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各位認為資訊時代什麼最重要?
我認為是數據,各位有什麼異議嗎?如果有,那就先直視自己硬碟裡的小姐姐們,捫心自問一番再來回答?
硬碟作為數據的存儲媒介,在資訊時代裡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前段時間寫了一篇PC電腦組成科普,隨便介紹了一下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
正好上個星期升級了一下電腦的硬碟,這期我們就來講一下關於硬碟那些事以及我的一些個人選購意見
首先講一下我的選購意見
不在意價格,追求電腦系統、軟體運行速度的,可以選購固態硬碟
這類硬碟價格一般比較貴,但是讀寫速度快
想要數據安全,經常拷貝存儲大型文件,選擇垂直式的機械硬碟
這類硬碟價格比固態便宜,數據存放也比較安全,讀寫速度沒有固態快
追求大容量,只拿來當倉庫盤存儲一些不經常讀寫的冷數據,選疊瓦式的機械硬碟
這種硬碟讀寫速度最慢,數據存儲也沒有垂直盤安全,商家一般也不會直接標明
以上就是我的意見,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話,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我們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數據存儲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用電來存儲數據,比如手機、u盤、內存卡、固態硬碟等;
另一種是用磁來存儲數據,除了機械硬碟,以前放在收音機裡的磁帶也是使用這種方式
作為電腦的存儲配件,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各有優缺點
固態硬碟SSD主要由主控和存儲晶片(NAND Flash、DRAM)構成
SSD的工作時,由主控將電子數據放入存儲晶片的存儲單元(顆粒)中
存儲顆粒影響著讀寫速度,根據顆粒存放的數據數量,可以分為SLC、MLC、TLC、QLC
不要以為能存放越多數據的顆粒越好,相反,使用SLC顆粒的最好,讀取速度快,壽命也長,但是相對體積下容量沒其他顆粒的大
此外根據顆粒體質的不同,還可以分為原片、白片、黑片
影響讀寫速度的除了顆粒之外,還有主控晶片。在整個數據的讀寫過程中,主控發揮著指揮官的作用
現在市面上能買到的使用SLC顆粒的SSD很少,絕大多數使用的是TLC或MLC顆粒,選購的時候留意一下就好,畢竟能給你的選擇也不多,我也給不了過多的參考意見
目前我國的存儲行業正在崛起,如投入NAND Flash領域的長江存儲,專注DRAM的合肥長鑫等,打破了此前國外廠商壟斷的局面
長江存儲是紫光存儲的子公司,目前我電腦裡塞著一塊紫光S100系列的480GB固態,對我來說性價比也算蠻高的
HDD我想講的就更多了
由於HDD的機械組件較多,抗震性能差,因此使用的時候要注意不能發生磕碰
其主要由讀寫頭、磁碟片以及一些其他控制模塊組成
放大後我們可以把數據讀寫的部分簡化成下圖
存儲數據時,磁頭通過更改磁性,將電腦發送過來的0和1寫入磁粒中,這就是HDD工作時的簡單原理
而選購硬碟時最重要的是看是垂直盤(PMR)還是疊瓦盤(SMR)
垂直盤就是磁粒以垂直的方式排列,早期(大概04年以前)的磁粒是以水平式排列的,這種排列的硬碟容量不會太大
後來改用垂直式排列的,就是垂直盤了,這種方式磁頭一次只改變一個磁粒
疊瓦盤的出現也是為了增大容量,理論上容量增大了當然好,但是疊瓦盤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
因為磁頭一次改變兩個磁粒,當修改一個數據時,後面的所有數據也要相應地再寫一次
造成的問題當然是硬碟的壽命大幅度降低、數據讀寫速度下降,所以疊瓦盤不適合拿來重複讀寫
另外,當我們刪除數據的時候,機械硬碟並不會真正刪除這些磁粒,而是把這些磁粒標記為可重新寫入數據的磁粒
所以只要這些磁粒還沒被重新寫過,就可以通過一定手段將數據恢復,這也是HDD相對SSD比較安全的原因
而疊瓦盤因為要對後面的數據都再寫一次,所以對數據恢復也有一定影響
疊瓦/垂直如何區分?現在市面上售賣的機械硬碟一般不會標明是垂直還是疊瓦,大部分商家都是混合著賣的
那我們購買的時候還能怎麼區分呢?其實很簡單,看緩存!
疊瓦盤為了解決寫數據的時候速度慢的問題,通常會增大硬碟的緩存
拿臺式機3.5寸的西數藍盤為例,1T、3T容量的緩存是64MB,2T卻變成256MB,顯然,誰是疊瓦盤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還是不確定,我這有一份不知從哪搜刮來的3.5寸的臺式機械硬碟SMR/PMR查詢表,後臺回復【疊瓦】或【HDD】獲取
使用方法,以西數3t藍盤為例
說了這麼多,那是不是疊瓦盤一點都不能用呢?其實也沒有必要那麼糾結,在購買的時候注意一下就好,能買到垂直盤當然更好
如果我的機箱支持3.5寸的硬碟位,那我可能會上這款東芝P300的車,2T也才400不到,還是垂直式的,對比其他兩家廠商確實良心不少
「東芝看到打錢」
但是沒有如果呀,對於itx機箱,空間能省一點是一點吧,最終我入了一塊2.5寸1t的HDD,128mb的緩存,顯然就是疊瓦盤
考慮到我只是拿來當倉庫盤,存放一些寫完的稿件素材、電影,以及一些名副其實的學習資料,這些冷數據不會經常挪動,所以只要容量大就夠我用了
一般情況下又有
什麼時候會用到數據恢復呢?
往期分享:
黑蘋果食用反饋
淺談顯示器的Gsync和Freesync
DIY蘋果原生家庭homekit智能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