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只講機械硬碟,不涉及協議和固態。
別的廢話不多說,下圖是幾個3.5寸機械硬碟。
左邊是一個邁拓的40G硬碟,右邊是希捷的1TB硬碟。兩個硬碟是兩個年代的產品了。但是可以看出經過了這麼多年,硬碟的原理其實並沒有什麼變化,機械硬碟依然是通過碟片加讀寫磁頭來存儲和讀寫數據,只不過隨著技術發展,數據密度越來越大了,也就是單個碟片能夠存儲的東西越來越多了。
下面來看一張硬碟的拆解圖,由於硬碟運行時碟片高速旋轉,所以任何灰塵對於硬碟都是毀滅性的。拆卸硬碟需要無塵環境,我這沒有,也不打算為了寫一篇文章費一個硬碟,所以我在網上找了一個現成的硬碟結構圖,可以看到負責讀寫的磁頭通過磁頭臂懸浮在碟片上方,磁頭臂可以來回擺動,配合旋轉的碟片就可以訪問磁碟的任意位置。
為了方便理解,我找了一個不用的光碟來抽象的模擬一個硬碟的碟片。
可以看到,我用幾個同心圓把碟片分為了ABCD四個部分,這個就對應了硬碟中的磁軌。
然後,再把碟片分為上下左右四個部分,這樣一個碟片被分為了16個小部分,這每個小塊就是扇區。現實中的硬碟也是按這個邏輯進行劃分的,當然這裡只是簡化為了一個碟片16個扇區。扇區是物理上硬碟操作的最小單位。
當硬碟要操作一個扇區的某個數據的時候,磁頭會提前停留在這個扇區所在的磁軌上,等碟片轉過來磁頭就可以操作這個扇區的內容了。
接下來我用畫圖來進一步講解,因為一個硬碟有上萬個磁軌,所以磁軌可以被看作是平行的線條。
這裡的ABCD可以理解為上面的扇區抽象所得。在這些扇區上通過出廠的磁化把其分成了一個個的小區域。以A扇區為例,被分割為一個個的小部分。這些部分是擁有極性的,可以被磁頭更改。
假設我們規定磁性向左為0,向右為1。則1100001可以表示為下圖。方框加圓圈代表讀寫磁頭。
這就是水平存儲技術,叫做LMR。即代表磁性是水平與碟片排列的。
同樣是A扇區,隨著技術發展我們也可以讓磁性垂直於碟片,這種技術就叫做垂直存儲技術,也就是PMR。
從LMR到PMR,磁碟的存儲密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那麼什麼是疊瓦盤呢?
我們在網上經常會看到那些緩存很大的盤,比如128M或者256M。
我在京東找了一款2TB+256MB的希捷酷魚盤。很明顯這就是疊瓦盤,下面我來講解疊瓦盤到底是什麼。
回到這張圖,之前我們說到磁軌是平行的。但因為工藝的原因,硬碟中的寫磁頭無法做的像讀磁頭一樣小巧,打個比方寫磁頭的寬度為2,讀磁頭為1。這樣為了保證每個磁軌上的扇區不互相干擾,一個磁軌的寬度最小就是2。但讀磁頭實際上只讀取了1的寬度的數據,這就導致其它的寬度在數據保存的角度是浪費的。所以在PMR的基礎上,誕生了疊瓦盤。
我們用黃色代表寫磁頭的覆蓋區域,用紅色代表讀磁頭的覆蓋區域,上圖就是代表傳統PMR。
為了看的清楚,我把每條磁軌錯開畫。上圖中的各種黃色(就當是不同的黃色吧,我看不大出來)代表每次寫磁頭的路徑,從上到下可以看出,寫磁頭在修改一條磁軌的時候會影響到其下方的磁軌,所以需要再把下面的磁軌內容補寫一遍。
現在我們把讀磁頭的軌跡加上,可以看出讀磁頭不受影響,而且信息密度大幅提高。
當然這麼做是有弊端的,比如我們如上圖把每4條相鄰的磁軌採用疊瓦技術,那我寫A上的數據會影響B上的數據,需要補寫B但同時會影響C,同理也會影響D。那麼此時我就需要先把BCD的數據讀出來放到一邊,然後在寫完A之後再把之前BCD的數據按順序寫回去,所以這種硬碟就需要一個比較大的緩存空間,同時其修改性能會大幅下降。所以宣傳的大緩存並不是為了加速用的,而是為了彌補疊瓦技術的先天不足。同理如果需要修改C上的數據,就需要補寫D,單獨修改D的數據就不用補寫了。這就導致這一類的硬碟無法滿足持續大量的寫入需求,也只有作為倉庫盤這一個使用場景比較符合。
這就是疊瓦盤,通過允許磁軌之間互相重疊來提升信息密度的技術,也叫做SMR,因為很像瓦片互相覆蓋所以有了疊瓦這個名字。之前的不採用疊瓦技術的硬碟為了區分叫做CMR。所以SMR和CMR都屬於PMR,也就是說,疊瓦盤也是垂直盤,這點不要搞混了,免得被忽悠。
那疊瓦盤是不是一無是處呢?其實也不是,在筆記本機械盤上,由於尺寸的原因,以目前的技術想要提高容量就必須採用疊瓦技術。但桌面硬碟不是這樣,桌面硬碟採用疊瓦純粹是為了減少成本。然而在市場上,同容量的疊瓦盤和傳統盤在售價上並沒有什麼明顯區別。所以在這裡我不建議大家購買任何的疊瓦盤,除非價格便宜還包郵。疊瓦盤也沒有網上說的那麼不堪,雖然性能被暴打,但是作為倉庫盤,不組NAS,還是可以用的,所以也不要太恐懼疊瓦盤,買到了就安心好好用,目前疊瓦盤的技術已經很成熟,故障率並不高,既然能量產加保修,日常輕度使用還是沒問題的。另一個原因是,在某些容量上,特別是2TB的硬碟,幾乎全都是疊瓦盤,沒得選。
最後給個忠告,數據無價,記得備份。再好的硬碟也有丟數據的風險。
至於買硬碟時還會碰到的翻新盤、企業盤、SAS盤、監控盤、修復盤等等,後面有人感興趣的話就在更一期~
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