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獨家 | 媒體融合堅持內容為王品質為本 湖北衛視品牌推廣主管鄭軒看媒體融合

2021-02-23 澤傳媒


澤傳媒獨家原創

轉載請標註來源

微信號:Zemedia

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強調,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會議通過的《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媒體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2014年各級黨報、電視臺都吹響了向新興媒體進軍的號角。

在習總書記談媒體融合一周年之際,澤傳媒聯合人民網傳媒頻道推出特別策劃「電視臺新媒體部負責人談媒體融合」系列訪談。今天(8.30),我們請到湖北衛視品牌推廣主管鄭軒,和大家談談這一年來湖北衛視在推進媒體融合方面取得的成績。



記者提問:近一年來,貴部門在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績?

湖北衛視品牌推廣主管鄭軒回答:大數據時代下,新媒體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湖北廣播電視臺(集團)王茂亮臺長曾結合湖北廣電打造與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相稱的新型傳媒集團的實踐,談到過湖北廣電面對新媒體競爭的四點體會:

1、用「TV+」重構內容生產,增強廣電核心競爭力;

2、用「TV+」拓寬市場,延伸產業鏈,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3、用「TV+」擁抱「網際網路+」,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

4、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TV+」的動力與活力。在這個思路的引領下,結合湖北衛視「中國心、世界觀」的定位,我們作為頻道的外宣窗口,逐步在強化自身的網際網路思維,充分藉助和運用新媒體的優勢,積極推進媒體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全方位的媒體融合構架。近一年來,我們全面服務於臺內欄目尤其是重點季播欄目的宣傳推廣;運營衛視的官方自媒體;構建全媒體合作的網絡和渠道;探索電商合作模式等等。



記者提問:請您具體介紹,貴部門在推進媒體融合工作方面取得了哪幾方面的成績?

鄭軒回答:近一年來,湖北衛視在新媒體融合方面主要工作涵蓋了新媒體渠道的開發和維護、新媒體工具的創新、新媒體產品鏈的開拓等方面。這其中包括:

節目的新媒體版權合作


目前湖北衛視的常規節目版權由臺(集團)新媒體公司歸口打包,但衛視還是負責重點季播節目的版權合作的管理,這方面涉及到衛視內部的節目生產、節目宣傳、編播安排等多個層面,對外涉及到和新媒體合作的合作方式、權益體現等等。

熟練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

目前湖北衛視官方微博粉絲數為182萬人左右,官方微信人數為2萬7千人左右。同時,各檔自辦欄目、電視劇長江劇場、大型季播欄目都紛紛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帳號,和湖北衛視的官方帳號形成呼應和互動。我們積極拓展、完善衛視官方自媒體平臺,力圖聚合更多粉絲,提高衛視自媒體的公信力和知名度。自年初起,湖北衛視的官方自媒體平臺著手進行升級優化。

湖北衛視官方微信增設互動菜單,用戶可以和官方微信進行實時互動,後臺專人職守,回復觀眾的問題。觀眾還可以自助參與互動,通過小遊戲等獲得獎品。發布內容也由原來單一的節目介紹升級成為包羅萬象的實用信息,粉絲人數也因此增加了近一萬人次,漲幅高達50%,活躍粉絲人數日均破千。

為了進一步聚集人氣,提高粉絲活躍度,我們擬搭建官方積分平臺。該平臺承載了有獎互動、積分兌獎、社區活動、留言評論等各項功能。微博方面,由於大環境的影響,微博這項互動方式已逐步被微信取代。「話題」作為精華板塊,是微博得以繼續活躍的根本。所以湖北衛視官方微博也摒棄以往節目預告、心靈雞湯等條條框框的束縛,改為承擔「話題發起、話題營銷、話題引導」的職責。

開發衛視APP集群


湖北衛視早在2013年便推出頻道專屬APP「星吧」,但在運營過程中發現,這種傳統的聚焦收視預告、節目信息的APP很難培養觀眾黏性,內容也比較匱乏,效果並不好。全新推出的湖北衛視app集群將更加關注觀眾的需求,我們放棄了從華而不實的傳統的形象APP入手,而是改為為衛視的品牌節目量身定製系列手遊APP。

培養用戶的高度粘性,進而建立系列集群APP,將其打造成為聯繫電視觀眾和網絡粉絲的橋梁。將新媒體關注用戶轉移到電視機前面,形成穩定的湖北衛視收視群體。

深化網絡互動社區的合作

互動社區有別與微博微信等互動方式,普通觀眾可以申請成為管理員,群眾中誕生的輿論領袖的地位有時強過官方發聲。是一個觀眾可以暢所欲言說真話的平臺。

例如自《如果愛》播出以來,我們深入研究貼吧的運行模式,官方專人負責貼吧的組建、維護。另外註冊若干小號進行灌水和引導等。為了更好的與粉絲在線上交流,5月20日與百度貼吧合作,官方認證了百度貼吧《如果愛》吧。

經過細心的維護,貼吧從最初的1500人發展到現在541385註冊會員,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增長360%,目前每天在線互動人數77552人。截止到目前貼吧粉絲共計發帖990110篇,平均每天發表主題173篇,回復貼19312篇,在綜藝節目類貼吧中排名前列。

新媒體互動工具的創新


2014年,我們與騰訊微信進行了「微信搖電視」項目的合作,在《天才想得到》第一季進行試水,隨後在《如果愛》第一季中正式推出,開創了「中國電視第一搖」,每期互動人數達到兩萬以上,開創了新媒體互動的全新模式。《如果愛》第二季之前,我們多次與「搖一搖」的技術團隊溝通,學習一流衛視的互動方案,吸取別人的長處。

經過分析研究,形成了升級改版方案。對第二季的互動頁面、獎品設置、活動流程、粉絲導流等進行了詳細闡述。目前第二季平均互動人數突破15萬,高峰突破20萬人次。平均每期節目播出期間,由微搖引入的新增粉絲人數高達1萬人以上。

相關衍生產品的開發

線上播出的火熱帶動線下產品鏈,《如果愛》全民星派對是一款全球首款模擬經營戀愛社交手遊,是「湖北衛視app集群」項目的頭炮。遊戲將以全新3D角色視角展示,故事情節和畫面設計上均體現了以「戀愛」為核心主題的特色思路,並且高度還原了第一季和第二季中12位中韓明星生動形象的獨特個性,遊戲故事設定也與第一季節目拍攝場景和情節相同度高達95%,遊戲中真實的社交交友系統將讓玩家尋找心目中的那個TA。

《如果愛》的火爆推出,欄目參與明星的同款服裝、專屬配飾等都成為電商的熱銷產品。淘寶商家往往在節目播出後迅速推出當期明星的同款服飾。我們的商業贊助夥伴更是從中獲益,例如嘉賓明星佩戴的某品牌「如果愛」專屬項鍊,迅速成為該品牌的熱銷款式。

又比如百度輸入法為如果愛特別訂製的輸入法皮膚,7月下旬在手機端和PC端正式上線,到目前為止PC端皮膚共計58款、手機端6款,其中電腦端累計下載量808550次,手機端累計下載量2859320次,熱度創電視節目合作之最。同時,我們溝通了360、遊久網、盛大等等國內著名的手遊製作公司,積極研發有市場潛力的項目,可考慮按流量分成,成為新的盈利點。

大型社會活動的聯動

最近兩年我們還與酷狗音樂合作,聯合傾力打造的「和音樂在一起」酷狗音樂盛典。該盛典明星大腕齊聚,社會影響力極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湖北衛視的青春氣息。這種和新媒體合作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廣了傳統衛視的人氣和影響力。

記者提問:貴部門在促進電視臺媒體融合工作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是怎樣的定位?

鄭軒回答:湖北衛視2015年籌建了品牌拓展中心,在新媒體融合方面的工作目前主要是由品牌拓展中心的宣傳推广部門來運營,作為衛視平臺的新媒體融合的前端,我們主要是依託臺內優勢節目資源,做好「臺網互動」,利用新媒體的渠道做好節目的推廣,培養自己的強勢品牌,溝通電視生產的上下遊的產業鏈。

對內來說,我們主要是密切溝通聯繫節目的策劃和生產部門,人員深入到製作一線,了解節目生產進度及特點,和欄目共同制定節目宣傳計劃和方案,溝通明星藝人的宣傳訴求、確定新媒體推廣的方式和手段。對外我們則是致力於和各類新媒體合作,掌握新媒體傳播規律,創新和研發新的傳播方式,建立新的媒體傳播渠道,建立用戶溝通的雙向平臺,最終能推出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牌和產品,建立一個合理有效的商業模式。

總的來說,我部門在促進媒體融合工作中,承擔了外聯、研發、執行等一系列工作。對內全權負責頻道的新媒體融合工作,對外與臺(集團)新媒體中心密切合作,共同推進湖北廣電媒體融合工作。具體來說,從自媒體的建立和維護、新媒體產品的研發和推廣、與新媒體公司的聯絡和合作、組織機構重組等,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啟下、內外互聯的作用。

記者提問:今年下半年,貴部門在推進媒體融合工作的重點是什麼,有哪些規劃?

鄭軒回答:

1、管理好衛視旗下自媒體工具的管理和升級。

2、做好重點季播節目的新媒體版權合作。

3、推進衛視手遊集群的開發工作。

4、平臺電商產業鏈的開拓。



記者提問:關於推進媒體融合工作,您有什麼想法和心得願意與業界同仁分享的?

鄭軒回答:廣電媒體在新媒體融合方面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廣電有著傳統媒體的屬性,另一方面它受技術產業和信息革命的影響巨大,所以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上廣電媒體遇到的衝擊會很明顯。廣電媒體和新媒體融合主要集中在信息管理、傳播時效、宣傳渠道、互動平臺等方面。一是立足於媒體和媒體人的能力提升。在資產收購上動作做得再多,也只是控制關係上的變化,是轉場,無助於媒體主業的發展。簡單將電視內容複製到網際網路和移動端上做二次傳播,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發展。主流媒體實現從內容生產理念、方式到能力的脫胎換骨,才是這一輪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根本任務。二是立足於模式和規律的探索。網際網路技術的裂變式發展使全國乃至全球的電視媒體都史無前例地碰到了同樣的危機。在危機面前,大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我們需要儘快從單品、局部的經驗與教訓提升到對於普遍模式、一般規律的總結與歸類。

(1)信息管理雲端儲存,共享大數據後臺

網絡是新媒體生存和發展的載體,相比傳統媒體來說,由於技術上的優勢,新媒體具備交互信息、大數據集成的特點。傳統媒體只能通過常規的問卷調查等方式獲取的觀眾信息,對於新媒體來說,顯得異常容易。用戶一旦使用新媒體,或多或少的會留下個人信息。這對媒體來說,受眾分析是極其重要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數據後臺的構建和共享。例如湖北衛視目前與騰訊微信合作進行的電視搖一搖項目,就是構建一個由傳統媒體提供互動內容,由新媒體提供互動方式和用戶信息,讓雙方的用戶信息得以共享,並提供相關的大數據分析,這是個雙贏的格局。

(2)內容信息傳播快速化、海量化、專業化

新媒體的快、多、專三大特點也是傳統媒體所難以達到的。傳統媒體的精、全、準是新媒體所欠缺的。兩者相互合作,才能取長補短,各取所需。作為傳統媒體的立場,需要生產內容信息傳播更加快速、海量以及專業。現在很多衛視都在考慮開辦網臺互動節目,就是想利用新媒體的特性實現節目的延展,讓節目得以全天候不間斷的呈現。同時網絡的超連結也讓傳統節目的資訊遠遠超過了現有的條件。

(3)宣傳渠道多元化、立體化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歸根結底都是渠道,是宣傳信息的渠道。「制播分離」的推廣,使得傳統媒體從內容生產者轉型為信息發布者。而新媒體自誕生以來,就是「渠道」大於「內容」。兩者相融合,才能構建全媒體宣傳渠道,使之更加多元化、立體化。新媒體新技術的發展帶來的是用戶地位的提高,用戶可以更直接的選擇自己的需求,這要求宣傳也必須是圍繞用戶生活的全方位提供信息供給。以,《如果愛》為例,我們和新媒體融合後,信息的發布不再局限於報紙、網絡新聞,而是會將信息聚合到手機客戶端的天氣軟體、交通軟體、旅遊資訊等等裡面,會將信息聚合到電腦端的信息彈窗、輸入法皮膚等等上面,在你的辦公、生活中無孔不入,全方位的覆蓋。

(4)用戶自主內容增加、觀眾互動更為直接

傳統媒體之所以倍感危險,最大的原因在於觀眾的自主選擇欲望越來越強烈、對互動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電視的一對多的硬推送已經過時,新媒體崛起的契機正是「即時互動」的需求。傳統媒體只有借力新媒體,在線播放同時,增加用戶選擇和互動體驗,才能繼續確保「主流」地位。傳統電視媒體的觀眾反饋主要來自收視率,憑藉收視率的高低判定節目受歡迎的程度。新媒體的融合所產生的第二屏乃至第N屏,會將我們的受眾進行不斷的細分再細分。在大數據的背景下,某檔節目的受眾背景會被分析的很細緻,包括年齡、學歷、職業、習慣、愛好、購物偏好、行為模式等等,對節目研發的指導性會更強。

相關焦點

  • 媒體融合 詳解湖北廣電集團與新興媒體的融合路徑
    基於這種共識,湖北廣電集團堅持一體化融合發展理念,以內容建設為根本,以機制創新為動力,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從五個方面積極探索媒體融合發展之路。臺(集團)廣告中心也成立了全媒體品牌運營中心,整合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廣告資源,推出品牌、活動策劃等增值服務,為廣告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主動融合新興技術,搶佔全媒體傳播制高點相信很多人都體驗過今年春晚的微信「搖紅包」,早在2014年4月,湖北廣電就爭取到了「微信搖電視」全國首發試點的先機,並成立了從事這一業務的市場化企業——微搖科技公司。
  • 媒體融合的八大認識誤區
    而媒介平臺不僅擁有無數的信息服務通道,而且擁有更多的應用,能夠提供更多的服務。如微博和微信平臺上成千上萬個帳號既是傳播通道,也是媒介產品。媒介平臺是基於網際網路的綜合服務平臺,它有兩大特點:一,它是高度開放的,遵循「不為我所有,可為我所用」的原則,用戶也能為它提供內容;二,它開發出更多的應用,能響應用戶更大需求,能創造更多價值。
  • 風行網視頻號吹響媒體融合集結號
    「融媒體時代,新一代視頻的運營之道」論壇隨後,風行網總裁唐柯、艾瑞諮詢集團聯合總裁兼營運長阮京文與品牌企業高管一同參與「融媒體時代,新一代視頻的運營之道」論壇,共同探討風行網視頻號如何為傳媒機構和品牌客戶實現
  • 記者大講堂站在全面融合的時代重新定義媒體
    來自中央主要新聞單位、行業類媒體和北京市主要新聞單位的媒體負責人和編輯記者200多人參加。這期講座內容翔實、案例新穎,受到與會者的歡迎。我們將他的發言整理如下,以饗同仁。內容為王就是新聞為王嗎?前些年,很多人在爭論內容為王,還是渠道為王。
  • 「媒體深度融合」十一談:央視網創新「三部曲」為深度融合賦能
    ,逐步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在構建原創內容生態的同時,既基於自身多終端優勢持續發力,又實施一系列跨界、破圈的融合突破,彰顯出聚合受眾、做強傳播的開闊格局。可以說,《人生第一次》是央視網打造「內容+」朋友圈的一個全新探索。傳統媒體一直將「人人皆可新聞」視作一種威脅,但現在看來,卻成為輸出媒體能力的重要原點,在打造多維度的全媒體服務體系中有著媒體融合發展的新空間。
  • 從「內容為王」到「內容+」為王,央視網這樣探索!
    從傳統媒體時代到新興媒體時代,優質內容永遠處在整個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核心。「我們過去常說『內容為王』,即便技術激烈顛覆著當下的媒體生態,這條鐵律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月7日,在2019年第四屆中國產經媒體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上,央視網副總經理魏星圍繞「品牌和經營」展開的主題演講,重心依然落腳在「內容」上。
  • 「新聞短視頻」正決定著媒體融合的成敗!
    相對於娛樂短視頻,新聞短視頻對機構媒體的新聞敏感性和新聞專業技能要求更高,經過幾年的探索,新聞短視頻在內容消費、用戶服務、品牌營銷和生態布局等各個方面也正進入「加速度」,新聞短視頻的價值也正在不斷被挖掘放大,即將迎來全面爆發。
  • 黃楚新:當前我國媒體融合發展狀況、存在問題及趨勢
    5000家MCN機構,從而推動短視頻內容生產及推廣運營成熟化,形成盈利閉環。2019年新中國70年華誕成為媒體融合的練兵場,央視新聞採用5G、4K超高清全景直播打造「多視角全景看盛典」專題,推出《全景中國》《共和國70周年發展成就巡禮》《日出東方》等欄目和專題,並通過PC端、移動客戶端等6個平臺實現全媒體矩陣同步直播;湖南衛視推出《美好新時代 中國新篇章》《為了新中國》等融媒專題,浙江衛視打造《一起翱翔》《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等融媒報導,江蘇衛視推出《時代最強音》《追夢七十載
  • 從《新京報》、千龍網、《北京晨報》合併看媒體融合新思路
    新京報要明確改革融合的路徑,全力打造現象級融媒體,努力打造一款擁有強大生產力、傳播力的主流媒體客戶端,發揮內容優勢、做出影響力,堅持精品化、深度化、移動化、視頻化,努力成為內容型新媒體的旗手。《新京報》於2003年11月11日正式創刊。2011年9月1日,新京報社由中央媒體單位劃歸北京市管理。
  • 萬物皆媒體,李正茂:中國電信為媒體融合打造雲網安全底座
    「媒體融合是一次以技術創新為引領的媒體變革」,「中國電信將為媒體融合提供基於雲網的安全底座。」這是中國電信總經理、黨組副書記李正茂在2020第八屆中國企業新媒體年會上表示的。12月22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等主辦的2020第八屆中國企業新媒體年會在北京舉行,李正茂做了題為《雲網融合助力媒體融合 推動融時代新傳播》的演講。
  • 【聚焦】戰略聯盟:盈利模式清晰的媒體融合
    我們先討論貢獻,這是融合的起點。結盟一步:精益核心專長。媒體融合不是從「白板」開始,它有「本媒體」優、劣勢的初始條件。融合起點的關鍵選擇是:補短還是揚長?單幹或併購是「補短」,方式是「新造」或「購買」新媒體之船,前面分析了其障礙。
  • 新興媒體,內容為王
    海口跨年活動,使勁的居然是「湖南衛視」,這有點讓外地人看不懂了。有本土人說,不就是跨年麼?
  • 媒體融合時代提升媒體公信力探析
    新時代的媒體融合顯示出其獨有的特徵,時效性與互動性增強,深入性、短暫性和顛覆性更加明顯,尤其是碎片化突出。媒體融合的特徵為輿論的正確引導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今作為新一代的媒體人,已成為「融媒時代」的中堅力量。
  • 2018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報告發布
    除網站、微信用戶之外,平均每份報紙融合傳播覆蓋用戶總數為979.7萬,是傳統的報紙發行量均值的24.7倍;平均每家廣播電臺融合傳播覆蓋用戶總數為2225.8萬;平均每家電視臺融合傳播覆蓋用戶總數為4993.1萬,是傳統電視收視人口均值的20.3倍。
  • 媒體融合語境下的短視頻|傳統媒體|快手|央視頻|短視頻|媒體融合
    在短視頻內容整體從泛娛樂轉向縱深發展的過程中,短視頻新聞的生產還需要恪守新聞專業主義,以高質量的內容和正確的價值觀構建產品與品牌的公信力。二短視頻成為媒體融合的重要舞臺短視頻的發展推動媒體融合競爭進入新的階段。
  • 從美國有線電視與流媒體的發展看融媒體芒果TV內容產業鏈價值
    2、美國有線電視與流媒體的互補融合凸顯差異化內容競爭是核心,多端分發提升用戶體驗。NBC與FOX傳統媒體巨頭聯合孵化出新媒體平臺Hulu,依託媒體巨頭供給的規劃化內容優勢及較低品牌推廣成本,實現廣告商業變現同時2016年Hulu訂閱付費用戶達1200萬。
  • BSkyB:英國天空廣播公司的媒體融合之路
    在媒體融合的大環境之下,資本成為媒體融合能夠生存和發展的支撐點。通過業務上的拓展體現出,在資本的驅動之下,英國最大的付費電視提供商BSkyB進行媒體融合的路徑大致可以歸納為兩種:第一種是調整內部機構設置和收購與原有業務相似的其他地區機構,以達到更大範圍的覆蓋;第二種則是與其他產業進行跨界合作,拓展接入埠,但動作篇幅小,沒有完全離開傳統媒體自身內容和業務的範疇。
  • 騰訊網在博鰲:大直播大融合 突破媒體新邊界 | 資訊
    作為今年博鰲論壇的官方視頻直播獨家合作夥伴,騰訊網一方面完成了對論壇內容的全程、多場次直播;另一方面則挑戰了自我:鳳凰衛視原主持人陳曉楠以IT圓桌論壇主持人的身份完成了加盟騰訊的首秀,她以密集的信息量、與嘉賓觀點的充分融合以及對整場論壇的節奏把握,為用戶打造了成熟的觀看體驗,同時也契合了騰訊新聞對於演播室類型新聞電視級體驗的直播需求
  • 構建新型主流媒體的策略與思考 ——以「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為例
    「學習強國」堅持網際網路思維為指導,優質內容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實現了跨媒介、業態、業務、行業、網絡、終端的融合,為構建新型主流媒體樹立了典範和標杆。  1994年4月,我國成功接入國際網際網路,26年來,網際網路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和普及,給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毫無疑問,媒體行業也產生了深層次的變革。
  • 重磅發布!2021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先導單位」名單來了
    共評出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先導單位10家、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典型案例15個、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成長項目14個。其中,央廣新媒體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新媒體(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等10家單位被評為「媒體融合先導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玉淵譚天」融媒體品牌矩陣、上海廣播電視臺阿基米德項目、湖南快樂陽光互動娛樂傳媒有限公司 「光芒」超高清雲制播技術在大型綜藝中的應用案例等15個案例被評為「媒體融合典型案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