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爆!傳蘋果擬在美國設廠造車,正加緊搭建供應鏈

2021-02-25 車東西
車東西12月10日消息,本周以來,有關蘋果造車的消息又開始發酵。本周二,蘋果自動駕駛部門主管換人,機器學習和AI戰略高級副總裁John Giannandrea接任在蘋果工作20餘年的Bob Mansfield,而Bob「第二次」在蘋果退休。本周三,媒體DigiTimes報導稱,蘋果正在美國設立汽車組裝廠,並開始與全球汽車電子供應商展開初步合作洽談,預計2024~2025年,「Apple Car」就會正式亮相。同時,蘋果目前正在與臺積電合作,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晶片。

▲DigiTimes預測蘋果汽車將在2024~2025年亮相

自2014年以來,蘋果就傳出了正在研發智能汽車的消息,該項目組被稱為「泰坦」,同時蘋果也從特斯拉、克萊斯勒、大眾等傳統車企大舉挖人。不過到了2017年,庫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正致力於研發自動駕駛系統,外界認為泰坦項目似乎已經被擱置。但有趣的是,蘋果在近年來卻一直在申請各類汽車專利,涉及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身等多個領域,並且還多做法都非常具有開創性,腦洞比特斯拉還大,又讓外界覺得蘋果似乎沒有放棄造車夢想。在特斯拉的帶動下,眼下全球都掀起了智能電動汽車的浪潮,新造車公司不斷湧現,傳統車企也積極轉型,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公司的市值也不斷衝上新高。在形勢一片大好、各國政府積極鼓勵的大背景下,很難想像蘋果這樣有錢、有技術、有技術積累、有品牌的玩家會對這一市場置之不理。如果臺媒的說法當真,蘋果現在已經到了組建供應鏈,並計劃建廠生產的程度,那麼其拿出一臺令人震驚的產品也完全不是不可能。那時候,蘋果很有可能像是在電腦、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藍牙耳機等領域一樣,再次引領和重塑行業格局。本文福利: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蔚然成勢,谷歌、 華為、蘋果相繼入局,推薦深度報告《從專利布局看蘋果的汽車智能化戰略》,公眾號對話框回復【車東西0126】下載。


媒體DigiTimes表示,近期汽車電子等相關供應鏈的消息顯示,蘋果將在美國設廠製造汽車,生產計劃、初步技術、產品參數已經基本確定,目前已經開始與汽車電子供應商展開初步的合作洽談。蘋果目前正在了解汽車產品的技術規格、成本、產品前景等多項指標,這類似於行業內的詢價(RFQ)流程,同時也有不少供應商開始向蘋果送樣。在確定供應商之後,蘋果的造車計劃就可以正式上馬。預計2024~2025年,「Apple Car」就會正式亮相於蘋果發布會。在今年,蘋果正式將自研晶片產品統一命名為Apple Silicon,除了今年亮相的用於Mac電腦的M1晶片之外,蘋果還在同步研發多種類型的晶片,其中就包括自動駕駛晶片。媒體DigiTimes報導稱,目前蘋果正在與臺積電聯合研發自動駕駛晶片。臺積電工廠此前已經拿下特斯拉自動駕駛晶片的訂單,同時也早已為「Apple Car」展開部署。在臺積電的一座工廠內,臺積電已經與汽車晶片供應商意法半導體已經展開了合作。另外,與蘋果合作多年的鴻海集團日前也宣布進入電動車領域。今年10月的「鴻海科技日」活動中,富士康正式發布了電動汽車底盤和軟體平臺「MIH EV開放平臺」,同時還宣布2024年將推出固態電池。今年以來,鴻海集團與臺灣整車廠裕隆集團、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分別達成協議,組成合資公司,將在電動汽車、車聯網領域展開合作。有分析指出,鴻海集團進入汽車行業,或許也是想拿下蘋果這個「大客戶」。有汽車零部件行業從業者表示,蘋果「Apple Car」模式將與特斯拉類似。也就是說,如果蘋果造車,零部件來源將與特斯拉有較高重合。同時,在車輛眾多零部件中,動力電池的供應起著決定性作用。媒體DigiTimes分析,向來對供應鏈有著強大掌控能力的蘋果,將會在未來幾年加快併購,以確保電池技術領先,供給不受影響。


最早有關蘋果造車的新聞可以追溯到2014年。當年3月,蘋果在日內瓦車展發布Carplay車載軟體之後,便開始對汽車進行實質性的研究。2015年,有媒體報導稱蘋果的汽車項目有數千人參與研發工作。同時,蘋果也一直在鼓勵特斯拉員工加入蘋果公司。這一年,蘋果從全球各大車企都挖來了優秀的人才,包括特斯拉、克萊斯勒汽車、大眾集團。在這其中,就包括特斯拉前副總裁Chris Porritt。目前,他還在蘋果的Titan項目中擔任重要職位。此外,蘋果在2015年還從英偉達、Waymo等公司聘用自動駕駛相關的人才,幫助蘋果研發自動駕駛系統。蘋果還從三星公司「挖」走至少三名電池專家,主攻動力電池技術。在當年的一次採訪中,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戲稱蘋果公司是特斯拉的「墳墓」,因為蘋果招聘的人員都是被特斯拉「解僱」的。2016年,蘋果公司的Titan項目經歷了一次重大轉變。據外媒《華爾街日報》報導,蘋果在當年7月返聘已退休的蘋果前硬體高級副總裁Bob Mansfield,並由他來接管Titan汽車項目。Bob Mansfield在擔任蘋果硬體高級副總裁期間,曾帶領團隊設計了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等產品。在返聘Bob Mansfield之後,蘋果也從汽車硬體開發轉變為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

▲蘋果前硬體高級副總裁Bob Mansfield,現已「二次退休」

2017年,蘋果公司獲準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公共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據外媒彭博社報導,當時從蘋果總部大樓駛出的一輛雷克薩斯RX450h上,安裝有Velodyne公司最長探測距離的64線雷射雷達,此外還有至少兩個雷達,兩個攝像頭。

▲蘋果用於自動駕駛測試的雷克薩斯RX450h

蘋果執行長庫克在接受彭博電視臺採訪時說:「蘋果正在專注於自動駕駛系統,但不一定會開發出真正的硬體產品。」當時人們紛紛猜測,蘋果可能希望推出一個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並提供類似Uber的乘車共享服務。2018年,蘋果對自動駕駛的測試不斷升級、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雖然蘋果公司沒有公開承認正在測試自動駕駛系統,但是蘋果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自動駕駛許可證數量卻排名第三,當年共有70輛車允許上路進行自動駕駛測試,僅次於通用集團旗下Cruise公司175輛和Alphabet旗下Waymo公司88輛自動駕駛測試車輛。進入2019年,有關蘋果自動駕駛車輛的信息在逐漸減少,甚至還曝出蘋果在自動駕駛部門裁員200人的消息,唯一重磅的消息是蘋果收購了Drive.ai自動駕駛公司,蘋果無論在自動駕駛還是造車領域似乎正在更加低調。本周,據外媒彭博社報導,蘋果自動駕駛部門負責人再次換人,由機器學習和AI戰略高級副總裁John Giannandrea擔任主管,前主管Bob Mansfield正式退休。蘋果Titan項目執行主管Doug Field直接向John Giannandrea匯報,John Giannandrea直接向蘋果CEO庫克匯報,蘋果的造車項目似乎正在出現轉機。根據蘋果官網公布的John Giannandrea的簡歷,他於2018年加入蘋果公司,此前8年在谷歌機器學習和搜索團隊擔任負責人。目前,John Giannandrea負責蘋果公司的AI技術戰略、機器學習,開發Core ML和Siri技術。同時,從專利技術上看,蘋果從2017年開始,就在不斷申請有關汽車方面的專利,至今正式獲得的汽車相關專利已經達到100餘項。



相關焦點

  • 幫蘋果造車,是場浮士德交易!
    蘋果很忙 造車動作令人費解 蘋果行動產業正走向巔峰,單季營收突破1,000億美元,怎麼會閒來無事申請只用於車輛的主動式懸吊系統(active suspension system)專利?除非蘋果想要出售這種專門用於高級房車與房車的底盤技術專利給其它車廠,否則難以想像蘋果會申請一些用不上行動運算裝置的車用專利。
  • 【回顧】四大關鍵詞回首2020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發展;傳IBM中國研究院已關閉,官方回應;蘋果軟板供應鏈可望出現洗牌
    >3、四大關鍵詞回首2020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發展4、傳IBM中國研究院已關閉,官方回應正變革研發布局籌資1.2 億美元,為競爭新局備妥銀彈,嘉聯益在近期則傳取得蘋果TWS、手機電池軟板等新訂單,同樣成為市場焦點。
  • 英飛凌CEO:願攜手臺積電在歐洲設廠,部分晶片缺貨將持續到2023年;榮耀回應造車傳聞
    相較於PC DRAM,業內對伺服器DRAM價格是否也將轉跌,態度更為分化。TrendForce指出,由於買賣雙方難以在定價上達成共識,第三季度伺服器DRAM合約價較以往顯得較為混亂,給第四季度的價格走勢增添更多不確定的因素。而DRAM模塊製造商宇瞻科技則與高盛持相似的意見,即伺服器DRAM需求依然強勁。
  • 蘋果造汽車,明年就發布?
    早在iPhone發布之前,蘋果前任CEO史蒂夫·賈伯斯就考慮了造車的可能性,甚至還在2010年與一家名為V-Vehicle的初創車企進行了一系列探討,但隨著iPhone在全球的熱銷與賈伯斯的故去,關於蘋果汽車的想法很快就遭遇了擱淺。
  • 12.10晚報|李佳琦申請"oh my god,買它買它"聲音商標被駁回;傳蘋果AppleCar美國設廠,最快2024年登場..
    傳蘋果Apple Car美國設廠,料最快2024年登場為儲藏新冠疫苗做準備,日本將購買10500個冷藏櫃和大量乾冰藍月亮將香港IPO價格定為每股13.16港元鈦媒體12月10日消息,藍月亮將香港IPO價格定為每股13.16港元,募資12.7億美元。
  • 臺積電美國設廠開始挖人了?
    川普政府擔憂美國過度依賴亞洲半導體供應鏈,希望英特爾等晶片大廠在美國建立生產基地,儘管英特爾積極爭取在美設晶圓廠,但被分析師潑冷水,認為英特爾先進製程仍卡關,成功機率低。美國媒體接連報導:川普政府接連點名臺積電,施壓臺積電美國設廠。臺積電,別無選擇,分析師稱臺積電必然在美國社廠,並且分析最可能設立地點,美國加州。臺灣報導,儘管臺積電赴美國設廠八字沒一撇,不過外界已點名,曾任臺積電美國子公司WaferTech總經理的徐國晉(現任臺灣美光董事長),可能負責臺積電美國建廠事宜。
  • 小米回應造車!華為供應鏈公司發聲;中國移動今年實現5G全覆蓋;三星停止供貨華為!
    小米集團回應造車華為供應鏈公司發聲
  • 高通5G晶片缺貨 傳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轉單聯發科;全球晶片短缺延燒,iPhone恐停產;揭秘小米造車背後的波折和猶豫
    1.高通5G晶片缺貨 傳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轉單聯發科集微網消息 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晶圓代工產能持續緊缺,整個晶片供應鏈體系對市場供不應求。近期,高通就因受限於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加上三星德州奧斯汀晶圓廠停工的衝擊,其5G手機晶片供應受阻,交期延長至30周以上。由於高通手機晶片缺貨,目前傳出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的訂單大量轉向聯發科。業內傳小米採用高通晶片比重由80%降至55%,並大量轉單至聯發科。若消息屬實,後續小米旗下搭載驍龍888的手機存貨將大幅減少,而採用聯發科的機型將逐漸增多。
  • 【焦點】臺積跨海設廠傳獲美金援 菜鳥工程師年薪31個月;日月光轉單爆發 上半年優預期;英特爾回應蘋果換「芯」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中美貿易戰升高,日月光在許多國家設廠也有受到影響,卻能發揮靈活調度彈性,加上臺灣生產重鎮適時發揮核心價值,讓第2季業績優於預期。至於是否配合臺積電前往美國設廠,吳田玉表示,封測業是半導體生態系的一環,且日月光是全球布局最完整的封測廠,未來會針對客戶需求及投資成本效益,審慎評估。
  • 蘋果為什麼造車?造的又是什麼車?
    關注TMT與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的讀者,如果想加入「TMT與移動網際網路」專業討論群,請即回復後臺「TMT」,我們審核通過後將儘快將您安排加入到相應的微群討論組中。謝謝您的光臨,大公館歡迎您!不過,說真的,我覺得蘋果造車,就是因為,它受夠了。最近,蘋果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和各大車企、零部件供應廠進行談判。
  • 比iPhone 12更有看頭的還是蘋果造車?
    從2015年傳出蘋果公司將要造電動車開始,到今年5月摩根斯坦利的一份研報中表示,「預計今年蘋果的研發投入將近1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超1300億元)用於「垂直整合解決方案」方面,最終的結果是造車。」那些年,蘋果公司努力造車而不得的新聞屢見不止,但「車」也幾乎成為了蘋果公司雲端的夢,比起華為快速落地的HUAWEI HiCar,蘋果公司的一系列操作,被更多的人解讀為「騎驢找馬「。
  • 「兩條腿」造車朋友圈擴大,富士康要做掃地僧
    這也是富士康宣布造車後,第一次向外界展示旗下自主設計並生產的產品,頗有「掃地僧」叫板的勢頭。與小米、恆大造車不同的是,富士康此前早已在汽車行業布局了自己的核心技術,在電池、電驅系統以及自動駕駛領域都有了技術儲備,並且打入了特斯拉、寶馬、奔馳等車企的供應鏈。
  • 第一臺非中國造iPad將於明年問世!富士康斥資2.7億美元在越南設廠
    分散生產正是蘋果公司應對中美貿易戰不斷升溫的避險舉措之一。自中美貿易戰打響以來,美國總統川普曾多次要求美國企業關停在華工廠,並針對性地向中國製造產品施加更高的進口關稅,同時限制向中國出口美國高科技零部件以及相關軟體和技術。富士康作為蘋果最大的生產合作夥伴,率先承擔起分散生產風險的任務。
  • 【布局】北方華創21億定增方案生變;上海加緊布局集成電路等關鍵領域;臺灣正崴高端手機供應鏈項目加緊推進
    其中高端集成電路裝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總投資額20億元,總計劃工期25個月,主要包括為28納米以下集成電路裝備搭建產業化工藝驗證環境和實現產業化;建造集成電路裝備創新中心樓及購置5/7納米關鍵測試設備和搭建測試驗證平臺;開展5/7納米關鍵集成電路裝備的研發並實現產業化應用。
  • 蘋果汽車與「華為汽車」相約上路?其實更可能卻是華為幫蘋果造車
    各種傳聞來看,蘋果搞汽車似乎是大概率的事。但蘋果汽車,卻與華為進入汽車領域是完全不同的二碼事。華為去年下半年高調進入汽車行業,但卻專門通過內部一個聲明,表達了自己絕對不會搞整車。要全力投入未來汽車關鍵技術的研發做好類似於博世的角色,支持汽車廠家做好車。
  • 【擴產】中芯國際公布2021年擴產計劃;德國汽車製造商謀劃改革汽車晶片供應鏈系統;傳三星正為美國新晶片廠請求稅收減免
    傳三星正為美國新晶片廠請求稅收減免4、IDC:去年全球半導體營收4420億美元,今年預計年增7.7%5、三星斥資170億美元在美國得州新建工廠,預計第二季度動工6、中芯國際公布2021年擴產計劃據《金融時報》2月5日報導,此舉可能會連帶導致對整個汽車晶片供應鏈系統產生全面革新。目前的汽車晶片供應鏈系統已經應用了數十年,其特色是日交貨結算和保有一定的現金池,該系統還允許汽車零配件製造商之間進行最後一刻的競標。
  • 100億美元在美國設面板廠,鴻海打什麼算盤?
    且面板廠投資金額龐大,加上蓋廠時程動輒超過三年,超過川普第一任任期,有政治風險。 另外中國將有五座新面板廠開出產能,鴻海在美國蓋廠如何拚得過亞洲面板製造成本?投資美國會獲利嗎?「你必須從全盤戰略上來看,」一名外資分析師分析,這座面板廠獲不獲利,是不是真的創造足三千個工作機會,都不是鴻海最重要的著眼點。「光是和美國總統同臺的效益就很驚人,一來響應美國製造,又接近集團最大客戶蘋果,二來還能累積中美之間的政治籌碼,一百億美金很划算,」他坦言。
  • 臺積電"組團"赴美設廠!
    點擊 半導體技術天地 → 主頁右上角 → 設為星標★推薦:最全半導體資料免費領取!臺積電上月宣布,擬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120億美元建設晶片工廠。臺媒指出,包括設備廠帆宣、無塵室廠漢唐等供應鏈廠均表態有意一同赴美,以爭取臺積電美國廠商機。據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早前表示,將邀請供應鏈夥伴一同赴美。對此,包括設備廠帆宣、無塵室廠漢唐均表態有意一同赴美,爭取臺積電美國廠商機,而臺積電其他相關供應鏈雖未必一同赴美設廠,但也有望受惠此商機。
  • 蘋果開始造車 從2021年9月起 「大蘋果」的英譯變成 iCar
    「蘋果的英文是Apple,大蘋果的英文是Ipad」,這是在短視頻平臺裡,流傳最為廣泛的梗,不過到今年9月,再說這個梗,大蘋果就要改成Apple Car了,因為蘋果公司開始造車了,並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發布。
  • 又挖一名特斯拉高管,蘋果車造得怎樣了?
    但事實上,蘋果絕對是汽車行業內不容小覷的一位選手。蟄伏十三年,始於賈伯斯事實上,多年過去,從來都沒人能確定蘋果是否真的要造車。但其一直有造車的想法,從賈伯斯還在時就有了。早在2006年,賈伯斯的心願就是建立一個汽車公司,設計一款i-car。雖然,賈伯斯的離開讓i-car成為了傳說,但也許庫克能為此做點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