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當「音樂FM」遇上「音樂APP」——來自傳統音樂電臺對在線音樂平臺的建議

2021-02-19 電臺工廠

今年3月,華醫生作為傳統音樂電臺的從業者和管理者,接到某國內最大的在線音樂平臺的諮詢請求,希望筆者可以根據在傳統音樂電臺的工作經驗對其音樂App的內容生產和戰略方面給予一些幫助和建議。在經過與該在線音樂平臺的總經理和集團副總裁深入交流後,華醫生給出了戰略建議。目前,華醫生的戰略建議在該在線音樂平臺基本都得到了落實和執行。

現將戰略建議隱去具體名稱,發出精簡版供各位同行參考。

一.戰略建議

1.給音樂APP在2017年布局的十個戰略建議:

⑴形象戰略——做中國最大的、最主流的音樂平臺。

⑵版權戰略——保持領先的持續拓展。

⑶技術戰略——精準的推薦算法:在對的時間、播對的歌、讓對的人聽見;

   保持對新技術的好奇心和快速參與。

   ⑷社交戰略——重塑「發現」與「分享」。

   ⑸年輕戰略——從年輕用戶的焦點出發。

   ⑹體驗戰略——去除冗餘,持續優化產品邏輯,追求極致簡約、流暢的使用感受。

   ⑺聯盟戰略——異業聯盟,實現音樂APP全面落地。

   ⑻價值戰略——創新設計,挖掘可供轉化的利潤價值。

   ⑼產業戰略——從「音樂+」打造全音樂產業鏈條。

   ⑽融合戰略——內容&推廣&營銷&產業,內部運營在人力與結構上的融通與協同。

 

   2.上述戰略的可行性需經全體中層討論並交集團領導審定後執行。

   3.建議每項戰略均由相應負責人進行討論、擬定執行方案並組織落實,每周形成戰略簡報上報集團領導。同時設立融合工作負責人一名,負責協同所有戰略的融通和協同。

 

二.戰略簡述


1. 形象戰略——做中國最大的、最主流的音樂平臺

目前,音樂APP的形象包含:

⑴產品標識語:「********」,向用戶傳遞的是年輕、專注、個性化的音樂態度。

⑵產品LOGO:三色構成的扁平化圖標,清新的音符形象緊扣音樂的定位。

⑶活動形象:各種音樂類的活動,例如音樂APP盛典、各類音樂直播等。

⑷內容形象:各類歌單、電臺、專欄、榜單等。

建議音樂APP2017年開始,以「做中國最大的、最主流的音樂平臺」的目標去打造新的形象,具體建議如下:

⑴設計推出全新產品標誌語。主打「發現」與「分享」音樂,突出強大的版權音樂庫和社交互動的特色,同時凸顯年輕的音樂態度。

⑵做好產品形象定位與包裝。按照年輕的定位,設計推出音樂APP每月推廣主海報畫面,主題可以是「歌手」、「星座」、「熱門流行事物」或者「一句話音樂態度」,也可以設計各類主題宣傳,例如:和歌手共同支持正版、音樂「付費」更精彩等,在各種線上、線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傳播。

⑶策劃「事件」。讓音樂APP做成各類「事件」的主角,大大提升音樂APP的曝光率。例如:設立Pop-up shop、機場演唱會、無人機快遞唱片。

⑷建立傳播路徑群。與各大社交網站、社交軟體、新聞App、論壇、貼吧、空間等建立合作關係,設立音樂APP官方帳號,梳理音樂APP轉播路徑群清單,做好日常維護、以便有任何新聞、事件,都可以隨時快速推出。

⑸重視落地。一是重視在線下的宣傳露出,例如戶外廣告、地鐵廣告、車身廣告、電臺電視廣告等。二是注重與各類演出公司、唱片公司、票務公司的合作,以資源互換的形式達成各類線下實體露出。

  

2. 版權戰略——保持領先的持續拓展

目前,各家音樂App都紛紛注意到版權的重要性,音樂APP在這方面有獨家性和領先性。為了保持這種優勢,建議音樂APP居安思危,進行保持領先的持續拓展,建立自己的版權戰略。

3. 技術戰略——精準的推薦算法:在對的時間、播對的歌、讓對的人聽見。同時保持對新技術的好奇心和快速參與。


⑴歌曲庫的標籤式管理

對於音樂APP來說,實現精準的推薦算法需要從底層的歌曲庫的管理著手,而歌曲庫管理的思路是通用標籤式管理。專業、全面歌曲的通用標籤可以幫助音樂APP更好地生成用戶需要的內容,並為未來更多音樂內容的自動生成提供通用的接口。對於音樂APP的歌曲庫通用標籤設計,建議採用如下設計:

序號

標籤名

二級標籤

特別說明或擴展用途

1

歌名

版本信息(若有,例如電臺版、DEMO版、DJ混音版等)

可用於特別主題的文字檢索。

2

歌手

演唱者1、2、3、4、5……


3

歌手國家或地區

中國內地、香港、臺灣、日本、韓國、泰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

曲庫內有多少個國家的演唱者,就有多少的二級標籤。

4

語言

普通話、粵語、閩南語、英文、日文、韓文、法文、泰文、無語言……

曲庫內有多少種語言的歌曲,就有多少的二級標籤。

5

歌手角色

男性、女性、男性組合、女性組合、男女組合、群星


6

作曲者


可用於自動生成作曲者作品賞析等用途。

7

作詞者


可用於自動生成作詞者作品賞析等用途。

8

歌曲年份


記錄歌曲第一次公開發行、收錄入專輯的年份。

9

所屬專輯


記錄歌曲第一次公開發行並被收錄入的專輯名稱。

10

唱片公司



11

版權資訊


記錄版權相關信息

12

情緒

1、2、3、4、5

1-十分悲傷、2-傷感、3-正常、4-快樂、5-狂喜。

13

活力

1、2、3、4、5

1-十分緩慢、2-較慢、3-中速、4-輕快、5-很快。

14

節奏

SS、SM、SF、MS、MM、MF、FS、FM、FF

標記歌曲起始與結束的快慢,用於歌曲銜接的參數。本參數可以使歌單更流暢,具體用在電臺、歌單推薦等功能。S-慢速、M-中速、F-快速。

15

時長

以「N分N秒」形式記錄

記錄歌曲總時長。

16

前奏

以「N秒」形式記錄

記錄歌曲從開始到歌手唱出的第一個字的時長,並標記在歌曲播放進度條,以便於用戶迅速拉至歌手開唱位置。

17

副歌開始

以「N分N秒」形式記錄

記錄歌曲從開始到歌手第一次唱出副歌的第一個字的時長,並標記在歌曲播放進度條,以便於用戶迅速拉至副歌位置。

18

尾旗

以「N分N秒」形式記錄

記錄歌曲臨近結束、漸弱時的位置,用於電臺、推薦歌單等播放情景下與下一首歌曲的播放銜接點,讓音樂播放更潤滑,避免歌曲與歌曲之間尷尬的幾秒鐘空白。

19

BPM

一般為40-180的數字。

記錄歌曲每分鐘節拍數,需要用軟體自動分析生成。用於對於節拍有特別要求的音樂內容生成。

20

歌曲流派

流行、嘻哈、搖滾、電子、民謠、R&B、民歌、輕音樂、爵士、古典、鄉村、藍調……(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擴充分類)

隨著流行音樂的發展,將持續更新、豐富、細化。

21

歌手知名度

1、2、3、4、5

1-幾乎無人知曉、2-小眾歌手、3-普通、4-較有名氣、5-幾乎無人不知。

22

歌曲熟悉度

1、2、3、4、5

1-幾乎無人知曉、2-小眾歌曲、3-普通、4-歌詞或旋律較熟悉、5-旋律或歌詞幾乎無人不知。

23

主題

新年、臘八、春節、情人節、元宵節、假期、春天、奧斯卡、奧運會、亞運會、女人節、植樹、航海、踏青、幸福、環保、愚人節、讀書、童話、清明、雨水、晴朗、陰天、地球、馬拉松、飛行、兒童、勞動節、自由、青春、夏天、微笑、母親、家庭、電影、旅遊、端午、高考、海洋、遊戲、漫畫、動畫片、公益愛心、父親、建黨節、香港回歸、月球、清涼、友誼、建軍節、男人節、七夕、開學、老師、和平、秋天、國慶節、中秋、動物、祝福、重陽、冬天、雪、感恩、足球、聖誕。

每首歌曲給予一定的主體標籤設定,以便於未來自動生成相應內容的推薦歌單和電臺。主題標籤與現有音樂APP的電臺音樂分類進行整合,以便於更加強大的個性化推薦能力。

24

歌曲下載量

近一個月下載量、近三個月下載量、近半年下載量、近一年下載量、近三年下載量、近五年下載量

歌曲下載量表達用戶對於某一首歌曲的喜愛程度,與用戶音樂喜好和購買願望成呈相關。

25

歌曲在線播放量

近一個月播放量、近三個月播放量、近半年播放量、近一年播放量、近三年播放量、近五年播放量

歌曲在線播放量表達用戶對於某一首歌曲的喜愛程度,與用戶音樂喜好和流行音樂趨勢呈正相關。

26

歌曲被評論數


歌曲被評論數是指截止當下為止的歌曲被評論的次數,與歌曲引發用戶的共鳴度有關,顯示歌曲的「走心」程度。

以上的通用標籤可以自由搭配自動產生不同的主題電臺,也方便內容團隊製作更多的PGC主題內容。例如:

「請回答1998」

「林夕詞作賞析」

「港樂20年」

「上華唱片二王二後情歌大賞」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方大同的音樂編年史」

「2016日本漫畫熱門OP展」

「在姚謙的詞裡聽見自己」

「和Lee Hom的日本旅行」

「高端Low?人人都愛EDM」

「那些走心的小眾民謠」

「李榮浩創作集」……

 

關於「每日為你推薦∙30首」的優化

對於「每日為你推薦∙30首」的優化目標是精準推薦用戶喜歡的歌曲,並為用戶提供一種「不期而遇」的「意外」的美感。優化思路是充分使用歌曲庫標籤,結合下列條件,形成精準算法,並不斷總結優化:

①通過用戶下載歌曲、近一個月在線播放歌曲、搜索記錄、評論歌曲的記錄,分析用戶聽歌的喜好:歌手、性別、語種、能量、情緒、年份、流派、知名度、熟悉度、主題等,生成用戶歌曲喜好度標籤參數。

②按照①所述方式獲得用戶歌曲喜好度標籤參數後,以此作為限制條件在歌曲庫內篩選生成。本步驟最需要關注的是用戶不喜歡的歌手和流派,儘量少推薦。

③30首歌曲中,拿出5首歌曲,不使用②所述方式進行生成,選擇用戶從未播放過的歌手和風格的作品,從歌曲庫內近一周在線播放次數最高的歌曲排行榜前500首歌曲中隨機推薦。這5首歌曲平均排布在第5、10、15、20、25首推薦歌曲位置。

④搜集用戶播放不超過30秒歌曲,將此行為認定為對該歌曲不喜歡,待搜集滿100首不喜歡的歌曲後,對此100首歌曲進行歌手、性別、語種、能量、情緒、年份、流派、知名度、熟悉度、主題等標籤參數的分析,分析結果與①產生的用戶歌曲喜好度標籤參數進行比對,生成更精細化的用戶喜好度標籤參數,將最新的用戶歌曲喜好度標籤參數反饋至步驟②。以後,每搜集滿100首不喜歡歌曲,即重複本步驟。

⑤為了緩衝第5、10、15、20、25首歌曲的不熟悉感,且給用戶好的第一印象,第1、2、3、4、6、9、11、14、16、19、21、24、26必須與用戶喜好度標籤參數高度重合,特別是熟悉度要高,熟悉度至少大於等於3。其餘歌曲的篩選可以適當降低重合度。

⑥30首歌曲的排列儘量做到男女性別區隔,不要連續出現同性別歌手。

⑦在不違反該上述①-⑥的條件下,在特別的節日、節氣或者歌手紀念日,可以適當增加相應主題的歌曲透出。在用戶生日這一天,可以第一首歌曲可以是生日歌。增強「每日為你推薦∙30首」的智能感和人文關懷氣質。

    以上對於「每日為你推薦∙30首」的優化思路只是初步想法,需要與內容和技術團隊全面溝通後,制定詳細的優化方案,方案首先要更智能更精準,其次是儘可能與現有體系銜接,不做無謂工作,第三是要反覆測試修正,最後是有常態優化機制。

關於電臺的優化

音樂APP的電臺優化思路如下:

①結合歌曲庫通用標籤進行梳理,把感覺相近的電臺進行合併,策劃新的電臺,例如綜藝節目歌曲、影視歌曲等,充分發揮曲庫資源優勢。

②建議設立臨時性電臺區域,在特殊的節日、節氣和歌手紀念日設立臨時性電臺。例如在4月1日這一天設立「永遠的張國榮」主題電臺。

③為了增強音樂APP電臺的品牌形象感,每個電臺需製作至少12個版本以上的小片花,每個不超過3秒,配樂精美、配音動聽,體現電臺的調性。在電臺播歌的過程中,每隔3首歌曲播放一次。

④設立電臺播放器3秒左右的上下歌曲銜接機制,前一首歌曲的漸弱點為「尾旗」處,使得前後歌曲銜接更緊湊。

⑤為了讓電臺推薦的歌曲更流暢動聽,設計如下電臺音樂策略:

A.不可打破規則

歌手間隔規則:在同一次收聽內,任意連續的24首歌曲不能出現相同歌手。

歌曲間隔規則:在同一次收聽內,任意連續的36首歌曲不能出現相同歌名。

上次歌曲規則:在不同次收聽同一電臺的過程中,前24首歌曲不能出現上次聽到的相同歌曲。

語種規則:除了特別設定的語種電臺外,每12首歌曲中文歌曲中,至多出現一首外文歌。

性別規則:歌曲排列需講求男女間隔,同性別歌手的歌曲不得連續出現3首。

銜接規則:如下表所示,縱向為前一首歌曲,橫向為後一首歌曲。


SS

SM

MS

MM

MF

FS

FM

FF

SF

SS







SM










MS








MM










MF










FS








FM










FF







SF








 

B.可打破規則(除非篩選不出歌曲,否則儘量滿足以下規則)

年代規則:任意兩首歌曲之間的年代間隔不超過8年。

情緒規則:任意兩首歌曲之間的情緒標籤數值之差的絕對值不超過2。

活力規則:任意兩首歌曲之間的活力標籤數值之差的絕對值不超過2。


保持對新技術的好奇心和快速參與

音樂APP應該隨時關注最新的技術對行業的影響,以積極響應之態快速參與,讓音樂儘可能與各種未來的新技術產生關聯。建議關注的技術包含但不限於以下:

新技術名稱

與音樂關聯的可能性

AI

AI智能耳機、AI創造音樂

AR

各類虛擬實境的音樂互動類活動

VR

演唱會、VR Live、遠程音樂協作、MV、音樂教學、

MR

互動音樂遊戲

區塊鏈

音樂版權管理、對音樂產業的重構、新型音樂流平臺、音樂付費、解決盜版

無人機

無人機送唱片、與音樂遊戲結合、對音樂現場的拍攝

物聯網

物聯網背景音樂系統、物聯網音樂播放器

機器人

音樂智慧機器人、機器人樂隊

3D列印

列印音樂、樂器、數字唱片的實體化

無人駕駛汽車

與語音交互技術協同,將音樂帶入汽車。

語音交互

音樂搜索、音樂推薦、音樂展示

 

以上技術建議儘快進入策劃與參與階段,以體現音樂APP在音樂領域的前瞻性。


4. 社交戰略——重塑「發現」與「分享」

    

目前,音樂APP的社交功能比較「隱蔽」,不夠直接,首頁並無明顯社交入口,也暫時缺乏社交專門頁面,引發社交的抓手較少,整體呈現出社交活力不夠、社交手段不夠豐富的態勢。這是音樂APP急需改變的問題。

對於當代音樂App來說,用戶→流量→變現是良性運營的鏈條。在這其中從用戶到流量的環節需要社交的介入——沒有社交,就沒有用戶活力和粘性,就沒有流量。所以音樂APP應當從戰略層面注意到目前「社交」功能的不夠完善,並需要儘快花大氣力解決。

   建議從「發現」與「分享」兩個方面重塑音樂APP社交功能。

   從「發現」的角度來說,簡單、易用、明顯和功能齊備的社交體系,才能讓用戶發現更多來自社交的趣味:

⑴急需在首屏上設置明顯社交入口,點擊進入後需要有完整的動態呈現頁面。⑵建立一套完整、清晰、簡約的類似微博的社交生態系統,能以簡單步驟即可完成關注、私信、@、發動態(文字、圖片、動圖、音樂和短視頻)、評論、消息中心功能。同時充分利用**軟體好友入口,利用**軟體資源引導用戶建立關係網。

⑶對社交用戶進行標籤分類,便於搜索和查找有相同音樂品味的朋友。 

⑷在各類線下媒體發布音樂APP的社交功能,形成各類推廣專案,強力推廣本功能。

從「分享」角度來說,高質量的話題、活動、明星用戶和樂評是用戶參與並激發分享欲的利器:

⑴從歌手、歌曲、歌單、排行、MV、專輯、專欄等所有層面加大評論、點讚和分享功能。

⑵完善首屏推薦頁面加大社交話題、內容的比重。

⑶將內容運營的大部分重點與社交結合,不斷策劃各類熱門話題、創意活動,同時邀請明星、歌手、電臺DJ、知名音樂人、原創音樂人等進駐社區,發布各類優質內容,充分調動用戶參與活力和分享欲。

5.年輕戰略——從年輕用戶的焦點出發

對於音樂類App來說,年輕用戶對於音樂產品的消費衝動強、社交互動意願高,是音樂消費市場的絕對主力,抓住年輕用戶的焦點,就是抓住了市場。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⑴明星資源融入。年輕人對於明星、歌手有非同一般的喜愛,邀請各類明星、歌手進駐音樂APP的社交體系,無論是寫專欄,發布各類動態,甚至製作音視頻的碎片化節目,這都打造了用戶與明星、歌手直接的社交通路,對於年輕用戶很有吸引力。試想:看到吳亦凡介紹自己的新歌或者楊冪發布聽王菲歌曲的感受,是多有趣的事!

⑵優質的專業用戶。引入知名的電臺DJ、音樂人、原創音樂人或者各類社區中的音樂大號進駐社交體系,發布優質的音樂內容,這些特立獨行有深度的點評必將引起年輕用戶的追隨。目前音樂APP在這一方面做的很不夠。

⑶各類創意活動的策劃。內容運營團隊不應該做單純的內容生產,而應該更多地策劃活動,吸引年輕受眾眼球,引導用戶在社交體系中進行強互動,生成數據。例如進行以下項目策劃,全部進行強互動引導:

★摩天大樓音樂Live演唱會

★音樂APP Pop-up shops攝影大賽

★分享解鎖MV活動(與**軟體空間和微信合作)

★為歌手新專輯開發強互動頁面並推出有獎互動小遊戲

★短視頻解讀專輯內每一首歌曲活動

★視頻直播粉絲問答招待會

★為歌手粉絲訂製專屬EMOJI表情活動

★互動式MV(用戶可以自主選擇MV不同故事線和結局走向)

★限量試聽和視頻短片推介新專輯

★Slogan社群營銷(為演出或專輯設計Slogan,歌迷拍攝含Slogan照片,並以#Slogan#在社區進行話題傳播,最後匯總成一個視頻)

★動態歌單,例如The Best Of Leslie(根據用戶行為推薦經典或已故歌手歌單)

★線上大師課(為古典樂手拍攝小視頻或者視頻直播,教授音樂,回答提問)★Your FinalTime With XX(為即將解散的樂團或者推出歌壇的歌手搭建互動頁面,自動生成歌手相關的數據,數據來源自用戶在音樂APP播放歌手歌曲的行為分析,這些數據可以與其他用戶比較,也可以分享到社交媒體。也可以帶著CD或者紀念品參與話題互動)

★實時直播MV(視頻直播MV,現場由多位演員在某特定地點直接演出)

★移動端與戶外廣告聯動(熱門話題互動直接投放到戶外LED廣告屏)

★慈善MV(與慈善組織合作,聯合推廣,歌曲和MV供網友自定價下載,收入捐給慈善機構)

★專輯或歌曲主題自駕遊(與拍照App合作專屬濾鏡,設置話題,分享照片)

★歌詞字謎遊戲(把新歌的人聲去掉,留下伴奏,歌詞保留少量文字作為線索,歌迷通過猜字謎解鎖整首歌)

★新歌翻唱大賽

★熱門歌曲的歌詞或精彩評論投放戶外廣告

★歌手專屬聊天機器人,例如Jaybot(粉絲可以和Jaybot聊任何周杰倫的話題,如果答對問題,就可以獲得新專輯獨家內容、播放列表或巡演門票)

★一對一聊天號(公開一個歌手的**或者微信號,與粉絲一對一交流)

★Anti-Album活動(每月推出一首歌,每首歌都有個性化封面、歌詞唱片、預告片,直接向粉絲髮售)

★與時尚品牌合作推廣歌手

★地圖歌單(與地圖合作,填入地址,推薦沿路歌單)

★音樂與遊戲結合,號召粉絲製作上傳歌曲與遊戲視頻結合的作品,進行比賽。

★音樂暴風活動(LBS技術的結合,根據一首歌曲在全國各地播放量顯示風力,在風力最強處舉辦線下歌迷會)

★位置試聽活動(Geo-fencing地理圍欄技術的結合,設置虛擬地理邊界,用戶進入某一地理區域,音樂APP將彈出歌曲試聽或者活動信息)

★尋找專輯新歌活動(AR技術的結合,用戶像尋找口袋小精靈那樣,用手機尋找藏在各處的新歌,登錄音樂APP後解鎖)

★九宮格VR專輯封面(VR技術的結合,將專輯封面做成VR九宮格,號召歌迷來玩)

⑷搭建粉絲社交社區,引導粉絲經濟的需求。

⑸LBS功能。除了基於LBS設計活動之外,基於地理位置的社交功能也是年輕用戶使用的熱點功能——在身邊尋找音樂同好。

⑹策劃熱點話題。除活動外,內容運營團隊還應該具備策劃和引導熱門話題的能力。策劃話題應考慮話題互動性和趣味性,門檻要低。同時在話題引導上,應遵循話題發布(藝人歌手帳號發布)→話題衝突(段子手、大號和真實網友帳號,增加互動量)→沉澱話題(新聞稿件發布至網媒、論壇、平媒等)的規範,形成有效的社交傳播。

⑺年輕用戶的「求異」需求。對各種小眾音樂、原創音樂的培育和展示。

     

6.體驗戰略——去除冗餘,持續優化產品邏輯,追求極致簡約、流暢的使用感受

建議不斷優化音樂APP的用戶體驗感,去除冗餘,持續優化產品邏輯,追求極致簡約、流暢的使用感受。建議如下:

⑴增加首屏頁面利用率,增加交互的二級導航欄,讓用戶減少點擊次數。

⑵多採用頁面內刷新,少頁面跳轉次數,保持流暢。

⑶首屏推薦頁面要更符合年輕用戶的需求,推薦豐富的、有趣的、有溫度、有格調的各類話題、活動、歌曲、專輯、專欄和歌手相關內容。給用戶留下清晰、豐富、專業的第一印象。

⑷梳理並精簡產品結構邏輯,去除冗餘項。

⑸對每一項功能持續優化,以放大鏡的眼光去追求極致的體驗感。以「自建歌單」為例,就可以提出如下修改建議:

①過多的點擊次數。從首屏開始需點擊我的→我的歌單→添加,共3次點擊才能新建歌單。作為音樂分享的核心功能,建議在「我的」頁面直接設置新建歌單入口。

②反轉的歌單排序。新建歌單的過程中,用戶一般都是按照心裡的順序從頭至尾地添加歌曲,可是添加完畢後發現歌單展示的順序是逆向——最後添加的歌曲排在第一首。建議改變歌單排列順序。

③難找的按鈕。歌單編輯完成後,用戶想要新增歌曲,卻很難找到添加歌曲的按鈕。在歌單展示頁內完全找不到。經過長達幾分鐘的摸索後,才發現添加歌曲按鈕在頁面右上方的三個小點內,對於用戶來說,這通常是分享的按鈕,對於歌單的添加歌曲、投稿等功能,不應該匯聚於此,應該放在更醒目位置。同樣,對現有歌單的編輯功能隱藏在「詳情」頁面裡面,很難找。

④缺失歌曲入選理由功能。用戶編輯歌單,通常對於每一首歌曲都有個性化的入選理由,除了標題、封面、標籤和介紹之外,應該在每一首歌曲之前都可以讓用戶寫上入選理由或串聯詞,這樣的歌單更有深度和質量。

⑤歌單展示頁面欠缺美感。目前歌單展示的頁面太過普通,很難激發挑剔的年輕用戶的審美追求,建議學習優秀的App的版面設計風格和文字排版,提升歌單展示的美感,例如學習「好奇心日報」App。

7.聯盟戰略——異業聯盟實現落地

建議跨行業締結聯盟,以異業聯盟的形式拓展資源。

⑴音樂APP∙全國音樂電臺聯盟

①與全國省市級音樂電臺締結聯盟,將音樂APP的流行趨勢數據、榜單、明星PGC音頻節目與電臺宣傳資源做資源互換,大大提升音樂APP在傳統媒體影響力。

②可以設計各類音樂類落地活動,提供方案、藝人資源和執行支持,由各地電臺負責落地執行,音樂APP的活動便可全國落地.

③每家電臺提供1-2名音樂DJ參與社交和PGC內容生產,提升社交品質。

④形成音樂APP獨家的新歌發布的全國電臺平臺。

⑤在策劃組織大型音樂活動時,這些電臺成為專業的支持力量。

⑥挖掘各地原創音樂人。

⑵音樂APP∙汽車聯盟

與汽車廠商形成聯盟,洽談在車內智能終端上安裝音樂APPApp事宜。

⑶音樂APP∙唱片公司聯盟

與唱片公司形成聯盟,將音樂APP各類熱門話題、活動的策劃案與歌手、專輯結合,形成合作,達到共贏,將音樂APP打造成唱片公司首選的綜合性宣傳平臺。

⑷音樂APP∙演出公司聯盟

與各地演出公司形成聯盟,儘可能參與各地大型音樂演出項目,以資源互換的形式使音樂APP儘可能多地在各地有線下實體露出。

     

8.價值戰略——創新設計,挖掘可供轉化的利潤價值

在產品結構的層面進行創新設計,除了用戶收費和音樂商城之外,將各類可供商業轉化的內容、資源、產品進行分類梳理,創新設計,形成全新的產品營銷清單,充分激活音樂APP的利潤價值。

9.產業戰略——從音樂+到演唱會,打造全音樂產業鏈條

音樂APP應該做中國最大的、最主流的音樂平臺,對於整個音樂產業鏈條都應涉及。

⑴音樂c+培育獨立創作音樂人。結合電臺聯盟全國開花,回歸尋找「好音樂」。

⑵開發音樂APP 系列演唱會產業產品:

★音樂APP live(小型Live演唱會或歌友會)

★音樂APP人文講堂(中小型唱聊會)

★音樂APP現場(中型演唱會)

★音樂APP節(大型音樂節)

★音樂APP年度音樂盛典(大型頒獎禮)

⑶聯合**視頻,共同研發現象級音樂造星類節目。

⑷開設音樂APP唱片公司,將造星節目的籤約歌手進行包裝、發片、經濟等多元產業發展。

⑸音樂APP文創公司。

 

10.融合戰略——內容&推廣&營銷&產業,內部運營在人力與結構上的融通與協同。

作者:華焰(江蘇音樂廣播總監助理)  

來源:類型音樂臺理論研究



電臺工廠投稿郵箱51974701@qq.com,

投稿時請附上您的聯繫方式,以方便及時溝通。



相關焦點

  • 當「音樂FM」遇上「音樂APP」——來自傳統音樂電臺對在線音樂平臺的建議
    今年3月,華醫生作為傳統音樂電臺的從業者和管理者,接到某國內最大的在線音樂平臺的諮詢請求,希望筆者可以根據在傳統音樂電臺的工作經驗對其音樂
  • 免費在線音樂,無損音樂下載網站合集(值得收藏)
    別提有多難版權問題下載付費讓小夥伴們想找到資源著實不容易正好小編這邊就總結:免費在線音樂,無損音樂下載網站合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在線音樂墨靈音樂 https://yinyue.qugeek.com/網易雲音樂  https://music.163.com/
  • 無損音樂 付費音樂 版權音樂 音樂素材網站集
    你可以在線聽歌,下載付費歌曲,獲取版權音樂用於商業用途等。果汁音樂在線音樂播放網站,可下載試聽主流音樂平臺的音樂,還可以自定義自己的專屬歌單網址:http://guozhivip.com/yinyue/
  • 2015年,電臺FM比音樂平臺掐的還厲害
    前者主要模式為,用戶通過搜索,自主選擇播放、下載數位音樂作品,同時平臺還為用戶提供如收藏創建歌單、音樂互動交流等一站式音樂媒體服務。而後者—電臺FM從內容上,還可以細分為音樂電臺和娛樂電臺兩類。娛樂電臺播放的內容則與傳統廣播調頻相似,包含笑話段子、脫口秀、相聲評書、新聞資訊、圖書小說、音樂歌曲等,其特點在於,內容題材豐富多元化,並且部分播放內容由用戶自主創作產生,平臺互動性較強。
  • 蝦米電臺:收聽高品質的音樂
    蝦米電臺(TechWeb配圖)【TechWeb報導】蝦米電臺是蝦米音樂推出的一項個性化音樂產品,同豆瓣電臺類似的是,蝦米電臺也可以根據網友在蝦米音樂社區的行為為網友推薦相關的音樂作品;但相比於豆瓣電臺更加大眾化的音樂分類
  • 四大音樂app(網易雲音樂、qq音樂、蝦米音樂、百度音樂)特色分析
    蝦米音樂的社區只支持話題發布,並且話題由管理員管理和發布,qq音樂的音樂圈只支持自由發布,而網易雲音樂的朋友音樂圈支持兩種發布方式,顯得更為開放。在內容整合上,四家除了一些明顯的區別之外,剩餘部分大同小異。電臺區分主播電臺和主題電臺,除了蝦米音樂,其它三家在主播電臺上都有所投入,而網易雲音樂投入比最大。
  • 在2015年的時候電臺FM要比音樂平臺掐的還厲害
    前者主要模式為,用戶通過搜索,自主選擇播放、下載數位音樂作品,同時平臺還為用戶提供如收藏創建歌單、音樂互動交流等一站式音樂媒體服務。        而後者—電臺FM從內容上,還可以細分為音樂電臺和娛樂電臺兩類。
  • 網際網路音樂還有什麼機會
    1.音樂類應用競品篩選通過appstore、豌豆莢、199IT數據中心、36氪、音樂產業類公眾號等渠道,第一批篩選出的競品如下(篩選知名度較高或者產品模式具有代表性的產品):酷狗音樂、蝦米音樂、QQ音樂、網易雲音樂、酷我音樂、百度音樂、多米音樂、喜馬拉雅、荔枝fm、蜻蜓fm、考拉fm、豆瓣fm、企鵝fm、章魚fm、唱吧、全民
  • FM99.3 廣東音樂之聲在線電臺直播
    廣東音樂之聲國內第一家開播的音樂電臺,擁有20年歷史的音樂領導品牌每年超過一百場與音樂相關的戶外活動,收聽率一直位於廣東省的前三甲,珠江三角洲影響力第一的廣播品牌,下的《音樂先鋒榜》是中國第一個華語原創流行音樂排行榜
  • 亞馬遜也推出了音樂電臺服務
    亞馬遜早前已經進入了音樂流媒體服務,但是無法撼動Spotify等巨頭的地位。最近,亞馬遜開始謀求轉型,模仿Pandora推出了音樂流媒體電臺產品「Prime電臺」。美國科技媒體指出,在音樂電臺上,亞馬遜模仿Pandora的跡象十分明顯,Prime電臺幾乎是「鏡像」了Pandora的產品。這一電臺服務沒有插播廣告,用戶可以不限次數跳進音樂。
  • 音樂丨國內十大音樂APP 盤點
    百家齊放到巨人遊戲:細數國內10大音樂平臺QQ音樂·QQ音樂向廣大用戶提供方便流暢的在線音樂和豐富多彩的音樂社區服務·心情電臺,單曲電臺。·優勢是版權和背後億級的粘著用戶,注重社交。·只有綠鑽用戶可享受高品質音樂試聽、正版音樂下載、免費空間背景音樂設置、MV觀看等特權。·2019年5月活躍用戶:10787萬,環比上月增長:2.71%。
  • 從騰訊音樂看國內在線音樂發展路徑——數位音樂深度報告之一
    海外流媒體音樂主要有Spotify和Apple Music,其中Spotify市佔率42%。Spotify雖然在營業收入上遠超騰訊音樂,但至今還未獲得正盈利。騰訊音樂盈利規模不斷擴大,前景可期。投資建議        數位音樂可能是娛樂消費中少數形成壟斷格局的子行業,建議投資者長期關注。
  • 數位音樂平臺的下半場:開始與音樂「貌合神離 」
    但無論它怎麼辯解,Spotify已不再只是一個數位音樂平臺。有意思的是,在騰訊音樂日前公布的Q1財報中,長音頻戰略也再次與在線音樂服務和社交娛樂服務並驅,成為拉動騰訊音樂長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在南亞次大陸,印度數位音樂平臺也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開始反思:在內容越趨同質化的今天,原創內容將是平臺增長的新驅動,但製作原創音樂作品太貴且風險太大,因而音頻內容才是正確入口。
  • 推薦8款小而美的音樂app
    它相較於傳統FM那種只能在用戶選定的一個特定類別中進行不可回放的單向隨機播放的音樂電臺,多了一層用戶的自定義選擇;相較於傳統的音樂播放器,界面簡潔,可以隨時語音切歌,它在電臺和音樂播放器之間找到了一個巧妙地平衡點。
  • 玩味小眾音樂世界,看見音樂APP推薦
    在應用市場裡搜尋一圈,拋開眾多同質化的音樂應用,最後眼前一亮,看見音樂就是一款給追求新鮮愛好者們的應用。由內而外的極致體驗看見音樂是一款在線流媒體服務應用,與傳統的 Pandora 等流媒體服務相比,看見音樂可以為用戶提供一種與眾不同的音樂發現方式。自選和學習第三方平臺的收聽喜好。
  • 回到音樂開始的地方——那些古典音樂電臺
    今天推薦的這五個古典音樂電臺(網絡電臺)共同特點就是全中文,當然香港、臺灣省的電臺是繁體字的。不過,它們很友好的一點就是大多會在放古典音樂之餘,會輔以介紹或者解說。這個,我認為是非常非常適合古典入門同學的。
  • 在線音樂播放器的推薦機制
    近日在美帝,發現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客戶端大部分音樂因為版權問題無法播放(這個時候開始念著牆內的好了)。我便探索了一下老美都在用什麼播放器。我發現了兩款軟體,一款叫Pandora,另一款叫Spotify。Pandora其實是一個網站,只提供在線的流媒體服務。
  • 滾動草世界音樂電臺 .....
    [滾動草世界音樂電臺] 這個其實跟我們平臺也不是太搭邊兒,我們做的是蒙古HipHop,人家做的是世界音樂。電臺主理人是青年寫作家,樂評人 敖登託雅老師(實在想不到更恰當的稱呼了...)。這個電臺剛開播不久但是欄目太棒了,我聽了直接興奮了...真的值得每個人都去聽聽,這裡有咱們血液中流淌的旋律,也有藏在另一個角落的音符。
  • 酷炫青春:手機音樂電臺
    這款聽歌神器的應用程式名為「手機音樂電臺」。下載並安裝此應用程式之後,你就可以免費下載音樂,收聽時下流行曲,時下各大排行版上的熱門歌曲,更可以製作鈴聲。此功能強大的音樂電臺操作方法極為簡單,最重要的是這一切都是免費的!!此應用程式的優勢在於只要一打開就有音樂播放,一鍵下載,無需註冊,無需登入。同時也獲得了廣大用戶的五星好評。原因極為簡單,就是簡單方便,功能強大。
  • 放鬆依舊洛聖都、庫爾特 FM 和音樂櫃即將登陸電臺 另有自發布以來 GTA 在線模式最盛大的音樂更新:飛蓮電臺和全球電臺重大更新
    除此之外,GTA 在線模式的音樂世界進一步展開擴張:新增三個全新廣播電臺,且飛蓮電臺和全球電臺將更新播放列表,增加共 250 多首新歌曲。這將是 GTA 在線模式自發布以來最盛大的音樂更新。喬伊已經準備好為大眾無縫提供各種音樂體驗,如浩室音樂、電子音樂、鑽擊貝斯音樂和鼓打貝斯音樂等。他唯一的問題是信號強度不足,廣播範圍無法覆蓋全城。如果他想在這座城市開始推廣自己的音樂電臺,他需要有人助他一臂之力。請在 12 月 15 日密切留意支持這位本地音樂主持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