的手機戰場雖然還沒有最後定局,但其實已經進入殘局,手機戰爭的諸多生死題,其實會在智能汽車賽道中迎刃而解,一如 PC 網際網路戰爭的諸多命運沉浮都在移動網際網路江湖裡得到了結一樣。

吳峰甚至認為,如果錯過造車,將是雷軍的終身遺憾。

「保不準哪一天,雷軍也會改變主意,自己領銜造車」,消息人士說道。雷鋒網

更多新聞請點擊進入愛集微小程序 閱讀

1.一加50W無線充電器上市前出現在WPC資料庫

2.諾基亞C20即將到來 價格、規格和顏色選擇等細節公布

3.OneWeb衛星星座將提升飛機上的Wi-Fi速度 最高可達195Mbps

4.《華爾街日報》專訪陳磊:拼多多將一件事情做到了極致

5.比特幣需求火爆 「散戶大本營」Robinhood大舉擴招加密貨幣員工

6.持續虧損 LG電子或關閉智慧型手機業務

7.特種氣體業務助力 金宏氣體2020年營收淨利雙增

8.在手訂單延遲 力合微2020年淨利潤下降36%

9.一周概念股:中芯國際落子深圳助力打通產業鏈,車企為何密集推出鐵鋰電池車型?

10.一汽-大眾 ID.4 Crozz 交付,正式「殺入」電動汽車戰場

相關焦點

  • 小米和高通關係那麼好,還能讓小米手機晶片及其缺貨?
    不過我想說一句,小米和高通關係那麼的好,既然給了其他公司比較充足貨源,還能讓小米極其缺貨的狀態,這不應該呀!一位手機晶片業人士對記者稱,當前手機晶片在手機廠商之間,並沒有出現極度缺貨的現象,也不存在因晶片導致手機斷貨的風險。
  • 法官支持滙豐;全球晶片荒雪上加霜;傳小米造車!雷軍或親自帶隊;英偉達收購ARM多方阻礙;晶片迎來新突破!
    更糟的是,傳出英飛凌、恩智浦這些車用晶片供應商也受到停電的波及。業界表示,要有心理準備,全球晶片產業恐陷入第二波瘋狂缺貨,尤其是車用晶片運氣最差。臺積電計劃緊急調度千名員工到臺南工廠據臺灣經濟日報消息,隨著先進位程的訂單激增,臺積電計劃緊急調度約1000名員工到臺南工廠協助生產。
  • 聯發科缺貨 高通已搶走OPPO、Vivo Q4訂單
    轉自臺灣digitimes的消息,聯發科下周法說前消息不斷,再傳出手機晶片缺貨狀況仍難緩解供應鏈消息指出,中端晶片因中國客戶成長快速,加上28納米吃緊
  • 聯發科缺貨!高通搶走OPPO、Vivo訂單
    (2454)下周法說前消息不斷,再傳出手機晶片缺貨狀況仍難緩解。供應鏈消息指出,中階晶片因中國客戶成長快速,加上28奈米吃緊,缺貨難解,聯發科甚至出現「配單」情況,惟高通S6新系列已上陣,第4季成功搶單聯發科大客戶OPPO、Vivo,採用聯發科晶片比例恐降1~2成。今年第2季IC設計大廠聯發科營收725億元,季增29.7%,突破700億元關卡,
  • 真會有晶片公司因為缺貨而倒閉嗎?
    全球半導體晶片短缺持續困擾業界,「今年不可能解決半導體晶片短缺問題,目前包括臺積電等主要晶圓廠都已洽談明年產能分配,我擔心晶片一直短缺,會讓很多新創公司,因拿不到晶片,無法如期推出產品,最後面臨倒閉。」全球快閃記憶體控制晶片領導廠商慧榮總經理苟嘉章,一語道出目前全球晶片短缺恐引發的後遺症。
  • 國產手機廠商集中採用聯發科晶片,真的能衝擊高端了?
    不過在高通發布8 Gen 1的時候,很多手機廠商是搶第一家搭載該晶片的機型上市日期。而到了聯發科的時候,這種願望顯然就小多了。也可見在手機廠商眼裡,孰輕孰重不言而喻。當然,因為現在晶片緊缺的問題,手機廠商也是誰家也不敢「得罪」,無論是高通還是聯發科的晶片都得使用。
  • 硬創早報:因供應緊張 高通和聯發科等晶片製造商下更多BT基板訂單;電力供應短缺 德克薩斯州要求奧斯汀所有晶片製造商停止生產
    外媒稱,由於晶片業務的規模和複雜性,即使短時間關閉工廠也會造成數百萬美元的損失。由於受新冠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在家工作和學習,市場對智慧型手機和電腦中使用的晶片的需求有所增加。由於晶片製造商專注於滿足這一需求,因此對汽車零部件製造商的半導體供應陷入停滯。晶片製造商關閉工廠會導致晶片產量的削減,這將進一步加劇全球晶片短缺的現狀。
  • 聯發科小米突然官宣,高通徹底「無奈」,國產廠商正式全跑完了
    在手機處理器方面,聯發科和高通是主要競爭對手,由於聯發科品牌影響低,導致其在4G時代不如高通。數據顯示,無論是國內的華為、小米等廠商,還是國外的三星等,都將聯發科處理器用在中低端手機上,在高端晶片上往往用高通,這讓聯發科很無奈。想要進入高端市場的聯發科,其遲遲沒有實現,但進入5G時代後,情況出現了轉變。
  • 中小手機廠商的災難:臺積電三大工廠遭黑客攻擊產線停產
    進入第三季度後將迎來智慧型手機市場旺季,這段時間內各大手機品牌均發布了新機,市場出貨量也有所回升,然而,作為智慧型手機處理器主要代工廠的臺積電,近來卻傳出產線系統遭遇黑客入侵的消息,並且導致三大工廠產線停產!
  • 以高端紅酒命名,聯發科全新5G旗艦晶片已獲OV小米訂單
    高通缺貨,聯發科業績逆勢大漲早在今年1月初的時候,芯智訊就曾撰文表示,在全球晶圓代工產能持續緊缺的背景之下,高通可能會由於配套電源管理晶片供應的問題,導致5G晶片出貨受限。而提前在產能上已有充分準備的聯發科有望憑藉天璣系列搶下大片高通5G手機晶片市場。
  • 聯發科嚴重缺貨!高通搶走OPPO、Vivo訂單!
    近日,聯發科副總經理朱尚祖近日透露,由於大陸客戶OPPO、vivo和金立上半年銷售業績靚麗,導致聯發科晶片一直處於缺貨狀態,這一狀態下半年也無法緩解
  • 攝像頭晶片Sensor缺貨 華為、小米等國產廠商遭遇供應鏈危機
    今年4、5月份,幾乎所有的主流手機廠商都發布了旗艦產品。正當養蓄了半年的市場銷量要井噴時,攝像頭晶片Sensor卻遭遇缺貨危機。
  • 高通最強芯驍龍865來了!5G網速全球最快,AI算力翻倍,小米OPPO搶首發
    標準版驍龍765和針對遊戲加強的驍龍765 5G集成了驍龍5G數據機X52,支持SA/NSA雙模5G,適用於Sub-6及毫米波,下行速度峰值達3.7Gbps。作為小米、OPPO等一眾安卓旗艦手機的御用晶片,高通驍龍旗艦系列可以說是間接影響明年5G手機格局的存在。偏偏今年華為麒麟990和聯發科天璣1000都來勢洶洶。
  • 小米汽車大動作;華為宣布:美國所有在售手機白送(打折100%);AMD、高通!臺積電兩大客戶轉單3nm!
    協議顯示,小米汽車項目將建設小米汽車總部基地和銷售總部、研發總部,將分兩期建設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產能分別為15萬輛,預計2024年首車將下線並實現量產。據企查查顯示,今年9月1日,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正式註冊,註冊資金100億元人民幣,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出任法人代表。10月19日,小米召開投資者會議。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表示:小米造車及團隊各項工作的進展都遠超他的預期,預計小米汽車將於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 聯發科嚴重缺貨!高通搶走OPPO、Vivo訂單!展訊平臺被三星採用!
    近日,聯發科副總經理朱尚祖近日透露,由於大陸客戶OPPO、vivo和金立上半年銷售業績靚麗,導致聯發科晶片一直處於缺貨狀態,這一狀態下半年也無法緩解。缺貨原因,朱尚祖認為是自身估計不足。聯發科去年曾預計今年手機市場增長在10%左右,但許多客戶增長達到了20%-30%。而且客戶規模越來越大,導致缺貨更加難以調配。據悉,P系列缺貨尤其嚴重,低端的MT6735和定位高端的X系列也都缺貨。
  • 探究|這兩個故事,帶你了解小米到底會不會造車
    從智慧型手機爆發式的增長開始,雷軍硬是憑藉著草根出身的氣質,幹翻了「中華酷聯」中的三家。而後,小米發展的loT行業(物聯網)迅速成型,至今我們家絕大部分的電器均是小米製造,甚至連我哄孩子的方式都變的特殊了起來,因為我總喜歡站在客廳對著臥室大喊一聲:小愛同學。說得好,那麼這和小米造車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關係。事實上,小米造車比其他人更有優勢。
  • 拜登表示美國參議院準備就半導體立法;封裝基板嚴重缺貨的背後:上遊材料和設備成擴產瓶頸;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的三「皇」會戰
    在BT基板方面,業內人士指出,國內封裝基板廠商在部分產品線方面,已經伴隨著國內晶片設計公司和封裝廠的成長而有所突破,部分企業更是服務於全球客戶。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珠海越亞的核心技術via bar工藝在射頻放大器方面做到了全球領先,早已經進入蘋果供應商,在數字貨幣封裝方面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 電源管理IC供不應求,iPhone全線產品面臨缺貨潮!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消息人士透露,蘋果正在處理iPhone和其他產品所需的電源管理晶片短缺的問題,若相關晶片缺貨問題難解
  • 全球第一大MLCC廠商停產;小米高管表示願意使用華為晶片;三星存儲晶片需求提振
    村田 | 博世 | 三星 | 臺積電 | 小米MLCC | 自動駕駛 | 存儲晶片 | 離職 | 華為晶片全文共1300字 閱讀時長約7分鐘寒冬下也並非一片灰色:雖然村田日本福井工廠因疫情停產,勢必引發MLCC市場新一輪價格波動,但三星存儲受到抗疫醫療器械拉動,需求提振。進入今日與非早報。
  • 全球晶片短缺持續惡化,背後根源究竟是什麼?
    AlixPartners 數據顯示,全球汽車行業可能因晶片短缺問題損失 610 億的銷售額。隨著各公司爭奪關鍵零部件的供應,這種情況預計勢必進一步惡化。這背後存在一個原因——晶片短缺。自去年 12 月起,汽車行業缺乏晶片面臨停產的問題就開始困擾無數車企。時至今日晶片短缺問題並未緩解,反而還有愈演愈烈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