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芯聞 | IC Insights:臺灣晶圓廠產能全球第一,大陸地區增長最快;矽晶圓第一季度淡季不淡,全年價格續漲

2021-02-15 求是緣半導體聯盟

1. IC Insights:臺灣晶圓廠產能全球第一,大陸地區增長最快

2月14日,市場調查機構IC Insights發布了各個地區或國家晶圓廠月產能排名,其中臺灣地區排名第一,韓國排名第二,日本排名第三,美國排名第四,大陸地區排名第五。

臺灣晶圓廠產能規模於2015年登上全球第一,2018年臺灣晶圓廠產能(月產能412.6萬片)佔全球比重達21.8%,較2017年的21.3%再攀升0.5個百分點,並持續居全球第一,略高於韓國的21.3%(月產能403.3萬片)。

  

根據2019-2023年全球晶圓產能報告,臺積電和三星以及SK海力士佔據了臺灣和韓國的晶圓廠產能的巨大份額,並且是全球產能領導者。臺積電佔臺灣產能的67%,而三星和SK海力士佔2018年底韓國IC晶圓產能的94%。

日本晶圓廠月產能316.8萬片約當8英寸晶圓,佔全球比重16.8%,位居第三;美國晶圓廠月產能242.6萬片約當8英寸晶圓,全球比重12.8%,居第四。

大陸晶圓廠月產能236.1萬片約當8英寸晶圓,全球比重12.5%,居第五,比重較2017年的10.8%攀升1.7個百分點,是增加最多的地區。

(來源:IC insights)

2. 矽晶圓第一季度淡季不淡,全年價格續漲

矽晶圓廠環球晶1月營收51.97億元(新臺幣),與上月比較,接近持平,與去年同期比較則成長9.7%,為單月歷史第3高;環球晶預估,目前看來,今年矽晶圓產業仍顯現健康,公司將持續努力朝營收與獲利穩健成長的創新高目標邁進,第1季運營不會較上季顯著下滑。

環球晶表示,今年全球矽晶圓整體供需還是處在健康狀況,即使現貨價短暫性拉回,矽晶圓全年價格仍會續漲,只是漲幅會縮小。該公司以合約客戶居多,第1季價格仍順利調漲,目前8英寸與12英寸出貨仍維持高檔,6英寸及以下需求下滑,整體而言,第1季運營將淡季不淡。

不過,面對中美貿易戰恐引起市場變數,環球晶在韓國廠投資興建依既定計劃進行,其他投資計劃案則暫緩。環球晶表示,韓國12英寸矽晶圓廠配合客戶需求仍照常發展,預計年底興建完工與展開裝機;原本打算投資其他國家的12英寸廠、美國德州廠擴大磊晶廠等計劃,紛決定暫緩,今年整體產能增加不多。

合晶受惠客戶端對車用、電源管理等高功率產品需求持續熱絡,第1季重摻矽晶圓報價維持1成以內漲幅,但因上海松江廠遷廠、鄭州新廠季底才可望開始貢獻營收,業內人士估合晶第1季營收將較上季下滑,第2季營收可望再創新高。

(來源:集微網)

3. 臺積電將成蘋果A13晶片獨家製造商

據外媒9to5Mac援引臺灣《數字時代》多篇消息報導,臺積電在2019年仍將是蘋果A系列晶片的獨家製造商,A13也將在2019年亮相,新款iPhone的生產將採用7納米工藝。

該聚焦供應鏈的媒體網站再次重申先前的報導,稱新的AirPods和iPad將在2019年上半年推出。

與2018年相比,今年的MacBook出貨量預期略有下降,但AirPods和AppleWatch的總出貨量有望創下新高。《數字時代》報導稱,AppleWatchSeries4的繼任款將在2019年推出,但未就功能和具體時間,給出更多細節。

網站再次強調,今夏,蘋果將會針對AirPods發布重大更新。此前,《數字時代》曾表示,重新設計的AirPods將會在2019年上半年推出,並能夠支持健康功能。最新的報導指出,新的AirPods將採用全新的塗層工藝,有黑和白兩種顏色可選。

臺積電仍將是蘋果設計的A系列晶片的獨家製造商。iOS設備均搭載該系列晶片。去年,蘋果是第一家在A12晶片上嘗試7納米工藝的公司。更密集的製造工藝往往意味著性能更快、更加節能。

2019年,A13晶片將繼續採用7納米工藝,預期第二季度開始量產。臺積電將為A13晶片的製造首次採用極紫外光刻技術。按照以往慣例,臺積電通常在第二季度開始為當年秋季發布的新款iPhone量產晶片。

 (來源:新浪科技)

4. SEMI:2022年前8英寸晶圓廠望增加70萬片產量

近日,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所公布全球8英寸晶圓廠展望報告(Global200mmFabOutlook)指出,由於移動通訊、物聯網、車用和工業應用的強勁需求,2019到2022年8英寸晶圓廠產量預計將增加70萬片,增幅為14%。有鑑於上述的眾多應用都在8英寸找到適合的生產甜蜜點,未來幾年將提高全球8英寸晶圓廠產能至每月接近650萬片。

8英寸晶圓需求成長強勁,反映出產業市場許多領域的需求都已有相當穩健的成長態勢。SEMI全球8英寸晶圓廠展望報告顯示,以2019到2022年為例,微機電系統(MEMS)和傳感器元件相關晶圓廠產能可望增加25%,功率元件和晶圓代工產能預估將分別提高23%和18%。8英寸晶圓廠數量和已裝機產能增加,反映出由於業界不斷增加產能甚至開設新晶圓廠,整體8英寸產業表現持續強勁。

SEMI全球8英寸晶圓廠展望報告上一次是在2018年7月發表,而最新版本新增7處設施,並針對109家晶圓廠更新160項內容。2019到2022年間,預計一共會有16座新廠或生產線開始運轉,其中14處為量產晶圓廠。

從整個產業來看,由於存儲器等先進元件的投資計劃近日突然走軟,造成2019年支出預計將會出現兩位數降幅。不過因為使用8英寸及8英寸以下晶圓的成熟裝置需求穩定甚至出現成長趨勢,為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8英寸晶圓廠的產能擴增以及新設廠計劃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來源:芯科技)

5. LED晶片行業出現衰退,預計2019年繼續惡化

近年來,我國逐漸成為全球主要的LED晶片生產基地,國內主要LED晶片生產企業爭相擴產,LED晶片產能過剩問題初見端倪。受此影響,晶片價格出現下行。

我國LED產業起步於封裝階段,晶片在早期主要依賴進口。近年來,在LED照明等下遊產業的快速發展,國外主要LED晶片廠商擴產趨于謹慎、供給增長出現緊張以及國內各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三安光電、澳洋順昌、華燦光電等中國LED晶片廠商加大研發投入,依靠資金、規模等優勢相繼擴產,國內LED晶片行業快速發展,全球LED晶片產能逐漸向中國大陸轉移。目前中國LED晶片的全球市場份額從2013年的27.00%提升至2017年的37.10%。

LED行業在2017年需求出現顯著增速,下遊LED照明、LED顯示等主要細分領域需求較大,進而帶動上遊LED晶片行業產值實現29%的高速增長。2018年初的時候,市場普遍預計當年需求增長將高達20%,但從2018年二季度開始,市場出現了中美貿易戰逐漸加碼、宏觀經濟與投資數據不及預期、匯率波動加劇等不利因素,對LED行業的需求尤其是出口產生了一定影響。LED行業的中下遊企業開始積極主動的去庫存,影響了上遊晶片企業的出貨和銷售,使得LED晶片行業供求失衡,加速了LED晶片產品的產能過剩,促使其價格進一步下降。

從對國內主要LED晶片廠商的業績統計來看,2018年3季度LED晶片廠商營收僅有華燦光電略有增長、三安光電維持穩定,其他企業營收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淨利潤方面出華燦光電有所增長以外,其他企業均出現顯著下滑,其中晶電、克裡科技以及乾照光電的下滑幅度大於100%。從臺股主要LED企業的月度營收情況看,2018年11月主要LED晶片公司營收22億新臺幣,增速同比下降22%。綜合來看,LED晶片的景氣度明顯下降。

需求的疲軟將是影響LED晶片市場的重要因素。從終端需求角度來看,雖然2018年三季度主要LED終端產品廠商任然實現19%的收入增長,但較2018年二季度32%的增速而言顯著下滑。從海關總署的數據看,2018年前10月我國LED照明產品出口總額同比增速僅為1.7%。受到三季度起美國對商品中國出口2000億商品加徵25%關稅影響,9月當月LED照明產品出口額同比大幅下滑超30%。展望2019年,除了貿易戰有可能繼續對行業施加影響,1月1日開始關稅稅率將再次上提以外,房地產(照明),汽車(車燈),電視機(背光)等LED主要終端需求都面臨下滑或增速放緩的問題,地方政府補貼減少也會影響景觀照明等行業的增速。此外,2019年GDP增速可能相較18年略有下降;匯率可能繼續大幅波動,影響出口。當然,2019年也可能會有一些積極的因素,包括LED技術持續進步、MiniLED(RGB和背光)出貨量會大幅增加、小間距LED市場的增速依然可觀、2019年基建投資加碼等情況,但總體來看消極因素的影響較為明顯,依賴技術實現行業高增長的可能性較小。

(來源:新興產業智庫)

6. 美光中科擴產,加碼DRAM生產

全球前三大存儲器製造商美光日前以新臺幣5.33億元取得橋椿金屬位於中科后里園區約3公頃廠房,這座廠房緊鄰美光新啟用的中科後段封測基地,預期未來還會有上百億元投資,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

美光近幾年積極加碼投資臺灣,2017年3月,先以新臺幣27.52億元標下達鴻先進位於中科后里園區的土地與廠房,接著在同年8月,又以新臺幣5億元購入宸鴻位於原達鴻廠旁的大鴻先進廠房,規劃建立最先進的後段封測基地。

目前,美光在臺中與桃園擁有兩座晶圓製造基地,而位於中科后里廠對面的後段封測基地,連同昨天購入的廠房及土地,累計已逾13公頃,可望進一步強化美光在臺布局,打造臺灣成為全球存儲器專業技術中心。

臺灣是美光的DRAM生產重鎮,並在此建立DRAM卓越中心。美光桃園廠預計今年進入1Y納米技術量產,臺中廠將於明年進入1Z納米技術量產。

中科管理局表示,中科后里園區主要有美光及友達兩家旗艦大廠,由於兩家大廠都持續擴廠,帶動后里園區去年營業額一舉突破千億大關。

美光去年10月成立屆滿40周年,同步舉行中科后里園區後段新廠開幕,據了解,美光在中科打造的後段封測基地,連同設備總投資額高達新臺幣562億元。

美光全球營運執行副總裁巴提亞(ManishBhatia)在開幕儀式中宣示,臺灣是美光唯一將DRAM製造與封測垂直整合的生產基地,有利於提升生產效率與市佔,而中科廠預計將增加1,000個工作機會。

(來源:臺灣經濟日報)

7. 供應商封測大廠安靠臺灣區傳裁員近百人

根據《自由財經》報導,半導體封測廠安靠(Amkor)擬於月底裁員近百人。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以及蘋果等智慧型手機銷量不佳,半導體景氣下滑,手機業務佔大宗的安靠傳出裁員,恐是半導體供應鏈開出人力精簡第一槍。

安靠近日才在舉行財報會,公布去年第4季營收為10.81億美元,毛利率16.9%,每股稅後盈餘0.12美元,全年營收43.16億美元,年增3%,毛利率16.5%、年減1.6個百分點,每股稅後盈餘0.53美元。

儘管外界認為,獲利表現符合預期,但相較去年同期呈現大減,而對於今年首季展望,安靠預估,營收將介於8.4到9.2億美元,季減14.9%到22.3%,毛利率掉到9%到13%,運營下滑主因智慧型手機庫存調整。

據報導中提到,該公司員工爆料,此前已縮減部分員工工時,接著又可能在月底裁掉近百名人力。不過,臺灣安靠方面並未針對裁員傳言回應媒體,僅說明公司會跟勞工單位溝通,一切將依法處理。

(來源:芯科技)

8. 韓國晶片產業集群擬落腳龍仁市

據韓國經濟日報報導,韓國政府最快將在本月底前開會,通過由SK海力士主導的晶片產業集群計劃,這一集群計劃將落腳在龍仁市。

韓國政府去年宣布要發展新的晶片產業集群,以支持晶片製造業的未來,計劃總價值預估將達120萬億韓元(1,068億美元)。政府負責提供土地,企業則負責投資製造。

在半導體業面臨減緩的同時,韓國政府為了維持該國在市場上的地位,做出了這項決定。半導體業對韓國來說極為重要,該產業佔韓國總出口比重為所有產業中最大,達16%,兩大主要企業三星和海力士在全球DRAM市場的市佔率合計則超過73%。

據悉,為了爭取這項中央政府支持的計劃,許多地方政府早就開始積極運作,競爭相當激烈,不過最後韓國選擇了首爾近郊的龍仁市。

SK海力士規劃在龍仁市興建四條新晶片生產線,並將會有約50家合作廠商和供應商一起進駐。SK海力士將在購地完成後大約2022年開始著手興建,韓國政府也將為這個聚落放寬相關管制規定。

(來源:韓國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矽晶圓缺瘋了!2018持續漲價!SUMCO、環球晶圓接連調漲
    全球最大的矽晶圓生產商之一SUMCO宣布今年將調升12英寸矽晶圓產品價格後,中國臺灣的環球晶圓亦將跟進,此舉將導致CPU、GPU、DRAM與快閃記憶體的生產成本和價格上升,但在全球挖礦熱潮帶動下,需求還是大於供應。
  • 【ICNET每日芯資訊】晶圓產能跟不上,功率半導體漲價10%
    「缺貨嚴重,不排除有更多漲幅。2021年H1訂單排滿,甚至有訂單排到明年年底。」至於其漲價原因,最主要是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據光大證券分析,當前各種基於8英寸晶圓製造的晶片出貨旺盛,價值量較少的MOSFET等功率器件產能受限。而8英寸總產能增長困難,新建產線需耗時2-3年,無法解決當前產能緊缺問題,至於二手設備則數量短缺,不足以建設足夠的新產線。
  • 【啟動】工程師害臺積電損失145萬新臺幣;臺積電豪搶EUV,加速啟動7nm EUV量產;矽晶圓Q1淡季不淡,全年價格續漲;
    而知情人士也透露臺積電將成為蘋果公司2019年iPhone系列手機所用定製晶片A13的獨家供應商,並且將在今年第二季度使用7nm製程工藝量產A13晶片,包括使用極紫外光(EUV)技術的增強版7nm工藝。(校對/Aki)2.報廢不規範,公司兩行淚!
  • 全球矽晶圓供不應求 有錢都買不到!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全球半導體的出貨量持續攀升,矽晶圓價格在第一季成功調漲後,第二季度矽晶圓合約價持續上漲,業界給出的共識目標為將上漲20%左右。wafer搶手 供不應求     主因是,wafer貨源供不應求,客戶都在搶貨,供貨商目前最頭痛的是分配產能的問題。
  • 矽晶圓供貨吃緊:Q2報價大漲! Q3飆升!(附漲價一覽表)
    同時,存儲器大廠韓國三星亦到中國臺灣地區擴充12寸矽晶圓產能,希望能包下環球晶圓的部份生產線。      法人指出,矽晶圓價格繼第1季止跌並調漲後,第2季合約價可望再漲10%幅度,由於近期陸廠及三星均出手大搶貨源,供不應求情況有惡化跡象,第3季8寸及12寸矽晶圓合約價可望出現大漲行情,包括環球晶、臺勝科、嘉晶、合晶等矽晶圓廠將直接受惠。
  • 12寸wafer價格狂漲!大陸半導體面臨矽晶圓、機臺、技術三缺
    第2季矽晶圓出貨改寫歷史新高,主要是受到8寸及12寸矽晶圓出貨成長所帶動,全球矽晶圓出貨量已連續第5季創下新高水平。今年以來半導體矽晶圓供貨持續吃緊,出現暌違8年的漲價情況,以12寸矽晶圓為例,上半年累計漲幅已達兩成,下半年進入傳統旺季,價格可望續漲2~3成。由於矽晶圓廠今年沒有新增產能開出,晶圓代工廠及內存廠第4季仍拿不到足夠的量。
  • 大陸五大12寸晶圓廠 誰是產能冠軍?
    一般認為矽晶圓的直徑越大,代表著這座晶圓廠有更好的技術,在生產晶圓的過程當中,良品率是很重要的條件。  下面就按產能介紹國內五大12寸晶圓廠及其產能  月產能:5萬片  聯電(廈門)聯電是臺灣第一家提供晶圓製造服務的公司,也是臺灣第一家上市的半導體公司(1985年)。  聯電是12寸晶圓生產製造的領導者,目前有兩座運轉中的12寸晶圓廠。Fab 12A位於臺南,自2002年起便開始量產客戶產品,目前生產業界最先進的28納米製程產品,其單月晶圓產能超過50,000片。
  • 【高漲】矽晶圓行業高景氣持續;賣方市場+IC設計端搶貨,矽晶圓再漲價;2018年中國半導體資本支出超越歐日總合
    合晶去年產品價格調漲約15%至20%,今年上半年產品價格再漲2位數百分點,漲幅不低於去年下半年的水準。業界預期,合晶第3季可望再漲價8%至10%,部分客戶則第四季度才適用新報價。產能方面,集團預計2年內將擴增30萬片月產能。
  • 臺勝科看好今年12吋矽晶圓價格持續上漲,漲幅有望超過20%以上
    不見新產能 12吋矽晶圓價格今年續有望漲20%以上第一季雖然是半導體市場傳統淡季,但包括臺積電在內的半導體廠為避免矽晶圓持續缺貨問題影響出貨,均擴大採購矽晶圓,也因此,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統計,第一季矽晶圓出貨量又創歷史新高紀錄,代表市場需求仍然強勁。
  • 全球半導體矽晶圓缺貨嚴重,給不給中國,日本說了算?!
    儘管多數IC設計業內人士看衰第4季傳統淡季的晶片出貨及營收表現,但是目前上遊晶圓代工廠、矽晶圓廠產能利用率仍呈居高不下的情況
  • 為何8英寸產能吃緊?詳解國內外主流晶圓代工企業,從全球工廠分布窺探一二!
    2、12英寸晶圓是主流,8英寸晶圓產能有限在2008年以前,8英寸(200mm)晶圓廠還是主流,但隨著12英寸(300mm)晶圓每年新建數量的增加,已成當前主流。根據IC Insights預計,2021年全球12英寸晶圓廠將增長至123座,到2023年全球12英寸晶圓廠總數將達到138座。
  • 【漲價】臺積電否認A股IPO,臺企CDR有利有弊;矽晶圓漲價到明年底 陸廠加價購置;臺灣四大電子代工廠 匯損近新臺幣200億;
    一名臺灣券商承銷業務主管指出,現行無論舊股或新股發行到臺灣地區以外,都要經過臺灣地區金管會審查。因此對許多臺廠來說,CDR並不是毫無吸引力,但要考量政治問題,若主管機關不放行,想發也發不成。該券商表示,發行海外存託憑證,優勢是提高籌資效率,不過企業本身的知名度相當重要,像近年已有數十家企業赴歐美市場掛牌,但知名度低者,不乏「冷凍股」挑戰,籌資不見得比臺灣地區市場順暢。
  • 【行業動態】矽晶圓大缺 半導體廠付訂金搶貨
    甚至,業界還傳出矽晶圓廠商放出:「要客戶先付訂金,才能優先鞏固產能並鎖定價格」的消息,更創下近10年來先例。半導體矽晶圓第3季價格續漲,包括環球晶(6488)、合晶(6182)、臺勝科(3532)的營運表現穩定向上,吸引買盤迴流。
  • 【突破】矽晶圓今年供需缺口擴大;華為自主研發高端存儲打破美日壟斷;中芯2017年營收達31億美元新高;臺積電南京廠產能將翻4倍
    在二零一八年裡,我們清楚地意識到行業市場環境的變化,例如智慧型手機增長放緩,行業增長主要動力轉為由先進位程的高性能運算產品為主,成熟製程的競爭愈加激烈,價格壓力遠大於原先的預期。中芯國際目前正處於轉型過渡期,挑戰與機遇並存。我們也高興地觀察到我們在先進位程研發方面取得了喜人進展,顯示研發效率得到長足提高。
  • 傳:中芯、華虹大削減客戶訂單!臺灣公司慌了!
    被砍訂單多為臺灣公司,相關產業鏈頗受影響。臺媒報導,供應鏈消息稱,由於全球成熟製程產能供不應求,為了將產能優先供給當地企業,華虹半導體已取消多家MCU廠商訂單,以臺廠居多。另外,中芯國際目前也已確立接單以本土客戶為主的策略。消息人士指出,上述晶圓廠大幅削減產能支持,或將影響到數家IC設計廠的全年供貨量。
  • 半導體矽晶圓漲到明年下半年 明年第一季度確定大漲15%
    2,997百萬平方英吋,連續6個季度出貨量創下歷史新高紀錄。由於矽晶圓供不應求,明年第1季價格確定大漲15%左右,而且價格將一路看漲到明年下半年。半導體矽晶圓供不應求,今年12吋矽晶圓價格全年漲幅可上看4~5成,8吋及6吋矽晶圓合約價下半年也調漲1~2成。明年第1季因供給吃緊,12吋矽晶圓第1季市場價格已達100美元,一線半導體合約價也漲至80~90美元,平均漲幅約15%。
  • 2016年臺灣手機/代工/ODM/供應鏈全年營收狀況
    大陸手機廠商如小米、OPPO等正瞄準臺灣市場,OPPO更是宣稱在臺灣要成為前三的存在;雖然在整機市場臺灣節節敗退,不過從供應鏈端來看,其實力依然不可小覷。聯電去年第4季營收略優於預期的持平,主要是受惠於28奈米製程接單滿載,降低了成熟製程進入淡季的壓力,而聯電位於大陸廈門的Fab 12X晶圓廠在該季量產,提供40/55奈米晶圓專工服務,也成功支撐營收表現,並讓全年營收改寫新高紀錄。法人預估,聯電今年首季產能利用率雖受到工作天數減少影響,但廈門廠產能持續提升,也提供了新的成長動能。
  • 12寸矽晶圓價格將再漲15%!
    12吋矽晶圓缺貨如野火燎原,不僅臺積電、NAND Flash存儲器廠和大陸半導體廠三方人馬爭相搶料,加上10納米測試晶圓的晶棒消耗量大增,臺積電為鞏固蘋果(Apple)iPhone 8新機料源,一路追價搶料,業者預計第2季12吋矽晶圓價格將再上漲15%,且可望一路漲到2018年,半導體供應鏈恐進入萬物皆漲的時代。
  • 最新全球晶圓代工產能分布圖
    各地區晶圓代工月產能  在兩岸持續投資下,預料晶圓代工產能每年將成長5%,超越業界整體表現,晶圓代工產能到2017年底預計將達到每月6百萬片8寸約當晶圓,而臺灣更穩坐全球擁有最大晶圓代工產能的地區。
  • 一周芯聞
    若按地區劃分的季度營業額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半導體設備銷售額排名前五的分別是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韓國、日本和北美。   其中,第三季總銷售金額最高的市場為中國大陸,達到56.20億美元,同比增長63%,位居全球冠軍,排名第二為中國臺灣,總銷售金額達到47.50億美元、季增36%,年增22%,韓國則排名全球第三,總銷售金額為42.20億美元、年增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