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琥珀昆蟲及其他內含物收藏漫談-值得珍藏的文獻資料

2021-12-26 艾升活琥珀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喜歡交流的朋友可以加微信xm270247231一起交流,喜歡就分享到朋友圈,我們注重分享。部分文字圖片素材,採編自網絡。如有版權異議,歡迎聯繫編輯刪除

=====================================

一、引言:關於緬甸蟲珀

緬甸蟲珀的價格與琥珀的品質、大小和透明度、淨度,與昆蟲的大小及完整性、稀有性,與市場供求關係,等等,都有關係。關於這一點,,琥珀寶寶臺灣黃憶人先生以及本網的一些朋友曾有詳述,這裡不再重複。

除此以外,緬甸蟲珀的收藏還需要注意下面的問題:

1、琥珀的透明度。緬甸琥珀多數是半透明的或者基本不透明,完全淨水透明的琥珀佔有量較小。同等條件下,自然淨水的金珀價格很高。如果僅為收藏昆蟲並且經濟投入不多的話,完全可以考慮較為透明的金棕珀,甚至棕紅。半透明珀價格低,但是有昆蟲的半透明琥珀,如果昆蟲有意義,未來價格不見得低。不過,我還是建議,金珀是優先選擇。

2、蟲珀的收藏價值和商業價值的處理。用一句話概括:商業價值不一定與收藏價值成正比。在蟲珀裡,如果血珀、茶珀、蜜臘裡如果有蟲,自然價格高於同等的金珀。但是,對於收藏者來說,透明金珀應該是最佳選擇,因為金珀裡的蟲保存狀態好,而且蟲珀以後需要拍照等。在當前的騰衝市場上,蟲越大往往價格越高,這一般是商業價值的體現,比如有些大蠍子、大蛐蛐,大蟑螂等等。對於蟲珀收藏者來說,可以不選擇這些,有時小蟲可能更有研究價值。花小錢,在未來取得大收益。

3、蟲的多與少。與撫順琥珀昆蟲比,緬甸蟲珀裡的蟲非常多,一個5克的琥珀,經常有5-10隻蟲以上。更有甚者,有的大一點珀裡,有上百隻蟲,所謂的「千軍萬馬」。對收藏者來說,首先是看種類,而後看多少。對於那種「千軍萬馬」但只有一兩種蟲的蟲珀,花個大價錢,對收藏者來說得不嘗失。

4、收藏一定要系統。有了系統性,收藏才有科學研究意義,才能提升收藏品味,也才能體現收藏者的樂趣和影響力。可把整個昆蟲分目下的蟲子種類都收全,也可以只收某一個目下的昆蟲,比如鞘翅目,有昆蟲30萬種,只收鞘翅目就是個不錯的選擇。根據個人喜好,自己定。當然,一個人不可能把所有的蟲子都收全。還有一種人,專門收貴、大的蟲珀,為了商業目的和賞心悅目,這也無可厚非。但這種人,不適合看本文。

5、蟲體保存的完整度。緬甸琥珀因為年代遠,很多蟲珀有分解或者腐化的現象。儘量收清晰完整的蟲子。如果收不到,可考慮收一個相對完整的蟲體。十分稀有的,只有個蟲體的印記,也可以考慮。但是如果是天價,可以選擇放棄。二、蜉蝣目

蜉蝣在撫順琥珀裡極少見的(其實,很多昆蟲在撫順琥珀裡都少見),因為撫順琥珀太少了。在多米珀中,黃憶人先生認為蜉蝣「概率不高」。

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對蜉蝣在緬甸琥珀裡的概率沒作統計。

從這幾年市場來看,緬甸琥珀裡的蜉蝣還是有一些的。屬於相對較少。在緬甸琥珀裡,蟲的個頭大小差別較大。從我收藏經驗看,小個頭的,多於大個頭的,所謂的小個頭的,就如同一隻中等長度的泥蜂。有的是兩尾的,有的是三尾的。

對於收藏者來說,蜉蝣應該有一塊。這種昆蟲很美。收藏蜉蝣,最好是金珀,在金珀裡,蟲子的兩翅目張開後,能看到小翅,再加上長長的尾,看著的確令人喜歡。

圖中是英國學者羅期書中的圖片,他將之作為緬甸琥珀白堊紀昆蟲的典型代表,從照片看,應該是綜紅珀。

三、蜻蜓目

蜻蜓目下的昆蟲主要是 蜻蜓和豆娘。豆娘們的學名叫「蟌」。

蜻蜓和豆娘在琥珀裡是非常稀少的,在多米珀中是這樣,在緬甸琥珀裡也是這樣。在緬甸琥珀中,這個目裡的昆蟲遠遠少於蠍子、羽毛等。

在緬甸琥珀中,蜻蜓琥珀我還沒有見過,很多商家說是蜻蜓的琥珀,基本上都是豆娘。豆娘琥珀到是見過一些,但是80%都是不完整的,有的缺翅,有的缺腹部,有的缺頭部。豆娘的種類也不少,多數是小體型的普通豆娘。還有一種叫「黑色蟌」,比較少見,這種豆娘生活在水邊,現代經常能看到,我在榮寶閣家看過一例,不知流向誰家。

收藏時,如果沒有完整的,可以考慮收藏同時帶有眼部和身體部位的。沒有金珀,棕紅珀也可以考慮,是豆娘就是好東西。

四、蜚蠊目:蟑螂

美國科學家對這類昆蟲在緬甸琥珀出現概率的統計是2%,英國是5%。實際上,我認為,近來市場出現的比率可能比這個還高一點。

蟑螂在人類生活中的名聲很不好,但也有人認為,蟑螂琥珀旺財。這種說法是不是正確不得而知。

緬甸裡的蟑螂常見的是蜚蠊科和小蠊科。就是長長的觸鬚,圓圓的頭,有翅,兩個尾須。

但是還有兩種不常見,值得認真收藏。這兩種我分不出科來,我描述一下:一種是不帶翅的,像地鱉;另一種是頭部小,嘴細長,翅也長,側面看有點像螳螂,和撫順的有點像。

另外,有的緬甸琥珀能把蟑螂的原色保持的非常清楚。這種也值得收藏。


說明:第二個圖片來自李華德。

五.關於螳螂目。

目前,螳螂在世界上有二千種左右。由於螳螂是不完全變態昆蟲,從春天到秋天,螳螂都是逐漸長大的,小時是無翅的,只有到若干齡後才有翅。成蟲往往長達5CM以上,成蟲在琥珀裡的出現情況是極少見。但是,螳螂的若蟲在琥珀中還是時有出現。個頭越大,出現越少。

緬甸琥珀裡的螳螂也是這樣。出現的概率低於蜻蜓目,特別是成蟲。目前,我只在網上見過一隻接近成蟲的、帶翅的大螳螂。這樣的蟲,我只收到了一個頭部,而且還缺乏觸鬚。這裡,所謂的「大」,也就2-3CM長,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蟲。但是,若蟲還是有的,可以注意收藏。若蟲也得非常值得收藏。

收藏螳螂時,要注意兩個區別:一是與蟑螂相區別。主要區別點是觸鬚和尾須,還有前足。二是與螳蛉相區別,主要是看觸鬚和身體比例。

六.關於直翅目

直翅目是緬甸琥珀裡的重要常見昆蟲,也可以說是典型的昆蟲,由於該目昆蟲的堅硬外表,蟲體在琥珀裡的保存度相對完好,其典型的長角和粗壯的後腿,也比較好辯認。

美國和英國的學者,對該目在緬甸琥珀出現的概論未作統計。不知道是何原因。從收藏實踐看,該目昆蟲出現的概率,比蜚蠊目至多不少。

我見過的緬甸琥珀中的直翅目昆蟲,以蝗亞目,螽斯亞目為主。主要有菱蝗、織娘、蟋蟀、樹螽、灶馬、其他螽及其若蟲。基本上來講,以螽斯亞目的為主,該目特點是觸鬚長,後腿粗壯。

該目昆蟲因比較美觀,商業價值不錯。

關於稀有度,我認為,蝗亞目中的螞蚱、帶翅的樹螽等螽科昆蟲,以及一種後腿十分粗大、觸鬚超長的原始昆蟲,等等,也不是多見,值得收藏。另外,在蜜臘裡的直翅目昆蟲,還保留有昆蟲的原始色彩,也更值得擁有。該目裡的蛄螻亞目,目前我沒見過出現,應該屬於極稀有品種。

關於科研價值,我認為直翅目最值得研究,因為種類多,選擇性大,可以從體型、外表、結構等方面研究昆蟲的進化和當時生態特點。如果有心,收全了各種直翅目昆蟲,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1、少見的螽斯亞目昆蟲,帶有斑點;

2、像樹蟋的若蟲

3、螽斯亞目的若蟲

七.革翅目:即蠼螋(拼音:qúsōu,音:渠叟)

蠼螋俗稱夾板子、夾板蟲,或剪刀蟲,俗稱「耳夾子蟲」,因為它們的雌蟲在產卵後會像鳥類一樣伏在蟲卵上等待孵化。

美國和英國科學者對這種昆蟲的出現概率分別統計為"0.2%"和"小於0.1%",屬於稀少品種。黃億人先生認為,革翅目昆蟲在多米琥珀中是非常少見的。在撫順琥珀中,也有這種昆蟲的影子。

從我近幾年收藏的實踐看,蠼螋出現的概率高於豆娘,低於蜉蝣。緬甸琥珀裡出現蠼螋,有一些是那種細身長、尖頭、長尾須的(也的短尾),長度短於1CM的種類,有的還帶有蠼螋的蛻皮,因為這種昆蟲長大前要蛻皮。但是,而且一塊琥珀中有兩隻的,或者超過1CM長度的大型蠼螋比較少見。

這種昆蟲非常值得收藏,特別是大型的或者有兩隻的琥珀。圖片來自李志榮貼子

八、鱗翅目。即蝴蝶和蛾

鱗翅目全世界已知約20萬種,中國已知約8000餘 種。該目為昆蟲綱中僅次於鞘翅目的第2個大目。雖然種類很多,但是在琥珀中,卻遠遠少於鞘翅目的甲蟲。

美國和英國學者對鱗翅目昆蟲出現概率的統計(0.1%和0.5%),要高於上面提到的革翅目。不知道是如何統計的。由於鱗翅目昆蟲是完全變態昆蟲,如果不算幼蟲等,僅計算帶翅的成蟲,我估計不會那麼高。

從我收藏實踐看,緬甸琥珀中的鱗翅目昆蟲,不比革翅目多。但是,多數是小型的,不到1CM長,屬於螟蛾等科。這樣小的昆蟲,保存相對完整,甚至觸角都可見。但是,翅展超過2CM以上的較大型鱗翅昆蟲,極其少見。不管是蛾,還是蝴蝶,都是非常稀有的。較大型鱗翅目昆蟲在緬甸琥珀裡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保存不好,完整性差或者模糊不清,有一種髒兮兮的感覺,有的觸鬚都已失去,無法區分是蛾還是蝴蝶。但是,為了收藏的完整性,不得不花大價錢收一隻。說明一點,大型的,是特別少見的,因為琥珀粘不住。

緬甸琥珀裡的蝴蝶基本上都是灰蝶科等小型的,和蝴蝶相近的蛾有尺蛾、夜蛾等。慢慢體會吧,在琥珀裡都非常漂亮!

關於蝴蝶與蛾的區別如下,供大家收藏參考(能分清更好,分不清也沒關係,不影響收藏價值和市場價格):

名稱 蝶 類 蛾 類

觸角 錘狀,棍棒狀 絲狀,櫛齒狀
翅型 闊大 大都狹小
腹部 瘦長 粗短
前後兩翅的聯絡 無連接器〔雄性翅疆普弄蝶例外)一般都具有特殊的連接器
休息時翅位 四翅豎立於背 四翅平展或呈屋脊狀
活動時間 白天活動 夜晚活動
另外,還有一個區別:蝴蝶毛少,蛾類毛多

1.小型的蛾


2.較大型的蛾,本圖像夜蛾。

3.較大型的蛾或者蝴蝶。本圖從翅形上看,像小灰蝶,但翅形不是絕對的。大型一點的昆蟲,都比較髒。

說明:沒有大型的

九、毛翅目:石蛾

毛翅目昆蟲通稱石蛾,和鱗翅目的小體型蛾類有點像。幼蟲生活在水裡。昆蟲學家說:石蛾是一類極古老的昆蟲,它們祖先中的一支可能演變為了鱗翅目昆蟲。

美國學者對毛翅目在緬甸琥珀中出現概率的統計結果是0.5%,英國是小於0.1%。正好和鱗翅目的統計相反,非常有趣。估計是,因緬甸琥珀小型的蛾類昆蟲,保存度不好,比較髒,無法準確判斷的原因。

識別毛翅目有幾種辦法:一是看嘴,毛翅目是口器咀嚼式,鱗翅目很多是吸管式的;二是看觸鬚,毛翅目觸角長絲狀,一般長過前翅,與鱗翅目區別明顯;三是看身上的毛。毛翅目是較長的毛,鱗翅是鱗片。

毛翅目昆蟲是較為少的種類,但是多於鱗翅目。儘管如些,值得收藏。

十、等翅目:白蟻。

白蟻生活習性與螞蟻相似,屬於社會性昆蟲。白蟻與螞蟻雖一般同稱為蟻,但白蟻不是螞蟻。在分類地位上,白蟻屬於較低級的半變態昆蟲,螞蟻則屬於較高級的變態昆蟲。根據化石判斷,白蟻可能是由古直翅目昆蟲發展而來。

美國學者對緬甸琥珀的白蟻概率統計是0.2%,英國是7%。英國緬甸琥珀標本是上世紀早期的,美國標本較晚,可能是挖掘地的原因。

緬甸琥珀的白蟻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白色無翅的那種工蟻,一種是帶翅的大型白蟻。無翅工蟻出現的比較多,而且在一些琥珀裡,往往多隻,甚至群聚。有翅的白蟻在緬甸琥珀裡的多數是3、2隻,不是群聚。

在多國珀裡,白蟻是比較多的,概率也較大。但是在緬甸琥珀裡,白蟻相對而言較少。特別是那種大型的帶翅白蟻。

收藏白蟻緬甸琥珀標本,最好是金珀,蟲體非常美觀。商業價值比較高。

十一、膜翅目(一):總論

膜翅目的名字來自於其膜一般的、透明的翅膀,它包括各種蜂和螞蟻(蜂都有翅,有的螞蟻在繁殖時節有翅)。在全世界它有11萬多個種,是昆蟲綱中第三大的目(次於鞘翅和鱗翅目)。膜翅目中的昆蟲的體長從0.25到7釐米不等,最大的翅展達10釐米,小的膜翅目的昆蟲的翅展只有1毫米,是昆蟲中最小的。

美國學者和英國學者對膜翅目昆蟲在緬甸琥珀中的出現概率,統計為8.6%。是雙翅目的1/5,鞘翅目的1/2。但是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膜翅目昆蟲出現的概率高於鞘翅目。即,蜂多於甲蟲。

膜翅目在緬甸琥珀裡出現的種類很多,比如,廣腰亞目的葉蜂,細腰亞目的姬蜂、繭蜂、各種小蜂、癭蜂、泥蜂,甚至胡蜂,蜜蜂都有出現。種類非常多,量也大,選擇性也較大。

英國學者羅斯先生認為,緬甸琥珀昆蟲量大,與白堊紀中晚期被子植物的繁茂有關係。膜翅目是最大的受益者,特別是螞蟻(下文有述)。

膜翅目昆蟲的市場價格是不統一的。一般來說,超過1CM的蜂的價格就很高。小蜂價格就低。透明的價格高,半透明的,價格低。高有高的道理,因為大蟲進入琥珀的確少見。因為選擇面大,我建議多選透明的金珀。

收藏時,蜂與雙翅目還是好區別的,主要看翅和觸鬚就行了。另外,雙翅目昆蟲翅下還有一個平衡棒,這也是區別點。

關於蜂的圖片太多了,我隨便找了兩張網上的貼上。都是細腰亞目的:

十二、膜翅目(二):螞蟻

緬甸琥珀裡的螞蟻必須得單獨介紹。科學家研究螞蟻的產生,主要是藉助了琥珀。

先介紹螞蟻的特點:螞蟻是一種有社會性的生活習性的昆蟲。螞蟻已知最早在白堊紀就出現,可能是從侏羅紀出現的原始胡蜂演變出來的,主要區別是螞蟻的觸角是明顯的膝狀彎曲,胡蜂的腹部是一個整體。螞蟻一般都沒有翅膀,只有雄蟻和沒有生育的雌蟻在交配時有翅膀,雌蟻交配後翅膀即脫落。

我查了一下最新科研成果:美國科學家認為,研究數據表明,現代螞蟻的起源時間為距今1.68億年至1.4億年前,被子植物的繁衍使得螞蟻開始興盛起來。美國科學家通過重建螞蟻的系譜圖發現,所有這些多樣性螞蟻祖先的年紀比以前的研究結果早了4000萬年,螞蟻家族也不是在被子植物興盛後才出現的。研究人員比較了139種螞蟻(相當於已知螞蟻種類的一半)的6種基因的序列,以評估哪種螞蟻是祖先、表親或遠親。隨後,將這些信息與43種化石以及保存在琥珀中的螞蟻年齡相結合,最終得出了一個有關螞蟻進化的時間表。結果發現,一種很少為人所知的地下螞蟻是這種昆蟲最古老的祖先,由它進化出了兩個主要種群,肉食性螞蟻種群和包括蚍蜉、行軍蟻、南美切葉蟻以及其他家蟻在內的另一個龐大種群,那些喪失了叮、螫能力的螞蟻實際是一些親緣關係較遠的種群。

關於與胡蜂的關係,有的科學家認為:在馬達加斯加發現了一種食肉蟻群落。這種螞蟻長相非常可怕,發現它的人給它取名為「Dracula」蟻,它們在飢餓時會吸取它們自己幼蟲體內的汁液來補充營養,這種行為被認為是螞蟻與黃蜂之間在數百萬年前進行的一種進化行為。來自美國加州科學院的布來恩-費舍(Brian Fisher)在馬達加斯加首都安塔那那利弗(Antananarivo)郊外55英裡處的一個爛樹樁內發現了這些食肉螞蟻。「Dracula」蟻是1993年首次在馬達加斯加發現的,但這次費舍的發現是首次對這種螞蟻生活群落的發現。這將允許科學家們了解到更多的螞蟻進化細節。費舍認為「Dracula」蟻與早期的黃蜂之間有些必然聯繫。

由此科學家推測:侏羅紀後期至白堊紀早期之間首次出現的細蟻亞科,可能是所有螞蟻中最古老的,這將螞蟻的出現時間上推了至少4000萬年。大約在白堊紀的中晚期,植物界裡的被子植物迅速擴展與分化,並覆蓋地球上大多數陸地。與此同時,螞蟻家族突然興旺發達,新出現的種增加了三倍,現代螞蟻各個屬、種也基本成型。

緬甸琥珀的年代被美國學者確定為0.89-1億年,仰光大學地質學家確定為1-1.3億年。如果把緬甸琥珀年代與緬甸琥珀裡的螞蟻聯繫在一起,並結合上面的科研成果,就知道緬甸螞蟻的科學意義了。

從收藏實踐看,緬甸琥珀裡沒有多國珀和撫順珀裡那種的大小適中、活動優雅、色彩美觀的螞蟻,也就是說,什麼猛蟻、行軍蟻、切葉蟻等都沒有(我不是科學家,我只能定性)。緬甸裡的螞蟻,我發現過一類,其特點是,個頭大;腿長;腰細;有點像蜂。但是,是不是屬於細蟻亞科,我沒有研究,不敢隨便就下結論。

與其他琥珀相比,緬甸琥珀裡的螞蟻真少很多。非常值得收藏。網上很商家賣的琥珀,說是螞蟻,其實都不是。

十三.膜翅目(三):部分蜂

在琥珀裡,蜂是比較好辯認的;但是在此蜂和彼蜂間,分出具體的科,對於一般人士來說,難度非常大。

在緬甸琥珀裡,蜂雖然比較常見, 但是有一些蜂卻不常見,或者較為有趣或者極為稀少,非常值得收藏。 比如:

1.長有長尾針的姬蜂。有部分姬蜂帶有長長的尾針(產卵管),尾針的長度超過身體,非常好看。這種蟲非常美觀,數量也不多,值得收藏。

2.金珀裡的繭蜂。繭蜂也並不特別稀有,但是形體美觀,暗色的翅都沒有改變,翅痣明顯,仿佛剛入琥珀裡一樣。值得擁有。

圖片來自李華德公司網站
3.胡蜂。胡蜂是大體型昆蟲,在所有琥珀裡都少見,值得收藏。緬甸琥珀裡,胡蜂也少見,收藏沒錯。
4.蜜蜂。緬甸琥珀裡是非常稀有的,值得收藏。蜜蜂的特點是多毛,觸角是彎的。
5.長腹細蜂。在所有琥珀中都是稀有品種。如圖:

6.窄形始冠蜂。也是非常少見的。

十四、同翅目的頭喙亞目:各種蟬

頭喙亞目的各種蟬,包括蟬、沫蟬、葉蟬、蠟蟬等,大家都不陌生。

紹一下進化史:頭喙亞目最早的化石記錄出現在早二疊世,在二疊紀中期蟬次目和蠟蟬次目開始分化;在侏羅紀時期,種類逐漸分化,數量達到鼎盛;直至晚白堊世中後期,主要類群全部出現,在新生代時期逐步形成了與現代種群相似的格局。也就是說,從緬甸琥珀裡,可以發現新的種群。

美國學者的統計概率為1.5%,英國為3.6%。從數字看,在緬甸琥珀裡也是不見少的昆蟲。但是,兩者的統計差別是不小的,這裡非常有趣的。

在緬甸琥珀裡,頭喙亞目的蟬以兩種形式出現:一種是帶翅目的原蟲,以葉蟬和臘蟬居多;另一種是若蟲的蛻皮。後者量非常大。造成了頭喙亞目統計概率的「虛高」。如果不考慮蛻皮,帶翅原蟲的概率並不高。所以,頭喙亞目是有潛力的收藏品種。

緬甸琥珀中的各種蟬,包括較常見的葉蟬和臘蟬,翅上有花紋,而且保存完好。再加上蟬的體形相對較大,如果出現在金珀裡,非常美觀漂亮,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還有一些個頭較大的蟬(超過1.5CM)或者麗蟬、角蟬等,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十五、蠍目和擬蠍目。

應朋友的要求,說說蠍子和擬蠍。

蠍目和擬蠍目屬於蛛形綱,而非昆蟲綱,所以不是昆蟲,但同屬節肢動物門。

先說進化史:蠍是最古老的陸生節肢動物。蠍的化石可追溯到志留紀。但志留紀和泥盆紀的蠍是水生的,有鰓,跗節無爪,陸生蠍出現於石炭紀。擬蠍如何進化的,我不知道。

美國學者對蠍目和擬蠍目在緬甸琥珀裡出現的概率統計為0.4%,但是英國學者的統計為3%。這個數高於革翅目、鱗翅目、晴蜓目、螳螂目等等。美國和英國學者統計的數,是兩個目兩種蟲加一起。

從我的收藏實踐看,可以有兩個確定的結論:一是擬蠍的概率高於蠍目;二是蠍目高於或者說不低於革翅目、鱗翅目、晴蜓目、螳螂目等等。這樣,可以下一個初步的結論,即美國的統計低了,英國的統計高了。

緬甸琥珀裡的擬蠍保存度是比較完整的,有的還保存有原色,具體收藏意義(如下圖)。

下面說說蠍子
由於蠍子在撫順、海珀和多珀裡都是非常稀少的,大家對琥珀蠍子的關注度都比較高,另外,由於蠍子有堅硬的殼,在琥珀裡保存的完整度好,所以,緬甸琥珀裡的蠍子也受到了商家的追捧。市場價值一直居高不下,而且,個頭越大的,價格越高。當然,這無可厚非。

我看過緬甸琥珀蠍子的兩個大型標本圖片,每塊金色琥珀都有100克左右重,琥珀內有兩隻大的蠍子。適合手中把玩,的確讓人喜受,自然價格也是天價。

但是,從收藏標本角度講,緬甸蠍子的市場價格和收藏意義並不成正比。在收藏中,蠍子的體型或者琥珀重量小一點沒有關係,重點是能夠拍清照片,價格自然不會太高。如果是綜紅珀,照片拍起來費勁,則重點考慮其是否有商業價格。小點的,對於一般收藏者來說,弄一塊也是能夠接受的。

上圖的蠍子是李志榮收藏,蟲是雌性的

十六、羽毛

一提白堊紀,大家就想到了恐龍。有的恐龍,身上的確有羽毛。其羽毛具體是什麼樣子的,不得而知。

但是一提羽毛,大家首先想到的卻是鳥。緬甸琥珀裡的羽毛是鳥的,還是恐龍的?這就要看看鳥是啥時進化來的。

我對熱帶的緬甸不了解。只能說說東北遼寧的朝陽市。上個世紀,在朝陽市發現了一塊化石,取名「中華龍鳥」,在世界古生物界產生了重大反響。中華龍鳥生活環境為溫帶氣候,距今1。4億年以上,仍屬於龍,而非鳥。但是這種龍鳥是恐龍向真正的鳥類進化中的龍。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恐龍都滅絕了,有一些進化為鳥了。隨後,在考古中,又發現了「孔子鳥」。這種鳥是年齡為1-1.1億 年 ,屬於現代意義上的鳥類。大家可去網上搜一下孔子鳥的復原圖。很漂亮!

回過頭來看看0。89-1億的緬甸琥珀裡的羽毛,是龍的毛,還是鳥的毛?估計是鳥的毛的可能性比較大。

緬甸琥珀裡的羽毛,有正羽,也有絨羽。正羽很多只是片斷,絨羽多數是完整的。

緬甸羽毛的量不少,但是因為會讓人產生無限聯想,大家都喜歡收藏。所以,市場價格也挺高。

1、正羽

2、絨羽

十七、多足綱的馬陸(非昆蟲)

馬陸屬於屬節肢動物門的多足綱的倍足亞綱。特徵為體節兩兩癒合(雙體節),除頭節無足,頭節後的3個體節每節有足一對外,其他體節每節有足2對,足的總數可多至200對,頭節含觸角。馬陸有異味,有毒,平時一碰會捲曲,裝死。

美國學者對緬甸琥珀多足綱的概率統計為0.5%,英國也是0.5%。多足綱含馬陸和蜈蚣(下文再述)。這個統計和毛翅目接近,但是在實際收藏中,我認為出現的概率高於毛翅目。

緬甸琥珀的馬陸種類非常全。倍足亞綱的基本分類,比如,普通馬陸、毛馬陸、山蛩蟲、球馬陸等都有出現。特別是黑色身體圓形的普通馬陸、山蛩蟲的幼體等,在緬甸琥珀中相對比較多。大型的山蛩蟲和毛馬陸等相對較少。很多馬陸在緬甸裡是捲曲的,說明在進入琥珀時,是活體,非常有趣。

由於馬陸體型相對都較長,在收藏中,儘量收藏更長的馬陸,越大的蟲,琥珀困住越困難,所以越難得。

1、馬陸,圖片都來自李志榮的貼子。

2、山蛩蟲,這個體形大。圖片來源同上

3、毛馬陸,圖片來自李華德公司的網站

十八、多足綱的蜈蚣

蜈蚣屬於多足綱的唇足亞綱。特點是:頭部前側緣有1對細長的觸角,每一體節只有1對步足,第1體節的步足特化成唇足類特有的顎足也稱毒顎,最末體節的步足較長,伸向後方,呈尾狀。

美英學者對蜈蚣在緬甸琥珀概率的統計,前文已有介紹。這裡要說的是,從絕對數量來講,緬甸琥珀中的蜈蚣比馬陸概率要少。在多國珀和海珀中,和馬陸相比,蜈蚣的數量非常非常少。但是,在緬甸琥珀中,蜈蚣數量也少,但沒少那麼多,沒到特別特別少的程度。

從我收藏的實踐看,緬甸琥珀裡唇足亞綱的四大類都出現過,這四大類分別是石蜈蚣、地蜈蚣、蜈蚣、蚰蜓等。其中,石蜈蚣個頭小,地蜈蚣細長,在緬甸琥珀裡出現的比較多,甚至超過了一些馬陸品種。而蜈蚣,由於體型較大,在緬甸琥珀裡,多數是半個身段,或者片斷。蚰蜓在緬甸琥珀裡也出現一些,但是很多是完整度不夠,多數缺胳膊少腿,或者有分解。應該說,完整的大型蜈蚣,是非常稀少的。

收藏蜈蚣類蟲蟲,重點應該考慮完整性,儘量不缺頭或者尾,身體沒有分解。對於大型蜈蚣方面,如果是半個身子,最好是頭部保存完整。

1、地蜈蚣,圖片來自阿榮的貼子。

2、蜈蚣的片斷,圖片來源同上

3、石蜈蚣(疑似),圖片來自中國琥珀網的山誠往事

十九.異翅目:蝽

蝽這類昆蟲中,很多種能分泌臭液,因而又叫放屁蟲、臭板蟲。這種昆蟲有兩大特點:一是口器是刺吸式,象個針,平時彎在口的下部;二是觸角是絲線狀的,有4-5節,與雙翅目、膜翅目的觸角區別明顯。蝽基本上有兩大類,一類是水生的,這類昆蟲體型較大;另一類是陸生的,有觸角。琥珀裡的蝽基本上都是陸生的。

蝽這種昆蟲,目前有4萬種。蝽最早形成於二疊、三疊紀,在白堊紀以前基本進化完成。所以,在緬甸琥珀裡的蝽,與現代蝽的差別並不是太大。

美國學者對蝽在緬甸琥珀裡出現的概率統計為1.2%,英國統率為0.5%。美國的統計數與其統計的同翅目蟬類和脈翅目差不多,但是我認為,蝽類昆蟲少於蟬類昆蟲,多於脈翅目昆蟲。英國的統計我認為偏少,不準確。

我對蝽類昆蟲研究的不夠,因為對標本沒有進行系統的攝影觀察。但是從初步收藏實踐看,緬甸琥珀裡出現的蝽類昆蟲,主要以獵蝽、小花蝽、緣蝽等中小體型的蝽為主,而且主要是獵蝽,可以說,50%以上都是獵蝽。特別要說的是,超過1CM的大型蝽比較少見,我收藏的最大一隻蝽也只不過0.8-0.9CM。至於2-3MM的更小型蝽,我認為緬甸琥珀裡應該有,但是我沒有認真研究過,以後補上研究成果。
1.獵蝽

2.交尾中的蝽,少見的場景,蝽的種類無法確定。圖片來自撫順琥珀網。

二十、脈翅目

脈翅目的分類是一個大問題,傳統意義上的脈翅目包括廣翅目和蛇蛉目等等,但現代很多學者的使用新的分類,即僅指主要包括草蛉、粉蛉、水蛉、蟻蛉、褐蛉、螳蛉等昆蟲。很多古生物學者仍然沿用傳統的分類。因為傳統的脈翅目,是指從中生代開始出現一種完全變態昆蟲,其中有些昆蟲目前已滅絕了,僅見於株羅紀的化石中。這裡我們沿用新的分類。脈翅目昆蟲有大有小,最小的昆蟲翅展不到1CM,大的翅展可達5CM以上。由於脈翅目昆蟲進化較早,可能是第一種進化的完全變態昆蟲,所以緬甸琥珀裡的脈翅目昆蟲與現代的昆蟲差別較小。另外,脈翅目昆蟲基本上都是益蟲,自然受人喜愛。

美國學者對脈翅目昆蟲在緬甸琥珀裡出現的概率統計為1.2%,英國為0.5%。從實踐看,英國的統計更接近我的收藏感覺。

緬甸琥珀裡出現的脈翅目昆蟲,多數是翅展1CM左右的小型脈翅目昆蟲,包括臺灣黃憶人先生所說的水蛉,以及草蛉和粉蛉等。這樣的昆蟲佔所出現脈翅目昆蟲的70%以上。較大型的脈翅目昆蟲,不管是什麼科的,都是不多見的,或者說較為稀少的,非常值得收藏。

另外,黃憶人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曾提到過,蟻蛉和蝶角蛉的幼蟲在多國琥珀裡是非常稀有的。這兩種幼蟲在緬甸琥珀裡,也出現過一些,但是多數保存不完整,有分解的現象。相對多國珀而言,在緬甸裡的稀有度可能要有所降低。

脈翅目昆蟲的特點是翅非常美,建議最好收藏金珀。從稀有度考慮,儘量收體形大一點的昆蟲。

二十一、雙翅目:蚊

先說說雙翅目。雙翅目昆蟲包括各種蚊、虻、蠅等,目前世界上有十萬種以上。美國學者對雙翅目昆蟲在緬甸琥珀裡的統計概率為40%,英國為16.7%。數字差別比較大。這說明,雙翅目昆蟲在緬甸琥珀裡有很多,也是最多的種類。下面,對蚊、虻、蠅,我分別介紹。先介紹蚊。

關於蚊,我查了一下進化史,基本情況是:在1.7億年前的侏羅紀就已經演化出蚊子的始祖。而最早的化石證據則發現於白堊紀的巖層當中。最初演化出蚊子的區域是在現今的南美洲。蚊子的祖先大約有現存種類的三倍大,與幽蚊科有密切的關係。這段介紹,有三層意思:一是在中生代的侏羅紀才演化出蚊子,最初的蚊應該是幽蚊科;二是早先的蚊子比現在的蚊子大三倍;三是目前蚊子化石最早發現在白堊紀的巖層中。

請聯想一下白堊紀的緬甸琥珀,裡面那麼豐富,那麼多,那麼生動的蚊子,是多麼有意思的場景。如果再深入想一下,如果從1億年左右的緬甸琥珀,5000萬年左右的撫順琥珀,4000萬年左右的海珀,加上2500萬年的多國珀等,作為主線,研究蚊子進化的歷史,或者說研究蚊子變小的歷史,是多少有意義的事情!建議中國的古生物學者,重視這個方向,對蚊子的進化深入研究。

回過頭來,再說緬甸琥珀蚊子收藏。在雙翅目中,蚊子是緬甸琥珀裡最多的。但是,最多並不意味著沒有收藏意義。現分別說一下:

關於大蚊總科。緬甸琥珀裡的大蚊很豐富,估計比海珀和多國珀概率多,目前存在的尖頭大蚊、花翅大蚊、櫛大蚊等在緬甸琥珀都有發現,蚊的體型一億年來變化不大。還有一些多毛的大蚊,我分不清科目,估計是比較古老的品種。把這些大蚊收齊了,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關於菌蚊。緬甸琥珀裡的菌蚊比較多,特點是個頭大,腿長,腹部小。與現代的菌蚊的差別比較大。

關於蕈蚊和搖蚊。緬甸琥珀裡,蕈蚊最豐富,比搖蚊多。很多和海珀、多珀的蚊子接近,體態變化相對較小。

關於癭蚊、蠓等科。緬甸琥珀裡也有出現。我本人沒有細緻研究,不敢枉下結論。

關於家蚊。就是吸哺乳動物血的蚊子,黃億人先生說在多國珀裡非常稀少。緬甸琥珀裡,也是極稀有。我曾發現一隻帶長長吸針的蚊子,但是沒有上顯微鏡,也不能下結論。

另外,在海珀和多珀裡,交尾的蚊蟲比較多。但是,在緬甸琥珀裡並不多。如果有,可以考慮收藏。接上發幾張圖片:
1、菌蚊

2、交尾的蚊

3、蕈蚊

4、大蚊

二十二、雙翅目:各種虻

虻屬於雙翅目的短角亞目。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是觸鬚稍短。

從進化史上講,虻的進化是晚於蚊的。所以,在緬甸琥珀中,各種虻的數量雖然也比較多,但少於蚊。從古生物的研究看,虻雖然進化的晚,但是有的科屬於滅絕的。即使沒有滅絕的科目,其蟲的大小與身型,與目前的活體昆蟲也是有差別的。這顯得緬甸琥珀裡的虻,比較古老和原始,科研意義更高。

具體情況介紹一下:

關於舞虻總科,緬甸琥珀裡常出現的科,比較常見的是長足虻和舞虻科,而且長足虻更多。長足虻的特點是蟲體大、腳長,有的長足虻的觸角肥大。舞虻體形與現代的差不多,但是腹形和後腿不一樣。

關於盜虻,即食蟲虻。因數量較少,非常值得收藏。

關於虻科中的小型虻,這種虻的體型類似今天的食蚜蠅或者牛虻,有的複眼大,有的複眼小,但是體形小得多,和小的蒼蠅差不多大小,有的翅較長,超過腹部。這種蟲在緬甸琥珀裡非常多,在有的琥珀裡甚至形成「千軍萬馬」。還有一種水虻,量也比較大。這說明,白堊紀的緬甸陸地,溫暖溼潤,水面多,開花豐富。

至於虻科中靠吸血為生的牛虻,也叫馬蠅,緬甸琥珀裡也有出現,也是數量非常少,值得收藏。另外,關於蜂虻。也是非常稀有的。

1、長足虻,請大家注意觸角。

2、疑似蜂虻,稀有科,圖片來自李志榮貼子

二十三、雙翅目:蠅

雙翅目昆蟲,一般分為長角亞目、短角亞目和環裂亞目。其中長角亞目為雙翅目演化的原始類型,如蚊、蠓、蚋,成蟲觸角絲狀;短角亞目為演化的第2階段,包括大部分虻類;環裂亞目為為演化的第3階段,其特點為成蟲觸角短只有3節,下顎須1節,羽化時環裂,主要是蠅類。

我搜一下百度,普遍的說法是:「環裂亞目的化石標本發現於第三紀」,也就是不超過6000萬年。按照這種說法,緬甸琥珀裡就不應該有蠅類。

實際上不是這樣,緬甸琥珀裡,確有蠅。特點是:

1.個頭小,類似於現代的果蠅大小。
2.量小。和蚊和虻相比,數量要少很多;種類也比較單一,可能與進化時間有一定關係。
3.保存程度好。有的蠅的色彩還有保存。

收藏帶有蠅的緬甸琥珀,最好是金珀。因為比較合適拍照片和進行細節觀察。

圖為一種蠅,來自李華德公司

二十四、蝸牛

蝸牛屬於軟體動物門,與節肢動物門的昆蟲綱、蛛形綱和多足綱動物是兩個大類別。

從外觀看,緬甸琥珀裡出現的蝸牛與現代的形狀差別不大,這可能表明,在白堊紀時期以前,蝸牛基本上進化完成了。

我本人未見美國和英國學者對緬甸琥珀中蝸牛出現的概率作出過統計。從收藏實踐看,蝸牛出現的概率,在緬甸琥珀中,和革翅目差不多,或者說比革翅目稍多點。

緬甸琥珀中出現的蝸牛有兩類:一類是球形的,多為白色,有大有小,小的估計是幼體;而且,有的是空殼,有的是活體進入琥珀中的。第二類是錐形的,螺狀,細長。這種蟲的活體夏天在當代四川等省的山上,經常見到,應該屬於陸生。

收藏中,儘量收藏個頭大一點的,或者活體進入琥珀裡的類別,或者金珀蝸牛,這樣的較為稀有。實在沒有,其他的也不錯,因為蝸牛並不多見,值得收藏。

1.空的球狀蝸牛。

2.錐狀的蝸牛,來自李志榮貼子

3.活體進入琥珀裡的蝸牛

二十五、蟎蜱目

蟎和蜱,是一群無脊椎動物, 與蜘蛛有親緣。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

蜱蟲蟲體橢圓形,未吸血時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蟲體長2~10mm;飽血後脹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狀,大者可長達30mm。大多數的蜱不需要放大鏡。蟎蟲身體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數種類小於1毫米。

美國學者對緬甸琥珀裡蟎蜱目出現概率的統計為7%,英國學者統計為13%。從數字上看,好像很多。從收藏實踐上看,感覺和蜚蠊目的昆蟲差不多。

通過肉眼觀察緬甸琥珀,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蜱,而蟎蟲我則沒有細緻研究過。蜱蟲的特點是:種類多、個頭大、有的多毛。還有一種蜱蟲個頭不僅大,而且腿非常長,非常像飾容盲蛛的腿,非常少見。

二十六、石蛃目的石蛃和纓尾目的衣魚

這兩類昆蟲都屬於屬於比較古老的昆蟲,進化較早,兩種昆蟲無翅,體柔軟,長形,體表常有鱗片。原來都是纓尾目,其原因是,這類昆蟲的尾部除有1對長尾須外,還有1根中尾絲,故名纓尾。後來,才將石蛃劃為石蛃目。

石蛃的複眼大,左右相接,體隆起。生活在溼地、石下、樹皮下、苔蘚間或山地巖石上,體色通常與環境相似,會跳。

衣魚的複眼小,而左右遠離或退化,體扁平。多生活在室內、螞蟻或白蟻的巢穴中,有時會在牆上爬,是書籍與字畫的一害。

美國學者和英國學者對這兩種昆蟲在緬甸琥珀中出現的概率未作出統計,這意味著這兩種昆蟲出現的概率少於0.1-0.5%。從收藏實踐看,兩目的昆蟲和毛翅目昆蟲的數量差不多。如果石蛃與衣魚數量相比,還是石蛃數量多。但是,兩種昆蟲都值得收藏。

輸入:以下數字即可查看精彩內容

cxbp (免費送淘寶店鋪裝修模板和教程)
bp4k (免費送上《中國琥珀昆蟲志》pdf電子版
1 (帶你揭開緬甸琥珀的神秘面紗)
2 (琥珀首飾的功效)
3 (緬甸琥珀的升值空間)
4 (教你如何打磨琥珀)
5 (給玩琥珀新手的一些忠告)
6 (琥珀還能檢漏嗎?看看行家怎麼說)
7 (琥珀的處理和鑑定)
8 (為什麼血珀如此珍貴)
9 (琥珀雕刻圖案的意義)
10 (怎樣鑑別烤色的琥珀)
11 (琥珀大走勢)
12 (蜜蠟-到底騙了多少人)
13 (淺談老二代,壓制琥珀)   
14(琥珀在佛家修持種的作用)   
15(賭琥珀悄然興起)

16 (中國古玩市場(集市)的地址)

17 (戰國紅瑪瑙詳談)

18 (核雕內幕)

19 (沉香揭秘)

20 (綠松石攻略)

21 (南紅攻略)

22 (菩提子揭秘)

23 (古玩行規矩)

24 (女人偷個情人吧 )

25 (老北京的規矩)

26 (痛打日本拳王)

27 (磕巴的真假圖文介紹)

28 (會跳舞的狗狗)

29  (兒童溺水的急救)

30  (最有女人味的女人)

31 (預防快遞丟貨)

32 (免費送淘寶店鋪裝修模板)

33 (各地琥珀紫外線下的狀態)

34(金剛揭秘-你所不知道的)

35 (了解藏臘的秘密)

微信掃一掃
獲得更多內容

相關焦點

  • 緬甸琥珀知多少?
    而這時候礦區的人就會用高壓水槍衝離地表比較淺的血珀。所以這時候血珀來的會多一些。比如,根珀、紫羅蘭珀、藍紫珀、不透明的棕色珀等等。一看就知道是緬甸的。形成時間在6500萬年前到一億三千萬年前之間,緬甸琥珀Burmite與其他地區所發現的Amber不同,時間跨度在8500萬年之間形成的同時是有方解石類物質同時構成,導致硬度要強過任何地區產的Amber, 所以被灌注了硬琥珀的名稱。緬甸琥珀的硬度約為摩氏2.5~3之間,最適合用來雕刻,不會像其他種類琥珀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碎裂,比重約在1.034到1.095之間,折射率為1.54 。
  • 科普:琥珀中的蟲珀
    現在全世界已知的琥珀產地有100多個,每年還在發現新的挖掘點,但是可以量產並且達到珠寶級的,也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波羅的海琥珀,緬甸琥珀,多米尼加琥珀,墨西哥琥珀和中國撫順琥珀,其他產地都因為量少,體積小,多數呈碎片狀,風化嚴重,中國福建和河南西峽發現的琥珀只能做藥材使用!
  • 琥珀與柯巴樹脂的差異
  • 蟲珀--「讓生命永存」的珍藏!
    夏方遠根據他以往收藏其他產地琥珀的經驗,深入對比了緬甸琥珀與其他產地的琥珀,發現收藏緬甸琥珀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珠寶級琥珀產地中只有緬甸琥珀是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之前的琥珀,因此緬甸琥珀中許多包含的昆蟲和現生的差異很大,他個人認為緬甸琥珀中蟲珀的收藏價值要高於其他產地。
  • 緬甸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蔡晨陽和該研究所研究員泮燕紅一起帶領研究團隊,從距今約1億年的緬甸琥珀中發現了大量具有金屬色彩的昆蟲,「這是我們首次可以通過肉眼看到和恐龍同一時代的昆蟲的顏色。」近日,該成果在線發表於英國知名學術刊物上。
  • 從琥珀看千萬年前的......蟑螂
    緬甸的琥珀則是形成於99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這種由南洋杉木形成的樹脂化石中,蘊涵著曾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空的昆蟲和節肢類動物。懂得賞玩琥珀的人也許會發出感嘆,這些琥珀可都價值不菲呢,但在科學家眼裡,琥珀中的內含物才是無價之寶!
  • 怎樣去收藏這些小蟲蟲
    而蟲子,就包裹在琥珀內……這些蟲子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他是生物學家研究古代生物的重要財富,是琥珀玩家收藏家的至寶,我們不是生物學家,那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怎樣去收選擇收藏這些小蟲子。首先,蟲珀是目前大家公認最具收藏價值的琥珀,它的經濟價值以及收藏價值是其他琥珀所無法比擬的。以波羅的海琥珀為例,一般來說,琥珀含蟲的概率是5%。
  • 柯巴脂和琥珀蜜蠟到底有多像?
    通常的做法是把大塊的或含有昆蟲遺體的柯巴樹脂來冒充大塊琥珀或蟲珀來出售,以含蟲的數量居多,因蟲珀價值較高。「松香」柯巴脂(左)、與琥珀(右)1,柯巴樹脂質地較軟,不容易拋光得非常光滑。2,柯巴樹脂石化程度極低,內含物通常為白色,昆蟲亦如此。
  • 35枚琥珀化石揭一億年前昆蟲的真實色彩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和研究員泮燕紅帶領團隊開展研究,揭開了近1億年前的昆蟲真實色彩的秘密。相關研究於2020年7月1日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為了解白堊紀雨林中與恐龍共存的昆蟲提供了新的視角。
  • 緬甸的又一個世界首次,「破曉」震驚科學界
    、海陸交替,如今它以琥珀的形式重新被發現,並被賦予一個新的名字——緬甸曉蛇。學者發現的另一件蛇類標本是琥珀中的蛇皮,這件標本顯示了一條大型蛇類蛻皮,鱗片呈菱形或圓菱形,鱗片間的表皮上有深線。一些區域能看到顏色的變化,但很可能不是原來的色彩,此外還能觀察到圓形或環狀的花紋。這張蛇皮的主人體長可能可達60至70釐米,是當時緬甸琥珀森林的大型掠食者。與其他脊椎動物化石相比,蛇化石是極為稀有的。
  • 蟲珀收藏的十大標準
    由於每一個地區開採的蟲珀都代表一個時代的生物群落分布,因此,從收藏和科研角度講,不同產地的琥珀化石間是無法相互替代的,相對半化石的海珀而言,幾近礦藏枯竭且產量佔比僅佔海珀二成的礦珀顯得猶為珍貴,特別第五次生物大滅絕時期的緬甸白堊紀蟲珀則更有收藏價值。
  • 生命探索新發現,琥珀化石中的古生物被命名為「liuyan鞘蠊」
    發表論文的英國《地質學家學會會刊》是世界權威的專業期刊,英國地質學家學會是世界上最老的地質學會,以公正性嚴謹性科學性受到全世界地質學家的尊重,能夠在此刊物刊登的學術論文皆有極高的專業度和創新性。2020年,會刊刊發的《英國古生物學家在博物館化石中發現新的翼龍物種》曾引起世界轟動,中國的科技日報進行了報導。
  • 科學家從緬甸琥珀中揭示蛉類幼蟲的偽裝行為演化史
    蛉類幼蟲復原圖(楊定華繪) 受訪者供圖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近日,中、意、美三國科研人員對緬甸琥珀中的蛉類幼蟲進行了合作研究,揭示了蛉類幼蟲的偽裝、掘穴行為以及相關捕食行為的演化歷史。
  • 琥珀健康、長壽、理智的寶石
    ,有的內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蟲,奇麗異常,故又被稱為「松脂化石」。琥珀的形狀多種多樣,表面常保留著當初樹脂流動時產生的紋路,內部經常可見氣泡及古老昆蟲、動物或植物碎屑。常見琥珀種類:昆蟲琥珀,金珀,金藍珀,綠茶珀,紅茶珀,血珀,翳珀、花珀、棕紅珀,藍珀,綠珀,蟲珀,蜜蠟,珀根,緬甸根珀等。
  • 《科學》封面專訪邢立達:在琥珀中發現一個動物園
    和其他幾位中國古生物學家一樣,邢立達也因在琥珀標本中的非凡發現而備受關注:剛孵化的原始鳥類,帶羽毛的恐龍尾巴,蜥蜴,青蛙,蛇,蝸牛,以及各種各樣的昆蟲【註:此處指的是琥珀包裹體中,與脊椎動物化石一起保存的昆蟲】……就像19世紀的生物學家在物種豐富又人跡罕至的雨林中收集物種一樣,這些科學家正藉助緬甸邊境的琥珀,描繪出1億年前的熱帶森林生境的種種細節。
  • 收藏參考 丨 史上最全琥珀知識匯總
    琥珀是數千萬年前松科松屬植物的樹脂埋藏於地下,經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後形成的一種樹脂化石,是一種有機的似礦物。琥珀透明似水晶,光亮如珍珠,色澤像瑪瑙。品種有金珀、蟲珀、香珀、靈珀、石珀、花珀、水珀、明珀、蠟珀等,尤以含有完整昆蟲或植物的琥珀為珍貴。琥珀的形狀多種多樣,表面常保留著當初樹脂流動時產生的紋路,內部經常可見氣泡及古老昆蟲或植物碎屑。
  • 豆逗琥珀◆ ▌◆非洲琥珀化石內發現9500萬年前昆蟲
    跳蟲泛古陸的解體  北京時間4月7日消息,據美國《連線》雜誌網站報導,最近在非洲發現的幾塊琥珀化石內驚現9500萬年前的昆蟲和植物。  據了解,被封存在琥珀中的有今天蜘蛛、黃蜂、蕨類植物的祖先,不過最有價值的是一塊無翅螞蟻琥珀化石。這一化石對遍布全球的螞蟻是如何起源的傳統觀念提出了挑戰。  科研人員在4月5日出版的《國家科學院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寫到:「大部分標本代表了來自非洲的物種的獨特化石記錄,一些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化石記錄。」
  • 琥珀-功效神奇
    琥珀是數千萬年前的樹脂被埋藏於地下,經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後形成的一種樹脂化石。琥珀的形狀多種多樣,表面常保留著當初樹脂流動時產生的紋路,內部經常可見氣泡及古老昆蟲或植物碎屑。琥珀自古以來就是貴族佩戴的傳統飾品,代表著高貴、古典、含蓄的美麗。經歷滄海桑田、世事變遷,終於形成現在瑰麗的寶石--琥珀。琥珀除了有寶石的風採之外,她的美更在於它的內涵是含蓄的、智慧的。
  • 琥珀化石揭秘一億年前昆蟲的真實色彩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蔡晨陽副研究員、泮燕紅研究員一起帶領研究團隊,通過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大量的具金屬色彩的昆蟲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純淨而強烈的顏色可直接在多種昆蟲身體表面保存下來。通過琥珀超薄切片、掃描電子顯微鏡和透射電子顯微鏡等技術的分析發現,一種青蜂科昆蟲胸部表面的藍綠色是由多層重複出現的納米級構造組成,代表一種典型且常見的結構色類型,即多層反射膜(multilayer reflector),通過進一步的光學理論模型分析得到其反射波長與觀察到的昆蟲顏色波長接近,證實白堊紀琥珀昆蟲身體表面顯示的顏色可能是原始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