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產地 | 非洲的心臟—蒲隆地,咖啡產區和風味特徵簡介

2021-02-17 咖啡工房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蒲隆地,位於非洲內陸,全國土地面積僅有2.8萬平方公裡,但以農業為主要收入的人民卻高達90%,其中就咖啡為最大宗。

 

| 種植歷史

 

咖啡於20世紀20年代比利時殖民時期就來到了蒲隆地,從那時起一直是該國的主要出口產品,在1933年的時候規定每名農民都必須要照料至少50棵咖啡樹。等到蒲隆地獨立了以後,咖啡的生產才開始轉為私營。

蒲隆地咖啡的價格很低,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該國持續不斷的政治動蕩和內戰,直到2010年代,咖啡行業的管理層在政府全面控制和一些私有化之間徘徊。

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因為世界銀行的大規模資助,蒲隆地大幅提高了生產優質咖啡的能力,建設了大約150個水洗處理廠。不過,這種生產優質咖啡的潛力直到2007年才實現,當時美國國際開發署開展了一個為期五年的項目,旨在將蒲隆地咖啡利益相關者引入新的咖啡市場,同時還派遣農學顧問去到蒲隆地當地與農民交流。

 

| 種植條件

 

蒲隆地的地理環境很是適合咖啡的種植,北部與盧安達接壤,東、南部與坦尚尼亞交界,西部則與剛果(金)為鄰,西南部瀕坦噶尼喀湖。境內多高原和山地,大部分是由東非大裂谷東側高原構成,全國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國」之稱。而超過一半是坐落在著名的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湖面上。

在蒲隆地幾乎沒有咖啡莊園的存在,蒲隆地的咖啡生產形態與衣索比亞比較接近,主要是小農生產為主。

 

 |  處理方法

 

蒲隆地主要是以傳統的水洗處理法為主。

 

(1)選豆

將採收的果實放在裝水的水槽裡,浸泡約24小時。這時成熟的果實會沉下去,而未熟和過熟的果實以及一些雜質會浮上來,可加以剔除。

 

(2)去除果肉

 

使用機器將果皮與果肉除去,只剩下包著內果皮的咖啡豆。這時,豆子的外面還有一層黏膜,水洗的過程就是要洗淨這層黏膜。

 

(3)發酵

黏膜的附著力很強,並不容易去除,必須放在槽內約18-36小時,使其發酵,並分解黏膜。發酵的方法有兩種,即溼行發酵與乾式發酵,顧名思義,前者加水,後者不加水。發酵的過程中,種子和內部的果肉會產生特殊的變化,這是水洗法之中最影響咖啡風味的一個步驟。

 

(4)水洗

 

使用水洗法的農場一定要建造水洗池,並能夠引進源源不絕的活水。處理時,是將完成發酵的豆子放入池內,來回推移,利用豆子的摩擦與流水的力量將咖啡豆洗到光滑潔淨。

 

(5)乾燥

 

經過水洗之後,這時,咖啡豆還包在內果皮裡,含水率達50%,必須加以乾燥,使含水率降到12%,否則他們將繼續發酵,變黴腐敗。較好的處理方法是使用陽光乾燥,雖然得費時1個-3個星期,不過,風味特佳,相當受到喜愛。另外,有些地方使用機器乾燥,大量縮短處理時間,使得風味不如陽光乾燥的咖啡。

 

(6)脫殼

 

完成乾燥的豆子便可以放在倉庫裡儲存,或者交給工廠進行脫殼,除去內果皮與銀膜。

(7)挑選與分級

 

與日曬法一樣,水洗咖啡都也有挑尋和分級的過程,用來剔除瑕疵豆,並確保較佳的質量,再交給出口商賣到世界各地。

 

 | 種植品種

 

蒲隆地的咖啡豆主要為波旁品種。波旁種是鐵皮卡(Typica)突變產生的次種,與鐵皮卡同屬現存的古老咖啡品種,綠色果實成熟時會呈現鮮紅色。

 

比起鐵皮卡種,波旁種的葉子比較寬大,生長比較密集,結實量雖然有比鐵皮卡高,但收成期同樣是2年,也算是產量少的品種,卻有優質的口感,似紅酒的酸味,餘韻甜。咖啡豆顆粒外形較大,大小一致,顏色均勻有光澤,為了採收方便,農人們會將咖啡樹修剪得不超過150釐米。

 

不過蒲隆地和盧安達一樣,這裡種植的咖啡有著容易出現馬鈴薯味的缺陷。

 

 | 咖啡產區

 

蒲隆地的咖啡主要來自以下五大產區,分別為Buyenz、Bugesera、Bweru、Kirimiro、Mumirwa,雖然還有其他的一些小型產區,但這幾個區域所出產的咖啡最為聞名。

 

Buyenz

這是蒲隆地北部與盧安達接壤的大片地區。它是主要的咖啡生產地區。在這個產區中有兩個區域值得一提:Kayanza和Ngozi。

 

Kayanza:位於蒲隆地北部,與盧安達相鄰,氣候溫和,是蒲隆地境內水洗處理廠密度第二高的產區。

 

Ngozi:位於蒲隆地北部,平均海拔在1650米。雖然它生產的咖啡少於Kayanza,但在COE的比賽中卻也顯示出其優質的潛力。蒲隆地全國25%的水洗處理廠都位於這裡。

 

GITEGA

 

這是一個位於蒲隆地中部的產區,也是兩個國營幹式處理場的所在地之一。處理場的主要任務是在外銷之前進行最後的處理與質量管理。該產區的海拔平均是1450米。

 

Mumirwa

 

Mumirwa地區位於該國北部的盧安達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邊界。該地區的海拔高度在1100至2000米之間,平均降水量為每年1100毫米。全年的溫度範圍從18攝氏度到22攝氏度。

 

 | COE

 

  蒲隆地咖啡的競賽模式主要也是COE,全名是Cup Of Excellence,是世界10個主要咖啡產國共同使用的一個精品咖啡競賽系統。

由國際杯測師組成評審團,咖啡農在為期三周的競賽時間內至少要參加5場杯測評比,優勝進入前10名的咖啡會再有一輪加賽。能入選COE優勝的咖啡農除了咖啡品質獲得公認優秀外,最大的收益是會有非常可觀的拍賣所得。有了好的拍賣收益,能讓咖啡農更有機會提升品質,也使消費者有更多機會喝到好咖啡,形成良性循環。

 

 | CWS&SOGESTAL

 

在咖啡產業國有化期間,蒲隆地政府在咖啡產區設置了138個小型水洗站,估計目前早就超過200個CWS(Coffee Wash Station)了。在CWS之上,會成立較大型,類似肯亞大處理場Factory或合作社Coop的組織,但在蒲隆地,叫做:Sogestal! Sogestal就是CWS的管理整合單位,由CWS小型水洗站做接收櫻桃後的處理,處理完後的後續步驟與幹處理分級、銷售等事項,交由Sogestal做,咖啡開放給民眾經營後,早先的7大sogestal變成國有與私人企業合資,目前政策是政府降低持股,通常政府低於20%而私人持有股份會超過80%,

SOGESTAL全名是Societies ManagingCoffee Washing Stations;就是Companyfor ManagingCoffee Washing Stations )。這7大SOGESTAL主要依產區與地理區域設立,肩負著水洗站的管理與後處理併兼協調品管控制與後段工作與銷售。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全部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咖啡行業交流請加小編私人微信前街,微信號:qiannjie

相關焦點

  • 咖啡產區指南|蒲隆地非洲之心
    >蒲隆地蒲隆地是一個非常優美的內陸國家,位於形勢陡峭的東非裂谷之上,地形複雜,坦幹依客湖東岸突然高聳起來的壯麗山脊是非洲兩大河流尼羅河水系與剛果河水系的分水嶺,素有「非洲之心」的優美稱號。蒲隆地「非洲之心」通過比利時人的引入,布隆廸從1930年開始種植咖啡,品種與鄰國盧安達一般多半都是波旁系列品種,咖啡生長在海拔 1750至 2000 米的高山上。路透納產區布隆廸的咖啡生產型態與衣索比亞較接近,以小農生產居多,將各自採收好的成熟漿果送至處理場統一處理。
  • 非洲咖啡產國蒲隆地咖啡故事 蒲隆地非洲之心咖啡衝煮風味描述
    蒲隆地,一個位於非洲的小眾咖啡產國,前街咖啡一直有上架一支來自布隆地的非洲之心。前街通過杯測發現蒲隆地的咖啡豆對比埃塞和肯亞的咖啡豆,蒲隆地咖啡的酸質沒有想埃塞產區的清新透徹,也沒有肯亞產區醇厚的果汁感。接下來前街就來說說蒲隆地咖啡。
  • 非洲之心的恩戈馬咖啡——蒲隆地的發展歷程故事
    昨日小編詳細看了有關非洲咖啡產區的相關書籍,了解到有著[非洲之心]之稱的蒲隆地咖啡這個國家,於是今日小編就把我所了解的分享給大家~~ 蒲隆地的咖啡約在1930年代由殖民母國比利時所引進栽種,但蒲隆地並沒有種植咖啡的歷史背景,但肥沃的沃土加上絕佳的生長環境條件,而後又加上2012年卓越杯的舉行,這十年來讓越來越多農民開始種植這種作物,並且蒲隆地的精品豆擁有酸甜感與細緻的香料變化
  • 咖啡小白進階3:感受咖啡迷人的酸,科普非洲產區咖啡特色
    本文經「 咖啡工房」授權轉載,原標題《咖啡小白進階Level 3 | 感受咖啡迷人的酸,非洲產區咖啡特色》作者:咖啡工房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咖啡小白進階Level 3 , 開始接受酸的咖啡,分辨各種酸,體會酸度,從咖啡小白進階Level 1 進階 咖啡小白進階Level 2 ,慢慢開始喜歡喝非洲豆
  • 蒲隆地咖啡豆蒲隆地咖啡與肯亞咖啡衣索比亞咖啡有何不同?
    卓越咖啡組織的資本在蒲隆地持有標準咖啡評級,這引起了更多國際關注,當地農民發現,咖啡可以帶來現金,改善生活質量,接受了專家和政府的指導,根據世界銀行的援助計劃,蒲隆地政府通過索Jess在全國咖啡產區建立了175家洗滌廠。。卓越杯不僅改變了咖啡小農的命運,也讓蒲隆地咖啡進入精品咖啡產業的大門。
  • 單一原產咖啡豆-非洲咖啡-蒲隆地咖啡豆
    精美的蒲隆地單一來源咖啡具有乾淨,細膩的味道,具有豐富的醇厚度和酸度,根據杯測記錄。咖啡評測表明,蒲隆地咖啡有甜漿果味道,花香和漿果般的芳香。地區:Kayanza 生長海拔:2,000米品種:波旁收穫期:3月 - 6月碾磨工藝:經過充分洗滌,在高溫床上乾燥香氣:紅醋慄味:紅色水果,茉莉,木槿,黑巧克力身體:豐富
  • 緣起講堂丨幾個小眾咖啡產地的咖啡,你了解嗎?
    說起咖啡產地,耳熟能詳的大概有巴西、越南、哥倫比亞、衣索比亞、印尼、肯亞、牙買加、巴拿馬、雲南等,這些產區的咖啡,我們在國內很容易就能喝到,已經不是什麼難事
  • 世界十大精品咖啡產區咖啡豆風味簡介
    所以,咖啡的產地廣布於南美、中美、西印度群島、亞洲、非洲、阿拉伯地區、南太平洋及大洋洲等地區。如非洲的衣索比亞、坦尚尼亞,中南美洲的巴西、哥倫比亞、牙買加、瓜地馬拉、墨西哥、宏都拉斯、哥斯大黎加,東南亞的越南、印度尼西亞等,都是主要的咖啡產地。氣候是咖啡種植的決定性因素,咖啡樹只適合生長在熱帶或亞熱帶,所以南北緯25度之間的地帶,最適合栽植咖啡。
  • 咖啡產地 | 第三大咖啡出口國之哥倫比亞,咖啡產區和產季簡介
    看推文【有隻豆子,火了...Wush Wush 是咖啡品種還是咖啡產地?】推薦閱讀咖啡產區 |  印度咖啡產地及分級制度介紹,獨特風漬處理法埃塞產地 |  Guji和西達摩產區區別,燭芒和花魁風味有什麼不一樣?
  • 世界咖啡地圖 咖啡豆種植基地分布圖 全球產區咖啡味道描述
    咖啡種植帶分布在地球的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之間。南美洲、中美洲、亞洲、非洲及幾個咖啡種植島(夏威夷和牙買加)均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那裡氣候炎熱而溼潤。南美洲和中美洲咖啡產量約佔世界供應總量70%。亞洲和非洲咖啡產量約佔世界供應總量20%。咖啡種植島咖啡產量約佔世界咖啡供應總量10%。
  • roast咖啡烘焙雜誌 | 烘焙 |如何烘焙不同產區的咖啡
    咖啡生產國的氣候,土壤類型,種植海拔等微氣候條件各不相同,進而各國所產的咖啡也有所區別。在烘焙過程中不同的咖啡豆對熱能的反應狀態不一樣,烘焙師在烘焙過程中要突出咖啡豆的某些特點,以上原因表明在烘焙咖啡時不同的咖啡豆需要不同的烘焙方式。本文簡單介紹一些烘焙過程中需要考慮的與咖啡產地有關的因素。咖啡豆種植海拔是咖啡烘焙中重要的注意事項之一。海拔與咖啡豆的密度有關。
  • 咖啡產區和地域之味
    這三個字母展開來就是Single Original Espresso,也叫單一產地特濃。SOE做基底製作的咖啡會放大咖啡豆本身的特點,比如花香、熱帶水果或是堅果類的風味。下次到咖啡館,如果咖啡師問你要不要試試SOE,你知道怎麼選了麼?2、手衝咖啡國人對手衝咖啡的接受度其實是很高的,因為中國有悠久的飲茶文化。
  • 咖啡小白進階:十大美洲產區咖啡特色,從均衡的美洲豆開始學咖啡
    本文經「 咖啡工房」授權轉載,原標題《咖啡小白進階Level 1 | 十大美洲產區咖啡特色,從均衡的美洲豆開始學咖啡》作者:咖啡工房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咖啡小白,剛開始喝到的就是咖啡味,聞到的就只有咖啡香啊!很正常!!
  • 【咖啡產地】瓜地馬拉,八大產區的風味和特點
    瓜地馬拉的咖啡產地:     馬德雷(SierraMadre)火山的山坡為種植上等咖啡豆提供了理想的條件,高海拔地帶生長的咖啡生機盎然。這種咖啡具有混合風味,帶有香料味道。此地的特硬咖啡豆是難得一見的好咖啡,它顆粒飽滿,味美可口,酸度均衡。    安地卡島(Antigua)也是咖啡的著名產地。
  • 一杯咖啡背後的故事——產地
    原始的咖啡豆烘培方式以前大家在品嘗一杯美味咖啡時,很少有人去思考咖啡背後的故事,比如咖啡的產地,咖啡的生產者,咖啡的品種等等這些關於咖啡豆的細節屬性。但隨著第三波咖啡浪潮的來臨,人們逐漸開始關注一杯咖啡背後的故事了,今天給讓我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下咖啡產區。咖啡樹是一種比較嬌氣的樹種,它只適合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也就是大概南北緯25度之前這個區域,我們稱之為咖啡帶。
  • 科普| 除了肯亞和埃塞,非洲還有什麼咖啡國家?
    在咖啡館中我們比較常見的衣索比亞以及肯亞都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非洲咖啡豆。那麼除了這兩個咖啡產國之外,非洲還有什麼地方種植產出咖啡呢? 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非洲咖啡的那些產國吧。 衣索比亞是非洲阿拉伯種咖啡的主要生產國之一,出產全世界最好的阿拉伯種咖啡。
  • 非洲精品咖啡產區 衣索比亞咖啡的肯亞咖啡風味有什麼不一樣
    非洲著名的咖啡產國衣索比亞和肯亞在精品咖啡界裡面赫赫有名,兩個產區的的咖啡風味都是一柑橘果調為主,但不同的是衣索比亞的咖啡風味是明亮的酸質,口感乾淨清爽。而肯亞的咖啡風味則是漿果果汁般的飽滿感,例如番茄汁。在前街咖啡,非洲產區的咖啡豆佔了上架豆子裡面的佔30-40%,從前街上架比例來說就清晰看到非洲產區的咖啡很受大眾的喜愛。
  • 世界咖啡三大產區 亞洲產區風味特色&印尼印度雲南咖啡風味特點
    全球大部分的咖啡產區都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我們稱之為「咖啡帶」。咖啡帶分為南美洲、中美洲、亞洲、非洲及幾個咖啡種植島(包括夏威夷和牙買加)均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那裡氣候炎熱而溼潤。南美洲和中美洲咖啡產量約佔世界供應總量70%。亞洲和非洲咖啡產量約佔世界供應總量20%。
  • 咖啡產區 | 秘魯咖啡豆產地及風味簡介
    秘魯咖啡,以有機咖啡出名。     風味口感特徵:優質均衡,酸度適口,可用於混合咖啡  秘魯是一個盛產咖啡的國度——只有10%的阿拉比卡咖啡可以被稱之為精品咖啡。高海拔帶來的高原氣候,以及適宜的溫度、空氣、光照,肥沃的土壤,這些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拉長了咖啡豆生長期,為種植可口、芳香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提供了完美的條件。
  • 衣索比亞——咖啡產地的分類
    衣索比亞的咖啡產地衣索比亞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在這裡,咖啡是最常見的飲料所以在這裡也發展出了許多不同種類的咖啡,根據咖啡豆種類的不同,分為了現如今的九大產地。利姆精品產區主要種植當地原生種Heirloom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