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12月10日消息,本周以來,有關蘋果造車的消息又開始發酵。本周二,蘋果自動駕駛部門主管換人,機器學習和AI戰略高級副總裁John Giannandrea接任在蘋果工作20餘年的Bob Mansfield,而Bob「第二次」在蘋果退休。本周三,媒體DigiTimes報導稱,蘋果正在美國設立汽車組裝廠,並開始與全球汽車電子供應商展開初步合作洽談,預計2024~2025年,「Apple Car」就會正式亮相。同時,蘋果目前正在與臺積電合作,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晶片。
▲DigiTimes預測蘋果汽車將在2024~2025年亮相
自2014年以來,蘋果就傳出了正在研發智能汽車的消息,該項目組被稱為「泰坦」,同時蘋果也從特斯拉、克萊斯勒、大眾等傳統車企大舉挖人。不過到了2017年,庫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正致力於研發自動駕駛系統,外界認為泰坦項目似乎已經被擱置。但有趣的是,蘋果在近年來卻一直在申請各類汽車專利,涉及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身等多個領域,並且還多做法都非常具有開創性,腦洞比特斯拉還大,又讓外界覺得蘋果似乎沒有放棄造車夢想。在特斯拉的帶動下,眼下全球都掀起了智能電動汽車的浪潮,新造車公司不斷湧現,傳統車企也積極轉型,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公司的市值也不斷衝上新高。在形勢一片大好、各國政府積極鼓勵的大背景下,很難想像蘋果這樣有錢、有技術、有技術積累、有品牌的玩家會對這一市場置之不理。如果臺媒的說法當真,蘋果現在已經到了組建供應鏈,並計劃建廠生產的程度,那麼其拿出一臺令人震驚的產品也完全不是不可能。那時候,蘋果很有可能像是在電腦、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藍牙耳機等領域一樣,再次引領和重塑行業格局。
本文福利: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蔚然成勢,谷歌、 華為、蘋果相繼入局,推薦深度報告《
從專利布局看蘋果的汽車智能化戰略》,公眾號對話框回復【
車東西0126】下載。
媒體DigiTimes表示,近期汽車電子等相關供應鏈的消息顯示,蘋果將在美國設廠製造汽車,生產計劃、初步技術、產品參數已經基本確定,目前已經開始與汽車電子供應商展開初步的合作洽談。蘋果目前正在了解汽車產品的技術規格、成本、產品前景等多項指標,這類似於行業內的詢價(RFQ)流程,同時也有不少供應商開始向蘋果送樣。在確定供應商之後,蘋果的造車計劃就可以正式上馬。預計2024~2025年,「Apple Car」就會正式亮相於蘋果發布會。在今年,蘋果正式將自研晶片產品統一命名為Apple Silicon,除了今年亮相的用於Mac電腦的M1晶片之外,蘋果還在同步研發多種類型的晶片,其中就包括自動駕駛晶片。媒體DigiTimes報導稱,目前蘋果正在與臺積電聯合研發自動駕駛晶片。臺積電工廠此前已經拿下特斯拉自動駕駛晶片的訂單,同時也早已為「Apple Car」展開部署。在臺積電的一座工廠內,臺積電已經與汽車晶片供應商意法半導體已經展開了合作。另外,與蘋果合作多年的鴻海集團日前也宣布進入電動車領域。今年10月的「鴻海科技日」活動中,富士康正式發布了電動汽車底盤和軟體平臺「MIH EV開放平臺」,同時還宣布2024年將推出固態電池。今年以來,鴻海集團與臺灣整車廠裕隆集團、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分別達成協議,組成合資公司,將在電動汽車、車聯網領域展開合作。有分析指出,鴻海集團進入汽車行業,或許也是想拿下蘋果這個「大客戶」。有汽車零部件行業從業者表示,蘋果「Apple Car」模式將與特斯拉類似。也就是說,如果蘋果造車,零部件來源將與特斯拉有較高重合。同時,在車輛眾多零部件中,動力電池的供應起著決定性作用。媒體DigiTimes分析,向來對供應鏈有著強大掌控能力的蘋果,將會在未來幾年加快併購,以確保電池技術領先,供給不受影響。
最早有關蘋果造車的新聞可以追溯到2014年。當年3月,蘋果在日內瓦車展發布Carplay車載軟體之後,便開始對汽車進行實質性的研究。2015年,有媒體報導稱蘋果的汽車項目有數千人參與研發工作。同時,蘋果也一直在鼓勵特斯拉員工加入蘋果公司。這一年,蘋果從全球各大車企都挖來了優秀的人才,包括特斯拉、克萊斯勒汽車、大眾集團。在這其中,就包括特斯拉前副總裁Chris Porritt。目前,他還在蘋果的Titan項目中擔任重要職位。此外,蘋果在2015年還從英偉達、Waymo等公司聘用自動駕駛相關的人才,幫助蘋果研發自動駕駛系統。蘋果還從三星公司「挖」走至少三名電池專家,主攻動力電池技術。在當年的一次採訪中,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戲稱蘋果公司是特斯拉的「墳墓」,因為蘋果招聘的人員都是被特斯拉「解僱」的。2016年,蘋果公司的Titan項目經歷了一次重大轉變。據外媒《華爾街日報》報導,蘋果在當年7月返聘已退休的蘋果前硬體高級副總裁Bob Mansfield,並由他來接管Titan汽車項目。Bob Mansfield在擔任蘋果硬體高級副總裁期間,曾帶領團隊設計了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等產品。在返聘Bob Mansfield之後,蘋果也從汽車硬體開發轉變為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
▲蘋果前硬體高級副總裁Bob Mansfield,現已「二次退休」
2017年,蘋果公司獲準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公共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據外媒彭博社報導,當時從蘋果總部大樓駛出的一輛雷克薩斯RX450h上,安裝有Velodyne公司最長探測距離的64線雷射雷達,此外還有至少兩個雷達,兩個攝像頭。
▲蘋果用於自動駕駛測試的雷克薩斯RX450h
蘋果執行長庫克在接受彭博電視臺採訪時說:「蘋果正在專注於自動駕駛系統,但不一定會開發出真正的硬體產品。」當時人們紛紛猜測,蘋果可能希望推出一個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並提供類似Uber的乘車共享服務。2018年,蘋果對自動駕駛的測試不斷升級、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雖然蘋果公司沒有公開承認正在測試自動駕駛系統,但是蘋果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自動駕駛許可證數量卻排名第三,當年共有70輛車允許上路進行自動駕駛測試,僅次於通用集團旗下Cruise公司175輛和Alphabet旗下Waymo公司88輛自動駕駛測試車輛。進入2019年,有關蘋果自動駕駛車輛的信息在逐漸減少,甚至還曝出蘋果在自動駕駛部門裁員200人的消息,唯一重磅的消息是蘋果收購了Drive.ai自動駕駛公司,蘋果無論在自動駕駛還是造車領域似乎正在更加低調。本周,據外媒彭博社報導,蘋果自動駕駛部門負責人再次換人,由機器學習和AI戰略高級副總裁John Giannandrea擔任主管,前主管Bob Mansfield正式退休。蘋果Titan項目執行主管Doug Field直接向John Giannandrea匯報,John Giannandrea直接向蘋果CEO庫克匯報,蘋果的造車項目似乎正在出現轉機。根據蘋果官網公布的John Giannandrea的簡歷,他於2018年加入蘋果公司,此前8年在谷歌機器學習和搜索團隊擔任負責人。目前,John Giannandrea負責蘋果公司的AI技術戰略、機器學習,開發Core ML和Siri技術。同時,從專利技術上看,蘋果從2017年開始,就在不斷申請有關汽車方面的專利,至今正式獲得的汽車相關專利已經達到100餘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