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好消息:國產28nm/14nm晶片有望今年/明年量產!

2021-12-11 中國半導體論壇

 

中國半導體論壇 振興國產半導體產業!

    

6 月 23 日消息 在國家大力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從國內大陸地區晶片製造業發展現狀及火熱發展勢頭綜合分析,行業預判 28 納米將是 100% 國產晶片的新起點,和國產 14 納米晶片將分別有望在今年和明年實現量產。

這一預判得到了專業人士的認同,據環球網科技報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所長溫曉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國產 14nm 晶片明年底可以實現量產,國產晶片已經迎來最好的時刻。「認同行業預判,儘管面臨著技術方面的難題,但已看到希望。」

溫曉君稱,14nm 晶片的發展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題:刻蝕機、薄膜沉積等關鍵裝備實現了從無到有,批量應用在大生產線上;14 納米工藝研發取得突破;後道封裝集成技術成果全面實現量產;拋光劑和濺射靶材等上百種關鍵材料通過大生產線考核進入批量銷售。而這些成果基本覆蓋了我國集成電路全產業鏈體系,扭轉了之前工藝技術全套引進的被動局面。

溫曉君稱:「14nm 甚至 28nm 晶片國產化快速發展意味著,我們採用退回策略,用成熟工藝滿足一般性的晶片需要,不一味追求高製程,更加重視設計、封裝優化,以時間來換取半導體應用和全產業鏈自主的空間。」

溫曉君對於國產晶片的未來表示看好。他認為,目前國產晶片「雖然離晶片大廠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已看到希望」。溫曉君稱,14-12nm 這一代的生產線,在目前半導體中非常的關鍵,14nm 製程及以上能夠滿足目前 70% 半導體製造工藝的需要,定位中端的 5G 晶片均採用了 12nm 工藝。另外,14nm 基本能滿足我國國產臺式 CPU 需要的製程的需要。

數據統計,在 2019 年上半年,整個半導體銷售市場規模約為 2000 億美元,其中,65% 晶片採用 14nm 製程工藝,僅 10% 左右的晶片採用 7nm,25% 左右採用 10nm 和 12nm。

不過溫曉君也坦言,我國 14nm 技術蓬勃發展,並交出了不俗的成績單,但是想要後發制人,實現追趕,也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業內領先廠商在 14nm 上已經有多年的生產經驗,產線折舊已經完成,我國企業在成本上與其他廠商競爭並沒有優勢。因此,在技術追趕上我們和世界第一流的代工企業存在著代差,想要後發趕超則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財力與時間成本。

據了解,最近的這個周末,一則「臺積電南京擴產受阻、28nm 半導體設備被卡脖子」的消息在網上盛傳。而據 AI 財經社從幾位行業核心人士處獲悉,這條信息並未從可信渠道獲得證實,應該是一則假消息,但情況也比較複雜。國內某晶片製造廠高層稱,因為疫情打亂了整個生產鏈,再加上設備交貨周期本來就長,全世界都在搶設備,導致設備的交付晚了幾個月。

***************END***************

加群步驟:

  第一步: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半導體論壇微信公眾號。

  

 第二步:在公眾號裡面回復「加群」,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半導體公眾號推薦*******

   

爆料|投稿|合作|社群

文章內容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溝通

投稿商務合作聯繫iccountry

有償新聞爆料請添加微信
iccountry

相關焦點

  • 外媒:中國28nm和14nm晶片進步神速
    28nm 和低端晶片無法滿足的功能,將在很大程度上使用 14nm 和 20nm 技術來滿足。與28 nm相比,14 nm在性能方面更接近 7 nm技術,而設計和製造成本比 7 nm低得多。例如,去年,在速度和功耗方面,英特爾的 14 nm Skylake 臺式機處理器與 AMD 的 7 nm銳龍處理器沒有明顯區別,儘管圍繞 7 nm進行了營銷炒作,而且製造成本更低。
  • 不止14nm!中國上海傳來好消息,國產晶片再進一步
    要知道,現在5nm是全球最先進的晶片製程,掌握其設計工藝的公司寥寥無幾,而國產企業卻能在這方面大放異彩。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內能夠設計出5nm的晶片,但是卻無法單獨完成量產工作,必須與代工廠建立合作。像之前華為的御用晶片代工廠就是臺積電,麒麟系列處理器也基本上都是由臺積電生產的,可以說臺積電為華為提供了最重要的技術支持。
  • 中芯(981):持續投入研發及建廠 國產替代高確定性
    近日,市場傳聞中芯國際或將以40nm工藝為華為代工生產OLED驅動晶片。華為自研的OLED熒幕驅動晶片已完成試產,預計今年年底即可正式向供應商完成量產交付,之後即有望應用到華為旗下產品中。大家都知道華為沒有晶圓廠,所以此款晶片需要藉助代工,該OLED驅動晶片採用40/28nm工藝,最大可能交給中芯國際生產。
  • 重要一步:中芯28nm高通驍龍410獲主流手機批量應用!附:為何率先量產28nm的驍龍410?
    Qualcomm Incorporated總裁德裡克•阿博利表示:「中芯國際28納米工藝製造的驍龍410處理器是專為大眾市場最新一代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設計的一款領先晶片組,其應用於主流智慧型手機並實現商用,標誌著 Qualcomm Technologies 和中芯國際在先進工藝製程和晶圓製造合作上再次取得重大進展。」附: 中芯國際為何率先量產28nm的驍龍410?
  • 7nm晶片即將量產,中芯將迎來新巔峰,國產芯也將有成績
    技術方面,中芯是全球少數能夠量產14nm製程晶片的企業,目前14nm工藝晶片的良品率已經到達業內水平。另外,中芯還能夠量產N+1工藝的晶片,該工藝的晶片與臺積電7nm十分相似,唯獨在功耗方面,提升沒有臺積電7nm晶片那麼高。
  • 【60秒半導體新聞】兆芯官宣國產獨立顯卡:28nm工藝、70W功耗/長江存儲加速128層QLC快閃記憶體量產 國產設備已佔14%
    兆芯官宣國產獨立顯卡:28nm工藝、70W功耗龍芯、飛騰、申威、兆芯、鯤鵬、海光……國產通用CPU處理器這幾年多點開花,MIPS、ARM、x86各種架構都有覆蓋,而相對來說,我國的獨立GPU圖形處理器基本還是一片空白,某種程度上它比CPU難度更大。最近在重慶、遼寧多地陸續下線的全國產計算機「天玥」系列,部分型號也顯示配備獨立顯卡,但詳情一無所知,有業內人士稱其性能也是非常的差。
  • 剛剛,400億國產晶片巨頭突然宣布!
    坐穩內地代工老大哥的位置後,2017 年年底,中芯挖來了行業領先專家梁孟松,一位在臺積電任職時期僅個人參與發明的專利半導體技術就有 181 件,且全是最重要先進工藝的技術研發;出走到三星後,帶領三星晶圓代工直接從 28nm 製程升級到 14nm,甚至領先臺積電半年實現了量產的 " 行業大牛 "。
  • 【60秒半導體新聞】飛騰國產CPU飛騰!生態空前壯大、產品無處不在/百度AI晶片崑崙明年初量產:三星14nm、支持國產飛騰CPU
    飛騰國產CPU飛騰!生態空前壯大、產品無處不在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下,整個社會對於國產自主科技的需求空前高漲。雖然我們距離世界一流水平仍然有很大差距,但可喜的是,無論軟體還是硬體,我們都在大踏步前進著。PSPA是由飛騰定義的處理器安全架構標準,從CPU層面實現國產計算機系統的本質安全,已經內置於最新的FT-2000A/64,包括十個方面的內涵:密碼加速引擎、秘鑰管理、可信啟動、可信執行環境、安全存儲、固件管理、量產注入、生命周期管理、抗物理攻擊、硬體漏洞免疫。
  • 【晶片】搭建28nm自主可控生產線的可行性分析!
    一方面,28nm及以上成熟製程仍是目前晶片領域的主流製程,28nm以上成熟製程佔當前晶片市場規模的60%;另一方面,當前28nm及以上成熟製程晶片的國產自給率仍不到20%。因此,搭建一條28nm及以上製程的國產半導體設備生產線的意義重大。從技術上看,28nm被業界看做成先進位程與成熟製程的分水嶺,同時也是目前國產替代所能接觸的高度。
  • 中芯國際14nm工藝晶片量產:可生產全球超64%晶片
    眾所周知,自從臺積電方面被爆出「將消減華為14nm晶片訂單」之後,關於「國產晶片」製造水平和能夠力也再次被網友們所熟知,但很快近日,中芯國際旗下中芯南方正式宣布:「14 nm晶片已經實現產能滿載,並且良品率也是高達「95」;」而根據業內人士透露,此前被臺積電所削減的「華為14nm晶片訂單」,華為也是將其交給了中芯國際,但對於很多網友們而言,似乎對於14nm晶片製程工藝並不看好,同時還表示
  • 中芯國際好消息傳來,還悄悄幹了件大事!專家:這是要邁入快車道
    那麼所說的好消息是,中芯國際第三季度產能,國內客戶佔比接近七成。也就是說,中芯國際調整了產品組合和客戶基礎,並且把調整出的產能主要給了國內客戶。在全球缺芯的形勢下,能夠優先向國內客戶供貨,這才稱得上是好消息。另外,中芯國際28nm及以下製程營收佔比僅18%,這方面依然需要更努力。
  • 國產晶片產業鏈形成在即
    所以,能夠完全掌控28nm技術,也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其次,目前不僅中芯國際已經掌握了28nm的量產能力,華虹半導體也在2018年實現了28nm晶片的量產,就量產運營能力而言,我國是有足夠儲備的。現在,就看晶片上遊的設備和材料,什麼時候能夠補齊短板了。
  • 28nm工藝以上,中國大陸晶片公司能拿下的現實生意
    3nm明年才有可能面世;5nm和7nm是晶片工藝的高端圈子,通常只有高端手機和一部分高性能計算晶片才會使用;28nm是一條分界線,28nm及以下工藝被稱為「先進工藝;28nm以上被稱為「成熟工藝」。有時,28nm也被劃分到成熟工藝這個陣營。
  • 【量產】北京君正二代CPU預計明年量產;鼎龍股份拋光墊技術研發進入14nm階段;宜昌南玻光電0.18毫米超薄電子玻璃成功量產
    1、北京君正:80%以上營收來自北京矽成,二代CPU預計明年可以實現量產2、鼎龍股份:拋光墊技術研發進入14nm
  • 中國巨頭,在大家都在討論華為小米的時候,它們已經默默將攻下6nm晶片
    進入5G時代之後,國產手機也是加快了研發進度,去年國內5G手機還是屈指可數,如今5G手機型號不下50款,這和臺積電、三星等晶片代工廠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 【探索】深度剖析,我們可以建造幾納米純國產晶片代工廠
    咱先不說這消息是真是假,咱們來探索一下以國內的技術,能建一個多少nm製程的晶片代工廠。我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半導體全產業鏈的國家。按照道理來說,我們應該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組建一個晶片代工廠才對。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能組建多少製程的純國產代工廠呢?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這個問題非常好奇。
  • 14nm工藝大爆發,中芯國際還有兩道關
    最為關鍵的是,代表晶片先進技術的14nm/28nm工藝佔比飆升至14.6%,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0.3%的收入貢獻。中芯國際表示,14nm工藝的優良率已達業界量產水準,同時在穩步推進n+1工藝技術。作為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也是全球第六家掌握14nm工藝的晶圓製造行業企業,如果14nm技術穩定量產優良,則可以解決國內相當於大部分企業對晶片的需求。
  • 晶片設備大爆發,買它!
    缺芯事件,也讓老美意識到晶片產能的重要性,從去年開始陸續推出跟半導體有關的法案,其中還包括52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 根據SEMI6月份發布的最新報告,今年全球將新建設19座晶圓廠,而明年將會增加10座。 其中,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將各新建8個晶圓廠,其次是北美,將新建6個。
  • 400億國產晶片巨頭突然撤回!
    此前傳聞,如果華為遭美方封鎖生效,臺積電一旦不再代工生產海思晶片14nm工藝,長期來看此部分業務有望轉交中芯國際負責代工生產。中芯國際內部人士表示目前中芯國際可以代工部分14納米晶片生產,但還不包括更先進的14納米及以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