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精英」,卻在美國被他們碾壓?我們差在哪裡?

2021-02-20 美國本科留學

據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再創新高,首破60萬,而在世界各國海外國家中,中國又是最大生源國之一。那在如此龐大的數據之下,為什麼作為美國高精尖代表的「矽谷」,中國「精英」卻總被印度裔碾壓呢?

經常聽到有人感嘆矽谷的高科技公司都被印度人「佔領」了,具體到什麼程度了呢?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矽谷的1/3工程師是印度裔,矽谷高科技公司裡7%的CEO是印度人;印度人創建的工程和科技公司比英國人、華人和日本人所創建的總和還多。

噢,對不起,這還只是一份十年前(2008年)的報告。

今天,三大矽谷IT公司:蘋果、谷歌、微軟,後兩個的CEO都是印度裔。除了谷歌與微軟,摩託羅拉、諾基亞、軟銀、Adobe、SanDisk、百事可樂、聯合利華、萬事達卡、標準普爾……這些知名國際巨頭的CEO都已經被印度人拿下。

即使在整體商業領域:全美500強企業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印度裔(籍)10位。英國裔(籍)9位。另有來自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土耳其等在內的其他國家的人士。中國香港華裔(籍)和中國臺灣華裔(籍)分別有1位,中國大陸華裔(籍)0人。

從1999~2012年,雖然印度僱員只佔矽谷整體僱員人數的6%,但印度人在矽谷創建的公司佔全矽谷的比例從7%飆升到了15.5%!

而且不同於華人矽谷高管往往本科甚至更早前就來到美國的情況(陳士俊8歲開始,李開復11歲開始接受美國教育),印度裔的矽谷高管幾乎全部是本科甚至念完研究生才來的美國。

這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印度理工學院(IIT)了。據說是世界上第一難考大學:

但對比清華、北大的高考錄取分數線,我們可以看到:

IIT和清、北相比並沒有明顯更難考。

那為什麼在教育資源、學生資質差不多的情況下,留學生畢業後的差距會這麼大,為什麼我們華裔留學生會被印度裔學子碾壓呢?

據報導,印度的孩子們從10歲前便開始為IIT每年一度的招生考試做準備,從早晨4點半開始上課,每天至少需要學習10個小時。印度理工學院就好比神一樣的存在。

因此,在印度流行這麼一種說法:一流的學生進印度理工學院,二流的才出國念美國名校。美國「60分鐘」節目評論:把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普利斯頓大學加在一起,就是印度理工學院在印度的地位。

而近年來印度電影藝術的崛起,更讓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被世界所熟知

其中,以印度理工學院為原型的《三傻大鬧寶萊塢》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影響,同時也回答了這一問題。

正如這部電影的三個主人公一樣,印度人「敢於窮折騰、動手能力強、有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

在矽谷一個傳統族裔權力結構是:大量擔任技術研發任務的中國工程師,往上是一群印度中層,再往上則是美國本地白人高管。

現在,印度人已經用實際行動打破了「天花板瓶頸」。但中國工程師依然停留在「勤奮、靠譜、技術能力強」的研發人員層面,鮮有向管理層的突破,為什麼呢?

1.印度人比較團結,甚至帶有一些種族偏見

據很多在矽谷工作的中國童鞋反映,印度領導在招聘、提拔時會非常明顯、刻意地偏袒印度人。他們有時甚至會在考試中「放水」,或者專門打壓排擠其他國家的人(這裡的其他國家,常常指的就是中國人,誰叫公司裡就這兩個族裔人數最多呢)。

2.印度人英語好

印度的精英階層從小培養的就是白心黃皮「香蕉人」!受長期殖民統治的影響,從小全英教學,接受英式課程,思維、表達方式都和歐美人比較接近,所以和歐美boss交流的時候,代溝小。

中國工程師在吐槽完印度同事「愛拍馬屁」後,許多也都會哀怨地再自嘆一句:「中國工程師就算想拍句馬屁也都說不太溜。」

3.印度人在融入美國社會的心態有差異

印度人一般非常注意和各個關鍵人物保持感情聯繫,隔三差五喝個咖啡,見面開幾個看似挖苦但又搞笑的玩笑,一來二去,就知道了很多公司內部的信息,也和重要人物們混了個熟,在各種方面佔據了先機。

但中國人本著實誠的態度,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長期從事基礎類開發工作...但在AI人工智慧等不斷發展的當下,基礎類開發工作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因此,在美國政府縮緊籤證,限制H1B籤證之下,公司更能為誰擔保或申請H1B籤證了~~

對於那些想留在美國發展的同學們,大家最好能在畢業前後就具有專業實習的資格,這就是OPT即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專業實習)。

OPT也可以看作美國F1學生籤證畢業後的實習期,持有F1籤證的國際學生可以在畢業之後有1年的OPT時間。規定畢業國際學生可以為當地任何公司工作,但必須從事與所學專業有關的行業。

這樣才能為大家後續申請H1B籤證、獲得美國綠卡,有更好的時間、精力準備。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的創新能力將碾壓美國?
    人家美國幾乎把諾貝爾科學獎包攬了,說美國創新能力碾壓中國才對啊?這個標題不是筆者的失誤,我們在這裡要討論一個決定中美未來的嚴肅問題。 一、「創新」的含義 首先,筆者要定義一下這裡「創新」的含義。我們在這裡說的「創新」是熊彼特意義上的創新,而非泛泛而指的創新。
  • 計算機技能美國大學生全面碾壓中印俄
    不過一篇近期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的研究報告顯示,至少在計算機科學領域,美國大學生的表現全面碾壓中印俄。圖源:Inverse雖然中國碼農遍布世界各地、印度高管佔據矽谷半壁江山、俄國黑客令人膽戰心驚,但是一項最新的實證研究卻表明,論計算機水平美國大學生屬於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
  • 為什麼印度本土的精英教育完勝中國?
    其實不僅僅在矽谷,中國的軟體行業也是如此,尤其針對歐美的軟體外包業,印度裔高管的比例越來越高,而且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從給美國做外包,轉為給印度做轉手二包。在我跟很多行業內的朋友討論原因時,大家普遍認為,印度裔在英語方面的先天優勢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同樣英語化程度很高的菲律賓,輸出最多的卻多是菲傭。那麼印度人在全球IT業高歌猛進的背後,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呢?
  • 印裔人才在美碾壓華裔:中國孩子到底缺少什麼樣的教育
    其實不僅僅在矽谷,中國的軟體行業也是如此,尤其針對歐美的軟體外包業,印度裔高管的比例越來越高,而且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從給美國做外包,轉為給印度做轉手二包。在我跟很多行業內的朋友討論原因時,大家普遍認為,印度裔在英語方面的先天優勢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同樣英語化程度很高的菲律賓,輸出最多的卻多是菲傭。
  • 為什麼在美國精英職場上華人難敵印度人?
    文章來源:華爾街二姑娘(ID:MissTooEr)特別鳴謝同樣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為什麼這麼多印度人可以在美國職場如魚得水
  • 為什麼美國學校不以培養精英為目標?
    申請美國名校,千萬別標榜自己是 「精英」, 引發導火索,炸沉自己申請小船的可能就是這個詞語。你若是想去美國學習、生活,請你先規範使用「精英」這個詞語。  你其實並不了解「精英」的含義  在中國,精英的意義簡單粗暴,基本意思為: 高大上。而在美國,」精英」代表著一個特定的階層。
  • 為什麼印度人比華人更容易成為美國職場精英?
    同樣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為什麼這麼多印度人可以在美國職場如魚得水?難道只是語言優勢以及印度人更團結互助可以解釋的嗎?讓姑娘來侃侃身邊讓人又愛又恨的印度小夥伴吧。在美國讀書工作的這些年,每次跟身邊中國朋友聊天,經常會聊到身邊的印度小夥伴。 谷歌公司印裔CEO桑達爾·皮查伊我們大多對印度人有種說不清的情感, 看到他們(尤其是土生土長印度人)在美國公司可以走到很遠, 心裡挺高興,覺得同樣作為移民似乎給我們帶來了希望。
  • 理性分析:在美國矽谷中國人為什麼混得不如中國人?
    等到真正到達這個科技聖地之後,才陡然驚醒,中國的科技人才千千萬,來美國矽谷發展的更是數不清,但真正紮根留下的卻很少,而同樣來自人口大國的印度人卻大多都混的風生水起。 那麼,如此多來美國矽谷的中國優秀畢業生他們都去了哪裡?是他們不再優秀泯然眾人了嗎?為什麼同是矽谷外來戶,中國畢業生卻沒有印度人過的好?
  • 深度好文:為什麼猶太人的家庭教育能夠成就他們成為世界精英中的大多數
    另外,我們的四種血型、葉綠素合成氨青黴素鏈黴素也是猶太人發現的,所以說,猶太人絕對是創造力非常強的民族,包括畢卡索、馬蒂斯、米蘭昆德拉等在各個領域最優秀的人物都是猶太人,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研究他們的原因。當然,我並不是宣揚猶太人怎麼聰明,而是首先我們肯定他們是聰明的,然後再研究他為什麼聰明,怎麼把猶太智慧和中國智慧嫁接起來。所以,我的結論是猶太智慧加中國智慧等於更大的智慧,也就是說1+1=11。
  • 全球調侃,法國總統馬克龍英語碾壓美國總統!
    那就是馬克龍的英語竟然比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唐納·川普)還要好!Word天!法國人不是都不會說英語的嗎?網友點讚,馬克龍英語實力碾壓川普近日,美國節目America's Best Christian《美國最好的基督教徒》的主持人Betty Bowers(貝蒂·鮑爾斯)發推文說
  • 關於矽谷精英的真相:他們和你一樣買不起房
    圖片來源:all3dp.com雖然我們可以通過 HBO 出了三季的喜劇《矽谷》管中窺豹認識一下矽谷中人的生活,但是該劇中充滿了科技圈中那種你知我知心照不宣的暗語,人物角色也大多有著現實映射,總的來說還是屬於小圈子的樂趣。本文不會存在這種認知難度,直接就給你扒皮,探尋一個矽谷精英的生活娛樂,衣食住行。
  • 日本網際網路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是我們身在國內感受不到日本的網際網路變革,還是日本壓根就沒有變革呢?日本最早的網絡,是1984年由村井純於創辦的日本大學網,當時他從美國帶回了數據機,把日本三所大學的計算機串聯了起來,建立了這個局部網絡。村井純於是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環境信息系的教授,被公認為日本的網際網路之父。
  • 日本網際網路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是我們身在國內感受不到日本的網際網路變革,還是日本壓根就沒有變革呢?日本最早的網絡,是1984年由村井純於創辦的日本大學網,當時他從美國帶回了數據機,把日本三所大學的計算機串聯了起來,建立了這個局部網絡。村井純於是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環境信息系的教授,被公認為日本的網際網路之父。
  • 為什麼精英都是清單控?
    今天分享的書籍《為什麼精英都是清單控》作者是寶拉 · 裡佐。重點事項要放在什麼位置?怎樣才能讓目標清晰可視?列清單也要講基本法呀。這本書通通都會告訴你,為什麼精英都是清單控?因為化繁為簡、步驟明確的清單思維令他們受益匪淺哪。你和精英的距離,只有薄薄的一張清單而已。不同領域的成功人士有何共同點?答案是:他們都是「清單控」。
  • 俄中軍事同盟碾壓美國?
    高端女士石墨烯抗菌內褲13.5元/條起,戳圖購日前,普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未來「可以想像」與中國建立軍事同盟,但他認為沒有必要。在佔豪(微信公眾號:佔豪)看來,普京的這一表態是一種戰略模糊,即俄羅斯和中國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結成軍事同盟,但現在沒有必要。所謂必要的時候,說白了就是沒美國逼得沒有辦法的時候,譬如美國真的搞起了新冷戰。
  • 日本網際網路行業為什麼會被中國碾壓?
    是我們身在國內感受不到日本的網際網路變革,還是日本壓根就沒有變革呢?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日本人對雅虎網站情有獨鍾?很多回答都提到是因為本土化做的好。日本人怕麻煩,認準了什麼牌子會一直用下去,早期雅虎進入日本選擇跟孫正義合作並讓軟銀控股是非常明智的決定。打開雅虎美國和雅虎日本,會發現非常明顯的風格差異。
  • 中國式審美:社會精英正在一步步毀掉我們的城市
    洋人們很陰險,把雅致的色彩留給自己,然後讓咱們不著調,愣說大紅大綠非常中國。其實意思是說,他們丫哪兒懂色彩調子呀,他們要懂了就不是中國了。咱們有一部分人還真聽不出這是損你呢,還順杆爬,把寒磣當特色,把擠兌當美譽了。」
  • 深度 | 我們「羨慕」的美國教育,到底是美國哪個階層的教育?
    他是旅美作家,曾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系研究員,物理學家,著有《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一書,也是新版《十萬個為什麼》的數學分冊和物理分冊作者之一。近期他出了一本新書,叫《智識分子-做個複雜的現代人》,其中對美國和中國教育的分析,還是有些新意的。其中,他提到教育的階層問題。
  • 起步更早的日本網際網路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是我們身在國內感受不到日本的網際網路變革,還是日本壓根就沒有變革呢?日本最早的網絡,是1984年由村井純於創辦的日本大學網,當時他從美國帶回了數據機,把日本三所大學的計算機串聯了起來,建立了這個局部網絡。
  • 中國真正的敵人曝光!GDP是中國15倍,美國也只是他們的傀儡
    中國真正的敵人絕非等閒之輩,他們是歐美的頂級精英階層,有著百年的基業,有著自己的御用智庫和財經團隊。過去幾十年,這些人實際控制著美國政府的核心部門,像財政部、國防部、農業部以及國務院等的諸多機構。美國只是這個「精英資本集團」操縱的前臺傀儡,他們對國家本身是沒有感情的,國家對他們而言只是控制世界的工具,有的只是對家族資本的傳承和對世界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