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是歷史的罪人嗎?他讓中國晶片技術落後30年,心疼倪光南

2022-01-04 高陽嚮導寶

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柳傳志是個好人嗎?

「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這是我記憶中最好的廣告詞之一。那些年,各大媒體都在報導柳傳志的事跡,各地海報很多柳傳志的照片,書店告訴我們,聯想很強大,柳傳志是個好人,是吾輩之楷模。後來才知道,原來當年聯想並不是柳傳志的,它的前身是個國企,大股東是中科院,中關村是大背景。如今越俎代庖坐吃山空被司馬南爆了出來,終於引發了海嘯地震。

因為柳傳志的「英明決策」,中國的晶片技術落後了30年!

1984年,中科院計算所出資出人,柳傳志為總經理,倪光南院士為總工,靠著倪院士的聯想漢卡賺到了第一桶金,聯想公司也因此而得名。隨即在倪院士的規劃下,晶片、程控交換機,漢字office、金融軟體等均有大幅斬獲,尤其是交換機,在國家最高機關上限,比華為提前一年獲得牌照並商用。背靠中科院人才,有純國有有金字招牌,漢卡銷售資金充裕,這是什麼開局?放在華為任總手裡會怎麼樣?如果聯想堅持開發交換機,華為會怎麼樣還真不好說。在倪院士領導下,88年投入晶片研發,到93年就研發出五個ASIC的晶片,94年年倪總爭取到國家數千萬元,躊躇滿志的要在晶片領域大幹一場,但隨即被柳傳志否決。

倪院士當時指出,未來兩大方向是晶片和作業系統,即使晶片不搞,也可以搞作業系統。而柳傳志不予理睬,拿著大筆資金入局房地產,而那時晶片設計製造等領域,美國領先並不多,win95還在醞釀,聯想集中力量完全有可能趕上甚至超越,成為英特爾、臺積電、三星、微軟,都是有可能的,在任何一個領域能夠投入,現在也不至於如此的被動晶片和作業系統雙雙受制啊!現在看來痛心疾首,中國站在世界高科技巔峰的機會,就這樣葬送在柳傳志這個鼠目寸光的投機者手裡!

95年,醉心技術而且耿直的倪總因舉報柳傳志國有資產流失,最終被免除了總工職務,至此公司完全被柳傳志控制,項目全部被終結,並把技工貿路線修改為貿工技。背靠全中國科研水平最高的中科院,卻把貿易放在技術的前面,現在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我國的晶片技術一直被外國人卡的脖子,落後了整整30年。不得不說,柳傳志是間接造成這個歷史悲劇的罪人。

今天不說股改過程中的各種偷換概念和移花接木,那是根本大事,真實與否各方心知肚明,就下面幾個問題就足以讓柳傳志和楊元慶汗顏。

第一,一支以振興民族企業、發展民族經濟為追求和口號的企業和他的高管團隊,經過多年努力,讓企業成功的資不抵債,請問這楊先生和柳先生是怎麼做到心安理得臉不紅心不跳的領取億元高薪的呢?

第二,後來橫空出世的「優秀」企業滴滴,這楊柳青青枝繁葉茂的又跑出去上了個市,柳先生是如何把民族企業情懷和自家經濟發展的矛盾融為一體的呢?

第三,當年全球網際網路產業幾乎起點持平,全球市場方興未艾,中科院倪院士力主兩件事,一是開發晶片,二是開發作業系統,以柳先生的深謀遠慮高瞻遠矚,是怎麼決策把倪院士踢出去,以超前領先的科技企業進軍房地產市場的呢?真的是心疼倪光南院士,成為了別人的墊腳石。今天柳傳志和喜歡他並且尊敬他的房地產老闆兄弟哪個蓋房子蓋出了民族品牌呢?

第四,最理解不了的是當年聯想背靠中科院都不搞科技創新也就算了,對一直認認真真搞研發的本國企業華為,卻不投票支持。另外多年來搞出這個會那個幫,組織一群不幹實業,不務正業,只知道搞房產玩電商搞壟斷折騰金融的兄弟,給他們當帶頭大哥做幕後總調度,這樣的所謂民族企業家,真正的借雞下蛋敗家創富求財的傳奇人物,各種不良首富老闆的老大哥,個人覺得說他是歷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挺恰當。

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我們不知道,但是中國如果沒有聯想,沒有長出這老柳樹的土壤,也許我們會過得好一點,技術會更先進一點。你們覺得柳傳志是罪人嗎?

猜你還想看

司馬南在海南大學演講時遭學生扔鞋

司馬南還能火多久?粉絲量能超越胡錫進嗎?

聯想集團的三個錯誤,不該和司馬南沒完沒了的糾纏,學學恆大吧

相關焦點

  • 八旬倪光南,仍為「中國芯」奔走
    近年來致力於推廣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中興被禁、華為被斷供的時候,有人想起倪光南。這些年他把「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掛在嘴邊,出席活動時說,接受採訪時說,寫文章時說,多少遍也不厭倦。對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痛定思痛的時候,也有人想起倪光南。從上世紀90年代起,為了突破「缺芯少魂」的困局,他屢屢嘗試、探索、受挫,折戟沉沙、壯志未酬。人們對於倪光南有兩種想像。
  • 倪光南往事
    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日前被媒體問道。「沒去考慮這些事情,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在一定條件下儘可能去爭取。1.0往往不太好用,那沒人做就不去做了嗎?也得做。1.0是一個過程,沒有1.0哪有2.0?」作為改革開放後最早一批下海的科學家,倪光南大半生的心血都傾注在中國IT核心技術,尤其是晶片和作業系統上。
  • 「墊腳石」倪光南:為聯想開發漢卡,被柳傳志解僱,82歲支持華為
    1984年聯想剛成立時,全公司上下僅有11個技術人員,柳傳志好說歹倪光南加入了這個前途未卜的小團隊。那一年倪光南45歲,但已步入中年的倪光南給大家狠狠上了一課,加入聯想短短三年時間,就開發出了各類型號的漢卡晶片,這直接讓公司產品的運行速度提升了5倍。
  • 倪光南院士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的往事(回復「倪光南」下載PDF典藏版)
    當時的背景是,中國IT產業界,以及倪光南本人一直為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作業系統和晶片耿耿於懷。(18年了,還是如此)當時的科技部部長徐冠華曾說,「中國信息產業缺芯少魂」。其中的芯是指晶片,魂則是指作業系統。 於是,倪光南幫方舟找錢、找政府、找中芯需要的一切資源,而他本人沒有從中芯拿一分錢,零股份。他願意付出一切,他想要一個新的IT產業核心框架。
  • 聯想總工倪光南
    早在1984年12月,王樹和、柳傳志、張祖祥(當時計算所公司的總經理、副總經理)邀請倪光南加盟計算所公司(聯想前身)的時候,倪光南考慮了一天,最後回答:「如果能讓我專心致志搞科研,不參與任何行政事務,公司又認真負責經銷漢卡產品,我就可以到你們的公司去。」現在倪光南不在總工的位置上,騰出空、靜下心跟蹤一些最新技術的動向,是不是正契合了倪光南多年的夙願?
  • 「聯想,滾出中國」!這個民族品牌做錯了什麼?
    他說:「如果我不回來,我此後所做的一切不會對中國製造有所幫助。」果然,不出一年,倪光南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在整個北京城,手握核心技術的他,更是被無數公司高薪相聘,卻都被他一一拒絕。因為他只想做出「漢卡」。此時的柳傳志等人,也十分擔心。他這樣的超級大神,會來我們這還不知道有沒有明天的小廟嗎?
  • 柳傳志咋又被罵了?
    當初,聯想收購 IBM 個人電腦業務,創下了中國大陸公司首次收購世界著名品牌的歷史,也在 PC 市場一度成為全球第一,彼時的柳傳志被認為是「民族英雄」,而他經營公司的成績,加上他在中國企業家圈子裡的地位,便有了「企業家教父」這樣至高無上的榮譽。那會的柳傳志其實跟任正非的地位相當,可為什麼柳傳志卻總是被網友們罵,為什麼這麼不被待見呢?
  • 教父柳傳志的 40 、50、60
    創業之初,柳傳志曾向中科院院長周光召保證,三年內200萬產值,1987年,聯想的營收達到7000多萬元,遠遠超過此前的目標。但此時的柳傳志也面臨一個考驗,公司的下一步怎麼走?漢卡早晚會被淘汰,開發自己的電腦又缺少資金和技術。柳傳志選擇了一條穩妥的路:先代理AST電腦,熟悉了技術和銷售網絡後,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做自己的品牌。
  • 「教父」柳傳志:少年桀驁、中年低調、晚年高興
    但是我四十歲以前學到東西了嗎?也學到了。」創業之前,柳傳志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設備研究室做了13年磁記錄電路的研究。1980年,他做了一個雙密度磁帶記錄器,送到陝西省一個飛機試飛研究所,發現自己所做的東西,和國外差得太遠。1984年,柳傳志在中科院計算所所長曾茂朝的支持下創辦北京計算機新技術發展公司(聯想集團前身)。
  • 為國產晶片系統窮盡一生 一個失敗者的榮光
    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日前被媒體問道。「沒去考慮這些事情,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在一定條件下儘可能去爭取。1.0往往不太好用,那沒人做就不去做了嗎?也得做。1.0是一個過程,沒有1.0哪有2.0?」作為改革開放後最早一批下海的科學家,倪光南大半生的心血都傾注在中國IT核心技術,尤其是晶片和作業系統上。全球化的市場浪潮裡,他曾被定義為失敗的一方,但如今再看陳年,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聯想有核心技術嗎?為什麼被稱為電腦組裝廠?看完你就明白.
    早在2012年的時候,聯想電腦銷量就已經在全球市場無人匹敵,達到了世界第一位置,創下了不少記錄。曾經還和「華為」並稱為「中國雙傑」,成為了中國科技領域的驕傲,現在聯想有一個缺點一直讓大家詬病,那就是受柳傳志的影響,聯想公司一直走的是「貿工技」模式,導致很多消費者說聯想沒有核心技術,是一個電腦組裝廠。
  • 柳傳志與曹德旺
    前者是「資本家」,是「外國資本勢力在中國的買辦」,後者是企業家,實體經濟的代言人。這是不是終極結論,我不知道,我們誰也不能代表歷史說話。我想要討論的是,這一社會風評背後的時代寓意和它的局限性。福耀一年200億營收,十多個億利潤,賺來的錢,一部分投入工廠擴建和技術改造,一部分用於分紅,福耀上市20多年,派發了近207億元的紅利,是中國上市公司裡少有的良心企業,再有就是做慈善。我去福清,曹德旺帶我去的第一個地方不是工廠,而是一所建在他出生的老宅子附近的中學和一座正在新建的廟宇。
  • 聯想因為失去了他,才淪為如今的「組裝廠」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聯想集團的前身),在應邀加盟公司的時,倪光南提出來三個條件:"一不做官,二不開會,三不接受採訪。"從1984年到1994年,這十年之間,柳傳志的商業才能與倪光南的技術才能相結合,為聯想帶來了十分巨大的商業利潤,僅1994年,聯想的銷售額就達到47.6億元,這在當時是十分耀眼的成績,那時的華為還完全不能和聯想比,中國第一科技公司的稱號
  • 比特大陸:三叉路口,走最難走的那條——從聯想到比特大陸,中國的算力晶片之路
    直到請到倪光南出山。倪光南何許人也?當時,身為計算所研究員的倪光南,已經是位一流的計算機專家,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技術大牛,在中科院和電子界的呼聲甚高。很多名牌企業以高薪誠聘倪光南,均被倪光南一一謝絕。但機緣巧合,倪光南偏偏被柳傳志等人打動,允諾出山,擔任聯想的總工程師。之後的幾年裡,在技術大牛倪光南的主持下,開發了聯想漢卡、聯想系列微型機。
  • 中國散夥人
    聯想柳傳志和倪光南之爭1994年聯想集團創始元老倪光南狀告柳傳志事件尤其具有代表性。聯想走到第十年,曾經親密無間的戰友走到決裂邊緣。「贏家」柳傳志面對被媒體戲稱的「企業家和科學家」之戰時,曾無限傷感:「不把我打入監獄,他絕不罷手」。柳傳志口中的「他」指的是倪光南,後者是曾主持開發聯想漢字系統的集團總工程師。倪光南是技術派,柳傳志是銷售派。
  • 聯想如不驅逐這位院士,很有機會成為世界通訊和晶片巨頭
    此後,一直致力於發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術和產業,1994年被遴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然而,隨著倪光南被排除出聯想領導層,他為聯想未來發展所作的這些部署、計劃和構想也都被拋棄了。聯想集團做出令人扼腕嘆息的決定,像倒洗澡水連同把孩子一起倒掉那樣,不僅擠走倪光南,而且「自廢」了倪光南為聯想未來所「修煉」的「武功」。現在看來,歷史已經在一步步證明倪光南的遠見卓識。
  • 信息通信科技布道者:倪光南與鄔賀銓
    倪光南院士和鄔賀銓兩位院士都在科技發展歷史上功勳巨大,也都是影響很大的布道者。科技老兵戴輝所寫的《華為通信科技史話》近日在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有幸得到了兩位院士的聯袂推薦。本書是通俗易懂的科技歷史,從無線、核心網(含作業系統起源)、光和數通三個產品線角度來講述歷史,並講述了配套晶片的發展過程。
  • 聯想——失落的二十年
    碰巧我最近在看晶片行業,很有意思的是,光刻機巨頭阿斯麥ASML也於1984年成立,和聯想同歲。聯想漢卡        早期聯想的主營業務一直是模糊不清的,從倒賣電視到檢測計算機。直到倪光南院士帶來了「LX-80聯想式漢字系統」。倪光南當時還並不是院士,只是計算所中一個技術水平拔尖的業務骨幹。
  • 柳傳志:七十不惑
    多年來,柳傳志既不評論政府,也很少抱怨環境,更沒有試圖進行商業之外的改革突破。「不做改革的犧牲者,這句話很重要的,你要弄清楚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不能不行的時候強行去改造環境,那一定會頭破血流。1984年和我同時起步辦公司的有好多出名的人物,好多出名的企業家,但今天還在位的不多了。這些人其中有相當一批是沒有把這個問題把握好。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審時度勢,要拐大彎。」
  • 科學家的遠見與執著——倪光南院士
    倪光南院士在IT事業的貢獻已經很多,參與研發中國第一臺計算機,研發出漢卡,但他沒有止步,立志要做「中國芯」,又十多年過去了,經歷過失敗、非議等等,但他還是沒有放棄,繼續努力,在從PC端到移動端的轉移中,倪光南雖然已成頭髮花白的老人,但依然保持對前沿技術的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