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鎮人傑地靈:我鎮科學家杜江峰新晉中科院院士

2021-02-08 港下生活

12月7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分別宣布了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中國科學院新增院士61位,中國工程院新增院士70位。值得驕傲的是,中國科技大學量子計算實驗研究專業教授杜江峰(46歲)新晉成為中科院院士,他可是咱們地地道道的東港人!


要做引領世界前沿的研究

杜江峰1969年出生於無錫縣東湖塘公社莊上(現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朝陽村莊上)。土生土長的他在少年求學時代就有頗多傳奇,比如從小就立志考取名牌大家,「要做引領世界前沿的研究。」比如拒絕父母安排讀中專,非要上天一中學,再比如高二時就被保送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拒上中專,考進天一少年班

杜江峰從小就聰明,喜歡問「是什麼」、「為什麼」,常常將同樣當老師的父母問倒。1983年,杜江峰初中畢業,那時他的姐姐已在讀高中,家裡有些難以負擔兩個高中生,因此希望杜江峰能去念中專,早點畢業工作,到學校替杜江峰填了志願表。但杜江峰早就心儀天一中學,為了抗爭,一向聽話的他在校不看書、到家就睡覺,父母拗不過他,只得將志願表改了回來。

「上了少年班他就說將來要考上名牌大學,報效國家和報答父母。」天一中學原黨支部書記盛福清說,為了籌措學費,杜江峰的母親辭了民辦教師的工作,去當時工資較高的大隊企業當了工人。

盛福清總結說,能上少年班的孩子大抵有三大氣質:有志氣,聰明且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發散思維,這三點杜江峰都佔了。學習的時候,杜江峰喜歡將公式自己推導一遍,對書上的結論進行反向詰問和延伸思考,這使得他的成績非常突出。


保送測試,他曾睡過頭遲到

上世紀80年代的天一中學,少年班是學校一大特色。1985年,全國有15所重點中學的少年班向天一中學伸出橄欖枝,希望天一中學推薦優秀學生,杜江峰就是在那年被保送中國科技大學。

那是在1985年5月,中國科技大學一位數學老師和一位物理老師來到天一中學,對準備報考少年班的學生進行測試。盛福清做通了杜江峰父子的思想工作,讓當時尚讀高二的杜江峰參加了這次測試。然而,杜江峰隔天晚上失眠,第二天測試遲到,最致命的影響是,命題中有一道是超高中範圍的,因此中科大老師將需要用到的公式寫在了黑板上,隨後又擦掉,但杜江峰來得晚沒有看到。這時,杜江峰靠喜歡自己推導公式的習慣救了自己。「他在試卷上用了大量篇幅將這個公式推導了出來,並正確解答了題目。而在另一場物理測試中,他用標準答案以外的思路解答出了其中一道題目,令兩位老師刮目相看。」盛福清回憶,因為如此出彩表現,考試一結束兩位中科大老師就認定杜江峰直接保送,「那一年,杜江峰是天一中學被免試保送的唯一高二學生。」


執著科研,創新向前

在中科大少年班,杜江峰依舊風光,並且沒有跟風出國深造,一直在中科大學習,拿到博士學位並留校,求學期間,杜江峰獲得了大學學子的最高榮譽「郭沫若獎學金」。

16歲被科大少年班錄取,21歲近代物理系畢業留校,29歲進軍當時最新量子計算實驗研究領域,成為我國最早從事這項研究的科學家之一。

2002年以來,杜江峰仿佛一匹快樂的奔馬,縱橫馳騁遼闊的量子計算版圖。他率先在國內完成多量子位量子計算的實驗工作,並進一步實現四量子位量子演化實驗,這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國和德國之後成功實現四量子位以上量子計算的國家。快樂向前,執著向前:「我的路還很長,我的目標還很遙遠……」5年前,杜江峰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5年後被中國科學院接納,這是東港的殊榮,我們的驕傲!


(來源:無錫日報、東港紀)


相關焦點

  • 獲聘美國科學院院士、被拒中科院院士的女科學家
    中國有這麼一位獲聘美國科學院院士,卻被拒中科院院士的女科學家:李愛珍,女,材料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楊振寧恢復中國國籍,轉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這次會議還有一個特別的內容,就是為95歲的楊振寧先生祝壽,歡迎楊振寧先生恢復中國國籍,轉為中科院資深院士。楊振寧  今年2月,已放棄外國國籍的楊振寧、姚期智兩位教授轉為中科院院士,因外籍院士提出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學部歷史上是首次,無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學部專門制定了《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
  • 2019 ACM Fellow 名單出爐,新晉陶大程、謝源等7位華人,中科大、中科院、MSRA科學家入選
    陶大程、謝源、李向陽等華人科學家代表成為新晉 ACM Fellow。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ACM)是美國計算機協會的簡稱,創立於 1947 年,是全世界計算機領域影響力最大的專業學術組織之一。ACM Fellow 則是由該組織授予資深會員的榮譽,目的是表彰對於計算機相關領域有傑出貢獻的學者,其審查過程十分嚴格,每年遴選一次。
  • ...程國棟|醫學|中科院|葛昌純|院士|鍾南山院士|畢業|趙梓森|上海...
    據悉,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已經結束,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已經有13名專家獲得了提名,根據評選規則,每年最終當選的人數不超過2名,而且在2004年和2015年曾經出現過空缺的情況,目前已經有33名科學家摘得了此項殊榮。
  • 中國半導體行業功勳李愛珍,四度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
    李愛珍是我國「半導體」研究領域的科學家,也是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的功勳人物。
  •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談「民科」:精神難得,但也可憐
    2016-03-08 17:56 來源: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趙孟 紛紛擾擾的「諾貝爾郭」事件也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劉忠範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他通過網絡了解到這位自稱可以利用引力波的下崗工人。他認為,有人願意去思考一些大問題不是壞事,但思考的對與否則是另一回事。他說,這類「民科」多數未經基本的科學訓練,對於他們的發現「不必要太當真」。劉忠範現為北京大學教授、物理化學家,2011年當選中科院院士。
  • 吳姓當代科學家在這裡‖039中國科院士植物學家吳徵鎰
    他在植物分類研究中,發現並發表了1300個以上新分類群(植物亞科、族、組等新等級不下10個,新屬10個)。吳徵鎰在植物區系地理學方面,科學地劃分了中國植物屬和科的分布區類型並闡明了其歷史來源,形成了獨創性的區系地理研究方法和學術思想。
  • 思維實驗室|白春禮院士在中科院哲學所的致辭:科學理論離不開哲學的奠基
    今天想為大家介紹的,是白春禮院士在中科院哲學所揭牌儀式上的致辭,其中金句頻出,對於科學、哲學二者的共融共生關係可謂洞若觀火,相信一定能給埋首科研或從事科研管理的你不一樣的啟發。【文章背景:2020年9月24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行。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國科大名譽校長的白春禮院士發表致辭。】
  • 中科院院長談中科院成立哲學研究所:哲學是科學之源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對於中科院此番成立哲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院士在講話中做了詳細的介紹。白春禮在致辭中指出,「在中科院建立哲學所,是中科院黨組在關鍵的歷史節點做出的重要決策……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任務也圓滿完成。我們正積極對未來的發展布局進行謀劃。」
  • 中科院院士開會途中突然失蹤,國家尋找他27年,至今依然下落成謎
    科技的重要在如今更加毋庸置疑,而它唯一的創造力,我們的科學家們更是全世界都珍視的人。但就在我國歷史上曾經有著這樣一個故事,中科院院士開會途中突然失蹤,國家尋找27年毫無進展,至今這位科學家依舊是下落成謎。
  • 最年輕的中科院女院士——謝毅:做科研需要一份灑脫
    談及獲獎感受,這位女科學家謙遜地表示:「『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是對我個人和我的研究組的肯定。我深知每個獎項都不僅僅是對我過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我未來工作的期望,激勵我繼續從事出色的研究工作。」  【謝毅小傳】1967年出生於安徽,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美國工程院2021院士名單揭曉,四位中國院士入選外籍院士!
    、外籍院士名單,共增選106名新院士和23名外籍院士。其中,有四位中國院士入選外籍院士!2月9日,美國國家工程院(NAE)院長John L. Anderson重磅宣布,美國國家工程院已選出106名新晉院士和23名國際成員。至此,美國會員總數達到2355人,國際會員數量達到298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當選的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付小兵、徐揚生、翟婉明、周孝信四位中國院士入選。
  • 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然而,此後的教科書中,把《人民畫報》在的一段話刪除了,「可惜張衡這一重要發明早就失傳了,隋朝時科學家臨孝恭尚寫有一部《地震銅儀經》,也未能傳流下來……這裡介紹的這個模型,是我們在1951年設計完成,主要是根據《後漢書·張衡傳》的記載,及考古材料而複製的。」
  • 中國科學院院士、河北大學校長康樂
    文章來源:康樂,男,博士, 1959年4月出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原籍河北省保定市唐縣 ,現任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動物研究所一級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生物互作卓越創新中心主任,河北大學校長,是國際生態基因組學研究的領銜科學家。
  • 中科院院士王曦帶領團隊製備出國際一流的SOI晶圓片
    王曦(資料照片)在許多人眼中,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王曦既是一位具有全球視野的戰略科學家,
  • 揭秘中科院院士一個月工資到底有多少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大陸最優秀的科學精英和學術權威群體。下面小編為你揭曉中科院院士一個月工資到底有多少,希望你喜歡。作為院士身邊的人,有機會接觸很多學術界泰鬥,網上正在熱議的金融高管6000萬年薪,突然讓我覺得有必要曬曬身邊院士的工資。
  • 如何成為一個院士:比爾·蓋茨通往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之路
    圖片來源:Pandaily撰文  魏瀟隨著 2017 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的結束,128 位新晉院士和 34 位新晉外籍院士的名單引發了新一輪熱議。其中,比爾·蓋茨當選工程院外籍院士,毫無疑問地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掀起全球計算機革命的先驅、連續 13 年蟬聯《福布斯》世界富豪榜首位、……這位擁有眾多頭銜、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是中國工程院 18 位新晉外籍院士中唯一 1 位不在學術機構任職的當選者。
  • 中科院院士蒲慕明: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科學研究的本質
    揭牌儀式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學術主任蒲慕明代表科學家發言。以下為發言內容。中科院神經所的研究生每年都有博士生的論文研究進展報告,最近我參加了一個學生的報告。這位學生很聰明、也特別努力,過去一年的工作是針對導師的一個假說所設計的兩種不同的實驗,得到的結果都不符合假說所預期的結果。
  • 吳姓當代科學家在這裡‖042中國工程院院士真空電子技術專家吳祖塏
    ‖041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吳姓當代科學家在這裡‖040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祖澤吳姓當代科學家在這裡‖039中國科院士植物學家吳徵鎰吳姓當代科學家在這裡‖038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學生態學地理學家吳中倫吳姓當代科學家在這裡‖037中科院士兩彈一星獲得者物理冶金學家吳自良吳姓當代名人在這裡‖036中國科院院士物理化學家放射化學家吳徵鎧
  • 周琪院士:真正的科研創新應該從科技規劃開始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新晉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近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真正的科研創新應該從科技規劃開始。如果科研規劃本身就是跟蹤性、模仿性的,在這樣的框架下不可能有重大創新,只能越落越遠。  周琪非常推崇原創性的科研工作。他認為,一個成熟的科學家不會人云亦云,一味跟蹤模仿,而是會注重開展有意義的創新性工作,不斷開發新技術、拓展新領域,形成自己鮮明的標籤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