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亞馬遜無人便利店「突然」開業,引起了全世界的一波好奇心,直接都把區塊鏈的熱度降低了。
自從14個月前,亞馬遜GO橫空出世,雖然它在美國沉寂了一年多,卻把中國資本圈、零售圈、電商圈等創業者撩high了,整整興奮了一年多,而且還在繼續興奮中。
京東蘇寧阿里做出無人店也就罷了,沒想到,連微信也做了無人店。
只是,據說亞馬遜GO一家店的技術投入高達幾千萬美元,而微信無人店的技術投入估計也就幾萬元,主要就是小程序掃碼支付,所以,亞馬遜無人店的成本是微信無人店的上萬倍!
我的天啊!
就算後期成熟了,成本的降低也很難下降到國內無人店技術成本的水平啊!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調戲電商提出幾個疑問:
第一,亞馬遜無人店可複製嗎?技術沒有降低成本,卻在提高成本,何解?
第二,亞馬遜無人店真的便利嗎?
第三,亞馬遜無人店可靠嗎?漏洞多不多?
戲哥這幾個問題,並非今天就回答,而是想跟各位好好探討一下再回答,如果你對這個話題感興趣,請加入我們的讀者群交流:tiaoxids。
Amazon Go
是亞馬遜旗下的無人超市,
就在亞馬遜總部的旁邊從2016年11月發布店面,
測試了14個月,
今天一大早(1月22日早上7點),
終於對公眾開放了!
天還蒙蒙亮,
門口的各路媒體也已經早早地架好了長槍短炮!
這樣的陣勢遠遠一看還以為明星出街,
要不是看到了Amazon go的標誌,
我根本不會想到這是在等超市開門!!
果斷霸佔了今天各大媒體頭條👇
話不多說
馬上給大家帶來第一手的使用體驗!
下午轟轟烈烈的排隊景象👇(來自Twitter)
無人超市,無人貨架,
這些在中國早就不是啥新鮮玩意兒,
但對於生活在「土掉渣大農村」的美帝人民,
無人超市可是個新鮮事兒。
開業很熱鬧,
偶遇了Amazon副總裁gianna puerini
也是負責Amazon GO項目的負責人👇
下載好App,準備開始購物啦~
打開App發現關聯很簡單,
尤其是有Amazon帳號的人群,
作為一名Prime 用戶,
我直接登錄了帳號 -> 選了一個已經關聯的領銀行卡-> 二維碼出現,
搞定,可以直接掃碼進店啦!
前後加起來,三分鐘以內,
流暢,快速。
因為是第一天對公眾開業,
到了門口工作人員還是會問你是否有下載App,
一人發一個購物袋,
如果沒有App或不會用,
也會耐心的教你如何使用。
掃碼、進入。
整個過程又是一個快字
(動圖來自Amazon官方)
貨架擺放的很講究
直接映入眼帘的區域是:
三明治,盒飯(可直接微波爐加熱),
沙拉,還有一些快速小食,早餐等。
亞馬遜無人商店的宗旨就是不用排隊,
不用結帳,拿了就走。
門口貨架的安排,
完全符合了這個無人商店的宗旨,
也暴露了大家主要都是來買早/午/晚餐的呀!
快捷食品佔據全店最明顯、最好的位置。
Amazon Go完全是給旁邊亞馬遜
總部員工的最佳福利,
各種在店內後廚製作的三明治、卷餅、盒飯,
掃碼進入,挑挑選選,
到拿走,進出完全不超過5分鐘。
左手邊很方便地設置了飲料跟零食區,
同樣位於離出入口最近的地方。
開始往右手看,是麵包,更多零食。
兩排冷櫃裡包含了從酸奶、牛奶、
芝士到生肉、生麵條,
也有亞洲選擇,例如豆腐和烏龍麵。
另一個冷櫃久更有意思,
除了冷凍披薩、冰淇淋等傳統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
竟然還有Amazon自產的雙人份半成品食物套裝,
可以方便的在家快速做一頓雙人晚飯。
還有各式紅酒啤酒,選品還是頗為豐富。
毫不意外,我也有零星看到一些
Whole Foods的產品
(東家的超市,哪敢不支持?)
同時我還看到了Amazon Go的限定產品,
水壺、杯子和一款巧克力。
我想問Amazon到底哪裡來的自信,
你以為我會花14.99買個紀念品的水壺?
這時,我不爭氣的右手
伸向了Amazon Go牌巧克力....
購買體驗
這家店和普通超市一樣,可以隨意的拿起和放回,
只以你拿出商店的商品為準。
你可以這樣👇
可以像小姐姐一樣糾結來糾結去...
在下載Amazon App之後的
動畫演示會告訴你,
拿起來的產品會被電腦自動加入虛擬購物車,
而放回去以後,商品也會從帳單中減掉。
既然要來體驗,當然是要各種折騰。
我故意把一排的每種產品都拿起來,
再放回去,
只為看看最終的帳單,有沒有亂扣錢。
這樣👇
甚至這樣👇
最終買了7件商品,
中途還拿起各種產品把玩,
愉快的走出了出入口。
等收據
我迫不及待打開手機刷收據,
然而,顯示了還需要等待。
沒辦法,邊吃盒飯邊等吧。
熱了飯繼續等,
大概出門後4分鐘左右,
才顯示了收據,但是結果非常精準!
(也是難為它,誰讓我是來「找茬的」)
食物好吃嗎?
可以說是,我嘗的東西,一言難盡。
首先外表和超市冷藏飯盒類似,
有各式選擇,以三明治最多。
大早上實在吃不下冰涼的三明治,
果斷問了哪種可以微波爐加熱,
買到了可以加熱的照燒醬雞肉菠菜飯。
打開,這。。這一定是健身餐吧。。。
水煮雞胸+菠菜+很少的米飯+韓國泡菜
被我擺盤之後,看起來有食慾一點點。
來個購買大合照👇
整盒飯完全靠醬汁和泡菜撐起全局,
因為雞肉完全沒味道。
米飯第一次熱,好硬,
有種在吃夾生飯的錯覺。
我還專門加了點醬汁和水又熱了一次,
才可以下咽。總分10分的話,看在快捷健康,
又是亞洲口味的面子上,給個5分。
這是一個有後廚的商店
大部分的三明治和沙拉,
都是由商店自帶的後廚製作,
直接在貨架擺出,
這個確實也是個暖心的細節,
足以證明食物還是很新鮮。
我也詢問了盒飯的新鮮與否,
但店員說不是所有盒飯都在店裡製作。
感人的細節
大門口還設有很小的用餐區,
裝飾風格很類似於Whole Foods,
微波爐、刀叉調料一應俱全。
店內雖小,用餐區還貼心提示有電源、
wifi和飲用水,廁所也非常乾淨。
(這只是個人單次的用餐體驗,
根據個人口味肯定有所不同)
無人商店,真的只是想淘汰人工嗎?
走出商店,看到兩個年輕人舉橫幅寫著
Your Future is Total Shit!👇
上去詢問原因,
他們說他們反對各種形式的自動化,
也非常反對Amazon Go這類型的無人商店。
可能有些人也像他們一樣,
覺得無人商店最大的目的是淘汰人工、
降低商店成本,
和自動販賣機的出現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我看到Amazon Go以後,
想八一八這個以雲計算和數據著稱的大公司,
背後在下怎樣一盤大棋:顧客在商店裡停留多久,
在每件商品徘徊的時間和是否最終購買,
每件商品會在什麼時間銷售,
顧客的年齡、性別、膚色和購買習慣
(店內的攝像頭不一定會記錄到人臉,
但Amazon Account也能捕捉到一些個人信息),
每種商品在每個時間段的庫存,
這些,才是作為一個搞數據的公司,
最終想得到的東西吧!
以前所有的這些,商店只能靠當天的銷售量來推算,
現在有了無人商店,電腦完全能記錄這些點點滴滴,
甚至可以精確到12點了,
商店的後廚應該多準備大家最愛吃的墨西哥卷20份,
雞肉沙拉15份。
幾周都賣得不好的品類,
完全可以停止進貨,等等等等。
總有人會留戀過去的時代,拒絕新的東西。
從一開始,人人拒絕大哥大,到拒絕觸屏手機,
拒絕微信,拒絕信用卡,到拒絕iPhone,
發展到現在,又有一批人站出來,
拒絕無人駕駛車和無人商店。
這些小群體的抗拒,總會變得越來越少,
最後被衝散在一波波的前進浪潮之中。
真希望所有人都能去試駕特斯拉,
也能去Amazon GO親身體驗一下。
因為新的時代,真的來臨了。
加入調戲電商最新銳、最乾貨的會員社群
一起來聊聊新鮮事兒
賺錢只是順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