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頭供應鏈風波繼續上演,恐慌性「搶晶片」態勢愈演愈烈;晶圓代工產能持續緊張 外媒稱臺積電/三星均面臨潛在風險

2021-02-14 集微網

1.攝像頭供應鏈風波繼續上演,恐慌性「搶晶片」態勢愈演愈烈;
2.晶圓代工產能持續緊張 外媒稱臺積電/三星均面臨潛在風險;
3.安徽大學決定成立未來學院、集成電路學院、人工智慧學院;
4.臺大學霸應徵臺積電!面試亂答超慘下場曝光;
5.ARM聯合創始人:微軟支持的Graphcore反對Nvidia收購ARM

1.攝像頭供應鏈風波繼續上演,恐慌性「搶晶片」態勢愈演愈烈;

集微網報導,進入2021年以來,各種晶片等原材料缺貨帶來的漲價潮,依然籠罩在安防企業的上空。

不同於2020年下半年的是,這次的缺貨漲價涉及面較廣,除攝像頭主控晶片缺貨以外,包括WiFi晶片、存儲晶片、MCU、IPC SoC等核心零部件,均出現一貨難求現象。

也正是因為一貨難求,坐地起價、恐慌性囤貨等亂象叢生,導致未進入晶片原廠供貨體系的中小終端安防企業壓力倍增,有的企業由於拿不到晶片,甚至已經處於半放假狀態。

但從上遊晶片廠商角度來看,當前市場缺貨現象並不正常,不排除貿易商惡意囤貨嫌棄;為將晶片及時提供給真正有需求的企業,防止市場持續不健康發展,有責任心的上遊原廠也在嚴格管控出貨,對於給不了源頭需求方的訂單一律作出不接單的決定。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缺貨情況恐怕要維持到Q2甚至下半年。

終端企業:漲價缺貨壓力倍增

集微網了解到,近日安防市場「晶片」供應情況再起端倪。與2020下半年海思被禁出現的IPC晶片缺貨相比,此次「晶片」市場的缺貨供應情況更加嚴峻。

「WiFi晶片什麼時候能到,再不到我們要停線了」。深圳一家整機終端廠商對電話那頭的供應商無奈說道。

在同一個城市的另外一家攝像頭整機終端廠商也表示,目前主控制晶片、存儲晶片等產品均出現一貨難求的情況,公司2021年原定的擴產計劃是增加一倍產能,因為缺貨的情況,不得不將擴產計劃放緩,改為增加50%的產能。

「由於這次晶片缺貨種類涉及較廣,目前公司個別項目工廠都會受到影響停線,為了應對供貨緊張情況,公司正在加緊驗證替代料,也在積極做戰略備料、搶貨等動作。」另外一家以C端市場為主的整機終端廠商如此說道。

集微網了解到,目前安防攝像頭廠商所用的主控晶片、IPC SoC、存儲晶片、WiFi晶片等核心零部件均出現缺貨情況,主要是上遊晶圓、封測產能緊張導致的半導體行業缺貨。其中,存儲晶片缺貨最為嚴重,其次是主控晶片。

而除了缺貨之外,企業也在進行價格調整。目前,存儲類晶片價格漲幅在20%—30%之間,主控制晶片漲幅約10%—15%之間,一些小的晶片漲價幅度達到30%—40%之間。

集微網此前在「超21家晶片企業發布漲價通知,最高漲幅50%」一文中就統計發現,因晶圓供貨緊張,目前已經有超過21家晶片企業發布調價聲明,漲價幅度平均在10%-20%之間。

在此次的缺貨漲價事件中,受影響最大的便是缺乏研發能力、替換應對較慢、體量較小的企業;而那些未進入原廠直供體系,需要通過供應商/經銷商獲取晶片的企業,也在積極尋找更多可替代備選方案,但也因此備受「漲價」困擾,產品成本壓力倍增。

一位整機廠商的業內人士無奈表示,今年做產品的企業日子都不好過,特別是模組企業,由於晶片缺貨問題,使得其產能出現較大問題,出貨困難,有的企業已經處於半放假狀態。

除了企業的交付延期、毛利率下降、研發成本增加等情況之外,此次的缺貨漲價也會倒逼企業進行一些產品規劃上的調整。

上述C端市場為主的整機終端廠商表示,供應鏈整體供貨緊張趨勢勢必將持續一段時間,為此公司會找一些好買到原材料的產品去發力,同時做一些高利潤的產品。例如發力可視門鈴、低功耗攝像機等品類。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缺貨漲價情況較為嚴重,即使進入原廠直供體系的大廠也未能倖免。天地偉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業內缺貨漲價現象確實存在,公司也確實遇到了影響,但是天地上遊備貨充足,與原廠關係配合密切,會優先滿足、優先供應,目前影響相對可控。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缺貨情況恐怕要持續到Q2甚至下半年。

晶片企業:產能提升無濟於事

下遊終端廠商如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時,上遊晶片原廠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一方面,晶圓供貨緊張情況確實存在,晶片原廠也面臨嚴重的晶圓產能緊張壓力,但由於供應鏈中的地位及人脈資源等積累,大部分企業的晶圓供貨尚可滿足市場需求,尚未達到揭不開鍋的局面。

另一方面,目前市場的缺貨情況並不正常,晶片原廠相比去年產能已經大幅提升,但依然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而在大量突增的市場需求背後,是真需求還是恐慌性搶貨的需求,需要企業花時間去甄別。

例如,某客戶2019和2020兩年期間,採購總量不足兩百萬顆,但在2020年底卻一次性下了六百萬顆訂單。是真的市場需求大增需要屯糧備戰,還是恐慌性搶貨?

還有一種情況,便是「重複下單」,也是當前市場供貨緊張的另一大推手。

例如,A公司有一百萬臺「整機」的需求,它有三家供應商,每家都下了五十萬顆「晶片」需求給晶片原廠,這就會多出來50%的需求;同時,由於Wi-Fi模塊缺貨,導致這三家都無法供貨,A公司會嘗試找更多的供應商,導致更多的晶片需求跑到上述晶片原廠中。

一家晶片原廠高管無奈表示:「我見過最誇張的是一家整機的需求有九家供應商,這九家供應商下過來的晶片訂單,是原始需求的五倍。這種情況,就需要大量的人力/時間去排查。」

但從終端廠商當前的近況來看,缺貨情況也確實存在,這也讓晶片原廠頗為頭疼。

上述晶片原廠高管表示:「我們給每個客戶的供貨都在增長,如果還在喊缺貨,是有很大的問題,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分析背後的真相。不排除有貿易商惡意囤貨嫌疑,所以我們一直在嚴格管控出貨,給不了源頭需求方的訂單,我們一律不接。」

另外一家晶片原廠也表示,當前不論是晶圓供貨還是終端企業的採購訂單,均存在缺貨情況,但由於公司跟供應商的關係較好,目前仍然保持著穩定的出貨,並未出現減產或者延長交付時間的情況。

小結

自2020年開始,國內半導體產業熱已經體現的淋漓盡致,不論是資本層面還是市場層面,較此前幾年,均實現了質的增長。但在市場火熱背後,也需要上下遊產業鏈共同維護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更多的負責任的企業擔負起維護產業健康發展的重擔,方能促進產業長久的正向運作。(校對/Lee)

2.晶圓代工產能持續緊張 外媒稱臺積電/三星均面臨潛在風險;

集微網消息 當前,晶片產能短缺短期難以改觀,尤其是汽車晶片價格不斷上漲,採購周期變長,各種不確定性增加。

根據目前各大晶圓廠排單情況來看,2021上半年,半導體還將出於非常緊張的狀況,隨著2021年全球汽車銷量繼續上升,預期2021年汽車晶片供應都將較為緊張。

日前,西班牙《Cinco Días》專欄一篇文章指出,「目前部分廠商因車用晶片缺貨而暫時停產,如果這種效應擴大到其他產業,則可能對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半導體產業原本具可持續及周期特性,過去只是半導體供應鏈的問題導致晶片供應短缺,現在則是由於半導體市場高度整合,產業面臨高性能晶片製造模式的轉變,使得晶片供應達不到預期。」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5G 、雲計算等技術的發展,半導體產業逐漸朝更小尺寸及更節能的產品發展。但是由於摩爾定律的衰落,意味著每次晶片製程進展到更小,都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大大增加了代工廠的投入,並需更多的專業知識及技術。半導體製程與每個晶圓的表面密度有關,蘋果最新的iPhone12就是運用5納米技術生產,CPU為A14 Bionic,電晶體數量高達118億個,而目前最先進的製程為5納米。

Cinco Días認為,在先進位程的半導體製造方面,臺積電、三星比其他廠商更具有優勢。不過兩家公司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地緣政治風險,臺積電主要的工廠均集中在臺灣,而臺灣則是中國的一部分;三星電子也必須面臨朝鮮的風險。此外,二者同樣受到美中貿易摩擦的影響。

從戰略角度來看,美國政府擔心國內高階晶片製造的問題,認為在美國安全、軍事及商業策略上,均屬優先級。而可能是來自美國客戶的壓力,臺積電和三星電子均考慮將其製造工廠更多元化。臺積電將於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設廠,而三星則擴大德州廠的製造產能。

值得提及的是,由於車用晶片短缺問題,美國拜登政府官員召集了中國臺灣地區相關部門和半導體行業官員的臨時會議。業內預計在此期間,他們將向臺積電及其同行施加壓力,要求增加向美國汽車製造商的重要晶片供應。

此前,美、日、德紛紛通過外交渠道就車用晶片缺貨問題向中國臺灣求援,臺灣地區經濟部表示,美國和臺灣地區在去年召開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後,雙方的供應鏈合作愈來愈緊密,也持續保有事務性的磋商渠道,密切溝通。(校對/Lee)

3.安徽大學決定成立未來學院、集成電路學院、人工智慧學院;

集微網消息,2月6日,據安徽網日前報導,在安徽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合肥代表團蔡敬民等15名代表提出了《關於擴大我省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供給的議案》,建議安徽大學擴建一個新校區,以擴大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本科生招生規模。

圖片來源:安徽網

蔡敬民透露,安徽大學計劃新建「未來學院」,新增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學科,培養更多的人才服務安徽經濟社會的發展。

「合肥市現在是國家集成電路製造的重點城市,有近300家龍頭企業對人才有很大的需求。而安徽大學有很好的辦學基礎,現有的集成電路和半導體專業是國家重點建設的方向,計算機專業也是我國第一批計算機國家重點學科。」蔡敬民還表示,安徽大學已經著手成立集成電路學院、人工智慧學院,與合肥市政府共建的網際網路學院也正在招生。

值得一提的是,2月2日,據安徽大學融媒體中心發布,安徽大學已經決定成立未來學院、集成電路學院、人工智慧學院!

安徽大學未來學院

為做好未來創新領軍人才的前瞻性和戰略性培養,搶佔未來科學技術發展先機,創新辦學體制機制,加快推動「雙一流」建設,服務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經學校研究決定成立安徽大學未來學院。未來學院實行院務委員會負責制,設置綜合辦公室承擔日常管理和服務工作。學校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和事業發展需要,足額保障未來學院發展所需崗位和人才培養資源。

安徽大學集成電路學院

為打造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領域高端人才培養基地,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和科技協同創新體系,服務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加快推動「雙一流」建設,促進長三角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經學校研究決定成立安徽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集成電路學院為教學科研實體機構,納入未來學院統籌管理,下設綜合辦公室、教學科研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等管理服務機構和部分基層教學科研組織。黨的基層組織和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按照有關章程規定設置。

安徽大學人工智慧學院

為打造人工智慧領域高端人才培養基地,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和科技協同創新體系,服務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加快推動「雙一流」建設,促進長三角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經學校研究決定成立安徽大學人工智慧學院。人工智慧學院為教學科研實體機構,納入未來學院統籌管理,下設綜合辦公室、教學科研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等管理服務機構和部分基層教學科研組織。黨的基層組織和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按照有關章程規定設置。

(校對/GY)

4.臺大學霸應徵臺積電!面試亂答超慘下場曝光;

「爽缺」人人都想要,卻不是任何人都能要得起,一名臺大畢業的網友分享了他徵戰南北的面試經驗談,曾經的他因為心氣大,咬定朋友能幫他內推臺積電,所以不認真準備面試,結果到頭來什麼工作都沒得到,他透過警示文也勸告學弟妹,面試真的要認真做功課才行。

畢業於臺大物理學碩士的網友在PTT發文分享面試心得,他回憶去年7月底,在還沒找到新工作前就辭了研究助理,結果都在耍廢吃老本,直到10月才請朋友內推臺積電,結果沒有收到回音,11月再請朋友內推美商科磊(KLA)還是被拒絕,這才讓他開始認真找工作。

原PO分享他在臺積電的面試心得「一開始我的心態真滴(的)是很母湯,一整個很懶、一整個很想靠關係,覺得有人推薦我就可以找到工作了,所以也沒怎麼認真寫履歷跟準備面試」。

在臺積電官網登錄履歷之後,面試邀約如雪片般飛來「還會有主管直接打電話問我要不要來輪班」詢問過朋友後得知那些職缺是所謂的「產線三寶」、「拒絕就對了」而後才終於等到了朋友推薦的職缺。

到了臺積電七廠,人資便帶原PO去做英文跟適性測驗,「不知是我太久沒碰英文還是怎的,我覺得那個英文比多益還難耶,而且十五分鐘要寫八篇閱測是哪招?」

考完測驗後,人資告知原PO怎麼坐車去找主管面談,不過原PO根本沒有好好準備面試,主管請他自我介紹,他也只是草草三句就沒了。

接下來的面談更是荒腔走板,主管問原PO「知道OPC engineer是在做什麼的嗎?」他只答「調參數」,接著主管就很緊張地解釋光罩的模擬與重要性以及背後的物理意義,而主管再問「為什麼要來應徵這個職缺?」原PO居然回答「聽說很涼,我朋友說他平均每天七點下班」。

這樣的胡鬧對話讓主管急忙解釋「你不要聽他亂講,你知道你朋友的team leader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嗎?你知道我們單位在忙的時候可能連續兩個禮拜都這樣嗎?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連續兩個禮拜你可以接受嗎?」

即便主管解釋,卻也只是換來原PO蠻不在乎的說「我覺得我說不行的話就會失去這份工作耶…可以啊!」期間陸陸續續談了工作的內容,結束後主管也是很有禮貌的送原PO離開,從此後他再也沒收到臺積電的消息「我覺得我現在一定在臺GG的黑名單裡面」。

事後原PO回想這段面試也十分慚愧,「真是辛苦主管跟人資了,浪費你們的時間很不好意思,奉勸各位,面試一定要好好準備,雖然我覺得應該是不會有人比我更扯啦」。經濟日報

5.ARM聯合創始人:微軟支持的Graphcore反對Nvidia收購ARM

一位 ARM 控股的核心成員近期透露,在 Nvidia 以 400 億美元收購這家英國晶片廠商之前,微軟支持的 Graphcore 曾表達過強烈的反對意見。在接受 CNBC 採訪的時候,在 1990 年幫助創建 ARM 的赫爾曼·豪瑟(Hermann Hauser)表示,Graphcore 曾向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提交的一份「主要意見書」中反對這項交易。

Hauser表示:「如果 Nvidia 能夠將 ARM 和 Nvidia 的設計合併在同個軟體中,那麼就意味著像 Graphcore 這樣的公司被鎖定進入賣方市場,並與 ARM 建立密切的關係」。通過 Hauser 的風投公司 Amadeus Capital,他是 Graphcore 的重要投資者之一。

Nvidia 計劃從日本軟體巨頭軟銀手中收購 ARM,該公司發言人周三將這一交易描述為「支持競爭」。ARM 沒有立即回應 CNBC 的評論請求。Graphcore 和 CMA 拒絕發表評論。然而,Graphcore 執行長 Nigel Toon 在 12 月告訴 CNBC,Graphcore 認為這筆交易是反競爭的。cnbeta

更多新聞請點擊進入愛集微小程序 閱讀

1.集微訪談第29期:汽車晶片短缺危機,川普是罪魁禍首? ;

2.手機號歸屬地能更改嗎?工信部:更改將影響用戶認知,增大電信詐騙風險 ;

3. SpaceX的星鏈計劃獲聯邦基金資助 遭小型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質疑 ;

4. 開掐!SpaceX申請修改星鏈項目許可,亞馬遜強烈反對 ;

5. 扎克伯格現身Clubhouse,這次Facebook不克隆了? ;

6.美參議員提出新立法,限制社交媒體平臺保護傘「第230條規定」 ;

7.Moto G10/G30和Moto E7 Power渲染圖和規格參數曝光 ;

8.Galaxy S22或因過熱而無法錄製5分鐘以上的8K 60FPS視頻 ;

9.谷歌漏洞獎勵計劃在2020年送出了670萬美元的獎金 ;

10.社交應用Parler的CEO認為自己是因為希望打擊QAnon和仇恨言論而被解僱 ;

11.推特CEO傑克·多西自曝設立了一個比特幣軟體節點 ;

12.美媒:川普團隊曾想用首發權換Parler的40%股權 

13.傳TikTok要在都柏林建新總部,可容納約2000名員工 

相關焦點

  • 晶圓代工產能緊張,何時才能緩解?
    晶圓大廠產能滿載,8英寸供應尤緊2020年半導體市場並未如年初市調機構預測的那樣出現大幅度衰退,反而呈現了小幅增長的態勢,特別是晶圓代工廠商的業績普遍向好。據報導,臺積電今年前10個月的營收同比均有明顯上漲,7納米等先進工藝的產能被幾大IC設計龍頭瓜分,8英寸晶圓廠也處在滿負荷運營狀態。
  • 晶圓產能情況剖析+全球90餘家8英寸晶圓廠產能匯總
    近期,晶片行業漲價潮一波接一波,搶貨、恐慌性下單成為業內採購的日常。追根朔源,此次晶片漲價與上遊晶圓產能相關。
  • 一周要聞|美晶片巨頭獲「華為許可證」,股價大漲;三星雖然一直在卯足了勁在代工領域追趕臺積電;半導體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
    1.美晶片巨頭獲「華為許可證」,股價大漲2.三星雖然一直在卯足了勁在代工領域追趕臺積電3.半導體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上述消息一出,美光股價在當天的盤後交易中大漲近4%,次日收盤繼續收漲2.81%。美光在「華為禁令」風波中損失慘重,營收遭遇大跌後主動「喊疼」。
  • 晶圓提價趨勢確定,國內代工龍頭直接受益
    晶片缺貨風波愈演愈烈,此前中芯國際已表態,會通過優化產品組合來提昇平均晶圓代工價格。有券商認為,在晶圓擴產設備先行背景下,明年全球晶圓代工產能擴張確定性高。11月30日,力積電召開興櫃前公開說明會,董事長黃崇仁表示,目前晶圓產能已緊張到不可思議,客戶對產能的需求已達恐慌程度,預估明年下半年到2022年下半年,邏輯、DRAM市場都會缺貨到無法想像的地步。
  • 8寸晶圓代工產能緊張 交貨延長3-4個月!
    9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此前的報導中,產業鏈人士曾多次透露8英寸晶圓代工商產能緊張,正在考慮提高2021年的代工報價。而外媒最新的報導顯示,由於需求旺盛、產能緊張,8英寸晶圓廠的交貨時間已經推遲,今年四季度的代工價格就有可能上漲。
  • 臺積電與三星的晶圓代工爭奪戰詳解
    據IC Insights統計,2017年,全球前八大晶圓代工廠佔總市場份額的88%。其中,臺積電繼續佔據主導地位,穩居第一。八大代工廠中,三星是唯一的IDM廠商。雖然2017年僅增長4%,但仍然是最大的IDM代工廠。
  • 臺積電被尊為最大的晶片生產企業,然它在晶圓產能方面已被三星超越
    2017年和2018年它更是依靠存儲晶片價格的持續上漲一舉超越Intel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企業。近幾年三星也開始希望在晶片代工市場分羹,將晶片代工業務獨立,在晶片製造工藝方面也直追臺積電,目前三星和臺積電已成為全球唯二兩家擁有最先進生產工藝的晶片生產企業,依靠先進的工藝製程優勢,三星在晶片代工市場佔有近兩成的市場份額,僅次於臺積電。
  • 晶片零部件、原材料缺貨漲價 手機供應鏈緣何再現缺貨危機?
    近日,關於晶片廠搶奪晶圓代工產能,指紋晶片或將缺貨的消息不絕於耳,特別是選擇8寸晶圓代工的晶片廠商,在觸控、指紋以及攝像頭等多個IC需求戰隊中,甚有危機四伏的態勢。隨著指紋識別成為智慧型手機標配,FPC、匯頂、敦泰等指紋晶片廠商的IC產能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中芯國際出現8寸晶圓產能提前爭奪的現象,引發了一波搶產能熱潮。據筆者粗略統計,在指紋晶片廠商中,除了蘋果是採用臺積電12寸晶圓的65nm製程外,其他10家指紋晶片廠商全部是使用8寸晶圓以及8.18um製程。(如下圖)
  • 愛立信力挺華為,稱繼續禁華為將離開瑞典;傳臺積電三星3nm開發遇阻恐推遲量產時間;外媒:華為下一代旗艦晶片將採用3nm工藝
    據Digitimes消息稱,臺積電、三星電子大舉宣布了3納米計劃,但近期市場傳出,臺積電採用FinFET技術的3納米製程進度已出現延遲跡象,而率先在3納米世代導入GAA技術的三星,亦已面臨技術卡關。另外,傳出臺積電暫定會在2023年下半推出2.5納米(或稱3+)製程,為2納米先暖場,2023年2納米單月產能約4萬片。當中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市場傳出臺積電、三星3納米製程推進皆卡關,正式量產時程可能延後1季,供應鏈透露,臺積電11月下旬舉行南科晶圓18廠3納米廠新建工程上梁典禮,並已通知設備供應鏈,將會在2021年第3季中正式開廠,設備將按計劃入廠裝機。
  • 三星7nm製程代工毀了全部高通5G晶片?臺積電、聯發科的機會來了
    策劃&撰寫:伶軒昨天才把張朝陽請上臺,高調地開了場Galaxy Note 10中國發布會的三星,今晨就被一條負面送上了熱搜——#三星導致高通5G晶片全部報廢#。外媒報導稱,三星7nm製程所代工的高通5G晶片驍龍SDM7250出現良率問題,導致全部產品報廢。
  • 【觀點】大煉晶片三年,成熟產能為何依然緊缺;日本官員:美國補貼臺積電本土設廠涉嫌違反WTO規定;三星電子市值超越臺積電
    兩個月前這個現象已經冒頭,彼時某設計公司50多歲的老總,在某代工廠銷售老總的辦公室裡嚎啕大哭;甚至某個設計公司老總,為了拿到產能,撲通一聲跪倒在代工廠高管的面前。產能緊缺愈演愈烈,甚至有不可收拾之勢,中國半導體供應鏈在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外部打擊的同時,又遇上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缺貨潮。為何國內產能如此緊張,為何長期擴產沒起作用,明年形勢將會怎樣,該如何從根本上破局?
  • 晶圓代工呈現二元發展態勢
    近日,博通公司發布財報表示,受外部緊張局勢等因素影響,該公司今年銷售額減少20億美元。此舉使博通股票下跌8.6%,公司市值減少90多億美元。同時拖累美國其他晶片製造商高通、應用材料、英特爾、賽靈思下跌股價1.5%至3%。半導體市場整體需求趨冷也給晶圓製造業帶來衝擊。
  • 晶圓產能將持續緊缺至2022年後,客戶已出現恐慌!問題根源在哪?
    有分析稱,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問題將持續至明年年中。而昨日臺灣晶圓代工大廠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在接受採訪時則表示,全球晶圓代工產能不足將持續到2022年之後,目前已經有客戶出現了恐慌的情緒。晶圓產能緊缺將持續至2022年?
  • 近期晶片漲價時間線整理
    據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在缺貨潮中,不少終端企業甚至按以往幾倍的採購量恐慌性下單,而在終端企業搶晶片的同時,晶片製造企業也忙著從他們的上遊搶購用於製造晶片的原材料晶圓。目前晶圓廠的產能主要分為 6 英寸、8 英寸和 12 英寸, 8 英寸和 12 英寸的應用量最大。
  • 【告急】美光CEO評論長江存儲打入蘋果供應鏈傳聞;大基金與中美晶併購緋聞背後;矽晶圓供應緊張、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告急
    不過目前新陽等新廠的產能還不足以支撐大陸市場需求。快速崛起的大陸半導體產業受困於矽晶圓缺乏,面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操作多數傾向穩健原則,均以長期客戶為優先銷售考量,據悉大陸廠商就算加價搶貨都不見得有優勢。在此背景下,近日臺媒報導大基金有意收購太陽能矽晶圓廠中美晶,通過投資中美晶、掌控環球晶的方式,以分得環球晶圓的可貴貨源。中美晶對此回應稱,沒聽說。
  • 關於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的幾點不同認識
    最近,有不少報導反映了半導體行業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的情況。 一、8英寸晶圓產能是從今年開始出現緊張狀況,並將持續到2021年4月到5月。個人觀點:本輪8英寸晶圓產能的緊張狀況,並不是今年才出現的新現象,而是早就開始了。
  • 代工產能吃緊,IC設計廠商跟進漲價15%
    在今年的(多重因素疊加)形勢下,晶圓代工漲價,臺廠跟進TDDI漲價也不算太稀奇。」該業者指出,此次聯詠、敦泰等IC設計廠商調漲晶片價格在業界少有。報導稱,面對晶圓代工漲價,終端需求又大幅增加,聯詠證實已經成功漲價,調價幅度10~15%,具體漲幅依不同客戶而定。聯詠強調,隨著晶圓代工價格調升,加上目前該公司需求還不錯,會跟客戶商量一同爭取更多代工產能「當然這就需要付出代價*(*這裡指晶片單價)」。
  • 英特爾重回晶圓代工領域,叫陣臺積電、三星!
    為了更高效地部署IDM模式2.0,擴大英特爾的晶片產品的供應能力。英特爾將計劃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Octillo園區新建兩座晶圓廠。此外,英特爾計劃在今年年內宣布,在美國、歐洲以及世界其它地區的下一階段產能擴張計劃。《國際電子商情》將持續關注。同時,為實現IDM 模式2.0願景。
  • 為何8英寸產能吃緊?詳解國內外主流晶圓代工企業,從全球工廠分布窺探一二!
    1、5G、汽車、物聯網等帶動需求大幅度增加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的情況其實在2018、2019年就已出現,主要是手機多攝像頭、指紋等帶動CMOS圖像傳感器、指紋識別晶片等需求提升。另外,在2010~2016年間,約超過20座6英寸晶圓廠關閉,如分立器件、功率器件、MEMS、模擬晶片等產品需求切換至8英寸晶圓,額外的加重了8英寸產能的負擔。晶圓代工市場:主流企業工廠分布,以及對產能緊張、漲價態度如何?
  • 晶圓廠產能吃緊,或現新一輪晶片缺貨行情
    一些攝像頭晶片、指紋晶片,甚至於採用半導體TSV工藝的三極體、內存晶片等,都出現了缺貨現象,並且業界稱這一情況至少要持續到九月後。以下是引自臺灣媒體的一則報導,臺灣消息:  臺積電產能爆滿  在蘋果與非蘋手機晶片,以及指紋辨識、車用半導體和影像傳感器訂單齊揚帶動下,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的8吋及12吋晶圓生產線重現客戶排隊潮,法人看好,臺積電第3季營收將勁升,季增率可望超過15%,甚至接近二成,再創單個季新高。  據了解,相關晶圓缺貨潮已擴散到聯電等晶圓代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