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擺脫「蘋果,富士康打算走出第一步:來A股上市先圈個273億!

2021-02-15 首席財經官

請點上面    看財經深度好文


A股又要迎來一頭巨象。

 

這頭巨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伴隨在它身邊的有幾個關鍵title:「跳樓」「蘋果代工廠」「超高利潤」等。

 

對,這頭大象就是富士康。2月9日晚間,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書(申報稿)在證監會網站預披露,擬在上交所上市。


01

富士康來A股了,淨利潤幹翻99%的公司

 

富士康是全球最著名的代工廠,但是公司並沒有實際控制人,而是一家投資控股型公司(發行前持股比例41.14%)。但是這家名稱為中堅公司的公司,其實是由鴻海精密間接持有其100%的股份。而鴻海精密的實際控制人就是郭臺銘。所以大家默認富士康背後的實際控制人就是郭臺銘。

不過據臺灣投審會官員透露,鴻海精密承諾未來持有富士康至少85%股權,僅釋放10%股權給陸資。

 

富士康來A股上市版並非突然。在2015年鴻海精密股東大會上,郭臺銘就曾說過考慮未來3-5年內讓中國大陸業務部門在當地交易所上市。富士康作為親兒子,理所當然就是首先。

 

根據富士康集團官網介紹,該公司自1988年投資中國大陸,目前擁有百餘萬員工,2016年進出口總額佔中國大陸進出口總額的3.6%,2017年位居《財富》全球500強第27位。

李小白這次也翻看了一下富士康的照顧說明書,總結一句就是:營收中的巨無霸,淨利潤的小矮子。

 

我們看看富士康2015-2017這三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017年(3545.44億元)、2016年(2727.13億元)、2015年(2727.99億元),數字可以說是非常好看了。

 

但是再把淨利潤擺出來後,就有點憂傷了。

 

在淨利潤方面,富士康股份2015-2017年分別為143.5億元、143.7億元和158.7億元。

這樣算下來,富士康的利潤比其實真的不高,以2017年為例,158.7億元的淨利潤背後是3545億元的營收數據,淨利潤率不到5%。代工廠薄利多銷的特性,展示的淋漓盡致。

 

不過就算是這樣,富士康如果登陸A股後,還是能秒殺一眾公司的。以2016年年報淨利潤來對比。富士康143.66億元的淨利潤,在所有3490家A股公司中,可以排名第30位,超越了99%的A股公司,僅次於中國鐵建。

如果富士康在A股上市後,根據業內人士估值,因為富士康的稀缺性,如果給予30倍市盈率的話,那麼富士康的市值應該是在5000億左右。

 

在A股,之前借殼成功的360和國內科技類最大公司海康市值都為3400多億左右,如果富士康登陸A股,那麼它極大可能成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股龍頭。

 

02

這頭巨象,真的能順利上市嗎?

當然,這次擬登陸A股,富士康也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目前被質疑最多的有三個方面:

 

1、時間。在主板上市,必須滿三個會計年度,但是富士康2015年3月6日成立,2018年2月12日遞交招股書,離三年還差近一個月。

 

2、行政處罰過多。報告期內受到包含海關、國家稅務及出入境檢驗檢疫等主管部門15次行政處罰。

 

關於IPO有一條規定非常明確的寫出:最近36個月內違反工商、稅收、土地、環保、海關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受到行政處罰,且情節嚴重的,不得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

 

3、同業競爭。按照慣例,對於同業競爭的解決辦法,一般是註冊或者合併。但是富士康招股書居然只是口頭承諾不做同業競爭。

一句話就是,承認鴻海精密各子公司從事相同的業務,但堅決不承認構成同業競爭。

 

這樣理直氣壯的「耍流氓」,其實也是鑽了《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1號——招股說明書(2015年修訂)》51條52條53條的空子。即究竟什麼是同業競爭,相同業務是否構成同業競爭。這樣一看,彈性就大很多了。

 

目前富士康旗下共有60家子公司,其中31家在境內,29家在境外。31家境內子公司中,又有12家主營業務涉及手機構件生產、銷售。

 

這三項如果是普通公司,犯了任意一項都是上不了市的。但是富士康作為臺企,多少還是會有開先例的,畢竟富士康要在A股上市,還是有不少光環的:

 

臺灣企業來大陸投資,這是拋去多年恩怨,一種血濃於水的大局觀;

富士康這種全世界都享有聲譽的公司來A股上市,給其他外資起了先鋒示範作用,可以加大我大A股的國際影響力;

 

所以李小白認為,以上三點瑕疵,根本無法阻擋富士康登陸A股的步伐。

03

對蘋果三緘其口,急於擺脫「代工廠」的稱號

 

雖然是蘋果最大的代工廠,並且對蘋果公司的依賴性極大。

 

2017年富士康正履行訂單的前三位均來自蘋果,30.27億美元、26.32億美元、18.76億美元。

 

但是富士康現在卻刻意的要和蘋果保持一定的距離,在需要提到蘋果時,他們只是用「某美國知名品牌客戶」代替。

 

這樣的變化,其實早就有。郭臺銘在2017年12月份參加《財富》全球論壇的時候就直接說:「我們其實20年前就不是代工廠了、我們很早就用AR、我們不是傳統的製造業……」。

 

這也可以從富士康擬上市的名稱中看出來,「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其實郭臺銘不停強調富士康不再是代工廠的事情,是十分有必要的,李小白隨意列出幾個數字:

 1月份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為3906.4萬部,同比下滑16.6%;

2016年,蘋果iPhone銷量首次下滑;

Apple自己給出的下季度業績指引,同樣低於預期6%到9%

……

如果富士康繼續以代工低端製造為主打,那麼最後的路必定越走越窄。

 

郭臺銘必須轉型!從富士康的招股說明書上來看,富士康未來的道路將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構建、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臺、高效運算數據中心、通信網絡及雲服務設備、5G 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等進行投資。

 

這些投資總投資額約為273億元。

 

這筆龐大的費用從哪來?IPO的戰略性意義就來了。

 

2018年1月31日,郭臺銘在鴻海精密臨時股東會上表示,「外界都認為鴻海是代工廠,把公司跟蘋果聯繫在一起,但鴻海將從硬體轉型成軟體公司。」

 

如果IPO能成功的話,郭臺銘是否真的能帶領富士康從血汗工廠進化為智能工廠,進而一步步再成為世界上最頂尖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這大概都有待時間的論證。

 

END


本文為首席財經觀首發授權請在對話框留下您的公眾號ID,我們將會給您授權雙勾。

雙勾授權注意事項:

1、默認單勾,不用帶二維碼,且我們是給長期單勾,給予長期單勾後,所有文章隨意轉載;

2、雙勾,轉載時需要帶上首席財經官 shouxicaijingguan 和二維碼。不然取消授權並且舉報抄襲到底。若您按照要求操作,我們可以給您開長期授權。

相關焦點

  • 富士康終於要上市了!市值或超5000億
    或為A股科技股龍頭需要注意的是,本次擬在上交所上市的富士康股份並非富士康集團的全部業務。根據招股說明書,上市主體富士康股份主要從事各類電子設備產品的設計、研發、製造與銷售業務,主要產品涵蓋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
  • 3500億!小米明日上市 MIX3入網 擺脫蘋果背影!
    到現在為止上半年旗艦基本告一段落Find X小白近期也想辦法早點弄一臺爭取給大家早點帶來測評近兩天科技圈的大事應該就是小米上市小米IPO發行價17元港幣,估值達543億美元,人民幣折合3500億人民幣上下,目前馬雲、馬化騰、李嘉誠僅三人認購小米份額超過2.3億美元,對員工的福利也不俗
  • 市值達3900億!富士康上市首日即成A股第一科技股!董事長:開心1秒就好了(兩大輿論難題待解)
    工業富聯在上交所敲鐘,正式登陸A股   上市首日即成第一科技股  上市首日,工業富聯發行價為坐上了A股科技股的頭把交椅。此次募集資金淨額267.16億元。  如果工業富聯在上市後能有11個一字漲停板 , 其市值將突破萬億元, 超過當前的貴州茅臺,躋身A股萬億市值公司之列。  工業富聯漲停每籤盈利預估及市值對應表
  • 全球PCB第一!富士康A股第二股....
    富士康旗下第二家A股公司鵬鼎控股,鴻海集團旗下繼工業富聯後第二家在A股上市的公司,也是第四家在大陸上市公司,此前還有兩隻在剛上市公司,分別為富智康(20308.HK)、蘋果連接器供應商FIT HON TENG(06088.HK)。
  • 富富富富富,富士康上市了!董事長卻說「只高興1秒」
    據悉,富士康本次IPO共發行19.7億股,佔總股本的10%,發行價格為13.77元。除去之前的網下配股,今日的流通股份網上發行的10.06億股,以及網下發行的1.12億股,合計為11.18億股,以發行價對應的市值為153.95億元。這也是最近3年來最大的IPO首日流通市值,僅次於2015年6月底300億元的國泰君安。
  • 富士康54億買美國電子巨頭,郭臺銘欲摘代工帽子,不想看蘋果臉色
    一是8.66億美元的數額並不算大,二是富士康計劃要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建廠或許打動了美國政府。如今,富士康收購貝爾金成功在即,擺脫「代工廠」標籤的意圖愈發迫切。就在3月初,富士康的另一家子公司富士康工業科技網際網路公司成功在A股閃電上市。招股書中稱,融資計劃之一是為了轉型。
  • 太空旅行公司上市第一股:維京銀河
    有人可能對這個名字不太了解,先看看這個星球上在做送人去太空旅行生意的人:鋼鐵俠伊隆馬斯克的SpaceX, 亞馬遜老闆傑夫貝索斯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一個特斯拉汽車的創始人,一個是全球首富,都在想辦法把我們人類送到太空玩一圈。那維京銀河憑什麼能跟這兩位相提並論?那你要先了解一下它的老闆,理察布蘭森。
  • 鴻海花10億投資寧德時代僅換得1.19%股份 富士康為何再現汽車圈?
    近日,鴻海發布公告,旗下子公司富泰華以人民幣10億多元,取得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股權約766.65萬股,持股比約1.19%。從表面上看,這似乎只是一個上市公司對另一家上市公司的注資,而且規模也不亮眼,殊不知這已經被部分業內人士看做是富士康再度走紅汽車業的一個重要信號。
  • 年入3500億的「巨無霸」公司要來A股了!相關概念股不容錯過
    國內科技類最大公司是海康威視3400多億,360借殼成功也是3400多億,富士康若是能上市成功,很可能成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股龍頭。招股書顯示,因為鴻海精密不存在實際控制人,因而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公司也不存在實控人。不過,在大眾心目中,臺灣地區首富郭臺銘,作為鴻海精密和富士康的創始人,也是公司的大老闆。
  • 富士康郭臺銘的30年
    這些年來,郭臺銘都在一股勁把業務往國內發展,緊緊跟隨國家政策,據說政府發布的關於大數據行業發展的白皮書都可以倒背如流。馬雲跟隨的則是中國「一帶一路」政策,走出去樹立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形象,其中就包括了臺灣,你可以去看看臺北寧夏夜市上有多少小販是穿著支付寶LOGO衣服的。
  • 「鴻海系」股票暴漲,A股概念股市值1天增100億,富士康IPO來了!5月24日打新,10大看點你得知道
    鴻海在香港的上市平臺富智康集團股價今日也出現暴漲,盤中一度上漲超過20%,收盤時仍漲19.05%,市值增加近20億港元。在此之前,鴻海系上市平臺股價普遍表現不理想。自蘋果發布iPhone X及iPhone 8手機後,市場就屢屢傳出銷售不及預期消息,拖累作為其主要代工商的鴻海的業績預期。
  • 富士康上市後會是什麼樣?可看看「前輩」是啥表現
    根據其招股說明書顯示,富士康本次募集金額高達272.532億元,創下了近三年A股最大募資額紀錄,這也是A股歷史上第11大募資額。上市後,富士康未來將有什麼表現?相關概念股爆發有個股已7個漲停3月8日晚間,證監會披露富士康股份已經順利過會。
  • 「果鏈」股扎堆上市:智信精密毛利連年下滑,「成也蘋果,敗也蘋果」
    10月20日,「果鏈」概念股鴻富瀚(301086.SZ)在創業板上市,上市首日僅漲15.86%,此後更是連跌3天,並在第3個交易日破發。即便身處消費電子低迷期,但也並不能阻擋「果鏈」股們扎堆上市的熱情。12月13日,又一蘋果產業鏈公司深圳市智信精密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智信精密」)申請創業板上市的招股材料被受理。
  • 富士康擬 8.66 億美元收購 Belkin,擺脫單一代工業務進軍消費電子、智能家居
    FIT(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計劃花費 8.66 億美元收購 Belkin(貝爾金)。對此,富士康此前已經向川普承諾,將投資 100 億美元在威斯康星建廠。不少人認為,這是富士康擺脫代工廠形象而向「全球消費電子領軍企業」靠攏的一項舉措,更是為智能家居行業布局的一個棋子。
  • 立訊精密會不會成為第二個富士康?
    AirPods對蘋果和立訊精密來說都是搖錢樹,iPhone會是下一個嗎?立訊,對很多中國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它身上的標籤卻不少,是女企業家白手起家創業的「第二個藍思科技」,是青出於藍勝於藍的「第二個富士康」,是從老東家母體裂變競合出的「第二個蒙牛」,又或是笑容可掬的科技版「老乾媽」?
  • 富士康上市了,這位百億身家的臺灣首富仍每天工作16個小時
    為什麼選在A股上市?郭臺銘曾透露,富士康若是在其他地方上市,公司裡的大陸員工很難拿到臺股股票。工業富聯A股上市後,就會馬上推行員工持股激勵計劃。野心勃勃的郭臺銘,在公司成立之初就有做「臺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的念頭,更由此開創了屬於他自己的「工作狂經營學」。
  • 從流水線工人到身價580億,成了富士康最大威脅!
    在沒有要求的情況下,為了鍛鍊自己,她甚至會主動加班。為了不和同事間產生隔閡,每次下班之後,她先和同事一塊回到宿舍,等到同事睡覺後,人少了,自己再偷偷回到廠裡加班。任勞任怨,能吃苦的王來春逐漸引起主管領導的注意,一段時間後,她被提拔為班組長。為了提高生產效率,產出更優質的產品,她在每個工種想盡辦法,不斷去嘗試優化做調整,改進生產工藝。許多看似瑣碎的管理知識,比如生產線工人打架了怎麼辦?
  • 完了 富士康要做晶片了!
    這已經不是富士康第一次意圖「跨界」了。作為蘋果產品的主要代工企業,富士康憑藉蘋果的火爆而實現了迅猛增長,但隨著蘋果產品增長速度的放緩,發展新業務已經成為了該公司的當務之急。事實上富士康在近兩年也的確嘗試過為數不少的新業務。
  • 富士康的幸福與苦惱:成也蘋果,敗也蘋果
    有分析師表示,在蘋果新機蜜月期帶動下,鴻海營收將逐月揚升至年底,單月營收高峰將落在11至12月左右,全年營收高峰也將落在第四季度。除了利好股市,對郭臺銘來說這似乎並不是一件好事。有消息稱,此次蘋果新發布的兩款機型在今年的訂單量將達到7000萬至8000萬部,遠超此前的iPhone 5S和iPhone 5C。不僅如此,由於屏幕尺寸更大、機身更薄,因此組裝難度也隨之提升。
  • 富士康的決心:子公司鵬鼎控股在A股上市,市值或超千億
    從近些年來看,鴻海旗下子公司先是選擇在港股上市,截至目前,鴻海旗下已經有兩家子公司在港股上市,首先是富智康(20308.HK),其次則是2017年蘋果連接器供應商FIT HON TENG(06088.HK)。緊接著,鴻海子公司開始啟動內地上市計劃, 早在2018年2月初,富士康就在大陸提交了IPO招股書,6月8日,富士康正式在大陸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