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晶圓產能跟不上,功率半導體漲價10%
2.南北大眾回應晶片短缺導致停產:沒那麼嚴重
3.環球晶圓收購Siltronic AG,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矽晶圓廠
4.美光跳電致現貨交易商停止報價,DRAM價格或將提前止跌上揚
5.電源IC明年爆發缺貨,臺灣兩大廠商受惠轉單效應
1.晶圓產能跟不上,功率半導體漲價10%
據科創板日報從供應鏈獲悉,功率半導體行業目前平均漲幅5%-10%,部分產品漲幅更高。「缺貨嚴重,不排除有更多漲幅。2021年H1訂單排滿,甚至有訂單排到明年年底。」
至於其漲價原因,最主要是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據光大證券分析,當前各種基於8英寸晶圓製造的晶片出貨旺盛,價值量較少的MOSFET等功率器件產能受限。而8英寸總產能增長困難,新建產線需耗時2-3年,無法解決當前產能緊缺問題,至於二手設備則數量短缺,不足以建設足夠的新產線。
2.南北大眾回應晶片短缺導致停產:沒那麼嚴重
據快科技報導,近日,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業內簡稱:南北大眾)日雙雙停產,原因是疫情影響海外晶片廠停工後,導致車用高端晶片斷貨了,主要是ESP、ECU晶片缺貨導致相應零部件斷供,從而導致停產。
對此,大眾中國表示:正在溝通具體情況;一汽-大眾則表示:正在和供應商溝通,應該沒有那麼誇張;上汽大眾則表示:新車生產的確受到影響,但沒有全面停產。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晶片供應短缺正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對包括汽車及零部件製造在內的諸多行業造成拖累。據悉,國內主要的供應商是大陸集團Continental和博世兩家零部件供應商,受到晶片斷供影響,兩家零部件巨頭也面臨該業務的停工風險。
目前大陸集團Continental的ESP(電子穩定程序系統)庫存僅為1萬套左右,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按照目前的狀況看,中國汽車將近15%的產能受到影響。2019年中國汽車產能268.3萬輛,按此計算,一旦不能恢復供貨,一年將有400萬輛產能受到影響。
3.環球晶圓收購Siltronic AG,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矽晶圓廠
環球晶日前宣布擬收購德國矽晶圓大廠Siltronic AG ,完成收購後,市佔率將擴增至30%,躍升全球第二大矽晶圓廠,若以不分尺寸的矽晶圓出貨面積來看,環球晶可望超越日本信越,成為全球第一大矽晶圓廠。
除營運規模擴大外,在收購Siltronic 後,環球晶將新增德國、新加坡廠,未來生產基地將遍布11 個國家,並擁有19 座工廠,有利調配產能與分散風險,在各個產業飽受地緣政治及疫情因素影響下,擁有較多生產據點也將成為環球晶的最大優勢之一。
臺積電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而日月光則為全球封測產業龍頭,若環球晶順利併購Siltronic AG,可望成為繼臺積電、日月光後,臺灣地區下一家半導體產業鏈的龍頭廠,也將使臺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地位更加難以取代。
4.美光跳電致現貨交易商停止報價,DRAM價格或將提前止跌上揚
據臺媒科技新報報導,TrendForce集邦諮詢12月3日披露,存儲廠美光旗下臺灣美光晶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於臺灣林口的工廠發生跳電事件。該廠跳電的狀況延續了兩個多小時,造成部分產線爐管損壞,預估受影響的產能約臺灣美光一周的量。
美光跳電的事件已對現貨市場造成影響,各大模組廠在3日晚間就已暫停報價,其他的交易商在4日上午紛紛跟進暫停報價。此突發事件也激起買方市場的備貨意願,TrendForce集邦諮詢預估,此事件將開啟合約與現貨價格的漲勢,將使這波報價的上漲周期提前啟動。
TrendForce集邦諮詢預估將對server DRAM造成的影響最大,隨之調整對server DRAM價格的預期,由原先預估第一季價格微幅下跌,直接調高預期為微幅上漲。
5.電源IC明年爆發缺貨,臺灣兩大廠商受惠轉單效應
據臺媒工商時報報導,在中芯被美國國防部列入黑名單後,市場上未來可能減少中芯上海、天津及深圳等三座8寸晶圓代工廠供給,在電源管理IC大多採用8寸晶圓量產情況下,電源管理IC在2021年起恐將迎來大缺貨效應。
屆時茂達、矽力-KY及致新等電源管理IC廠在提早卡位、取得產能效應下,將有望迎來訂單移轉及供給短缺帶來的價格上漲等雙重效應。
法人預期,茂達第四季營運可望受惠於筆電及顯示卡等相關訂單,推動產品出貨續旺,繳出淡季不淡成績單,且2021年又有望迎來轉單及供給短缺帶來的漲價利多,業績將有望更上一層樓。
矽力-KY在2020年受惠於5G、消費性及PC等訂單持續成長,前十個月合併營收達111.43億元、年成長31.2%,改寫歷史同期新高,全年業績創高可期。矽力-KY在中國及臺灣等地晶圓代工廠皆有投片量產,因此產能取得無虞,若轉單潮浮現,矽力-KY將成受惠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