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闢謠】黃酒致癌、無菌水、紅棗補鐵、吃小龍蝦重金屬中毒……

2021-03-05 科普新餘


(專家:中國科協聘科學傳播首席專家 範志紅,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食品安全博士 鍾凱)

6月27日,科普中國微平臺發布了「謠言吸塵器」第一期,大家懷疑的謠言和疑問我們都收到啦!第1期馬上結束,我們總結了幾個熱門問題先來答疑!

近日,市場中出現了一款專門針對嬰兒的「高端水」,無菌瓶裝水真的像廣告宣傳所說的那樣高端嗎?餵養嬰兒必需要無菌水嗎?黃酒喝多了會致癌嗎?胡蘿蔔不能榨汁喝……你能識別出這些傳言的真假嗎?一起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1為了孩子身體健康發育,需飲用「無菌水」才好?

專家解答:「無菌」這個概念主要用於食品的包裝和儲存,避免食品在保藏過程中變質。液態嬰幼兒配方食品因為提供了微生物需要的水和營養,可能導致細菌大量繁殖,因此需要做到商業無菌來防止變質。

而嬰幼兒配方奶粉就不要求商業無菌,因為奶粉乾燥的環境使微生物處於休眠狀態難以繁殖,這種情況下只要儘量避免致病菌汙染,並將指示性微生物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即可。過度強調無菌,反而會增加孩子日後對環境過敏的概率。我們攝入的礦物質其實主要來自於食物,無論是哪一種飲用水,其中的礦物質含量都無法與膳食相比。對於嬰兒而言,餵養用水對礦物質攝入的影響也遠遠不及配方奶粉。


嬰幼兒飲水指南:

1、6個月以內的嬰兒儘可能純母乳餵養,在母乳餵養時一般不需要額外喝水。

2、衝奶粉建議燒自來水或桶裝水(純淨水和礦泉水均可),燒一般的瓶裝水當然可以,只是不划算而已。

3、直接喝的水,按照飲用水指南的建議,白開水或合格的瓶裝水都可以。凡大超市賣的瓶裝飲用水都可放心飲用,儘量不要買名字稀奇古怪的水(「嬰兒水」和自來水燒開一樣安全)。

4、注意餐飲具衛生,考慮到微生物汙染問題,不建議直接喝飲水機放出來的冷水或溫水。


2用稻米釀出的黃酒含有氨基甲酸乙酯,飲用後會致癌?

專家解答:用稻米釀出的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在江浙一帶廣受歡迎,但隨之衍生的氨基甲酸乙酯致癌物質也令人們望而卻步。2010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氨基甲酸乙酯歸為2A類致癌物,即可能導致人類癌症,和丙烯醯胺處於同一組。但致癌物其實並不可怕,當攝入量足夠低的時候完全不必擔心,例如當前消費者攝入的丙烯醯胺就不足以威脅健康。那麼氨基甲酸乙酯的情況如何呢?

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受原料、生產工藝、發酵菌株、儲存條件和時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FAO/WHO下屬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曾在2005年進行了氨基甲酸乙酯的評估,認為只要不喝酒精飲料則對健康的影響不大。戒酒當然是最直接的辦法,但簡單粗暴的方法往往無效。更合理的建議是控制飲酒量,同時將買來的黃酒要儲存在陰涼避光的地方,也不要過於迷信「陳年佳釀」和土法自制,因為這都是影響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關鍵因素。


3不吃油會造成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因此一定要吃炒菜油?

專家解答:脂溶性維生素一共有4種,維生素A、D、E和K。維生素A和D是蛋黃、奶類、魚類、肝腎這些動物食品中天然帶著的,即便不用炒菜油,這些食品裡面天然就含有很多脂肪,能夠滿足人體營養的需求。而維生素E幾乎存在於所有植物種子當中,核桃、花生、黃豆當中就很豐富。維生素K則在黃大豆、黑大豆、豆製品和綠葉菜中含量比較高。烹調油中的脂肪含量雖能達到99%左右,然而蛋白質、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都微乎其微。

炒菜油的確含有不少維生素E,但是維生素E並不是在榨油機裡產生的,是花生、芝麻、大豆之類榨油用的植物種子中長出來的。直接食用花生、瓜子、黃豆等,也能直接得到天然存在於種子中的維生素E,維生素吸收是在小腸裡進行的,不是在鍋裡進行的。蔬菜炒不炒不重要,保證小腸食糜當中有足夠的脂肪就行了。烹調油可以幫我們製造出來無數誘人美食,但是只要吃夠魚肉蛋奶堅果大豆,少吃油或不吃油並不會缺脂肪。


4胡蘿蔔食用時禁止加醋,榨成汁就不能吸收胡蘿蔔了?

專家解答:雖說炒胡蘿蔔加醋只能讓胡蘿蔔素異構化,生物活性略有下降,但對健康並無危害。涼拌胡蘿蔔加醋幾乎沒有影響,說成禁忌就顯得誇大其詞了。如果維生素少一點就叫做禁忌,大概我們什麼都只能吃生的了,因為加熱總是會破壞一點的。榨汁、打漿能破壞細胞,有利於胡蘿蔔素的吸收。胡蘿蔔漿不用加油,也無需煮軟,只要喝下去,在胃腸裡遇到其他食物中的油脂,就足夠幫助吸收胡蘿蔔素了。


5身體缺鐵了,只要多吃些紅棗,就能補充鐵元素?


專家解答:紅棗是棗類曬乾以後的產物,是一種乾性果子,無水後屬於果製品,而非水果。在鮮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鉀、鋅和其他的礦物質,尤其是維生素C,堪稱是「VC之王」,每100g鮮棗中就含有243mg維生素C,這個含量不可謂不驚人,而每100g鮮棗中,含鐵量有1.2mg。但鮮棗一旦曬乾成為紅棗後,其中所含的維生素C和鐵都會隨著水分的流失而流失,實際上,紅棗中基本不含有維生素C和其他的礦物質,因此,作為晾乾的鮮棗產物,紅棗也不會有補血補鐵的功效。

6小龍蝦其實是一種蟲子,藍色的小龍蝦食用過多會重金屬中毒?


專家解答:小龍蝦的真名叫「克氏原螯蝦」,是一種如假包換的淡水蝦。雖然小龍蝦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能夠在汙染嚴重的地方存活下來。但它攝入的重金屬大都被轉移到了外殼,隨著不斷生長和脫殼,這些重金屬毒素被移出體外,所以肉裡的重金屬未必會超標。蝦殼上的顏色主要由甲殼內的甲殼藍蛋白和蝦青素共同形成,根據含量和結合程度的不同,可以呈現出紅、橘紅、藍、青、白、黑等多種顏色,比如澳洲龍蝦主要以藍色為主。網上出現的藍色小龍蝦最大的可能是個別小龍蝦的基因變異,這並不稀奇,也與重金屬汙染無關。除了外殼,小龍蝦體內的重金屬大多集中在鰓和內臟中,而鰓和內臟主要集中在頭部,我們吃的尾部並無太多重金屬,所以引起中毒的可能性不大。

這次我們收集了很多謠言,恭喜以下幾位用戶提供的問題和信息,別忘記微信發送你的姓名、電話和聯繫地址,獎品直接送到你家嘍!


感謝大家的大力支持和參與,沒被選中的小夥伴也不要灰心,我們還會收集大家質疑的謠言和問題,為大家答疑解惑!【謠言吸塵器】活動還會繼續,請大家保持期待,一起打破謠言吧!


《童話科學》展出時間:7月10日-9月20日(逢周一閉館維護)

展出地址:新餘市北湖西路26號市科技館( 新餘日報社正對面\北湖公園南大門口)

乘車路線乘301/302/303/路在新餘日報社站下車即到

諮詢電話:18079006638(張) 13307909782(賈)

門票領取掃一掃,關注新餘微科普公眾號領取參觀門票

趕緊告訴小夥伴們,憑手機微信關注新餘微科普公眾號領取免費門票。領票地址:新餘市北湖西路26號市科技館( 新餘日報社正對面\北湖公園南大門口)機會難得,小朋友的完美暑期就在這裡等你哦!

展覽簡介

《童話科學》展由中國科技館主辦,廈門科技館原創策劃製作。該展覽已在全國20多個城市科技館展出,共接待120多萬人次。

  《童話科學》展挖掘《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三個和尚》、《匹諾曹》等中外著名童話故事中的奇思妙想,用現代科學技術對童話故事進行重新演繹,將測謊技術、指紋密碼、槓桿原理、圖像識別技術等科學原理用童話這一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把自己當做「匹諾曹」,在測謊儀面前,你有沒有說謊?說了謊,你的「匹諾曹」鼻子就會變長,說謊越多鼻子越長,敢來挑戰一下嗎?當充滿幻想的童話遇上有趣的科學,會產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呢?該展覽或許能告訴你答案。

相關焦點

  • 揭秘朔州夜市小龍蝦,發現真相是這樣的…
    每年此時,「千萬不要吃小龍蝦」看似有理有據的網絡傳言都會隨著季節傳起。  諸如「小龍蝦是侵華日軍用來處理屍體的?」、「小龍蝦體內重金屬超標幾百倍?」這些讓我們這些小吃貨心裡有了很多顧慮……這些讓人膽戰心驚的傳聞,到底有幾分真假呢?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
  • 小龍蝦到底還能不能吃?
    小龍蝦能夠適應各種汙染環境,得益於它良好的排毒減毒機制,所以它的體內汙染物含量並不一定超標。小龍蝦能把重金屬轉移到外殼,然後通過不斷蛻皮把毒素轉移出體內,這正是它可以耐受重金屬汙染的原因之一。目前研究顯示,重金屬大多集中在我們不愛吃的蝦鰓,內臟和蝦殼中,對於吃蝦肉的我們來說,它讓人重金屬中毒的可能性較小。小龍蝦的確有攜帶寄生蟲的可能性,但田螺、牛蛙、甚至我們最常吃的豬肉中也可能含有寄生蟲,只要煮熟煮透了,可以放心食用。
  • 小龍蝦頭到底能不能吃?真相來了!最好不要配啤酒!
    夏天到了,又到了吃小龍蝦的季節,可蝦紅是非多,關於小龍蝦的各種傳言在網上層出不窮,其中重金屬含量問題倍受關注。今天,杭州市市場監管局聯合浙江大學專家開展了科普實驗,用試驗數據揭開真相!本次檢測的3批次小龍蝦中蝦肉(可食用部分)重金屬含量遠低於國家標準規定的限量值,小龍蝦重金屬含量極高的說法是不負責任的,吃貨們可以不用過於擔心。
  • 小龍蝦是蟲?專家詳解關於小龍蝦的五個傳言
    【傳言】 小龍蝦不是蝦,是一種蟲子,外國人都不吃。
  • 吃草莓等於慢性自殺?榴槤和牛奶同吃會中毒?
  • 吃這樣的小龍蝦易中毒,速凍小龍蝦能吃麼?
    近日,#食用死亡2小時以上小龍蝦容易中毒#登上微博熱搜榜第3位,速凍小龍蝦是否包含在內,小龍蝦應該怎麼吃等成為網友熱議話題
  • …4月一大波"科學"流言來襲!
    近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了2015年4月「科學」流言榜,袋奶加熱會鋁中毒,口香糖會粘住腸胃
  • 小龍蝦是蟲嗎?央視終給出答案
    網傳小龍蝦是當年侵華日軍生化部隊引進中國用來專門處理屍體,同時稱其體內積聚了大量鉛、鎘、鉻有害重金屬。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記者昨日採訪了食品安全專家、科普專家、醫院、烹飪協會等多方面人士,為公眾答疑解惑。  1、小龍蝦是蟲?  【傳言】 小龍蝦不是蝦,是一種蟲子,外國人都不吃。
  • 蘭州拉麵致癌?一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上當了嗎?
    闢謠:從病毒的病原、傳播力、致病力等方面來說,乙型流感病毒與SARS病毒都不同。其中,流感是常見的季節性流感病毒感染,雖然交叉傳染傳播速度快,但致死率低,還可以通過疫苗注射來預防,而SARS病毒可直接侵害臟器導致死亡。此外,「多喝水可預防流感」、「流感不治能自愈」、「多吃堅果能預防流感」等說法都是不準確的。
  • 新知丨葵花籽「致癌之首」,科學還是謠言?
    每天吃一些葵花籽能滿足人體一天所需的維生素 E,對安定情緒、防止細胞衰老、預防成人疾病都有好處。此外,葵花籽還具有治療失眠、增強記憶力的功效。葵花籽中含有的食用纖維比蘋果高很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證明,食用纖維可降低結腸癌的發病率。有文獻報導,向日葵中的一些化學成分具有抗腫瘤、抗炎、抗衰老、抗心絞痛和降壓等藥理作用。
  • 闢謠 | 小龍蝦與哈夫病有關?到底能不能吃?專家這樣說……
    每年的6月-9月前後是吃小龍蝦的旺季,這些謠言總會反覆在網上流傳,並引發大量關注和討論。小龍蝦也因此被網友們稱為「最按時被黑的蝦」。那麼以上這些說法到底是真的嗎?網絡上一直流傳著一個關於小龍蝦的傳說:小龍蝦並不是龍蝦,而是一種蟲子。小龍蝦不是蟲子,它其實是一種鰲蝦。
  • 這9條「科學」傳言,是真的嗎
    近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了2015年4月「科學流言榜」,袋奶加熱會鋁中毒,口香糖會粘住腸胃
  • 瘋傳小龍蝦洗出寄生蟲,真相在這裡!千萬別這麼吃!尤其這類人!
    大約5年前,一個小夥打完籃球,吃了小龍蝦,喝了冰啤酒,突然雙肋疼痛、腎功能下降、血尿,被送到醫院搶救,住院4天才好轉。「吃小龍蝦和哈夫病沒有必然聯繫!」他分析,福州小夥之所以發病,可能是他劇烈運動後,身體處於極端狀態,又吃了很多小龍蝦。哈夫病的病因達100多種,更多是肌肉擠壓損傷、用力過度、運動過度,濫用酒精或某些藥物等,吃小龍蝦後發病的患者反而很少。
  • 每次燒菜放一點錫壺裝的黃酒 一個多月後一家三口鉛中毒
    肚子痛、噁心、嘔吐,在金華打工的老楊還以為自己吃壞了東西,接到妻子和兒子打來的電話,才曉得,他們一家三口很可能是鉛中毒了,需要馬上住院。  昨天,在市紅會醫院職業病科住院的老楊一家,正進行第三天的排鉛治療,而讓他們中毒的那隻錫壺,經過檢驗,其中的鉛竟超標2000多倍。
  • 【網絡謠言粉碎機】小龍蝦與哈夫病有關?到底能不能吃?專家這樣說……
    吃小龍蝦易得「哈夫病」?這些說法,相信你肯定聽過其中一兩個。每年的6月-9月前後是吃小龍蝦的旺季,這些謠言總會反覆在網上流傳,並引發大量關注和討論。小龍蝦也因此被網友們稱為「最按時被黑的蝦」。那麼以上這些說法到底是真的嗎?網絡上一直流傳著一個關於小龍蝦的傳說:小龍蝦並不是龍蝦,而是一種蟲子。小龍蝦不是蟲子,它其實是一種鰲蝦。
  • 最新消息:專家集體闢謠,企退人別再相信了!
    下面這101條闢謠,肯定沒有全網打盡,但也基本涵蓋了最火熱的那些「大忽悠」。希望對各位朋友有用!1.香蕉、柿子、橘子、番茄、牛奶、豆漿……都可以空腹吃。44.每天吃大蒜不能防癌,但能防性騷擾。45.味精不管加不加熱,都不致癌。46.沒有單一的食物或保健品能預防癌症,沒有。
  • 2015年4月「科學」流言榜 竹炭去甲醛入榜
    人民網北京4月29日(記者 馬麗)4月科學留言榜今天發布,竹炭去甲醛、無根豆芽有毒等入榜。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
  • 為了弄清一隻小龍蝦有多少肉,這個醫生居然給它做了套 CT……
    小龍蝦也叫克氏原螯蝦、紅螯蝦和淡水小龍蝦,形似蝦而甲殼堅硬,成體長約 5.6~11.9 釐米,整體顏色包括紅色、紅棕色、粉紅色,甲殼上有明顯顆粒。但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小龍蝦好像不管吃多少只都吃不飽?考慮到手工剝小龍蝦的過程中,由於手法不同,可能會存在蝦肉殘留在蝦殼內的情況,導致出現測量誤差。
  • 蘭州拉麵不能吃了?真相是這樣的…
    此外,「多喝水可預防流感」、「流感不治能自愈」、「多吃堅果能預防流感」等說法都是不準確的。資料圖 圖文無關 楊雲 攝闢謠據中國食品闢謠聯盟消息,此謠言在2013年就出現過。當時媒體已闢謠。蘭州牛肉麵傳統工藝講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