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2日,AlphaGo戰勝李世石,人類圍棋界最後的希望只剩下柯潔。
2017年5月27日,中國圍棋第一人柯潔再次以0:3的負於升級版AlphaGo 2.0。
2017年8月11日, 一家人工智慧研究機構OpenAI所打造的AI機器人已經在電子競技遊戲DOTA 2中擊敗了排名世界第一的人類職業玩家Dendi,自此AI在電競中再一次展露了頭腳。
……
圖為比賽中小柯頻頻皺眉,賽後表示輸地「沒脾氣」
工作人員舉起了裝在U盤裡面的「DOTA 2頂級玩家」人工智慧程序
而在英語學習界眾所周知的是,2016年9月29日,Google宣布發布Google神經網路機器翻譯系統(Google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簡稱GNMT ),有消息稱該系統能夠實現迄今為止機器翻譯質量的最大提升。與之前基於短語的翻譯系統相比,在翻譯多種語言時,神經學習翻譯系統的錯誤率已經降低了60%左右,其中包括英法互譯,英西互譯以及英漢互譯。附加實驗的結果顯示,翻譯系統的質量將和筆譯人員平均水準更加接近。
圖為各語種英譯翻譯質量的統計結果
下面這張動圖就展示了Google神經網絡機器翻譯系統將一個中文句子翻譯成英語句子的過程。
看起來是不是像人類翻譯外語的機制?
由於人工智慧的「突然出現」,一部分感到「措手不及」的人類認為:科幻世界中機器人的世紀已經來臨。由此引發各種的陰謀論、末日論等也比以前更多地出現在了各個媒體的頭條版面。
雖然聽上去難以置信,但到了本世紀末,百分之七十的技能化職業可能會被人工智慧技術取代,其中就有與英語相關的職業——翻譯。換言之,人工智慧將在更多領域內取代人類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而重複率比較高,技能化單一的職業在未來會一定被取代。
電影「終結者」中的機器人部隊,想像一下未來戰爭,人工智慧完全可以代替人類上戰場
那麼這個時候有人該問了,我們真的不需要學英語了嗎?
Absolutely NOT!
顯然在諸多方面, 人類被人工智慧所超越。比如我們的學習和記憶的能力、判斷分析能力等等。比如上述提到的圍棋,作為中國人曾經最引以為豪的腦力運動,現在已然被人工智慧所超越。那麼,我們人類的思維還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是不是我們人類智能,終將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其實積極心理學之父、美國賓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馬丁·塞利格曼就曾探討過這個問題。他認為,我們人不應該稱自己為「智人(homo sapiens)」。也就說,我們人的特性和優勢——並不是我們「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比其他物種強;我們人類最大優越是的思維創造能力,馬丁教授認為我們人類獨一無二的卓越思維就是「計劃未來、憧憬未來、想像未來,創造未來的能力」。準確地說,人應該被稱為「期望人(homo prospecteos)」。
沒錯,就是這位可愛的爺爺
所以解題的關鍵就是——英語學習不應停留在「工具性學習」,而是轉變為「思維性學習」。
我們知道,每一種語言的背後實際上一種邏輯思維的表達,它承載了這個語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溝通方式。而英語背後的邏輯代表著全球化和國際化的思維,而在中國人的英語學習中,缺乏的正是英語邏輯思維的學習。在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僅僅是基於溝通的語言學習已經沒有必要了,而學習一門語言背後的邏輯思維會變得更為重要。在未來二三十年,相信無論多聰明的機器人,也無法依據一個國家的文化和溝通方式,主動形成語言運用的邏輯思考。
而目前的人工智慧也只是基於人類歷史所積累的大數據基礎上而來,很多英語翻譯的人工智慧,還仍舊在停留在大數據調取和分析的地步,人工智慧要做到對情感和情緒的表達還有待技術提高,和人類自身更進一步的自我認知,所以過分擔心人工智慧完全取代人類還為時尚早。
首先,在全球化背景的今天,英語仍然是連結世界的最好紐帶,也是讓我們更好地與全世界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所以要和不同地區和國家的人進行交流,英語自然就是國際通用語言,大家可以在一個體系下表達情感和感受,以避免發生誤會和歧義。
但是目前人工智慧翻譯是無法達到的,即使未來語音翻譯再發達,但是讓人工智慧習得人類情感仍是技術難題。因此詞彙使用和語氣表達的差異,都能表達出不同的含義,而這些只能由我們自己去感受。
電影「Arrival」中的外星人「七肢桶」,他們表達方式是不存在時間上的先後順序,比如他們描述一個事件的時候,「開始」、「經過」與「結束」同時表達。這就有別於人類的線性表達方式,而那麼這背後的思維方式更是天差地別。
其次,在信息共享全球化的時代。大部分高質量的論文和資料都是以英語作為載體,發表在各大網站上。商業競爭的本質就是能不能掌握「第一手資料」。所以,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學英語是如此的重要。如果一個人想要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的「第一手資料」,他就不能等待別人來翻譯。因此我們必須要有能力在第一時間了解這個世界發生的一切,而這一切極大概率將會是以世界語言英語呈現的。
維基百科百科,有關於中英文文獻數量的對比
最後,小編認為人工智慧帶來爆炸式的技術顛覆,但是人工智慧還無法取代人類的思維和情感。小編倒是希望未來人類大腦和機械智能有機結合,比如我想學英語,我那只需要讓我的大腦連線網絡下載一個語言包就行了~~
畢竟,學英語還是挺辛苦的!
歡迎在留言區留言
勾搭後臺小編~
KK花花 簡介
KK英語創辦者
懶人學英語找花花
21天口語小分隊每月一次招募
下一期(10.7-10.27)
快來加入KK口語小分隊吧
新浪微博教育博主
分答答主
今日頭條英語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