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敢於燒錢,臺灣晶片人才跳槽大陸幹3年頂在臺幹10年

2021-12-26 ICExpo

來源:科鈦網

據路透社北京時間9月4日報導,對於中國臺灣晶片工程師來說,工資大幅上漲,一年8次免費回家福利以及一套高額補貼的公寓,是一個難以拒絕的理想工作機會。

作為一位曾經在聯華電子等臺灣一線晶片製造商的資深員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臺灣工程師在去年接受了一家由大陸政府支持的晶片製造商的工作,目前在中國東部的一家晶圓代工廠領導一支小型團隊。

這位工程師加入了越來越多的臺灣資深專業人士的行列,他們在中國大陸蓬勃發展的半導體行業工作。

 

這位不願具名的工程師表示,他的大陸僱主向他提供了一套新的三居室公寓,有40%的折扣,條件是他在公司工作了5年以上,此外還提高了50%的工資。他拒絕透露確切的數字

他表示:「大陸敢於燒錢,而臺灣公司的資源有限。」

越來越多的臺灣高級專業人才投身到中國蓬勃發展的半導體行業中。這位工程師只是其中之一。對於大陸來說,吸引這些臺灣人才是他們努力加快半導體行業發展,降低在重要晶片上對外國公司依賴的重要組成部分。

臺北獵頭公司智理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預計,今年目前為止,逾300名臺灣高級工程師已經加入大陸晶片製造商。自從大陸在2014年建立規模為220億美元的基金髮展晶片行業以來,另外近1000名臺灣晶片工程師已經加入大陸公司。

從臺灣吸引高科技人才,已成為大陸積極發展晶片行業,以減少對海外公司依賴的努力的一部分。

 

招聘人員和業內人士稱,2014年開始的這一努力,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而加劇,暴露出中國對外國製造晶片的過度依賴。

 

2017年,中國進口了價值2600億美元的半導體,超過了原油進口。根據中國半導體工業協會的數據,去年國產晶片佔國內需求的比例還不到20%。

今年8月,中國兩家國有機構表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集成電路行業約有40萬名專業人士在工作,遠遠低於2020年前估計需要的72萬名員工。

 

招聘人員表示,儘管中國大陸也在吸引韓國和日本的工程師來解決人才短缺問題,但由於有共同的語言和文化,大陸企業顯然對於臺灣工程師更具吸引力。

人才競爭激烈

中國臺灣一直在關注著中國大陸的人才招聘工作。

長期以來,蘋果公司的主要供應商臺積電(TSMC)等晶片製造商,一直向中國大陸晶片製造行業封鎖其最先進的技術,以防止其落入中國大陸競爭對手的手中。

許多人還擔心,中國大陸晶片產業的迅速發展,可能會導致供應過剩和價格暴跌,就像中國大陸發展太陽能電池板和液晶顯示器等其他關鍵產業那樣。

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師馬克·李(Mark Li)表示,中國大陸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在營收方面已經超過了中國臺灣競爭對手,前者2017年的營收為310億美元,而後者的營收只有220億美元。

明顯的趨勢是,人才爭奪戰將使得這一差距進一步擴大。

為了留住人才,臺灣當局7月份承諾放寬對職工持股的稅收管制。

臺灣當局機構NDC主任表示,大陸一直在吸引臺灣的人才,臺當局已經修改了相關規定,以幫助企業留住人才。

臺灣智慧財產權機構法律事務主任表示,「人才的流失」可能導致商業秘密洩露,當局正在努力保護核心技術。

臺灣地區企業也在努力提供自己的激勵措施。

臺灣晶片設計廠商群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Phison Electronics Corp.)的發言人安東尼奧·餘(Antonio Yu)表示,儘管該公司「沒有資金來從事的這樣的競爭」,但它試圖為員工創造一個「令人放心的環境」。

這位發言人表示,「我們對待員工就像對待家人一樣。」儘管做出了這些努力,但中國臺灣工程師們發現,來自中國大陸的吸引力是難以抗拒的。

37歲的晶片工程師湯米·黃(Tommy Huang),於2016年加入位於中國大陸南方的United Semiconductor——聯電(UMC)與中國合作夥伴的合資企業。他表示,臺灣地區為留住人才所做的努力對他未起作用。

「如果你留在臺灣,你就沒有任何機會,」湯米·黃表示,他的中國僱主每年為他5歲的孩子提供6萬元(約合8689美元)的學校補貼,並且他的薪水是他此前掙的兩倍多。「我們來中國大陸,為的是希望。」

 在陸幹3年頂在臺幹10年

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稱,在公司近期招募的120名工程師中,三分之一來自臺灣。「我們並不缺錢,缺的是人才,」他表示。

「臺灣工程師最有經驗,能夠幫助我們培養本地人才,」這位高管稱,「(從臺灣招聘工程師)的活動將繼續加強。」

獵頭公司人員稱,儘管大陸也在招募韓國和日本的工程師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但是在招募臺灣人才上的努力最富有成效,因為兩岸擁有相同的語言和文化。

智理管理經理林裕軒(Lin Yu-Hsuan,音譯)表示,臺灣工程師們被中芯國際等大陸晶片製造商提供的高薪、福利和更高級別職位所吸引。

「許多臺灣工程師說,我在大陸幹3年賺的錢相當於在臺灣幹10年賺的錢。我可以提前退休,」林裕軒稱。

臺灣集成晶片設計公司聯詠科技副董事長兼總裁王守仁稱,過去兩年,一小部分公司員工跳槽至大陸,並承認很難匹配大陸競爭對手提供的待遇。

智理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的經理林玉勳(音譯)表示,臺灣的工程師們被中芯國際等中國大陸晶片製造商提供的高薪、津貼和更高級別的職位所吸引,「他們當中很多人說:『我在中國大陸三年掙到的錢相當於我在臺灣幹10年。我可以早點退休。」

 

臺灣集成晶片設計公司聯詠科技的副董事長兼總裁史蒂夫-王表示,過去兩年該公司有一小部分員工跳槽至大陸,並承認臺灣公司的待遇很難與大陸競爭對手相媲美。


延伸閱讀

>特斯拉自研自動駕駛晶片性能將要趕超英偉達了?

>中美貿易戰第二回合,這兩個產業最慘,包括半導體嗎?

>半導體資本年支出將首次超過千億美元 存儲佔比53%

>超微7納米CPU、GPU全數轉投臺積電,力爭首款7納米製程x86架構CPU先上市

>故意?5G移動晶片「首發」之爭,高通「截胡」華為


媒體推廣合作:media@wintechm.cn

相關焦點

  • 臺灣晶片人才跳槽大陸幹3年頂在臺幹10年;電信聯通回應合併傳聞:不了解相關情況,未接獲任何通知;全年電視面板出貨達2.81億片
    1.路透:臺灣晶片人才跳槽大陸幹3年頂在臺幹10年2.電信聯通回應合併傳聞
  • 半導體人才之戰 | 在陸幹3年,頂在臺幹10年
    中美科技競賽、中芯衝刺14奈米、大基金二期籌建等背景下,大陸挖角臺灣半導體人才動作不斷。路透指出,當前大陸祭出優渥條件挖角臺灣晶片設計、製造人才,薪資增長幅度甚至達到3倍,今年臺灣已有逾300名工程師奔向大陸。
  • 中國臺灣省大量晶片人才跳槽大陸:在大陸幹3年收入等於在島內幹10年
    作為一位曾經在聯華電子等臺灣一線晶片製造商的資深員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臺灣工程師在去年接受了一家由大陸政府支持的晶片製造商的工作,目前在中國東部的一家晶圓代工廠領導一支小型團隊。        這位工程師透露,大陸僱主向他提供了一套新的三居室公寓,給予40%補貼,漲薪50%,條件是他必須在公司工作5年以上。他拒絕提供具體數字。「大陸敢燒錢。
  • 中國大陸重金髮展晶片產業 臺灣人才紛紛跳槽,島內欲哭無淚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數據顯示,2017年國產晶片佔國內需求量的比例不到20%。今年以來有超過300名的臺灣高級工程師跳槽至大陸晶片廠商,自2014年中國設立220億美元基金用於發展晶片產業,至今已吸引近1000名臺灣工程師。對高技能工程師的爭奪戰已令島內方面擔心,作為其重要經濟引擎的晶片行業可能會輸給大陸。
  • 比特大陸偽裝潛伏,3年從臺灣挖走200多AI晶片人才,新規定罰款最高500萬臺幣
    4月30日,據臺灣媒體報導,為防止中國大陸挖走包括半導體、IC等關鍵產業人才,近日由勞動部發函給各人才招聘機構,要求不能協助任何企業在臺招募人員赴大陸工作
  • iPhone 7硬體參數曝光;三星公布Exynos M1細節;臺灣大量DRAM人才跳槽大陸;英特爾vPro晶片有「後門」
    DRAM產業面臨挑戰,業績持續惡化,2015年華亞科前董事長高啟全更跳槽紫光,現在更傳出他將大舉挖角臺灣百位DRAM人才。更有分析師直言:「臺灣DRAM復活無望」。據了解,高啟全目前擔任長江存儲COO,負責籌劃DRAM產能的建設,他更動用自身人脈,挖角了華亞科及南亞科近10名主管,預計未來會有至少百位DRAM人才跳槽至大陸陣營。
  • 大陸高薪從臺積電挖人,不到兩年招攬超百人
    年以來,中國大陸兩家半導體公司為提升晶片研發技術,從臺積電挖走超過 100 名工程師和經理。目前此級別製程雖然在大陸仍是最先進的技術,但是卻落後臺積電大約 2 到 3 代。02 臺灣工程師:大陸幹三年等於臺灣十年事實上,近年來,大陸企業聘用臺灣人才已經不是新鮮事,特別是高科技企業。
  • 深挖兩岸半導體人才:臺灣人才缺口大,大陸薪水漲幅更大
    臺晶片人才湧向大陸:不再回島,3年薪資等於臺灣8年41歲的陳(James Chen)曾是臺灣頂尖晶片製造商的資深工程師,與臺灣數十萬科技工作者一樣,他過去也認為,自己將在新竹科技園度過他整個職業生涯,這裡是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製造中心之一,駐有400多家企業。但如今,這已經是陳在廣東一家大陸企業工作的第六個年頭。陳說,他沒有重返臺灣的計劃。
  • 大陸高薪從臺積電挖人,不到兩年招攬超百人(文末福利)
    目前此級別製程雖然在大陸仍是最先進的技術,但是卻落後臺積電大約 2 到 3 代。事實上,近年來,大陸企業聘用臺灣人才已經不是新鮮事,特別是高科技企業。臺灣人才前往大陸就業的原因也許有很多,但薪資原因一定佔了很大比重。有不少臺灣工程師都坦言:「在大陸掙三年的錢,相當於在臺灣幹十年掙的錢。」
  • 【跳槽】臺媒:2015年來3000多半導體人才跳槽至大陸企業;IC市場明年恢復增長,NAND Flash銷售增幅將位居第一
    1.臺媒:2015年來3000多半導體人才跳槽至大陸企業集微網消息(文/小山)據臺媒報導,在中國大陸2015年提出加強半導體產業後,已累計從臺灣地區引進相關人才3000多人。臺灣《商業周刊》報導稱,截至目前,從臺灣前往中國大陸企業工作的半導體技術人員超過3000人。
  • 臺積電100多名工程師跳槽大陸晶片工廠!
    來源:中國半導體論壇  據外媒最新報導,消息人士透露,兩家中國大陸晶片工廠為了發展更先進的晶圓製造技術
  • 想跳槽大陸的臺積電工程師獲刑一年半
    徐男提離職時,主管詢問此事……臺積電一名已離職的徐姓男工程師,涉嫌於任職期間,非法竊取28納米工藝文件,準備跳槽大陸的企業上海華力微電子。如今該案終於有了最終判決,新竹地方法院29日作出宣判,依意圖在中國大陸地區使用而未經授權使用營業秘密罪,對徐男處以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4年。
  • 求職上演無間道,臺灣南亞科百位員工跳槽大陸始末
    今年年後,上百位華亞科工程師集體跳槽大陸存儲基地,包括紫光旗下湖北武漢的長江存儲和安徽合肥的合肥長鑫。日前,臺灣媒體《財訊》周刊曝光美光及南亞科上百名工程師跳槽大陸的內幕,以及求職者的洽談過程。中國大陸開出的薪水讓臺灣心碎:高個兩倍沒有問題,3倍可以再談談。
  • 臺灣DRAM教父高啟全跳槽大陸紫光!南亞科樂觀其成
    今天在電商展中被媒體詢問對高啟全遠走對岸看法,黃崇仁認為,南亞科增資未成,使得技術停留在某個階段,對高啟全是個警訊,可能影響到他的想法,也因此認為清華紫光有發展性而決定轉換跑道。以近年來許多臺灣科技高層跳槽到中國的例子來看,黃崇仁指出,臺塑集團充分授權高啟全,但中國大陸思考模式不同,能不能融合會是問題。
  • 2~3倍高薪挖角!年後上百名工程師跳槽大陸長江存儲/合肥長鑫內幕
    去年12月12日,美光高調宣布併購華亞科,成為臺灣投資金額最高的外商;農曆年後,卻有上百位華亞科工程師集體跳槽中國大陸紫光集團所屬的長江存儲,和安徽省的合肥長鑫。此時此刻,臺灣成了大陸半導體業競相挖角的人才庫。華亞科工程師名單 全遭紫光與合肥長鑫掌握然而,美光接手華亞科之後,反挖角的警戒也已達風聲鶴唳的高點。農曆年後,美光桃園廠區傳出,有離職的華亞科前員工「帶槍投靠」,攜帶數據去中國的某內存公司,回臺灣後立即遭到調查局搜索的傳聞。
  • 臺灣網友:大陸太落後,才用手機支付!這智商真感人...
    文中提到了一個在大陸工作了十幾年的臺灣人,這個人在某個網絡社區上,用充滿了污衊性的語言,闡述了自己的神邏輯:大陸為什麼盛行行動支付?就是因為大陸太落後了!!▲這個自稱在內地呆了十多年的「臺幹」,字裡行間充滿了輕蔑與無知…根據他的邏輯,大陸是因為「太落後」了才盛行行動支付,原因如下:1、提款機密度不高2、跨行手續費太高3、提款機太爛
  • 【60秒半導體新聞】路透社:臺灣晶片人才流向大陸,高薪水高福利是主要吸引力/張忠謀眼裡的創新
    【僑報綜合報導】「若留在臺灣就沒有任何機會,來中國大陸為的是希望」,一名赴陸工作的臺工程師如是說。路透社文章近日關注了臺灣晶片人才大舉赴陸一事,實際上,不止是晶片人才,臺灣多方面的人才都在流向大陸。從臺灣吸引半導體人才,已成為大陸積極發展晶片行業,以減少對海外公司依賴的一個關鍵部分。相比起招聘韓日甚至歐美國家的人才,因有相同的文化和語言,臺灣的工程師能更好的適應大陸的環境和更快更好地投入工作。業內人士稱,大陸的這一舉措始於2014年,如今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而加劇。2017年,大陸進口了價值2600億美元的半導體,超過了原油進口。
  • 兩岸半導體人才荒:臺灣每月缺2.7萬人,大陸薪水漲幅更大
    據統計,中國臺灣的半導體工作機會數量在2021年二季度創造了6年半來的新高,其平均每月人才缺口達2.7萬人,年增幅44.4%。而半導體人才短缺問題並不止發生在中國臺灣,大陸的半導體行業也存在相同的問題。
  • 半導體產業掀起搶人大戰,臺灣人才最受青睞
    由於先前英特爾大連廠於2010年宣布建置及2015年轉型生產3D NAND Flash晶片時,均以大陸本土人才為主,並公開表示為實現高端人才本地化,逾300名大陸工程師當時前往美國、新加坡等地培訓,未來以承接外籍專家在該廠相關技術與管理的職務,事實上,過去大連廠工程師也多以大陸籍為主,此次來臺徵才也引發臺灣、大陸半導體業界關注。
  • 臺媒爆美光南亞科上百工程師跳槽大陸內幕;臺積電市值首次超越英特爾
    ;農曆年後,卻有上百位華亞科工程師集體跳槽大陸紫光集團所屬的長江存儲,和安徽省的合肥長鑫。最新出刊的《財訊》雙周刊本期揭露美光及南亞科上百名工程師跳槽大陸的內幕,報導求職者的洽談工程,對岸開出薪水「高個兩倍沒有問題,3倍可以再談談」的優渥條件,大舉從臺挖角。《財訊》報導指出,美光接手華亞科之後,反挖角的警戒也已達風聲鶴唳的高點。 農曆年後,美光桃園廠區傳出,有離職的華亞科前員工「帶槍投靠」,攜帶數據去大陸的某內存公司,回臺灣後立即遭到調查局搜索的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