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今年的重頭戲當然就是基於ZEN3的銳龍5000處理器與基於RDNA2的Radeon RX 6000顯卡。其中銳龍5000的表現堪稱驚世駭俗,不但遊戲性能全面反超競品旗艦,甚至能以消費級旗艦的定位越級完勝競品HEDT旗艦,這無疑大大提升了AMD產品在遊戲應用方面的口碑。而顯卡方面,從AMD發布會公布的信息來看,RDNA2堪稱讓AMD重返頂級旗艦顯卡市場的一匹黑馬,在各種全新黑科技的加持下,正面硬剛對位的RTX 30系列競品均能保持一定綜合優勢,並在能效比與價格方面也更有競爭力。那麼,RDNA2的實力到底是否如官方PPT所說那麼強悍?經過對我們收到的AMD Radeon RX 6800/RX 6800XT官方送測樣品的全面評測,大家就能見個分曉。
縱觀AMD近十年的顯卡市場,都是一個GCN架構的「打磨」史。在HD4800系列後,AMD很難在旗艦顯卡市場真正戰勝NVIDIA。從HD7000系列開始,「大神」David Wang王啟尚先生帶領AMD推出了廣為玩家們所熟悉的GCN架構,雖然現在大家說到GCN架構都會會心一笑,但在當時,這確實是一個先進且強大的架構,它在提供優秀遊戲性能的同時,還能夠靈活應對高性能GPU計算,設計相當超前。
隨後,2013年GCN2.0登場,2014年GCN3.0登場,2016年基於GCN5.0的Vega系列登場,雖然在同價位提供了相當具有性價比的產品,但無奈高端市場的缺席和功耗上的不佳表現,讓AMD顯卡過得很辛苦。
直到去年2019年,隨著ZEN2架構CPU一同發布的全新RDNA架構,才放AMD徹底擺脫了「GCN魔咒」,從一個嶄新的角度為玩家們帶來全新的遊戲顯卡體驗。雖然第一代RDNA架構的RX 5000系列顯卡採用小核心設計,依舊無法在旗艦市場正面硬剛NVIDIA旗艦,但也讓玩家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時間回到今天,David Wang王啟尚先生,當年一手締造AMD GCN架構的「大佬」重回AMD並立即開展新架構的研發工作,即RX6000系列所用的RDNA2架構,「大佬」就是「大佬」,完全由他主導的RDNA2架構,在工藝製程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僅憑架構革新就一舉把之前多年的差距幾乎追平,幫助AMD顯卡彎道超車。顯卡市場雙雄爭霸的時代仿佛即將到來。
全新升級的RDNA2架構帶來了更強的性能、更高的能效比與全面的DX12U支持
從AMD官方說法來看,RDNA2被評價為「突破性的高速設計」,可以實現更高的工作頻率與更高的能效比,相對Radeon RX 5700XT性能翻倍,而每瓦性能最多提升了54%,這些都讓RDNA2的實戰性能大幅提升成為了可能。當然,本次RDNA2架構還帶來了AMD全新設計的AMD Infinity Cache(後面會詳細介紹),通過它就能在更低能耗的前提下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度。此外,RDNA2也對次世代的先進功能提供了支持,包括DX12U及DirectStorage API。
從製造工藝來看,雖然RDNA2和RDNA都採用7nm技術,但RDNA2在同功耗下最高頻率可達RDNA的1.3倍,而在同頻率條件下,能耗僅有後者一半。如此一來,使用RDNA2架構的Radeon RX 6000系列顯卡就能很好地控制功耗與溫度,同時達到更高的工作頻率、提供更強的性能。從官方公布的整卡功耗來看,即便是最高端的Radeon RX 6900XT也只有300W,明顯低於同級競品RTX 3090的350W。接下來看看RDNA2在架構細節上相對RDNA的改進。
RDNA(Radeon RX 5700XT)
從圖中可以看到,RDNA的Shader引擎中,每個CU擁有各自的L0緩存、L1擁有獨立的L2訪問,而4MB L2支持在Shader引擎與命令處理器之間進行共享。配備256位寬的GDDR6顯存,帶寬為448 GB/s。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顯存控制器是與L2連接進行數據傳輸。
RDNA2(Radeon RX 6900XT)
而在,RAND2中,首次採用了AMD Infinity Cache解決方案,包括相當於傳統緩存四倍密度的L2 Cache,容量為128MB,專為高遊戲負載命中率設計,從圖上可以看到顯存控制器與AMD Infinity Cache直接通信,和RDNA的連接方式完全不同。從官方規格來看,AMD Infinity Cache與RDNA2引擎之間通過1024 B/C的AMD Infinity Fabric總線進行通信,16×64位的通道最高可達1.94 GHz工作頻率,提供4倍於256位GDDR6顯存的峰值帶寬,而極高的帶寬則帶來了突破性的遊戲性能提升。此外,RDNA2在晶片規模上也大幅增加,每個Shader引擎包括了20個CU,是RDNA的兩倍,因此RDNA2最多包含80個CU,正好是RDNA的兩倍。當然,除了CU數量翻倍之外,RDNA2的工作頻率也提升到了RDNA的1.3倍。當然,RDNA2也帶來了廣大玩家關注的光線追蹤硬體加速功能,每一個CU單元中都配備了一個Ray Accelerator(RA),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RDNA2的硬體光追性能是軟體方案的10倍。
從對比數據來看,AMD Infinity Cache + 256位GDDR6顯存的組合,帶寬可達傳統384位GDDR6顯存的2.17倍,而能耗只有後者的90%。AMD Infinity Cache同時也帶來了更好的高頻適應性,讓RDNA2引擎能實現領先業界的工作頻率。相對於RDNA,搭載AMD Infinity Cache的RDNA2的顯存延遲也降低了34%。
功能方面,RDNA2也帶來了全新的升級,例如通過DX12U實現更精美的畫面、通過DirectStorage API實現更快的遊戲加載。此外,RDNA2也支持基於DXR的光線追蹤、VRS(可變速率著色器)、MESH Shaders(網格著色器)、Sampler Feedback(取樣反饋)。
總的來說,RDNA2的性能相當於Radeon RX 5700XT的兩倍,在同樣的進程下每瓦性能最多提升54%,同時帶來了對DX12U先進特性的全面支持(目前已經完美支持10+光追遊戲大作)。
RDNA2黑科技大合集:AMD FidelityFX亮點功能介紹
★FidelityFX超級解析度,可以大幅提升畫面質量,目前正在開發中,目前暫時沒有太多細節介紹。
★AMD FreeSync Technology,這個不用多介紹了,無撕裂、不卡頓,順滑如絲的遊戲體驗。
★Radeon ANTI-LAG,新一代的降延遲技術,可以在電競遊戲和3A大作中降低玩家的輸入延遲,目前支持DX9和DX11遊戲,可以選擇統一開啟或針對遊戲單獨開啟。
★Radeon Boost,動態解析度技術,可以在遊戲的運動場景中提供更流暢順滑的幀速表現。
★FidelityFX Variable Shading可變著色器,可在動態畫面中調整渲染精度,從而大幅提升幀速。
★FidelityFX Denoiser降噪器,專為RDNA和RDNA進行優化,可提升實時光追畫面或其他遊戲畫面的圖像質量。
★Performance Tuning Presets,可以理解為官方提供的超頻預設,可進一步壓榨顯卡性能,包含Rage狂怒模式(官方提供的一鍵超頻功能)。目前AMD Radeon RX 6800XT/6900XT可以支持狂怒模式。是不是聯想到當年ATi的Rage 128顯卡?可能算一個致敬吧。
★Expanding I/O Features,包含AMD Smart Access Memory與DirectStorage技術,後面會詳細介紹。
★HDMI 2.1 VRR,支持動態刷新率的HDMI 2.1接口,可輸出8K/60 Hz或4K/144Hz信號。此外,Radeon RX 6000也支持8K/30fps的AV1硬體解碼,在8K視頻剪輯工作中也可以提供更好的操作體驗。
★USB Type-c Display,顯卡提供Type-C視頻輸出,方便支持「一線通」的顯示器與VR頭盔設備。
3A套裝神技:AMD Smart Access Memory(SAM模式)
RDNA2的Expanding I/O Features中包含的AMD Smart Access Memory屬於AMD平臺的獨門絕技。之前玩家所稱的AMD 3A平臺只是單純指搭配了AMD處理器、顯卡與主板的平臺,而現在的3A平臺,是真正能帶來性能提升的套裝組合了。
SAM模式可以允許AMD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通過PCIe 4.0通道訪問Radeon RX 6000系列顯卡的全部顯存,從而在遊戲中帶來平均6%的額外性能提升,因此,現在的3A平臺不再只有信仰加成,現在會帶來實實在在的性能提升。硬體方面,需要AMD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X570/B550主板(需更新到最新版BIOS)、Radeon RX 6000系列顯卡組合才可激發「套裝特效」,缺一不可。話說,現在AMD銳龍7 5800X/銳龍5 5600X還是很好買到的,玩家要組建真3A平臺,就看Radeon RX 6000顯卡備貨量如何了。
介紹完RDNA2架構的升級亮點,我們來欣賞一下AMD送測的Radeon RX 6800/6800XT顯卡實物吧。
AMD Radeon RX 6800/6800XT實物賞析
從晶片面積和電晶體數量來看,Radeon RX 6800與Radeon RX 6800XT完全相同,相對Radeon RX 5700XT確實提升了一倍的規模,而Radeon RX 6800與Radeon RX 6800XT之間則只是CU單元數量和工作頻率有一定差異,從而實現定位的劃分。當然,這次Radeon RX 6000顯卡全線標配16 GB顯存對於玩家來說也是一件好事,畢竟在4K/最高畫質下,不少3A遊戲都會佔用超過10 GB的顯存,而這對於競品RTX 3070/RTX 3080很不利。
功耗方面,可以看到,Radeon RX 6800與Radeon RX 6800XT分別為250 W和300 W,而對位的競品RTX 3070為220W與320W。推薦電源方面,官方為Radeon RX 6800推薦650 W電源、為Radeon RX 6800XT推薦750 W電源。
Radeon RX 6800/6800XT的散熱器經過全新設計,與上一代的Radeon RX 5700XT渦輪風扇方案完全不同,新的3風扇散熱器與各種超公版顯卡的設計風格更為接近,相信散熱性能也會比傳統公版的渦輪風扇方案更加強大。此外,Radeon RX 6800的散熱器佔用兩個顯卡插槽,而Radeon RX 6800XT則佔用2.5個,更大的散熱器提供了更多的散熱面積,而兩款顯卡都配備了雙8Pin輔助供電,這也符合它們各自的整卡功耗設定。
測試平臺:
處理器:AMD 銳龍 9 5900X 處理器
主板:技嘉X570 AORUS MASTER
內存:美商海盜船統治者鉑金RGB DDR4 3600 8GB×2 16-18-18-36
SSD:技嘉AORUS NVMe Gen4 SSD 1TB(PCIe4.0)
顯卡:AMD Radeon RX 6800 XT
AMD Radeon RX 6800
ASUS TUF RTX 3070 O8G GAMING
技嘉 RTX 3080 雪鷹
電源:航嘉K1000X全模組
作業系統:Windows10 64bit 2004專業版
由於AMD全新的ZEN3架構銳龍5000系列桌面處理器已經成為了目前市面上遊戲性能最強的處理器,所以在本次測試中,我們的測試平臺由原來的INTEL平臺換成了AMD平臺。另外,RTX 30系列的FE公版已經還給了NVIDIA,所以本次選用了非公版的RTX 3070和RTX 3080進行成績對比。需要大家知曉的是,非公版的頻率和功耗要高於FE公版不少,性能上會有一定的提升,對AMD來說略有點不公平,但是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市場上的實際性能表現。
3DMARK基準測試
在3DMARK針對DX11的Fire Strike基準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AMD RX 6800大幅領先NVIDIA RTX 3070,性能高出了近25%,非常強勁。AMD RX 6800 XT雖然沒有這麼大的領先幅度,但也有12%~20%的性能領先。
在針對DX12的TimeSpy系列測試中,AMD RX 6800雖然領先幅度只有3%~7%,但依舊還是強於對手RTX 3070。但RX 6800 XT在這個測試中就不及RTX 3080,略輸5%左右。
由於AMD RX 6000系列顯卡已經加入了硬體光線追蹤技術,所以光線追蹤性能也備受玩家們關注。在針對光線追蹤的Port Royal測試中,RX 6800的光追性能落後RTX 3070大約9%,RX 6800 XT則大幅落後於RTX 3080,達到了24%,RX 6800 XT的測試成績僅比RTX 3070稍高。
3DMARK也更新了基於DXR1.1 API的DirectX光線追蹤測試,該測試更偏重光追場景的渲染和整卡的光追性能,在該測試中,RX 6800僅有RTX 3070百分之七十不到的性能,而RX 6800 XT僅有RTX 3080大約55%的性能。RX 6800 XT甚至還沒有打贏RTX 3070。
遊戲性能測試
基準測試雖然有直觀的性能差異感受,但沒法直接反映出真實遊戲性能,所以我們來看看實際遊戲的測試。本次測試我們選擇了20款遊戲,為的就是給大家一個全面的性能感受。我們來看光柵化遊戲的對比表現。首先我們看看十款比較經典的傳統3A大作進行對比。
經典3A大作測試對比
在《無主之地3》的測試對比中,RX 6800在各解析度下都穩贏RTX 3070,性能強於對手13%~17%。RX 6800 XT在1080P和2K解析度下小勝RTX 3080,在4K解析度下兩者的表現基本一致。
在《全面戰爭:三國》的測試中,RX 6800同樣在各解析度都勝出RTX 3070,性能提升在9%~14%。而RX 6800 XT在1080P解析度下和RTX 3080的表現一致,但在2K和4K解析度都不及對手,4K表現差距達到了11%。
在有著「眾生平等」之稱的《刺客信條:奧德賽》中,RX 6800相對RTX 3070依舊能夠保持大幅的幀速領先,2K解析度下更是高達18%。而RX 6800 XT則在2K解析度下小勝對手,但1080P解析度下表現和RX 6800幾乎一樣,似乎無法跑滿全部性能。
由於VULKAN API的《異域奇兵》能夠很好的支持異步計算,我們也經常用來作為測試遊戲。但在這一代的對比中似乎沒有佔到甜頭,RX 6800雖然小勝RTX 3070,但僅高出了不到5%,而RX 6800 XT則不敵RTX 3080,差距最高(4K解析度)甚至達到了12%。
《戰爭機器5》的測試中,RX 6800和RTX 3070的性能表現依舊非常接近,而RX 6800 XT除了在1080P下小勝之外,2K和4K均不敵RTX 3080,4K表現更是弱於對手9%。
傳統「A黑」遊戲《孤島驚魂5》中,我們可以看到RX 6800已經非常努力的接近RTX 3070的表現,1080P解析度隨不敵對手,但2K打平4K大幅超越的表現還是讓人驚喜的。而RX 6800 XT同樣在4K解析度下小勝對手。對於購買這個級別顯卡的玩家來說,高解析度更值得參考。
《極速競技:地平線4》中,RX 6800依舊在各解析度下都小勝RTX 3070,RX 6800 XT雖然在1080P和2K解析度下都強過對手RTX 3080,但4K解析度下卻落後了5%。
在未開啟光線追蹤的《古墓麗影:暗影》測試中,RX 6800一如既往的在各解析度的幀速都高於RTX 3070,2K和4K解析度高出了13%。RX 6800 XT雖然在1080P和2K解析度下強過對手,但4K解析度再次弱於對手。
《GTA5》中,在1080P和2K解析度下,四塊顯卡的表現都非常接近。而在4K解析度下,RX 6800依舊勝過了RTX 3070,RX 6800 XT則以2fps告負。
在目前依舊最熱門的FPS電競網遊《絕地求生》的測試中,RX 6800和RTX 3070再次打平。但RX 6800 XT則有些招架不住RTX 3080,幀速只有對手的80%。
次世代3A大作對比測試
接下來我們選擇十款已經或者即將上市的次世代3A大作進行對比,來看看在新一代的遊戲中,到底誰佔優勢。
獲得多個年度遊戲大獎的《毀滅戰士:永恆》一度是NVIDIA的御用展示遊戲,但在這次的測試中,AMD RX 6800不講武德,大幅超越RTX 3070,4K解析度下的表現更是領先對手27%。RX 6800 XT同樣也戰勝了RTX 3080,只是隨著解析度的提升性能增長幅度變小。
《德軍總部:新血脈》使用了多個NVIDIA專用技術,如光追、NAS,這些AMD都無法開啟。在該遊戲中,RX 6800相對RTX 3070依舊保持了領先優勢。而RX 6800 XT則小輸RTX 3080。
在《Control 》中,RX 6800和RTX 3070的表現非常接近。RX 6800 XT則不敵RTX 3080,4K下甚至輸了17%。
在剛上市的《刺客信條:英靈殿》中,我們可以看到,RX 6800在1080P和2K解析度下狂勝RTX 3070,但在4K下卻離奇的輸了,這和驅動優化有著不小的關係。RX 6800 XT這邊同樣在1080P和2K下狂勝RTX 3080,但在4K解析度下卻最終打平。「眾生平等」的稱號看來沒有從奧德賽延續過來。
賽車遊戲《DIRT 5》中,RX 6800和RX 6800 XT都狂勝了自己的對手,整體性能優勢甚至達到了30%。RX 6800的幀速都已經超過RTX 3080,可以說是非常誇張了。
《看門狗:軍團》是一款帶有NVIDIA LOGO啟動界面的遊戲,但RTX 3070和RTX 3080在這裡似乎沒有佔到太大的優勢,RX 6800和RTX 3070依舊有著相近的表現,而RX 6800 XT同樣延續了1080P佔優,4K劣勢的問題。
在《魔獸世界:暗影國度》前夕版本中,我們沒有開啟抗鋸齒,所以可以看到性能似乎遇到了較大的瓶頸,畢竟魔獸世界是一款CPU遊戲。RX 6800和RX 6800 XT的表現幾乎一致,RTX 3070和RTX 3080的表現也幾乎一致。而AMD陣營則以10%左右的優勢獲勝。
《銀河撕裂者》是一款帶光追的含動作RPG元素的基地建造類生存遊戲。在未開啟光追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RX 6800再次以超過40%的巨大的幀速優勢狂勝了RTX 3070。而RX 6800 XT除了4K下僅領先11%之外,其他兩個解析度也有20%以上的領先幅度。
在剛上線的「年貨17」中,我們可以看到未開啟光追時RX 6800和RTX 3070相比有著10%左右的性能優勢,而RX 6800 XT則和RTX 3080的性能表現非常接近。
《眾神隕落》是PS5首批上線的獨佔護航大作,不過也提供了PC版。在對比測試中,RX 6800和RX 6800 XT均不敵對手。作為一款本該對AMD平臺深度優化(PS5為AMD平臺)的遊戲,出現這樣的表現讓人有些不解。
小結一下,在光柵化渲染的遊戲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AMD RX 6800相對RTX 3070來說10%~30%左右的幀速又是可以算得上是有著非常明顯的性能優勢。在20款遊戲中,只有寥寥無幾的一兩款遊戲小輸RTX 3070。考慮到非公版的問題,可以說RTX 3070佔不到任何甜頭。
AMD RX 6800 XT這邊則和RTX 3080打得有來有回,在經典的3A大作中RTX 3080更佔優勢。但在新發布的次世代3A大作中,RX 6800 XT則有著更為明顯且巨大的幀速優勢,這個優勢甚至能達到20%以上,非常誇張。
從定價來看的話,如果說RX 6800打贏RTX 3070是理所當然,那麼比RTX 3080便宜了400元的RX 6800 XT還能有這樣的性能表現,不得不說是非常超值了。
光線追蹤遊戲性能測試
有了之前3DMARK的光線追蹤測試的對比,相比大家對這四塊顯卡的光追性能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那麼實際遊戲中它們的光追性能有這麼大的差距嗎?
《Control》中,RX 6800隻有RTX 3070八成的幀速表現,而RX 6800 XT則更是不到RTX 3080七成的幀速。性能差距非常明顯。
《使命召喚:黑色行動 冷戰》開啟光線追蹤後,RX 6800之前的優勢不再,4K解析度之外的幀速較RTX 3070下降了25%左右。而RX 6800 XT則整體只有RTX 3080 70%左右的幀速,4K下距離60fps的流暢標準還較遠。
在之前狂勝對手的《銀河撕裂者》中,局勢也被反轉。RX 6800還勉強小輸RTX 3070,而RX 6800 XT則隨著解析度的提升,幀速低於對手13%~27%,差距較大。
《古墓麗影:暗影》中,RTX 3070依舊小幅超越了RX 6800。而RX 6800 XT則再度被RTX 3080拉開了近20%的差距。
《看門狗:軍團》中,RX 6800和RTX 3070的表現非常接近,2K和4K解析度下還能小勝對手。RX 6800 XT雖然依舊小敗於RTX 3080,但兩者的幀速表現還是非常接近的。
總體來說,在開啟光線追蹤後,RX 6800/RX 6800 XT之前相對於對手的優勢不再,整體的光追性能明顯弱於對手,相比RX 6800和RTX 3070的較量,RX 6800 XT距離RTX 3080的光追性能差距更大。相比NVIDIA在這個領域已經馳騁了兩年,AMD還是一個新生,只有期待在未來驅動的完善和遊戲優化後,性能上有一定的提升。
被AMD稱作Smart Access Memory顯存智取技術是本次RX 6000系列顯卡的一個黑科技。通過搭配X570/B550主板以及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可以激發「套裝效果」,讓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通過PCIe 4.0通道訪問Radeon RX 6000系列顯卡的全部顯存,從而在遊戲中帶來平均6%的額外性能提升。那麼這個功能到底有沒有宣傳的那樣神奇呢?
從測試來看,AMD顯存智取技術對遊戲性能的提升非常明顯。之前所說的6%的平均提升似乎有些保守,在測試的部分遊戲中提升能達到10%以上甚至20%,幀速的提升非常明顯,在1080P解析度和2K解析度下的表現更加出色,之前部分略微落後的遊戲,在開啟顯存智取技術後,能夠實現反超對手。而RX 6800 XT在開啟該技術後,部分遊戲的幀速甚至能夠超過INTEL 酷睿i9 10900K搭配RTX 3090的幀速的表現,表現可以說是非常驚人了。
當然,在我們測試的部分遊戲如《看門狗:軍團》中,是否開啟該技術在幀速上的表現就沒有明顯變化。AMD顯存智取技術顯然也需要遊戲的支持和優化。
在溫度測試中,我們在室溫24℃的辦公室環境使用FurMark進行連續一小時的考機測試,RX 6800的溫度保持在70℃左右,BOOST頻率在2180MHz上下浮動。
而RX 6800 XT的溫度則要高到80℃左右,BOOST頻率在2100MHz上下浮動。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RX 6800 XT不但在核心規模上更大,同時在溫度和性能釋放條件上也更寬鬆。
功耗方面,RX 6800使用FurMark單獨考機時功耗儀顯示的整機功耗在340W左右,在《刺客信條:英靈殿》遊戲中的整機功耗在340W~380W左右。AMD官方推薦650W左右的電源比較合適。
RX 6800 XT ,RX 6800使用FurMark單獨考機時功耗儀顯示的整機功耗在400W左右,在《刺客信條:英靈殿》遊戲中的整機功耗在420W~460W左右。AMD官方推薦750W左右的電源比較合適。
RX 6800 XT還提供了Rage狂怒模式,可進一步壓榨顯卡性能。我們在驅動中開啟狂怒模式後,可以看到Furmark的考機功耗達到了420W,頻率也提升了50MHz達到了2150MHz,進一步解鎖了性能釋放。
同時,我們通過驅動中的自動超頻,可以將RX 6800和RX 6800 XT分別超頻到2299MHz和2449MHz,非常方便,超頻後性能也有小幅提升,受限於時間關係,隨後我們會有進一步的超頻測試。
雖然沒有進一步更新製程工藝,但藉助改進後新的RDNA2架構,AMD Radeon RX 6000系列相對Radeon RX 5700系列實現了性能上的大幅跨越。新一代的被稱為「Big NAVI」的大核心設計讓AMD Radeon RX 6000系列的實戰性能也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一改近幾年來高端旗艦產品缺席的困境。從性能實測可以看出,在傳統光柵化渲染的遊戲中,RX 6800面對RTX 3070可以說是全面勝出,而RX 6800 XT和RTX 3080在互有勝負的情況下,次世代3A大作還能保持不錯的領先。在搭配X570/B550主板和銳龍5000系列,開啟Smart Access Memory顯存智取技術後,遊戲幀速還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RX 6800 XT甚至能夠在部分遊戲中和RTX 3090競爭,可以說是滿滿的黑科技。雖然在目前的光線追蹤遊戲中RX 6800/RX 6800 XT的性能還略有一絲遺憾,但隨著驅動和遊戲的優化,相信未來在這方面也會有更好的表現。
從價格方面來看,RX 6800相對RTX 3070的公版售價提高了700元,價格提升幅度在17%左右,而性能方面強過對手10%~30%,定位比較精準。RX 6800 XT在價格方面比RTX 3080低了400元,但卻能獲得和後者接近的遊戲體驗,可以說更加超值。
當然,我們也不能忘了,NVIDIA這邊還有DLSS這樣的AI技術加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遊戲幀速體驗,而目前AMD還沒有相對應的技術實裝在當代產品中,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高分辨遊戲玩家的選擇。所以我們也期望AMD能儘快完善Fidelity FX超解析度技術,帶來更好的高解析度高畫質遊戲體驗。同樣,驅動問題也是玩家們比較關心的問題,在測試中,驅動的整體表現還是比較穩定,但也存在進一步優化的空間,畢竟AMD驅動戰未來已經是玩家們眾所周知的事兒了。
AMD Radeon RX 6000系列顯卡可以說是AMD重返高端旗艦顯示市場的一個殺手鐧,對AMD顯卡來說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也標誌著萬年GCN架構終於有了革命性的繼承者。而其對於玩家們來說,目前選擇新一代的3A平臺,無論是在處理器、顯卡還是整體性能加成方面,都能獲得非常不錯的遊戲性能表現,同時在功耗控制上相比競品也有一定的優勢,值得高端玩家關注。
隨著公版的解禁上市,AIB廠商的RX 6800/RX 6800 XT顯卡也即將上市開售,目前藍寶石RX 6800 XT 16G/藍寶石RX 6800 16G/迪蘭RX 6800 XT 16G/迪蘭RX 6800 16G也即將開賣,首批上市的產品採用公版設計,售價和公版保持一致。玩家們可以按需選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