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琥珀看千萬年前的......蟑螂

2021-02-08 上海自然博物館

琥珀,也稱虎魄,在傳說中是一種由老虎魂魄結晶而成的寶石。


當然我們現在知曉它是一種透明的生物化石,由各類植物的樹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萬年,在壓力和熱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


猜猜這件琥珀中的生物是什麼?


不同地區的化石也有著各自的特色。


比如多米尼加琥珀是大約在1600萬到2000萬年前形成的,這是一種豆科類的樹脂化石,在其中往往是蚊子與螞蟻一類,與現生種相似。


琥珀中的切葉蟻,產於多米尼加



波羅的海琥珀則是4000萬年左右松柏類的樹脂化石,內容物往往也是蚊蟻類,世人常言的蜜蠟,也更常見於此類地區。


緬甸的琥珀則是形成於99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這種由南洋杉木形成的樹脂化石中,蘊涵著曾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空的昆蟲和節肢類動物。


懂得賞玩琥珀的人也許會發出感嘆,這些琥珀可都價值不菲呢,但在科學家眼裡,琥珀中的內含物才是無價之寶!


一隻在琥珀中保存的非常完好的角蟬




通過被凝固在琥珀中奇妙的內含物,讓科學家們研究和探討生物的演變、地球古環境的變遷有了更加連貫的化石證據。比起我們常見的巖石中保留的古生物化石,琥珀的優勢非常明顯。由於巖石中的化石會因擠壓而發生形變,展現出來的幾乎都是平面2D的狀態。


但是琥珀不一樣,它是世界上極少數能夠立體保存生物三維全貌的化石種類。琥珀可以清晰立體的保留生物體精細的結構特徵,比如昆蟲密集的複眼結構,或是翅膀上細緻的紋理(翅脈,昆蟲分類學中重要的區分特徵)。很多傳統石質化石保留不了生物的軟組織,琥珀卻可以甚至還能捕捉到昆蟲的遠古行為活動,比如交配,偽裝,產卵等,這有利於科學家了解這些動物行為的起源。


蕈(xùn)蚊和寄生蟲

琥珀化石記錄了這隻9900萬年前的蟎蟲吸食宿主營養的寄生行為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琥珀及其包含的內含物並未被大眾很好地接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琥珀內含物的標本非常微小,這限制了普通人了解和觀察其中細節的可能性,只有很少一部分收藏家能夠通過熟練使用體式顯微鏡來感受這些微觀的「大千世界」。


那麼,通過現代的光學儀器是否可以打破這中間的體驗壁壘呢?如果有一種方式能把琥珀裡蘊含的微觀世界用肉眼可見的方式進行表達,是不是會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自然體驗呢?


現在,越來越多的攝影師運用最先進的光學設備,加上景深疊加的方式來拍攝一些極為微小的物體。其中,來自上海世博會博物館的袁稷就把他的拍攝重點放在了琥珀中含有的有趣內含物上,他的攝影作品讓我們有幸一覽這千萬年前的世界。



一種蜚蠊(fěilián) (琥珀產地:緬甸)

蜚蠊目:Blattodea   蜚蠊科:Blattidae



蜚蠊,又名蟑螂。其祖先可以追溯到距今4億年前,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昆蟲。與我們所熟知的不同,平常生活中見到的蟑螂其實只是這蜚蠊科的極個別種,它們大多數生活在野外,以各種有機物為食。但它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環境有著超凡的適應能力。另外,蟑螂屬於漸變態昆蟲,不需要經過幼蟲-蛹-成蟲的進化,它們從卵鞘中生出來的時候就是小蟑螂了,通過不斷蛻皮最終長成成體形態。其實在這隻蟑螂生活的白堊紀,曾出現過很多掠食性的蟑螂種類,它們類似今天的螳螂,以捕捉其它的小型生物為食。可惜到了新生代,所有的掠食性蟑螂種類已經完全滅絕,我們無緣再見到它們的身影。



恐龍羽毛特寫 (琥珀產地:緬甸)

獸腳亞目 Theropoda  虛骨龍科 Coeluridae



2016年,一篇刊登在權威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中的論文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中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了一段帶有羽毛的恐龍尾部。在此之前,恐龍化石從未以如此鮮活的方式保留下來;一根根絲毫畢現的羽毛讓人類第一次能深度了解恐龍羽毛的形態特徵。照片中所呈現的這個羽毛標本,正是由論文的中方撰寫人,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親自確認過的虛骨龍類羽毛。和鳥類羽毛不同的是,恐龍羽毛具有非常纖細的羽軸,互生的羽枝,以及發達的羽小枝。擁有這些特點其實並不適合飛翔,科學家們猜測這可能起到保溫和展示的作用,這為人們了解羽毛的演化提供了更加充足的化石證據。



一種露尾甲科昆蟲(琥珀產地:緬甸)

鞘翅目 Coleoptera 露尾甲科 Nitidulidae



露尾甲因為其鞘翅沒有覆蓋整個腹部而得名,發達的上顎也是其標誌性的特徵之一。因為喜歡攝取腐敗植物,所以經常活動於森林底層以及受傷的樹木周圍。在緬甸琥珀中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甲蟲。




這兩片罕見的花瓣來自多米尼加琥珀,它們應該來自於分泌琥珀樹脂的一種豆科植物花朵。在多米尼加琥珀形成的中新世(Miocene),被子植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植物的分布也和如今的熱帶雨林沒有太多區別。但是歷經千萬年的變化,很多物種已經相繼滅絕,根據琥珀化石的證據,分泌琥珀樹脂的這種孿葉豆和現今在南美發現的孿葉豆樹種存在區別,也就是說,分泌多米尼加琥珀樹脂的植物已經滅絕。






緬甸琥珀所形成的白堊紀,是動植物演化史上重要的節點。在這個時期,稱霸地球一億五千萬年的恐龍走到了它們歷史的最後篇章,而在植物界,被子植物也結束了與裸子植物的長期競爭關係,花朵和果實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它們將代替裸子植物成為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類群。圖片中的花便是緬甸琥珀中最具代表性的被子植物,雖然花部結構相對比較簡單,但它已經具備了一朵花應該有的許多特徵。



一種蕈(xùn)蚊(琥珀產地:多米尼加)

雙翅目 Diptera  蕈蚊總科 Mycetophiloidea



蕈蚊可以說是琥珀中最常見的昆蟲了,它們是雙翅目長角亞目中的一員,和我們常見的蚊子不同的是,它們通常以一些腐敗的植物或者真菌為食。在琥珀中,它們經常成群出現,生物多樣性豐富,記錄有多個不同的科和屬。



(琥珀產地:多米尼加)

蟻科 Formicidae  切葉蟻亞科 Myrmicinae


切葉蟻是多米尼加琥珀中非常多的一個類群,大約可以佔到這個產地中所有螞蟻化石的三分之二,是一種具有特殊社會行為的昆蟲。很多人認為帶有翅膀的螞蟻是單獨一個種類,其實不然,當一個種群中的螞蟻到達一個數量時,蟻后便會產下具有繁殖功能的雌性和雄性繁殖蟻,這些螞蟻不負責種群內的工作事務,它們的目標就是在合適的氣候條件下飛出巢穴進行交配,然後找到合適的地方建立新的種群。



鞘翅目:Coleoptera  象甲科:Curculionidae

象甲也稱象鼻蟲,顧名思義,它們有著像大象一樣長長的鼻子,而這其實是它們突出的喙。觸角從喙部發出,體表通常具有鱗片,以植物為食。由於象甲的力量很大,這讓他們有足夠的力量從粘稠的樹脂之中掙脫,這也是它們在琥珀中較為少見的原因。



(琥珀產地:多米尼加)

蜚蠊目: Blattodea  白蟻科:Termitidae



與很多人所想的不同,白蟻並不是一種螞蟻。在分類學上,白蟻歸屬於我們之前介紹過的廣義的蜚蠊目。也就是說,白蟻其實就是一類特殊的具有社會性的蟑螂。從演變時間上來說,白蟻相對於螞蟻來說要進化也相對早些。在白堊紀中期,螞蟻的社會行為還沒有充分建立,有些螞蟻蟻后有時還需要獨自出巢覓食的時候,白蟻的社會行為就已經很成熟了(蟑螂比螞蟻要社會的多~)。


研究琥珀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有一個科學家是從研究普通沉積巖化石轉到琥珀化石,他的感覺會像是從看黑白默片切換到HD高清環繞聲一樣,而這也賦予了琥珀在科研上特殊的地位。



更多琥珀圖片可掃描下圖二維碼在線高清遊覽



文/田莊;圖/袁稷

鳴謝:蔡晨陽(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邢立達(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王碩(青島科技大學)給本文提供的科學指導。


本文為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原創,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lvluotougao@sstm.org.cn。


相關焦點

  • 科普:琥珀中的蟲珀
    四大主要產地的形成1.緬甸琥珀產自緬北地區克欽邦,胡康河谷,中生代白堊紀,約9900萬年前,可能是一種接近現生的貝殼杉南洋杉科的植物,但是也可能是龍腦香科植物,目前還沒有確切答案。2.中國撫順琥珀產自遼寧撫順西露天礦,新生代 始新世,約4000多萬年前,以水杉樹柏科植物為主。
  • 兩億年前生物,最古老琥珀化石栩栩如生!
    一起來看看兩億年前的蟎蟲,一億年前的蝸牛。        新發現的兩隻兩億三千萬年前的小蟲子以及一種已經滅絕的蝨子和蚊子類的昆蟲,是現今在琥珀中發現的最為古老的昆蟲。這個一億年前的化石告訴人們植物在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利用昆蟲進行授粉了,當然,那個時候蜜蜂還沒有進化出來。一種名叫「牧草蟲」的昆蟲在西班牙北部發現的琥珀中被找到。它的身體上附著了數百顆微粒,而且它身體上的絨毛似乎就是專門為了實現授粉功能而進化出來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微粒來自於銀杏樹。
  • 蟑螂是髒螂?它可能比人還愛乾淨 | 玉米熊小報No.510
    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歡迎收聽玉米熊放學小報,今天是2018年5月24日星期四,這裡是玉米實驗室。
  • 看見蟑螂千萬不要踩!否則蟑螂爬一屋子!
    蟑螂全身帶有細菌,被蟑螂汙染的食物會使人得嚴重的腸胃炎、食物中毒或痢疾。它是傳染病菌和病毒的攜帶者,由於到處取食、爬行,侵害面廣、食性雜,既可在垃圾、廁所、盥洗室活動、又在食物上取食,若食用了被蟑螂汙染過食物就有可能傳染疾病,因而蟑螂傳播疾病的危害是不容忽視的。
  • 緬甸琥珀昆蟲及其他內含物收藏漫談-值得珍藏的文獻資料
    這樣的蟲,我只收到了一個頭部,而且還缺乏觸鬚。這裡,所謂的「大」,也就2-3CM長,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蟲。但是,若蟲還是有的,可以注意收藏。若蟲也得非常值得收藏。收藏螳螂時,要注意兩個區別:一是與蟑螂相區別。主要區別點是觸鬚和尾須,還有前足。二是與螳蛉相區別,主要是看觸鬚和身體比例。
  • 蟑螂真相大揭密:只有1%的種類是害蟲
    根據化石證據顯示,原始蟑螂約在4億年前的志留紀出現於地球上。我們發現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從煤炭和琥珀中發現的蟑螂,與你家櫥櫃中的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億萬年來它的外貌並沒什麼大的變化,但生命力和適應力卻越來越頑強,一直繁衍到今天,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
  • 緬甸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據北青報(北京頭條記者 屈暢):「這些帶有金屬色澤的顏色,是我們首次用肉眼看到大約1億年前恐龍看到過的顏色。」6日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其所帶領的團隊在距今約1億年的35枚琥珀中發現了保存較為完好的昆蟲結構色,這些顏色經過了1億年,仍舊呈現出閃亮的金屬光澤。蔡晨陽介紹,這些顏色多接近綠色和藍色,是早期昆蟲適應自然的保護色。
  • 交配後變琥珀,被封存1億年,科學家在其中發現巨型精子
    看起來栩栩如生,被封存的生物像是睡著了一樣,穿越千萬年、甚至是億年的時光來到我們眼前,所以琥珀是昆蟲、小型生物考古的聖杯。但琥珀中發現的這種生物生活在一億年前,屬於一種新發現的物種,研究人員為其取名為Myanmarcypris hui。
  • 琥珀-功效神奇
    琥珀是數千萬年前的樹脂被埋藏於地下,經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後形成的一種樹脂化石。琥珀的形狀多種多樣,表面常保留著當初樹脂流動時產生的紋路,內部經常可見氣泡及古老昆蟲或植物碎屑。琥珀自古以來就是貴族佩戴的傳統飾品,代表著高貴、古典、含蓄的美麗。經歷滄海桑田、世事變遷,終於形成現在瑰麗的寶石--琥珀。琥珀除了有寶石的風採之外,她的美更在於它的內涵是含蓄的、智慧的。
  • 35枚琥珀化石揭一億年前昆蟲的真實色彩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和研究員泮燕紅帶領團隊開展研究,揭開了近1億年前的昆蟲真實色彩的秘密。相關研究於2020年7月1日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為了解白堊紀雨林中與恐龍共存的昆蟲提供了新的視角。
  • 4100萬年前的「悲慘愛情」:蒼蠅交配時變琥珀,姿勢清晰可見
    作為一種透明的生物化石,一般都是有植物的樹脂滴落而形成,來自遠古的生物被包裹在其中,經過千萬年的時光,被現代人類所發現。最古老的琥珀化石在義大利的東北部,研究者們發現了很多琥珀化石,這些化石中的生物,看起來就好像是外星生物一般,它們都是最古老的節肢動物,來自於2億年前,它們也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生物化石。
  • 琥珀健康、長壽、理智的寶石
    琥珀,是一種透明的生物化石,是距今4500—9900萬年前的松柏科、豆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樹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萬年,在壓力和熱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
  • 《科學》封面專訪邢立達:在琥珀中發現一個動物園
    三月的一個早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古生物學家邢立達在一個櫃檯前停下腳步,查看起一塊琥珀中的蟑螂,這隻蟑螂從白堊紀中期開始就被困在琥珀中。它的附肢完好無損地蜷在身下,體型看起來比今天經常出沒在人們家中的蟑螂更小更苗條。賣家的開價是900美元。【註:原文為「The dealer wants about $900.」事實上是900元人民幣】「不貴。」邢立達說。
  • 琥珀與柯巴脂的區別與鑑別
    柯巴樹脂:硬樹脂被埋葬在地下,經過幾萬年到幾百萬年(有的超過千萬年),形成的半石化的樹脂。琥珀:硬樹脂被埋葬在地下,經過幾千萬年到上億年,完全石化後的樹脂化石。      看了上面的琥珀和柯巴脂,直觀的感受是:琥珀顏色偏深,柯巴脂的顏色是淺黃色;琥珀不大,而柯巴脂 15 cm 也很普通;琥珀裡有很多裂紋,而柯巴脂很乾淨,只有些氣泡;琥珀裡蟲較少,柯巴脂裡蟲很多
  • 被困在琥珀中的史前「地獄螞蟻」已經咬食了9900萬年
    它的食物是蟑螂的近親。在新澤西理工學院(NJIT)研究群居昆蟲進化的菲利普·巴登(Phillip Barden)說:「形成化石的行為極其罕見,捕食行為尤其如此。」「作為古生物學家,我們利用現有的證據推測古代適應性的功能,但看到一個滅絕的掠食者在捕捉獵物的過程中被抓住是無價的。」螞蟻是地球上最多樣化的生物之一。
  • 豆逗琥珀◆ ▌◆非洲琥珀化石內發現9500萬年前昆蟲
    跳蟲泛古陸的解體  北京時間4月7日消息,據美國《連線》雜誌網站報導,最近在非洲發現的幾塊琥珀化石內驚現9500萬年前的昆蟲和植物。  據了解,被封存在琥珀中的有今天蜘蛛、黃蜂、蕨類植物的祖先,不過最有價值的是一塊無翅螞蟻琥珀化石。這一化石對遍布全球的螞蟻是如何起源的傳統觀念提出了挑戰。  科研人員在4月5日出版的《國家科學院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寫到:「大部分標本代表了來自非洲的物種的獨特化石記錄,一些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化石記錄。」
  • 琥珀化石揭秘一億年前昆蟲的真實色彩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蔡晨陽副研究員、泮燕紅研究員一起帶領研究團隊,通過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大量的具金屬色彩的昆蟲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純淨而強烈的顏色可直接在多種昆蟲身體表面保存下來。通過琥珀超薄切片、掃描電子顯微鏡和透射電子顯微鏡等技術的分析發現,一種青蜂科昆蟲胸部表面的藍綠色是由多層重複出現的納米級構造組成,代表一種典型且常見的結構色類型,即多層反射膜(multilayer reflector),通過進一步的光學理論模型分析得到其反射波長與觀察到的昆蟲顏色波長接近,證實白堊紀琥珀昆蟲身體表面顯示的顏色可能是原始顏色。
  • 《小蟑螂》一隻蟑螂和一個帥哥的故事.(強推,看了絕對不後悔)
    小蟑螂  1  小蟑螂趴在碗柜上偷窺。  那個帥哥哼著小曲兒在洗碗,嗯哼嗯哼,譁啦譁啦。  帥哥洗碗都這麼好聽嗎。小蟑螂愛屋及烏了,帥哥幹什麼都好看。  小蟑螂黑黑的小臉兒紅了。  2  小蟑螂今年一歲多,是三個月前搬到這戶人家的。  沒辦法,上一家的藥太厲害了,一下子就把妹妹藥死了。
  • 想給討厭蟑螂找個理由?看完這篇蟑螂科普你可能會後悔
    早在3.2億年前的石炭紀,蟑螂就已經活躍在地球上了,比恐龍的出現還要早。而這幾億年間,蟑螂就經歷了多次大滅絕時間,並親眼見證了人類的崛起。 距今1.25億年,白堊紀化石顯示了史前蟑螂化石,其腹部準備產下卵鞘但蟑螂,也是我們誤會最深的生物之一。即便天天見面,我們卻對它們充滿了誤解。其實在地球上,有超過5000種蟑螂,被統稱為蜚蠊目。
  • 琥珀裡的昆蟲萬年不腐,人類屍體為何不放進琥珀裡?
    既然琥珀可以讓生物萬年不腐,一直追求不死之身的人類,為什麼沒有聽說用琥珀存放屍體的呢?實際上,琥珀多是由松柏科植物的樹脂石化形成,所以也叫「松脂化石」。要想形成一個裹住昆蟲的琥珀是需要天時地利的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