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內部又地震了,二十年元老,素有中芯五虎之稱的吳金剛辭職。
大家都知道中芯是最有可能為中國晶片帶來突破的企業,但是我卻無法去買他的股票,因為中芯的內部,並不穩定。
半導體的圈子很小,一票骨幹不是老同學就是老朋友,還有的是老仇人,不管你從臺灣挖,從美國挖,還是從新加坡挖,大家都認識,都是那一代的那批人。
你跳不出那個小圈子。
比如上面的中芯高層,周子學老領導,2001年臺灣的張汝京來大陸要創辦中芯的時候,就是獲得好朋友周子學的支持。
周子學當時是信息產業部的運行司司長。而周子學支持張汝京來大陸創辦中芯,也是看準了當時臺灣半導體圈的內鬥。
張汝京和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美國德州儀器工作的時候,就是老同事,張忠謀是張汝京的領導。可兩人關係並不好,張汝京不服張忠謀,兩人先後回臺灣,張忠謀創立了「臺積電」,張汝京創立了「世大半導體」。
雖然臺積電比世大創立的早,但張汝京能打肯拼,技術過硬,成立三年就實現公司盈利,正當張汝京躊躇滿志要幹掉臺積電的時候,陰招來了。掐死一個冉冉升起的競爭對手,是領先者一定會做的。
臺積電一直想強吃掉「世大」,經過一年的軟磨硬泡,多次加價,終於張忠謀以50億美元的價格,吃掉「世大大股東」的所有股權。
張汝京雖然作為創始人,管理公司,但並不是大股東,而且整場臺積電吃掉世大的吞併,都是在秘密中進行的。一直到收購協議完成,張汝京才大夢方醒,他是全公司高層裡,最後一個知道公司被臺積電吃掉的人。
這樣一來,本就不和的張汝京與張忠謀兩人,徹底決裂。也就在這種心灰意冷的背景下,信息產業部的司長周子學,力邀張汝京來大陸發展。大陸給張汝京地,給稅收優惠,給各種政策扶持,在如此力邀下張汝京決定去大陸,重新打江山。
於是2001年,中芯國際創辦。
中芯第二號人物蔣尚義,在半導體圈子裡資歷很老,人脈也很好,素有「蔣爸」的親切綽號。
如果說張忠謀是水滸裡殺伐分明,敢拼敢幹的晁蓋的話,那蔣尚義就是人緣無敵,到處都有朋友的宋江。而且蔣尚義和張忠謀,那也是老朋友,好兄弟,鐵哥們。
兩人的關係有多好呢?
張忠謀的二婚老婆張淑芬,是蔣尚義從中撮合的。
當時還是80年代,張忠謀是工研院院長,張淑芬是辦事處主任,兩個人認識的時候都有家庭,不過張忠謀和老婆是長期分居的。那這兩個人想要在一起,就需要一個很重要的媒人來撮合,而這個媒人,就是蔣尚義。
張淑芬的老公吳丁凱,是臺灣化工所的所長,蔣尚義和吳丁凱是老朋友。也就是說,蔣尚義不僅和張忠謀這一家好,和張淑芬這一家也好。那麼在他撮合下,等到時機成熟,張淑芬和張忠謀就雙雙二婚。
所以說蔣尚義和張忠謀是什麼關係?那可是老朋友,鐵哥們,還是大媒人。
那這就很有意思了,這兩個鐵哥們,現在一個是臺灣臺積電的創始人,半導體教父。一個是中芯國際的二把手。而中芯和臺積電,又是競爭關係,中芯要打敗的目標,就是臺積電。
如此耐人尋味了,大家可以自己去品一品。
而中芯現在高層裡的另一位,梁孟松。
梁孟松和張忠謀還有蔣尚義這兩個人,關係都非常差。主要原因是,多年以前當梁孟松還在臺積電工作時,臺積電內部的一場內鬥。
當時臺積電的研發副總蔣尚義(左)退休了,那麼就要重新選一個研發副總,梁孟松和孫元成最終去競爭一個研發副總的位置。
梁孟松這人是技術大牛,但性格孤僻不好相處,就是天天在實驗室做實驗不說話的那種,不圓滑,不懂人情世故。
所以前任副總蔣尚義,是不支持梁孟松去接他位置的。而張忠謀的看法也一樣,張忠謀覺得,這樣的奇才,適合當科研人才,當研發副總這種領導型的位置,可能不合適。
最終梁孟松落選。那在梁孟松心裡,肯定不平衡啊,我為臺積電付出那麼多,可結果呢,就換來一個被冷落的下場,他心裡還會覺得是蔣尚義故意不推薦自己。心灰意冷的梁孟松,在他韓國老婆的撮合下,去了三星效力。
張忠謀一看梁孟松去了對手三星那,心裡一百個不放心,果然在梁孟松的幫助下,三星第一次完成了對「臺積電」的超越,從臺積電手上搶下了蘋果A9處理器的訂單。
這事當時對張忠謀打擊很大,被他形容為公司生死存亡的時刻。那麼怎麼辦呢?正常人想的都是繼續追技術吧,加大技術研發。可張忠謀想的是,告他。告梁孟松,竊取臺積電的商業機密,違反公司保密原則。半導體技術是全世界最難的技術之一,它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前期研發成本巨大。而去到三星的梁孟松不用做太多,只要他告訴三星,在研發中那幾條路是臺積電走過卻走不通的,就能為三星省下大筆研發費用。所以三星挖了梁孟松後,梁孟松幫三星少走了很多彎路。那張忠謀氣不過啊,就要告梁孟松,於是他找來已經退休的蔣尚義,專門負責告梁孟松這事。這麼一來,梁與蔣之間的仇,就結的更大了,臺積電對梁孟松發起多項訴訟,梁孟松被送上法庭,還在法庭上痛哭流涕,痛訴臺積電的不公。最後判決結果是,梁孟松敗訴。梁孟松再次被蔣尚義整了,他離開三星,但這樣的技術人才,很快被中芯國際挖走,成了中芯的技術核心。梁蔣二人,可以說是勢如水火,可到了2020年底,中芯突然請來了梁孟松的仇人,讓蔣尚義擔任公司副董事長,蔣尚義又成梁孟松上司了。但最終梁孟松沒走,中芯靠著錢把他給留了下來,那給了多少錢呢?
第一,漲十幾倍薪水,梁孟松原來年薪34萬美元,為了留住這個大牛,現在年薪493萬美元(3100萬人民幣)。第二,再送一套上海2000多萬的房子。靠著這樣,把梁孟松留了下來。梁孟松確實是技術大牛,這些錢完全花的值,那麼中芯國際為什麼在明知梁孟松和蔣尚義是一對仇人,還要把兩人拉到一起呢?上面說過,蔣尚義這人更像宋江,在半導體圈子裡人脈極佳,而在美國不斷封鎖中國的高科技發展時,非常需要蔣尚義這麼一個人,去從中斡旋。蔣尚義來的作用,就是要幫助中芯,在美國大封鎖的背景下,靠他的關係和人脈,去間接的獲得人才,技術,設備,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就算圈內人都知道,蔣尚義和梁孟松不對付,為了中芯,周子學還是必須要把蔣尚義拉進來。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芯可不是只有梁孟松一個技術大牛。
中芯五虎,講的就是中芯五個技術大牛,他們撐起了現在的中芯晶片的技術發展。
這五個人分別是:
1,梁孟松
2,趙海軍
3,吳金剛
4,張昕
5,周梅生
這五個大牛,梁孟松的年薪從34萬,漲到493萬美元,還贈送一套上海2000萬的房子。
那你這樣子的漲薪法,請問其他大牛心裡怎麼想。
心理肯定會不平衡啊,這是人之常情,同樣是公司的技術大牛,你梁孟松憤然辭職,公司為了留你,給你這麼高的待遇,那我呢?會心理不平衡是正常的,沒有心理不平衡,才不正常。
那在這背景下,中芯五虎將之一吳金剛,宣布辭職,吳金剛辭職,也等於是放棄他手上價值930萬的股票。
不過這種戲碼在半導體圈子,太常見了,很快大家就會看到吳金剛去其他半導體公司任職了。半導體圈子很小,人才也很少,真正有技術有本事的就那幾個人,半導體從來不缺錢,就缺人才。吳金剛今天從中芯辭職,放棄930萬,明天就能在其他半導體企業找到更高薪的崗位。這裡我就必須再說一句,中國半導體發展的問題,就是半導體行業,絕對不能搞「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你絕對不能鼓勵各省各地,各行各業,大家都去搞半導體,半導體百花齊放的搞法,只會制約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半導體行業是屬於那種「高風險,高投入,慢回報」的行業,你必須集中優勢力量去進行技術突破。而如果在百花齊放的狀況下,挖人挖角會變得非常普遍,我新成立一個半導體公司,我就開高價去挖中芯的人才,那中芯的人才體系就受損,研發進度就放慢。而那個新成立的半導體公司,沒幾年倒閉破產了,那人才又流向了一家新成立的半導體公司。像上圖,這兩年在各方鼓勵下,半導體企業大幅暴增,中國一年就新增兩萬家半導體相關企業。還是那句話,半導體,搞百花齊放,不是好事,必須集中人才,集中技術,集中資金,全力公關才行。最後再多講一句中芯的五虎將,現在是四虎了,吳金剛走了。
這剩下的四虎裡,梁孟松是臺灣人,趙海軍是新加坡國籍,周梅生是新加坡國籍,張昕是新加坡國籍。
1,梁孟松(臺灣)
2,趙海軍(新加坡)
3,張昕(新加坡)
4,周梅生(新加坡)
好傢夥,這中芯四虎,沒有一個中國大陸的。唯一一個大陸的吳金剛,還走了。
可見,中國最重要的晶片產業裡,最重要的龍頭中芯國際的技術大牛們,沒一個是中國大陸的,這不免讓人感到悲哀。這也是為什麼,中芯這團隊他不好管,頻頻爆發各種內部矛盾和內部鬥爭的原因。
因為他這個團隊,不是靠信仰和理念撐起來的,他們都不是中國人了,你憑什麼要求他們為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全心全力的貢獻呢?
能留在中芯,是因為中芯給的鈔票多,待遇好,看重的是鈔票,而不是為中國的晶片產業發展。
哪一天,另外一家公司,開出更高的價格,那這人才,馬上就會走了,他對你這公司,是沒有感情的。因為根本留不住人。
而在半導體圈子百花齊放,不斷燒錢,競爭挖角的背景下,而中芯,可以開多少錢?講到底,還是中國大陸的半導體人才太缺乏了,你去問問那些高考狀元,誰願意選半導體啊。所以中芯五虎的吳金剛離開,一點不叫人意外。內部矛盾要是一直搞不定,中芯就一直被人拽著一隻腳,永遠跑不起來。- END -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