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子威@零售威觀察
超級會員模式正在被各行各業所接受,而超級會員的底層架構正是訂閱經濟(Subscription Economy)、訂閱制(Subscription Model)。
從目前的全球實踐來看,訂閱經濟最適合兩大類業務:
第一大類是,提供訪問某種內容、服務的權限型,比如Netflix、亞馬遜Prime等;第二大類是,為訂閱者提供反覆服務,例如通過訂閱箱(Subscription Box)給寵物主定期郵購寵物食品、用品等。
▲「圍繞渠道」還是「圍繞用戶」?
對於有影響力的個人,一般可以通過開設會員網站來建立自己的社區、將自己的內容、影響力貨幣化。比如,在中國就有小鵝通、知識星球這類直接建立自己社區的玩法;在美國,Patroen也是類似邏輯,作者可以設計不同的月費,通過用戶每月的「投餵」把自己的內容(一般是漫畫、圖片等)進行貨幣化。
類似的例子非常多,Magic Stream也是一個案例。該網站的「內容生產者」是魔術師,他們教授用戶各類魔術技巧,而用戶只需要支付12.99美元的月費即可。這種會員制網站的美妙之處在於,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儘可能多或者儘可能少地進行互動。和傳統的在線課程不同,用戶可以想什麼時候學就什麼時候學,而且網站上所有內容都可以學,用戶訂閱的是整個網站的權限,而非某個特定魔術師的課程。
類似的模式還有Netflix,通過為用戶提供優質內容,吸引並維繫消費者,同時隨著消費者在網站的時間越來越長,後臺積累大量數據——按照Netflix的玩法,用戶在網站上的每一個點擊都被記錄下來,比如有沒有跳過片頭、有沒有反覆觀看同一個影片、在哪裡暫停、在哪裡重放等等。這些數據使得Netflix可以給用戶進行智能推薦,讓用戶能夠一直沉浸於Netflix當中,這樣也就降低了流失,提升了續費率。如果說,Magic Stream、Netflix是典型的「付費才能獲取權限」的會員模式,那麼更為常見的其實是「免費+付費」模式,這也是大部分網站的模式,比如《華爾街日報》,比如優酷、愛奇藝:這裡,一些內容免費,另一些內容付費。或者,付費後享受更多權限,例如音頻下載、高清視頻、更早查看的權限等。
國外一些個體大咖早已經這麼玩了,比如知名作家兼博主Mark Manson。他每個月都發表很多文章,但是有一些文章會標註為「訂閱專供(Subscribers Only)」,專供文章通常更為聚焦,或者直接解答讀者疑問等。這也是國內外內容生產人的主流模式。通過你的專業技能,幫助用戶改變。換句話說,這種訂閱模式提供的是「改變」或者「突破」,改變、突破的可以是體重、財務狀況、健康狀況、人際關係,甚至是任何足夠大的痛點。
這類服務一般收取月訂閱費,價格可能從幾百元到幾萬元,比如頂尖的潛能開發大師Tony Robbins的白金服務費用是每年6.5萬美元。
在西方國家,戒酒就是個很大的市場,一家叫做「一年不喝酒(One Year No Bear)」的英國公司就在幫助人們改變對酒精的依賴。針對有心戒酒的人群,One Year No Bear設計出不同時長的挑戰,幫助訂閱者從喝酒的狀態中暫時解脫出來、遠離酒精,訂閱者可以訂閱28天、90天或者365天的服務,訂閱費分別為59英鎊、109英鎊和250英鎊。
這裡,無需線下見面,一切都可以通過網絡完成,可以說是一種超輕的超級會員模式了。將一箱子商品按預定安排每周/月/季寄到消費者手裡,這就是訂閱箱模式。一般來說,分為3種玩法:
第一是「零售箱」,也就是說,消費者已經預先選定了要包含的項目,企業按照消費者要求的時間間隔交付,這屬於最為傳統的訂閱箱,經典案例就是美國Stitch Fix。
第二是「混合箱」,消費者知道箱子裡的某幾件商品是什麼(或者,這幾件商品是消費者自己選好的),而剩下的物品是由訂閱箱提供方策劃的驚喜。第三是「神秘箱」,這類箱子一般是主題性的,例如可以是聖誕主題、恐怖主題,而具體內容,完全由提供方送出,消費者在打開箱子之前,完全不知道裡面會有什麼東西,有點類似於郵寄到用戶手裡的「福袋」。這裡說一個非常有趣的案例,叫做「壞人讀書俱樂部(Bad People Book Club)」。它的創始人本身是個書迷,但是她發現現在大家讀書越來越少,因為書籍沒有手機那麼有趣,而且在很多讀書俱樂部中,年輕人越來也少。所以她就打算為用戶創造一種既能有趣地讀書,又對讀書充滿期待的體驗。
▲Bad People Book Club在2018年6月的訂閱箱她的方案就是提供「混合箱」,每個箱子裡包括如下內容:這裡的書一般都是偏小眾的,例如女性作家的作品、有色人種的故事等邊緣內容,而一邊喝著自己調製的雞尾酒,一邊看著書,閱讀後還可以參與播客的錄製,這個體驗確實比讀書本身要有趣多了。至於定價,如果只要一個訂閱箱,價格為34.99美元,按年訂閱的話,每季度一份是124.99美元,而每月一份是349.99美元。如果你的生意和用戶的連接次數比較低,怎麼辦?對,你需要提升和用戶交互的頻次。
比較典型的就是服裝行業,按理來說,這是至少以月為周期的互動,但如果是「服裝+X」,就有想像空間了,比如美國的Lululemon——它已經成為既Nike和阿迪達斯之後,全球市值第三的運動品牌了。
Lululemon不僅僅是賣瑜伽服裝,而是圍繞店鋪和運動達人打造各類運動健身活動,以店鋪為起點,通過周圍的、真實的運動達人的帶領,來和用戶產生深度連接。同時,Lululemon店鋪本身也不僅僅是賣衣服,更成了運動場:看著別人穿著Lululemon的服裝,鍛鍊出來的漂亮曲線,你是不是被那件能展現漂亮曲線的服裝種草了?是不是想和一群人一起練習,最後也能有漂亮曲線呢?
2019年,Lululemon也推出了自己的訂閱服務,其在美國的定價為148美元/年,這其中包括:
(1)一件服裝,其價值超過100美元;
(2)一份年度健康會員:每個月受邀參加一次該地區的健身課程,該課程價格為20-25美元,但是會員免費。同時,會員還可以邀請朋友免費參加;
(3)參與獨家活動的特權;
(4)生日當天8折優惠特權;
(5)快遞免運費;
(6)更早參與新產品發布、合作等相關活動。
在Lululemon之外,Wanderlust也是一個有趣的案例,它本身是一個瑜伽節,每年在20多個國家舉辦50場活動。雖然很多人參加它的活動,但是它希望可以在節日和節日間能保持和用戶的互動,提升交互頻次,並且幫助那些無法參加活動的人參與進來。
於是,它就創建了一個線上內容平臺,叫做Wanderlust TV。用戶可以在這裡從他們最喜歡的導師那裡獲得課程。這個線上平臺確實可以賺錢,不過Wanderlust將之作為「引流平臺」,主要是提升與用戶之間的粘度,並邀請用戶參與到線下大活動中。新客戶可以通過Wanderlust TV了解、感受其服務,並選擇是否購票參加線下大活動;而既有客戶通過Wanderlust TV在沒有線下活動的時間繼續保持和Wanderlust的連接。
▲Wanderlust官方網站
整體可以發現,基於訂閱經濟的超級會員體系正在全球範圍內發生,通過提升和訂閱者的交互頻次、為訂閱者帶來零摩擦的使用體驗和驚喜,這些超級會員體系正在成功地提升留存率,降低流失率。當用戶一直在我們的私域流量池中,我們就可以基於這套超級會員體系,和他們產生更深入聯繫,將100件商品、100種服務賣給一位消費者,而不是找來100位消費者每人賣1件商品。通過訂閱制建立粉絲群,形成私域流量,然後針對私域流量建立超級會員,這才是真正的邏輯。
▲添加作者微信
▲加入作者知識星球
《零售威觀察》以全球視角,關注於新零售、新消費領域最新戰略、戰術與思考,對超級會員體系、國內外新零售案例有深入研究。
平臺創始人王子威,獨立零售分析師
平臺覆蓋:頭條號 | 百家號 | 一點號 | 大風號 | 搜狐號 | 企鵝號 | 大魚號 | 雪球號 | 億邦號 | 牛牛號 | 同順號 | 鳳凰金融號 | 新浪微博
郵箱:onRetailing@hotmail.com
微信:256056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