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說順豐突然關閉了物流數據接口,涉嫌封殺淘系平臺訂單;順豐隨後回應說是菜鳥封殺其旗下智能快件箱平臺豐巢在先,且意欲逼順豐從騰訊雲轉阿里雲…
好一出羅生門!
到底是誰封殺誰?不說廢話,咱們直接進入正題。
「互相封殺」怎麼回事?
昨天下午兩點三刻左右,菜鳥「先聲奪人」,突然發布了一則《菜鳥關於順豐暫停物流數據接口的聲明》。
聲明的主體意思是:事情發生的很突然,5月31日晚上6點,菜鳥接到順豐發出的數據接口暫停告知。6月1日凌晨,順豐就關閉了自提櫃的數據信息回傳。6月1日中午,順豐又進一步關閉了整個淘寶平臺物流信息的回傳。
在此之前,為保護消費者隱私、電話信息安全,菜鳥正在根據安全團隊的建議對全網物流數據進行信息安全升級,將加強對海淘、快遞櫃等物流數據的多重交叉驗證,但順豐及豐巢等出於各種原因並不配合。
菜鳥聲明
↓↓
菜鳥方面表示,對此感到很突然,正在與順豐緊急溝通。在此期間,菜鳥建議商家暫時改用其他快遞公司發貨。
昨天下午6點多,順豐對這一事件給出了另一個版本的解釋:不是順豐關閉菜鳥數據接口,而是阿里系平臺封殺了順豐。
順豐聲明↓↓↓
▲來源:順豐集團官微
此外,據北京商報、封面新聞、新浪財經等多家媒體報導,順豐表示,旗下的豐巢在2016年跟菜鳥開始合作。內容包括:菜鳥提供消費者手機號信息給豐巢。豐巢反饋快遞出入櫃信息,豐巢網點推送等相關快遞櫃物流信息給菜鳥。在2017年3~4月續約的過程中,菜鳥提出:所有快遞櫃信息的觸發必須通過菜鳥裹裹,取件碼信息無條件給到菜鳥,豐巢需要返回所有包裹信息給菜鳥(包括非淘系訂單)。豐巢難以接受以上合作條款。
截至發稿前,在菜鳥官網中發現,順豐速運還在菜鳥的合作夥伴名單中。
▲圖片來源:菜鳥官網
兩家企業翻臉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數據是核心,順豐或存在數據護盤,「雙方之所以能合作,是基於商業定位,但順豐也在布局電商、金融等生態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順豐生態與阿里生態在一些領域的競爭」,他還指出,目前順豐在阿里系的電商件規模不大,但順豐作為品質快遞商,高品質客戶基礎好於「三通一達」,利於阿里系平臺未來逐漸擴大高品質客戶群。
「順豐數據都是高端客戶,高端優質數據比通達係數據更有價值,菜鳥希望打通該壁壘。」漢森供應鏈總裁、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物流聯盟專家黃剛進一步補充道。
黃剛稱,所有數據被阿里商業化並不是好事,有些快遞企業要重視快遞數據價值,而不是將數據交由第三方平臺,「目前來看,通達系快遞企業做得還不足」,順豐此次與菜鳥所代表的阿里數據之爭,暗示著物流企業開始重視末端數據的價值。所以,昨日順豐在聲明中強調,將繼續捍衛自身核心競爭力,希望所有快遞行業同仁警惕菜鳥無底線染指快遞公司核心數據行為。
「神助攻「」現身
在菜鳥和順豐掐得火熱的時候,騰訊也不甘寂寞。作為順豐的神助攻,騰訊已經出手表明了態度(如下圖),京東估計也已經在馳援的路上了。
國家郵政局連夜介入強調顧大局
神仙打架 消費者遭殃?
長久以來,快遞業存在一種說法:「快遞分兩種,順豐和其他。」順豐快遞自今年2月24日借殼鼎盛新材上市後,連續五個交易日漲停,老闆王衛的身價一度超馬雲、李嘉誠,直逼中國首富王健林。可以看出順豐實力。
自菜鳥網絡成立後不久,順豐快遞與菜鳥網絡爭奪市場就出現端倪。
公開資料顯示, 2013年5月28日,馬雲組建菜鳥網絡。四通一達,天天快遞以及順豐等快遞巨頭出資加入。
2014年5月,順豐主動中止了部分與淘寶商戶的合作,不再承接低價格的物流件。
2015年4月份,順豐聯合申通、韻達、中通、普洛斯四家物流公司,共同投資創建豐巢科技,與菜鳥網絡開始搶佔物流配送「最後一公裡」。
2016年3月份,天貓官方宣布,取消「順豐包郵」服務。
作為回應,順豐未參加2015年的菜鳥合作夥伴大會上。今年菜鳥聯盟召開物流峰會,順豐不僅未參加,而且與國際快遞業巨頭UPS合作。
根據順豐發布的公告,5月26日,順豐宣布與UPS戰略合作,在香港成立獨立合資公司,在中國國內市場與全球國際市場全面合作,聚焦跨境貿易、拓展全球市場。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為500萬美元,順豐和UPS共同投資1000萬美元,分別持股50%。
有行業分析人士認為,順豐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菜鳥網絡,行業飽和競爭加劇,菜鳥網絡將會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整合小快遞公司,成為一個強大的聯合體。未來雙方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神仙打架,消費者遭殃。」有消費者表示,希望菜鳥網絡和順豐這兩大巨頭,不要以保護消費者的名義,將消費者綁入他們的戰車。
關於事情的後續發展,我們還將繼續關注。
來源 :綜合自錢江晚報、驛站、央視財經、每日經濟新聞、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