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PO價值觀】專利透視之燦勤科技:業績靠華為「帶飛」 專利積累相對薄弱
【編者按】現代企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智慧財產權的競爭,而專利是智慧財產權最重要的載體之一。作為技術和法律的統一體,專利實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業創新發明實力,同時專利保護與布局也是企業保護核心技術的重要手段。因此,專利數量、質量及布局情況是透視企業技術、法律與經營風險的窗口。為了幫助投資者和公眾了解擬上市企業專利實力,集微網特推出IPO企業專利透視系列。
集微網報導 在科創板IPO獲受理之前,江蘇燦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燦勤科技」)是一家少有人知的公司。隨著燦勤科技招股說明書披露,華為旗下哈勃投資的突擊入股、2019年爆發的業績、遠超同行的毛利率等「亮點」引起投資者和業界關注,武漢凡谷、大富科技等同行上市公司甚至有部分投資者向董秘詢問比較。加之對5G建設加速的預期,燦勤科技被不少人看好。
不過,與此同時,燦勤科技對第一大客戶華為的高度依賴、介質濾波器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則讓投資者對這家公司心存疑慮。從專利實力來看,與大富科技、武漢凡谷等同行相比,燦勤科技這家老牌5G介質濾波器廠商在技術積累層面仍顯薄弱;研發投入與同行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隨著傳統濾波器龍頭切入5G賽道,以及各路新「玩家」入場,燦勤科技的先發優勢受到衝擊是可以預見的,能否保持優勢取決於其技術、工藝和認證壁壘的加固程度。而對於一家靠大客戶「帶飛」的企業來說,一旦失去競爭優勢,將面臨的困境可想而知。
專利積累相對薄弱
據智慧芽全球專利資料庫數據,截至7月8日,燦勤科技(含子公司)已公開的專利申請共145組,專利授權74項,其中有效專利60項,與同行可比公司有兩倍以上差距,部分同行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達到燦勤科技的10倍左右。
考慮到燦勤科技研發人員規模較小,在同行可比公司中僅略多於武漢凡谷,與大富科技、春興精工、東山精密和北鬥星通均有較大差距,不妨從人均專利申請/授權量方面進行觀察。燦勤科技人均專利申請/授權量高於東山精密,不過在同行企業中仍處於較低水平。
這種情況與燦勤科技研發投入情況相符。作為「後起之秀」,近三年燦勤科技研發投入規模與同行差距較大,雖然2019年隨著營業收入激增,研發投入有較大增長,但就規模而言仍處於行業墊底位置。
未來可能面臨一定海外智慧財產權風險
燦勤科技所持專利中,僅1項海外專利,低於同行平均水平。而其同行可比公司中,武漢凡谷有6項海外專利申請,受理局分別為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和歐洲專利局;大富科技海外專利申請50項,來自3個國家或地區;東山精密7項海外專利申請來自4個不同國家或地區;北鬥星通18項海外專利,分別見於5個國家或地區。
註:燦勤科技營業收入(按地區)
據燦勤科技招股說明書顯示,其主要客戶包括愛立信等海外企業,即使以國內市場為主,燦勤科技仍然有一定海外業務。燦勤科技近三年境外營業收入先降後升,雖然由於增速遠低於國內,導致總體佔比逐年降低,但2019年境外銷售額增長幅度高於國內多數地區也是事實。海外業績在增長,卻沒有相應的專利布局配合,意味著燦勤科技未來可能面臨一定海外智慧財產權風險。
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4G時代,主流宏基站天線方案為8通道方案,而5G時代,宏基站主流天線方案將為單面天線集成64通道的MassiveMIMO方案,部分場景下還可能使用更大規模的天線陣列。因此,5G時期濾波器需求量將大幅增加。據智研諮詢測算,5G時期濾波器在國內基站端的市場空間有望達到445億,相比於4G時期的彈性將達2.5倍。
作為5G介質濾波器廠商,燦勤科技2019年淨利潤暴增11倍,淨資產收益率高達137%,通信業務毛利率高達67.77%,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24.57%。如此高收益的生意,引來眾多競爭者。
以大富科技、武漢凡谷為代表的4G時代國內濾波器龍頭正在加速產品轉型,切入5G賽道。武漢凡谷此前宣布部分介質濾波器已量產並通過客戶認證。大富科技也在今年一月表示其介質波導濾波器產品已陸續通過客戶認證。
微波、陶瓷材料等相關領域的廠商也是介質濾波器行業的重要「玩家」,艾福電子(東山精密子公司)、北鬥星通、風華高科等均屬此列。其中,艾福電子與燦勤科技一樣,能穩定供貨,並拿到了華為的訂單。北鬥星通、風華高科也擁有自有粉體配方和生產介質濾波器的能力。此外,國華新材、順絡電子、瑞聲科技、三環集團等新「玩家」也在逐步切入介質濾波器領域。
燦勤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亦多次提及行業競爭加劇風險,「隨著同行業競爭對手大量進入5G 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市場,並在產品研發和製造領域逐步積累經驗,市場競爭會因此加劇,從而導致產品價格下降和公司市場份額下降,進而影響到公司的盈利能力。」「未來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下遊客戶的持續降價要求、新技術更迭或者新競爭者進入等情形的出現,介質濾波器產品的平均銷售單價可能快速下降。」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燦勤科技要繼續保持如今的增長勢頭難度不小。畢竟,燦勤科技能在招股說明書中交出「亮眼」的成績,很大程度上依賴其第一大客戶H。2019年,該公司來自客戶H的收入佔營業收入比例高達91.34%,這也是其2019年業績暴增的原因。據招股說明書披露的客戶H相關信息分析,客戶H即華為。而華為的5G基站濾波器供應商並非只有燦勤科技一家。
被華為「帶飛」的燦勤科技能否繼續被「帶飛」,終究得實力說話。作為5G時代的先行者,燦勤科技技術和專利的積累畢竟有限,能否築牢自己的護城河,尚待時間驗證。(校對/Candy)
2.A股首家晶片公司正式突破2000億元市值大關!
集微網消息,7月9日,A股三大指數延續上攻態勢,其中滬指收盤上漲1.39%,收報3450.59點;深成指上漲2.60%,收報13754.74點;創業板指大漲3.98%,收報2757.65點。滬深兩市成交額連續4天突破1.5萬億,今日達到1.72萬億,行業板塊幾乎全線上揚,其中半導體板塊漲幅3.62%,漲幅靠前。
與此同時,半導體板塊出現多股漲停,其中紫光國微連番漲停,聞泰科技、晶方科技、協鑫集成、飛凱材料等多股漲停,北京君正、國科微、賽微電子、士蘭微、匯頂科技、韋爾股份等IC概念股均實現大漲,在半導體股票一片大漲之下,漲幅並不靠前的韋爾股份順勢成為A股「最貴」的半導體公司。
截至今日收盤,韋爾股份報收240.84元/股,漲幅4.03%,總市值達到2079.84億元,正式成為A股首家站穩2000億市值大關的半導體公司。
連日來,韋爾股份股價在不斷創歷史新高,盤中曾多次突破2000億元市值大關,但在尾盤時有所回落,直到今日收盤,韋爾股份正式站穩2000億市值大關。這既是資本市場對韋爾股份價值的肯定,也是韋爾股份對公司當前業績和未來發展前景的最佳力證。
自2019年年初以來,伴隨著併購重組豪威科技和思比科的交易方案順利推進和並表,韋爾股份股價屢創新高,從2019年年初的27.44元/股漲到2019年7月7日的116.85元/股,韋爾股份總市值突破1000億元。一年之後的今天(2020年7月9日),韋爾股份股價再次實現翻倍,總市值達到2000億元大關,創下了A股半導體企業市值新高。
事實上,資本市場之所以持續看好韋爾股份,與其多次戰略併購有直接關聯。去年韋爾股份收購豪威科技和思比科,並於Q3實現上市公司並表。豪威科技是全球前三的CIS晶片(CMOS圖像傳感器)廠商,僅次於索尼和三星;加之思比科的市場積累,併購整合之後,韋爾股份當屬國內圖像傳感器晶片龍頭。
今年以來,韋爾股份再次斥資收購Synaptics TDDI業務。韋爾股份通過境外全資子公司香港韋爾與疌泉華創籤署協議,共同出資12,000萬美元收購Synaptics基於亞洲地區的單晶片液晶觸控與顯示驅動集成晶片業務。其中,香港韋爾出資佔比達七成。
從CIS晶片到TDDI,均是圍繞移動終端開展的具有高技術壁壘,且市場需求巨大的優質業務,兩者可以實現CIS傳感+觸顯晶片的協同並進。受益下遊攝像頭對多攝、高像素鏡頭的需求及國產替代,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推出高端CIS晶片,並憑藉產品、價格、國產替代等優勢,不斷縮小和國際廠商的差距同時帶來量價齊升,實現業績的倍數增長。
在CIS晶片業務帶動下,今年一季度,韋爾股份實現營收38.17億元,同比增長44.21%;淨利潤4.45億元,同比增長800.0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4.36億元,同比增長1530.80%。
相較之下,TDDI業務同樣充滿期待。Synaptics公司的TDDI晶片主要客戶為華為、OPPO、三星、小米等知名手機廠商,並打造了高中低檔全系列產品系列,並可以幫助客戶客制化每一代產品,獲得了大量品牌客戶的認證。CIS晶片和TDDI觸顯晶片將協同並進,無疑將會再次刷新行業對韋爾股份的業績預期,實現CIS晶片+TDDI雙龍頭的產業格局,推動韋爾股份持續呈倍數成長。這或許正是業界及資本市場認可並持續加碼的原因所在。
目前A股已經出現兆易創新、匯頂科技、聞泰科技、中微公司、瀾起科技、北方華創等多家超千億市值的半導體公司,而在韋爾股份成為A股第一家破2000千億市值的晶片公司後,後市將會出現第二家、第三家,甚至更多。那麼繼韋爾股份之後,A股第二家破千億市值的半導體公司會花落誰家?
截至今日收盤,除了韋爾股份大漲外,聞泰科技漲停,每股報收160.03元,總市值達1798.8億元,成為A股最接近2000億市值的半導體公司。在聞泰ODM+安世IDM雙龍頭帶動下,聞泰科技的業績將會實現暴增,有望快速成為A股站穩2000億元市值的半導體公司。此外,中芯國際將於7月16日正式在科創板掛牌上市,上市當日其市值也將超過2000億元。
獨木不成林。未來隨著新基建+國產替代以及5G基站建設和終端出貨帶動,一批批優秀的晶片公司業務將會持續大增,其企業估值將會緊跟半導體概念的景氣度加速攀升,A股會出現更多1000億、2000億、甚至是5000億市值的半導體公司。
正如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秘書長王豔輝所言:相比幾年前,中國半導體產業已經取得巨大進步,只有一批千億市值公司出現才是代表中國半導體崛起的真正成果,也是中國半導體企業做大做強的第一步。不過僅僅這幾家公司還遠遠不夠,中國需要更多超千億市值公司的出現才算是行業發展的階段性成果。(校對/Lee)
3.卓勝微預計上半年淨利潤為3.44億-3.59億元,同比增長125%-134%
集微網消息,7月9日,卓勝微發布2020上半年業績預告稱,預計上半年淨利潤為3.44億-3.59億元,同比增長125%-134%。
卓勝微表示,公司2020年上半年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實現穩定增長,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相應提升。其主要原因系:一方面,公司抓住5G和國產替代發展機遇,持續加大研發創新投入,不斷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核心技術轉化成果顯現。另一方面,公司充分發揮在移動終端射頻領域的優勢,持續推進與客戶的深度合作。
雖然公司全力保障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盡最大努力保障產品的高質高效交付,但新冠狀肺炎疫情及中美貿易形勢變化仍然對公司業務造成一定影響。公司將密切關注疫情及國際政治形勢的發展變化,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在困難中尋找和創造機遇。
此外,報告期內,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影響額約為1,311.35萬元。
卓勝微還指出,公司於2019年度新推出多款射頻模組產品,此部分產品從市場推廣至客戶大規模採用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尚未對2020年半年度業績產生重大影響。(校對/Candy)
4.量子通信第一股國盾量子上市大漲923.91%,最高漲幅超10倍
集微網消息,7月9日,科創板新股國盾量子正式上市掛牌交易,每股發行價為36.18元/股,開盤大漲673.9%,而後一路上揚,最高漲幅達1002.82%,股價報397.99元,較發行價漲幅超10倍,刷新科創板上市首日漲幅。同時,因漲幅太大,國盾量子盤中觸發熔斷臨停。
截止今日收盤,國盾量子漲幅923.91%,報收370.45元/股,總市值達296.4億元。
回顧國盾量子的上市之路,從科創板IPO獲受理到過會,再到提交註冊,「量子通信第一股」國盾量子僅用了8個月的時間。隨後,上交所連發三輪問詢函,國盾量子在完成多次問詢回復後,於今年6月2日再次提交註冊,並獲得證監會核准。
據悉,國盾量子主要從事量子通信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為各類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以及星地一體廣域量子保密通信地面站的建設系統地提供軟硬體產品,為政務、金融、電力、國防等行業和領域提供組網及量子安全應用解決方案。
作為中國量子通信領域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國盾量子的技術起源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的量子信息研究團隊,公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和國家重大需求,秉承「預研一代、研製一代、生產一代」的總體布局,以高水平研發團隊和先進研發平臺為基礎開展持續攻關。公司目前已具備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基礎和能力,掌握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實用化量子保密通信核心技術,擁有國內外量子技術相關專利194項以及多項非專利技術,先後承擔科技部 863 計劃項目、多個省市自主創新專項、省市科技重大專項等。
截至2018年末,我國已建成的實用化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總長(光纜皮長)已達7000餘公裡,其中超過6000公裡使用了國盾量子提供的產品且處於在線運行狀態。
但從行業整體來看,當前國盾量子的通信商業化處於推廣初期,尚未形成規模效益。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2019年,國盾量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84億元、2.65億元、2.58億元;淨利潤分別為7431.45萬元、7189.14萬元、4900.93萬元。
此次,國盾量子上市擬募資3.04億元,用於投建量子通信網絡設備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國盾量子表示,公司將圍繞國家信息安全發展戰略,以「技術推動市場、產品引領需求、服務創造價值」為經營理念,專注於量子信息領域,堅持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的發展道路,以「打造國際一流的量子技術企業」為發展目標,努力實現「用量子技術保護每一個比特」的戰略願景。(校對/Lee)
5.聞泰科技收到德國聯邦經濟事務與能源部籤發的無異議函
集微網消息 7月9日,聞泰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於近日收到德國聯邦經濟事務與能源部(Federal Ministry for Economic Affairs and Energy)對於本次交易籤發的無異議函,確認不存在因涉及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之公共秩序和國家安全因素而反對本次交易之考量。
本次交易標的安世半導體位於漢堡的晶圓廠從1953年就已建立,現在每月生產超過35,000片晶圓(8英寸當量),產量每年轉化成700億顆半導體,使之成為針對小信號和二極體分立器件的全球最大晶圓廠。
據了解,聞泰科技於6月18日收到中國證監會核發的《關於核准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合肥芯屏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等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的批覆》。在獲得證監會核准批覆後,聞泰科技於7月7日完成標的資產過戶相關工作。
根據交易方案及重組協議,此次交易涉及標的資產過戶的標的企業包括北京廣匯、寧波益穆盛、合肥廣韜、寧波廣宜。不過,聞泰科技還需向交易對方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以支付交易對價,並就新增股份向中登公司和上交所申請辦理股份登記和上市手續。
在此之前,證監會核准聞泰科技向合肥芯屏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發行53,869,230股股份、向袁永剛發行7,547,918 股股份、向寧波梅山保稅港區中益芯盛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發行3,828,634股股份、向寧波梅山保稅港區益昭盛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發行1,797,463股股份、向北京建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行854,447股股份、向北京中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370,303股股份購買相關資產。
據報告書顯示,聞泰科技擬向全體交易對方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其持有的標的資產,交易對價為633,371.55萬元。上市公司擬以現金方式支付交易對價15,000.00萬元。聞泰科技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交易對價618,371.55萬元,總計發行股份數為68,267,995股,發行價格為90.58元/股,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120個交易日股票交易均價的90%。
聞泰科技為全球主流電子品牌客戶提供智能硬體的研發設計和智能製造服務,是全球手機出貨量最大的ODM龍頭公司,2019年手機ODM出貨量約佔中國手機 ODM 廠商總出貨量的1/3。同時,聞泰科技擁有自建模具廠和完善的智能化生產線,市場趨勢預判能力和客戶需求敏感度強,供應鏈管理能力和交付速度優勢突出,佔據市場領先地位。
2019年,聞泰科技完成對於安世半導體控制權的收購,順利進入半導體行業。安世半導體為世界一流的半導體標準器件IDM廠商,專注於分立器件、邏輯器件和MOSFET器件市場,擁有60餘年半導體專業經驗,其客戶包括中遊製造商和 下遊電子品牌客戶,如博世、華為、蘋果、三星、華碩、戴爾、惠普等知名公司。聞泰科技與安世集團處於產業鏈上下遊,在客戶、技術和產品等多方面具有協同效應,雙方在整合過程中可以實現資源的互相轉換,加速安世集團在中國市場業務的開展和落地,通過上市公司的資源進一步拓展其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市場。
聞泰科技稱,此次交易系公司收購安世集團上層持股結構中的相關少數股東權益。交易前後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範圍不會發生變化,本次交易有利於上市公司與安世集團深化整合,進一步發揮雙方在業務、技術和產品上的協同發展,實現上市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本次交易募集配套資金擬用於支付本次交易現金對價、目標公司相關募投項目建設、補充上市公司流動資金以及償還上市公司債務等。上述募集資金的實施有利於增強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的財務安全性及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校對/Lee)
6.【每日收評】集微指數漲3.74% 紫光國微宣布終止180億元收購項目
(集微網 張浩)截至7月9日收盤,滬指報3450.59點,漲1.39%(八連漲),成交額為7514億元(上一交易日成交額為6968億元);深成指報13754.74點,漲2.60%,成交額為9748億元(上一交易日成交額為8458億元);創指報2757.65點,漲3.98%(六連陽),成交額為3211億元(上一交易日成交額為2661億元)。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達1.54萬億人民幣,連續第三個交易日突破1.5萬億元。兩市今日成交額共計1.72萬億,比昨日放大16%,連續4日保持在1.5萬億之上。
從盤面上看,免稅、黃金、光刻膠居板塊漲幅榜前列,水利、券商、銀行居板塊跌幅榜前列。
半導體板塊上漲。集微網從電子元件、材料、設備、設計、製造、IDM、封測、分銷等領域選取了110家半導體公司作了統計,其總市值上漲3.57%。
在110家半導體公司中,有103家公司市值上漲,其中清溢光電、晶豐明源、睿創微納、東軟載波、宏達電子、晶方科技、聞泰科技、中科曙光、紫光國微、高盟新材、飛凱材料、強力新材漲幅達10%;有7家公司市值下跌,其中大唐電信、聖邦股份、亞光科技、長川科技、萬業企業跌幅居前。
資金流入/出方面,半導體板塊主力資金淨流出靠前,市場表現較差。據同花順數據,通信設備、化學製藥、中藥、生物製藥板塊主力淨流入靠前;證券、銀行、半導體及元件、國防軍工板塊主力淨流出靠前。
巨豐投顧表示,時至今日,藍籌股整體上行中,不斷推動指數高企,而藍籌股板塊自身也在呈現著輪動。券商為首的金融股之後,房地產、有色、煤炭都在啟動,但是相對來說,房地產、煤炭有色等的漲幅並不大,包括鋼鐵等,有的還是剛起步,所以如果市場分化或者指數小幅調整,建議投資者繼續關注這些滯漲藍籌股的低吸機會。
全球動態
川普周三在推特上表示,如果美國的公立學校不在今年秋季重新開始師生面對面的教學,他將暫停對這些學校的聯邦撥款。川普補充說,德國、丹麥、挪威和瑞典的學校開放都沒有問題。「民主黨認為,如果美國學校在11月份大選之前重開,對他們而言在政治上將是不利的,但對兒童和家庭而言很重要。如果不開,可能將削減撥款。」
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承諾將竭盡全力保留英國人的就業崗位,向英國遭到冠狀病毒重創的經濟注入活力。根據新計劃,如果僱主讓強制休假的員工復工並一直僱用他們到1月底,政府將向僱主發放獎勵。每增加一位從強制休假復工的員工,僱主都會獲得1000英鎊的獎金,預計這項刺激計劃的總規模可能達到90億英鎊。
韓國政府9日發布「材料、零部件和設備2.0戰略」,大幅擴充相應供應鏈管理名錄,積極應對後新冠時代全球供應鏈重組,勾勒零部件產業強國和尖端產業世界工廠的宏偉藍圖。政府在針對日本的百大國產化戰略貨品基礎上增加了與美國、歐洲、中國等相關的供應鏈管理核心商品,總數增至338個。商品範疇也由此前的半導體、顯示器、汽車、電子電器、機械金屬、基礎化學、紡織等拓寬至生物、能源、機器人等新興產業。
亞太地區,截至7月9日收盤,恒生指數上漲0.31%,日經225上漲0.40%,韓國綜合上漲0.42%。
美股市場,截至周三(7月8日),道瓊指數漲177.10點,漲幅0.68%,報26067.28點;納斯達克指數漲148.61點,漲幅1.44%,報10492.50點;標普500指數漲24.62點,漲幅0.78%,報3169.94點。
美股周三仍然收高,納指創歷史最高收盤紀錄。科技股領漲,蘋果創盤中與收盤新高。投資者仍在關注全球疫情形勢及其對經濟復甦的影響。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29.98點,漲幅1.48%,報2,049.76點。
從個股看,費城半導體成份股漲多跌少,其中,邁威爾科技、安森美半導體、英偉達漲幅居前,邁威爾科技上漲6.04%;微芯科技、思佳訊解決方案、英特格跌幅居前,微芯科技下跌0.96%。
歐洲方面,截至周三(7月8日),歐洲三大股指小幅下跌,英國富時100下跌0.55%,法國CAC40下跌1.24%,德國DAX下跌0.97%。
Tribeca Trade Group執行長Christian Fromhertz表示:「當冠狀病毒感染病例激增時,投資者的股票似乎需要做出調整。美國在重新開放經濟方面退後了一步,所有這些科技與共享軟體公司都發現市場需求甚高。」他補充說,如果疫情發生變化,「人們將會再次開始考慮增持更多其他知名股票。」
個股消息/A股
紫光國微——紫光國微公告稱,董事會決定終止發行股份購買北京紫光聯盛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事項。這意味著紫光國微歷時一年多的募資事項就此正式告終。紫光國微解釋終止原因時表示,自今年6月5日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對其募資併購紫光聯盛事項未通過以來,紫光國微積極與交易各方就方案調整及項目後續安排等事項進行溝通,雙方就取消本次交易達成一致意見。去年6月初,紫光國微首次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預案,紫光聯盛100%股權交易價格初定為180億元。
樂鑫科技——樂鑫科技宣布平臺ESP RainMaker 已實現第三方集成,能夠支持Amazon Alexa 和Google Voice Assistant(GVA)等語音服務。同時,公司首次宣布,即將推出四款AIOT 晶片:ESP32-S3、ESP32-C2、ESP32-C3、ESP32-S4,也將支持ESP RainMaker 平臺,擴充AIOT 產品線。
中環股份——中環股份公告稱非公開發行A 股股票申請獲核准,擬募集資金不超過50 億元,擴產半導體8-12 英寸矽片項目。據了解,公司定增50 億,其中45 億元投入集成電路用8-12 英寸半導體矽片項目,建設期為3 年,達產後形成月產75 萬片8 英寸拋光片和月產15 萬片12 英寸拋光片的產能。項目由中環股份控股子公司中環領先實施,晶盛機電系中環核心設備供應商,且持有中環領先10%的股份,預計中環在擴產中將優先選擇晶盛的設備。
個股消息/其他
臺積電——臺積電日前表示,將採用更積極的再生能源採用計劃,更新2030年目標為全公司生產廠房25%用電量以及非生產廠房100%用電量為再生能源,並進而以全公司使用100%再生能源為長期目標。臺積電還表示,截至2020年7月,共計將籤署1.2GW再生能源購電契約,由於再生能源電力於電力生產過程中不產生碳排放,預計可年減碳排放量達218.9萬噸。
英特爾——英特爾正式公布了全新的雷電4標準,40Gbps的帶寬要求不變,但是規格全面增強,支持雙4K輸出及4口雷電 4擴展塢。雖然沒有像雷電 3對雷電 2升級那樣帶來翻倍性能,但雷電 4依然保持40Gbps的速度,但是這個速度已經足夠高了,是普通USB 3.0/3,1接口的4-8倍。
英偉達——英偉達股價周三收盤上漲3.49%,收於408.64美元,公司市值達2513.14億美元,超越英特爾,成為美國按市值計算最大晶片製造商。英特爾股價周三收盤上漲0.51%,報58.61美元,公司市值達2481.55億美元。今年迄今為止,英偉達股價累計上漲74%,而英特爾股價下跌了2%。按市值計算,英偉達現在是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公司,僅次於三星和臺積電。
集微網重磅推出集微半導體產業指數!
集微半導體產業指數,簡稱集微指數,是集微網為反映半導體產業在證券市場的概貌和運行狀況,並為投資者跟蹤半導體產業發展、使用投資工具而推出的股票指數。
集微網觀察和統計了中國「芯」上市公司過去一段時間在A股的整體表現,並參考了公司的資產總額和營收規模,從110家集微網半導體企業樣本庫中選取了30家企業作為集微指數的成份股。
樣本庫涵蓋了電子元件、材料、設備、設計、製造、IDM、封裝與測試、分銷等半導體領域的各個方面。
截至7月9日收盤,集微指數收盤點數為5830.50點,較前一交易日上漲210.13點,漲幅3.74%。
(校對/Humphrey)
【每日收評】作為長期專題欄目,將持續關注中國「芯」上市公司動態,歡迎讀者爆料交流!(聯繫人:張浩 微信:super_ho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