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史上首次漲價潮背後 全球存儲器競爭格局生變

2021-02-15 經濟觀察報

存儲器漲價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根據IC Insights的預計,2017年內存(DRAM)價格漲幅將達到39%,快閃記憶體(Flash)漲幅也有望達到25%。這是由於需求增長和供給收縮。一方面,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持續增長,以及新一代iPhone產品推出,存儲器產能正被大量消耗;另一方面,以三星、海力士為代表的企業正投入一場存儲器創新競賽,將二維快閃記憶體(2D NAND Flash)轉移至三維快閃記憶體(3D NAND Flash)的技術革命,這導致產能增長放緩。

這是一個得存儲器者得天下的時代。存儲器被普遍稱為「半導體產業的皇冠」。如今正成為手機、電腦等產品硬體配置升級的重要賣點。在全球存儲器市場的寡頭競爭中,隨著存儲器價格攀升,三星成為最大贏家,一路高歌猛進,而由此巨虧的東芝(Toshi-ba)半導體卻陷入尷尬境地。同時,漲價侵蝕著原本競爭激烈、利潤微薄的智慧型手機產業,一路打價格戰的智慧型手機企業橫迎來史上首次漲價潮。

在這樣的格局中,國產存儲器正在南京、武漢、晉江三地建構著三足鼎立之勢。國家已經下定決心發展存儲器產業,通過自主研發關鍵技術與引入半導體巨頭,在全球存儲器產業的關鍵時刻,能否實現「彎道超車」?

存儲器是幾乎所有電子產品的關鍵元器件,承擔著信息記憶的功能。半導體存儲器按照產品類型可分為內存(DRAM)和快閃記憶體(Flash)兩大類。電子產品斷電後,DRAM儲存的數據會自動消失,Flash則不會消失,存儲的數據會保留下來,供下次使用。


DRAM常見的產品形態主要是內存條,Flash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主要包括micro SD卡、UFS(通用快閃記憶體存儲)、EMMC(嵌入式多媒體存儲卡)、U盤、SSD(固態硬碟)等。存儲器應用領域十分廣泛,覆蓋範圍從消費電子到工業、汽車、航空航天、軍事、醫療等各個領域。

存儲器屬於半導體三大產品類別之一,市場規模巨大,約佔全球半導體總產值的23%。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 DRAM產值約450億美元,全球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規模約為300億美元,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總產值在全球半導體存儲器產業的比重高達95%。同時,存儲器是標準化的產品,從歷史上看,存儲器產業隨著庫存、需求、產能等因素變化具有明顯的周期性,而且存儲器毛利率隨著行業周期性波動而劇烈變動。

關鍵的是,存儲器產業的高度集中下,全球呈現寡頭競爭格局。DRAM的主要市場玩家有限,主要包括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企業,韓國目前為全球第一大存儲器製造國。根據TrendForce的數據,截至2016年三季度,全球NAND Flash市場份額分布為三星(37%)、東芝(20%)、閃迪(17%)、美光(10%)、海力士(10%)、英特爾(6%),全球DRAM市場份額分布為三星(50.2%)、海力士(24.8%)、美光(18.5%)、南亞(3.1%)、華邦電子(1.7%)、力晶科技(0.6%)、其他(1.2%)。內存模組廠商包括金士頓、美光等,金士頓是全球第一大內存模組廠商,2015年市佔率高達68%。

隨著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多種類型的數據呈現爆發式增長,存儲器在消費電子產品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同時也是手機、電腦等產品硬體配置升級的重要賣點。目前筆記本電腦內存容量一般為2G~16G,快閃記憶體容量為64G~512G,智慧型手機內存容量為2G~8G,快閃記憶體容量為16G~256G。同一個廠家推出的同一款智慧型手機僅僅因為存儲器容量的不同,價格可能相差數百元到一兩千元。由此可見存儲器對消費電子產品的重要性。

從半導體產業發展史看,在上個世紀,存儲器產業經歷了從美國到日本再到韓國的產業轉移過程。存儲器最早起源於美國,20世紀50年代美國開發出全球首個DRAM晶片,美國曾在DRAM領域長期保持領頭羊的地位。為了集中力量發展半導體產業,日本政府在70年代中期聯合日立、東芝、富士通等五家日本最大的計算機公司成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究協會,到80年代中期日本存儲器產業實現趕超美國 。韓國存儲器產業以三星為代表,三星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進入集成電路產業,在國外的技術授權許可下,通過10年的自主研發創新和不懈努力,在1994年成為全球第一的內存製造商和第七大半導體製造商。


2016年下半年開始,存儲器市場出現供需缺口,需求量持續增長。智慧型手機和伺服器市場對內存和SSD需求旺盛,特別是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持續大幅增長,新一代iPhone產品的推出,需要消耗大量的存儲器產能,同時數據中心建設帶動伺服器用存儲器持續增長,固態硬碟在PC中替代機械硬碟也增加了對NAND快閃記憶體的需求。


供給持續收縮。三星、海力士等企業正逐步將2D NAND Flash(二維快閃記憶體)轉移至3D NAND Flash(三維快閃記憶體),2D NAND Flash基本停止擴產。3D NAND Flash作為一種新興的存儲器,擴產需要較長時間,快閃記憶體產能增長幅度放緩。全球主要快閃記憶體廠商的 3D NAND Flash目前產出超過NAND快閃記憶體產量的一半。目前DRAM生產工藝微縮進入到20納米節點,工藝製程繼續微縮、良率提升的難度急劇上升,經濟效益不好,因此,各大DRAM廠對先進技術開發、資本支出持保守態度,DRAM總體產能增長大幅放緩,DRAM供給相對穩定。預計到2018年,隨著3D NAND Flash產能和良率不斷提升以及新增產能陸續投產,存儲器供應緊張局面有望緩解。

這一輪漲價或改變全球存儲器競爭格局。三星成為存儲器漲價的最大贏家,三星有望在2017年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半導體龍頭。從去年三季度以來,存儲器漲價扭轉了三星在Note 7手機大量召回帶來的不利局面。根據IC In-sights的數據,今年二季度,存儲器持續漲價推動三星半導體部門營收創出新高,有望達到149億美元,高於英特爾的144億美元(預估值)。我們預計三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主導全球存儲市場的定價權。

與三星半導體高歌猛進不同的是,東芝(Toshiba)半導體業務發展陷入了尷尬境地。東芝公司的2016年財報顯示,公司在美國發展的核電業務出現了巨虧。為扭轉不利局面,東芝管理層欲出售半導體快閃記憶體業務。業界認為,東芝快閃記憶體業務售價將在180億美元以上。目前,博通(Broadcom)、臺灣鴻海、SK海力士以及威騰電子(WD)等公司都對競購表示出了濃厚興趣。更新的消息是,蘋果和亞馬遜將聯手臺灣鴻海競購東芝半導體業務。

究竟花落誰家,或許6月中下旬市場就會給出答案。這也反映出,在全球範圍內,半導體快閃記憶體資產仍是一塊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漲價對下遊智慧型手機和PC廠商來說十分不利。存儲器漲價大幅增加了智慧型手機和PC廠商的成本,特別是存儲器成本佔比相對較高的中低端智慧型手機,侵蝕了競爭激烈、利潤微薄的智慧型手機產業,PC廠商則面臨PC出貨下滑與存儲器供給嚴重不足的雙重壓力。

目前部分智慧型手機已經漲價,幅度在100~500元不等,改變了智慧型手機以前一直降價的歷史。蘋果新機型6月初正式進入量產,伺服器市場對存儲器需求持續增長,國產品牌手機進入銷售旺季,這些因素均加劇了存儲器的供應緊張程度,部分智慧型手機廠商拿貨可能延遲甚至短期內拿不到貨。根據IC Insights的預計,2017年DRAM價格漲幅將達到39%,快閃記憶體(Flash)漲幅也有望達到25%。對PC廠商而言,SSD取代普通硬碟是趨勢,PC行業近年來增速放緩,訂單不穩定也導致存儲器廠商不太願意投入資源在PC用存儲器上。

中國存儲器產業起步較晚,我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存儲器市場,在國家產業政策扶持以及大量資本投入的背景下,通過自主研發關鍵技術與引入半導體巨頭,有望實現存儲器產業的「彎道超車」,在全球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目前已形成南京、武漢、晉江三足鼎立之勢。國內存儲器目前主要依靠進口,根據電子信息產業網的數據,我國每年進口的存儲器金額約為600億美元。為此,國家下定決心發展存儲器產業。2016年7月,紫光控股、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湖北國芯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和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共同出資240億美元成立了長江存儲。長江存儲主要從事3D NAND Flash的晶片與製造,旗下擁有全資子公司武漢新芯。武漢新芯成立於2006年,2008年開始量產,擁有12英寸集成電路技術研發與生產製造能力,其快閃記憶體與影像傳感器製造技術位居世界前列,並且布局了物聯網領域,同時從事SOC、三維集成、MCU平臺等工藝技術的研發與生產。

紫光集團官方網站顯示,由其投資的紫光南京半導體產業基地項目於2017年1月正式籤約落戶南京,總投資超過300億美元,主要產品包括 3D NAND Flash、DRAM存儲晶片等,項目一期投資約100億美元,月產晶片10萬片。晉華集成電路官方網站顯示,晉華集成電路是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晉江能源投資集團等共同設立的集成電路企業,於2016年2月在福建晉江成立,投資56.5億美元,建立12英寸內存(DRAM)晶圓製造生產線,通過與臺聯電合作共同研發先進存儲器技術和製程工藝。

(作者系民生證券研究員,本報記者沈怡然採訪整理)

相關焦點

  • MLCC喜迎缺貨漲價潮 華新科/國巨股價一路狂飆超60%
    ,時至如今,存儲晶片依然處於缺貨漲價,去年年底就傳聞華為和OPPO由於受到存儲器缺貨影響,導致今年第一季度訂單將下修10%的訂單。 ☞ 歷經「七年之癢」 MLCC終於喜迎漲價潮近來,沉澱「七年之癢」的MLCC終於喜迎缺貨漲價潮,受此影響,臺灣MLCC製造商華新科已經開始漲價,據該公司披露,從3月底開始就已經調漲,這是近7年來首次漲價,而臺灣另一家MLCC製造商國巨也表示將跟進,在兩者的帶動下,MLCC漲價之聲一片高漲。
  • 【漲價】MLCC漲價潮影響擴大,HDD產品醞釀價格上漲!臺灣MOSFET晶片廠商也要漲價了;IC清洗設備市場呈寡頭壟斷格局;
    全球半導體清洗設備呈寡頭壟斷格局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清洗設備市場規模27億美元,而伴隨著工藝節點的上升,清洗設備用量需求將持續增加。預計2020年達到35-40億美元,2015-2020年年均複合增速達6.8%。同時,SEMI預計,到2020年中國晶片製造企業對清洗設備需求有望突破600億元人民幣。
  • 格局生變,國產手機品牌鏖戰高端,渠道成為重要戰場
    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產量下滑,市場活力大減。儘管國內手機市場仍然保持了不錯的發展趨勢,但是高端化的進程也被減緩。 此外,中國高端品牌的代表華為因為缺芯,銷量大幅下滑,從國產第一的寶座上跌落。全年下來,華為全球銷量甚至跌出前五,而小米、OPPO迎上。
  • 史上最大晶片缺貨潮的背後!
    近日,臺媒《蘋果新聞網》邀請臺灣力晶集團創辦人黃崇仁,探討了當前這一波半導體史上最大缺貨潮的背後原因。黃崇仁表示,這一波的強勁需求來自於成熟製程,過去幾年來都沒有人擴產,而且5G、AI、車用電子等應用發展才剛剛開始,這次的缺貨潮很難解決,現在是「價格決勝負」才能拿到產能。
  • 2018,全球半導體產業這一年!
    站在2018年的尾巴上,你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半導體產業,更是一個共融共進的全球半導體產業。回顧這一年,讓我們通過這10個關鍵詞來理解當下全球半導體產業。轉眼間2018年即將過去!在這一年間,全球半導體產業依舊保持著增長的態勢,存儲器市場依舊貢獻著大部分市場份額。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波瀾不驚,背後則暗潮洶湧。其中最為明顯的一個現象,當屬全球半導體產業遷移所帶來的新舊勢力衝突。
  • 漲價停不下來?淺析SSD漲價的背後原因
    3D NAND替代2D NAND,量產不足    近段時間以來,固態硬碟市場最大的新聞可能就是各品牌固態硬碟產品的市場報價步調一致的大幅上漲,不僅是固態硬碟市場,此輪大幅漲價潮還波及到了內存條市場
  • 從缺芯到缺貨,2021年智慧型手機路向何方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因為晶片等零部件缺貨漲價嚴重,手機行業不斷出現缺貨的情況。3月1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不論是小米官網或是京東自營平臺,小米11均處於無貨狀態,購買需要預約,Redmi新發布的K40也暫時無貨。這背後是手機上遊產業鏈缺貨的普遍現象,包括晶片在內的元器件,因為5G手機市場爆發、疫情造成庫存不足,目前都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
  • 【芯調查】新冠肺炎將提高伺服器DRAM需求;疫情之下,存儲器開啟新一輪漲價周期,存儲器下半年或供不應求
    【芯調查】疫情之下,存儲器開啟新一輪漲價周期;疫情之下,各類防疫物資都在加緊生產,而測溫設備的採購需求也成功「助力」存儲器漲價。據一位從事測溫設備的採購人員表示,目前,MLCC、電阻價格翻倍增長,主控晶片漲價60%,內存漲價80%,傳感器漲價200%,屏幕也大幅漲價……市場需求旺盛,供應端的情況卻不容樂觀。
  • 史上首次!2017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出現大變動
    在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公布的最新數據中,2017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僅4.59億部,與2016年相比下降4%;其中2017年第四季度的表現最為糟糕,出貨量同比下滑超過14%,僅有1.13億部。 2017年二季度,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首次出現了季度出貨量下滑的情況,但全年出貨量同比下滑,還是第一次出現。
  • 2017手機行業千機之變
    一年中,手機開啟了集體漲價潮,性價比手機越來越貴,旗艦手機甚至突破萬元大關;上半年國際大牌遭遇了國產品牌阻擊,丟失大量市場份額;雙攝拍照不斷普及,甚至開啟四攝時代;隨後,手機行業全面進入全面屏時代,各家品牌全面屏手機紛紛登場,並將全面屏普及到千元機序列;年末掀起的AI大潮,為2018年的智慧型手機發展,指出了新的方向。
  • 全球存儲器產業創新與競爭的大格局!YMTC, Toshiba, Intel...等您來相遇
    存儲器發展論壇日期:2019年3月20日 星期三時間:上午08:45 -
  • 前五大廠商格局生變,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整裝待發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手機季度跟蹤報告,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約8,640萬臺,同比小幅上升0.3%。
  • 景順長城楊銳文:特斯拉最大的競爭對手浮出水面,它將就此改寫全球汽車行業格局
    它無法阻止手機業務的全面衰弱,華為就不得不開拓一個新的市場。9月以來,華為儲備了6年以上的汽車業務已經正式浮出水面,今天只有汽車行業的體量才能彌補手機衰弱。」「這件事就像當年匈奴西遷,東漢趕走北匈奴,匈奴西遷的過程直接改寫了歐洲的格局。
  • 固態硬碟等存儲元器件漲價超50% 消費者成待宰羔羊
    此外,不少智慧型手機廠商甚至已經做出提價舉動,而最後的買單者依然是消費者。那麼,快閃記憶體產業被漲價、缺貨等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在2017年內存市場又將會迎來怎樣的變化?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了深圳華強北十多家銷售固態硬碟、內存條等內存產品的商家及業內人士,以期解開此輪漲價潮背後的原因。】
  • 【Easy-Key】聚焦元器件漲價
    【三星擴大NAND Flash資本支出 存儲器或將上演膽小鬼賽局】韓國業界最近指出,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ics)2019年的NANDFlash資本支出將達90億美元,將比2018年多出10多億美元,擴大高容量3DNAND產品生產規模,期望拉大與其它競爭對手間的領先差距。
  • 全球缺芯關鍵時刻,臺積電放出史上最大漲價
    在全球缺芯的背景下,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臺積電(NYSE:TSM)迎來了歷史最大幅度漲價。儘管臺積電一再強調擴大全球布局是基於審慎評估,不會對其維持50%的毛利率有所影響,但成本的提升不可忽視。在全球大缺芯的背景下,上遊材料、設備的價格提高,導致成本提高。一位晶片代工廠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他們上遊的基板、框架供應商已經漲了兩次價了,並且沒有預兆,不同意漲價,後面的訂單就不再接受。
  • 手機2017:暴跌,砍單,漲價,缺貨共存,迷茫的2018;中國手機廠商T形格局下求生;Tango項目明年被谷歌正式關閉
    和雷軍一樣,華為消費者業務CEO 餘承東也遇到一個尷尬,在華為mate 10 發布會上,他預計今年第三季度華為的出貨量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然而,隨後各大數據報告顯示,三季度蘋果仍然超越了華為。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華為銷量超越蘋果是早晚的問題。
  • EMUI5.X全球用戶超過1億:系統級競爭決定手機未來格局
    蘋果iOS 11在升級過程被發現的「降速門」,嚴重傷害了蘋果長期建立的用戶口碑,背後是蘋果iPhone更新緩慢、市場佔有率下滑的焦慮。Android佔據了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80%以上的份額,但「卡頓」等系統天生頑疾,也成為影響Android用戶體驗的首要因素。作為目標全球手機市場第一的華為,如果要超越蘋果,必須致力於解決這一問題,這也是華為在EMUI研發投入上超過全球任何一家Android手機企業的原因。
  • 存儲器動態|長江存儲器項目投產,三星推新HBM2顯示存儲器,寧夏首個存儲項目落戶,數據中心需求推動Server DRAM漲勢延續
    Gartner認為,2017年半導體市況蓬勃發展最主要的因素來自存儲器短缺,其中DRAM價格成長高達44%,NAND Flash價格也上漲了17%。值得一提的是,NAND Flash價格是有統計數據以來,首次呈現上漲的局面。圖1:2017年全球營收前十大半導體廠商排名除了三星之外,其他存儲器廠商的營收成長幅度也相當驚人。
  • 【漲價】MCU引爆2018漲價新行情;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突破帶動2018年滲透率增;臺積電10nm仍未達經濟規模
    MCU漲價大廠鳴槍起跑  今年恐將缺貨一整年NXP宣布將自第一季開始調漲旗下多個產品線全線報價,其中,MCU調漲6%,數位網路晶片上漲5%,安全行動支付、車載微控制器應用晶片以及智慧天線解決方案等將調漲10%。此次由NXP所開出今年MUC晶片漲價第一槍,已等同預告第一季相關供應鏈元件漲價潮將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