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味乾貨市場門庭冷落生意淡 魚翅價格猛降七八成

2020-12-18 水產養殖網

廣州海味乾貨市場門庭冷落生意淡 魚翅價格猛降七八成

2013-12-31 08:1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新快報        瀏覽量: 4867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魚翅銷量驟減八成,鮑魚燕窩成交量銳減過半,價格普降五成

  12月的一德路,悲喜兩重天。

  聖誕,一德路東西兩端的玩具、精品市場如期繁華,節日氣息濃鬱,行人摩肩接踵。年關將至,一德路中部海味乾貨市場說好的熱鬧卻沒來,不見往日的人車爭道,聽不到曾經響徹半條街的手推車夫號,甚至連濃鬱的海鮮味也淡了。

  價格普降約五成,顧客減了約八成,一德路海味乾貨老闆們說,他們已經默默承受這雙重打擊近一年。

  一個星期無一單生意,檔主萌生去意

  一德路著名的海味乾貨市場山海城,最近無論是周中還是周末都顯得很冷清。

  行走其間,有兩大明顯感覺:氣味淡了,走路速度快了。這種感覺是與新快報記者前兩次走訪對比而得,一次是今年1月份的糖幹海參事件,另一次是去年9月份的假魚翅風波。

  喝茶、玩手機、打牌、煲電視劇,成了山海城二樓檔主陳先生(化名)用來打發一天苦悶的常用方法。「都沒人來,經常白等一天沒生意,有的檔口一個星期沒一單生意,天天耗在那,都想轉行了。」

  「行情低迷很難挽回。」廣州市海味乾果行業商會榮譽主席王少波從業20餘年,直言現狀的艱難。他列出一組數據,2011年能賣出150斤魚翅,2012年能賣100斤,今年最多才30斤。「這相當於銷量減少了八成。」魚翅價格從去年9月份,受浙江假魚翅風波影響開始一直下跌,而帶給他們的最大影響是銷量的銳減。

  除了魚翅之外,鮑魚、燕窩也是重災區,銷量均銳減過半。

  面對即將到來的年關,王少波感到很悲觀,「去年過年就不好,只是今年更不好,對商家而言也是最痛苦的。其實每年一德路海味生意最好的時候就是聖誕、元旦,你看現在的樣子,哪裡好?」

  年前一個月生意本最旺,

  現在拍烏蠅

  作為鮑參翅肚消費的主要集散地,一德路佔據了全國五成左右的市場份額。而在歷年來的銷售額中,送禮和酒樓採購消費超過八成,消費者自己購買食用所佔比例非常少。王少波感嘆,政府嚴禁大吃大喝之後,酒樓吃飯、購買送禮的人少了,甚至還出現了酒樓退貨的現象。這幾乎是對一德路鮑參翅肚業的毀滅性打擊。

  「往年這個時候一德路車水馬龍,門口的路堵得水洩不通。」廣州市海味乾果行業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伍惠漢看著窗外若有所思。他說,每年年前一個月是一德路的銷售旺季,市場內人流量非常大,今年市場內則冷冷清清。

  下午5時許,山海城大多數商家關門收鋪了,而在距離他們不到兩百米的玩具、精品市場,依舊水洩不通。

  魚翅基本上賣不出去,價格跌了七八成

  「今年買海味乾貨是最抵的,便宜過吃牛羊肉。」面對慘澹的行情,曾經牛氣的海味乾貨老闆也放下了身段,如是推銷。走過的陌生面孔,幾乎無一例外被當作顧客,接受期盼的目光。

  也許是為了維護一德路或者是海味乾貨的品位尊嚴,行走店鋪間,所看到的價格牌並不會出現「跳樓價」、「大放血」之類的促銷字樣。但是細問之,卻發現上面標的價格都是「假」的。往年每斤6000-7000元的高檔海參,現在只要3000-4000元,便宜的已經降到1500元;往年7000-8000元一斤的燕窩,目前已降到了3000-4000元。標價1800元的魚翅,可能600元就可以成交。

  「海參、鮑魚、魚翅,基本上全部都降到了近5年來的最低價,降了超過五成。」作為行業大佬,一如既往淡定的伍惠漢語氣中透著失望和無奈。他說,降價五成的說法只能算是概數,因為遭受重創的魚翅已經基本上賣不出去,價格比往年降低了七到八成。

  價格低,是否意味著買的人會多起來?山海城德鋒海味行總經理張澤鋒的答案是否定的,「這一行跟市場賣菜不同,它不是日常必需品,沒幾個人會來這裡像買菜一樣買海味乾貨的。」

  以前都是搶著租,現在一層有幾間空鋪

  在一德路的海味乾貨市場裡,一樓商鋪最為吃香,二樓稍次,地下再差一級,三樓以上則基本上是倉庫了。張澤鋒說,這是海味乾貨市場的特有現象,「不像百貨,可以做到六七層,因為我們的客源相對單一。」

  正因為這種特有現象,諸如海中寶、山海城這樣的大型海味乾貨賣場的一樓和二樓店鋪租金居高不下,但卻供不應求,甚至「搶著租」。不過,記者採訪發現,這些以往「搶著租」的店鋪已經出現了空鋪,山海城的二樓,至少有7家閉門歇業。「這是前所未有的。」張澤鋒嘆道。

  關門大吉,對於海味乾貨老闆來說意味著徹底離開這個行業,「因為傳統海味乾貨業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關閉門面,這會涉及整個經營鏈條的變動,簡單來說就是三角帳關係。」

  在空鋪現象的背後,張澤鋒還透露了另外一種無奈的應對之法,那就是從一樓搬到二樓,再從二樓搬到地下,「這種做法其實就是證明檔主還在硬撐,到了地下還撐不住,就等著改行了。」

  硬撐、死守,只是不知還能守多久……

  海味乾貨老闆迷茫中度年關

  提及一德路海味乾貨老闆,很多地道廣州人都會豎起大拇指,「有錢!」高檔、奢華的鮑參翅肚造就了大批商界大咖,其中不少還是家族式的,傳了幾代人。坊間傳聞,在一德路擁有一家海味店,身家少說上千萬。

  熬過冬天,就是春天。以批發為主體的一德路海味乾貨市場老闆們自然懂得這個道理。從寒冬來臨之時,他們就一直在等待,謀劃著如何在困境中絕地反擊,這是他們多年來摸爬滾打所慣常經歷的洗禮。

  不過,讓他們很失望的是,這個寒冬似乎有點長。在物價飛漲的現實裡,海味乾貨價格卻一路下跌,顧客越來越少。老闆們祈禱著減租,寄希望於商會,甚至憧憬著整個市場升級改造,一切都是為了硬撐、死守一德路這一海味乾貨金字招牌。

  掛出來的標價都可以猛打折

  張澤鋒是山海城德鋒海味行的總經理,潮汕人,從讀書起就已經跟隨父親耳濡目染海味乾貨業,至今摸爬滾打近三十年,自己當老闆也超過了十年。在他的記憶裡,今年是「最艱難的」。

  「銷量減少了近一半。」將近一米八的高個子,此時與記者交流,似乎也少了一絲底氣。說起今年的行情,他直搖頭,作為海味商會的副會長,他很有發言權:「一天不開秤的都有,有的商家甚至一個星期都不開秤啊。」

  儘管口中不停說艱難,但是張澤鋒的店裡還是擺滿了魚翅、鮑魚、海參。每一款產品上都配有手寫標籤,寫明規格,價格。其中一袋個大黃白的魚翅,標識顯示產地為陽江,價格為1000元。以此價格,並非一般人能承受,對記者的這個問題,張澤鋒無奈苦笑,「這是以前的標籤,一直沒有改變。現在四五百都可以賣了。」他邊展示邊介紹,標識為精選幹鮑,規格為14-16頭的鮑魚標價為1200元/斤實際上不到800元就可以成交,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海參、花膠的身上,也就是說,掛出來的標價都可以打折。對此,張澤鋒如是解釋,海味產品畢竟是高檔貨,即使降價不會出現諸如「大放血」之類的奪人眼球促銷字樣。

  每天早晚,張澤鋒都會從相距不遠的精品、玩具市場經過。聖誕節的到來,令這些地方擠得水洩不通。談及這一景象,他頗為感嘆,「每年冬天往往是一德路的春天,聖誕、元旦雙節是一德路生意最好的時候。可今年,聖誕節說來就來了,整個市場內還是冷冷清清,來來去去都是熟悉的自己人。見到一個陌生面孔路過,大家都會湊上去搭訕。換在以前,忙都忙不過,誰有空閒去搭訕啊。」

  如何應對?聽到這個問題,張澤鋒環視一周檔口的貨,似乎在躲避可能來自記者的同情眼神,許久才冒出三個字,「只能熬」。

  酒樓以前一周拿100隻鮑魚,現在3個月拿100隻

  在海中寶市場賣鮑魚的周先生(化名)來自福建,屬於一德路的「新軍」,因而低調得不願意透露真姓名。但對於生意,他很健談。

  周先生是海島人,在老家有自己的收購場和加工場,屬自產自銷型。從2007年入行,到北京、上海、廣州均開分店,周先生用了5年時間。「2007、2008年的時候,大家(消費者)都不怎麼懂行情,很容易就入行了,2012年的時候,我們開始擴張。」

  去年9月,周先生從電視上得悉「假魚翅」事件,並未在意,因為與自己的鮑魚並無多大關係。然而到了今年,事情出現了變化。「最明顯的就是酒樓,以前每個星期都會過來拿貨,慢慢變到一個月來一次,幾個月來一次,現在乾脆不來了。」周先生望了望身旁堆了好幾層包裝好的紙箱說。

  他舉例道,有一間酒樓,去年一個星期就拿一件鮑魚。一件鮑魚一般有100隻,以一桌6人,一人一頭來算,只要每天能保持有兩桌客人點鮑魚,一個星期就基本可以消化完。不過,現在這家酒樓三個月才拿一件,「這意味著一天只能消化一隻鮑魚,基本上等於酒樓不做鮑魚了。」今年中秋、端午、國慶三節,周先生的這位酒樓常客總共只拿了一件鮑魚。

  依慣例,周先生一個月的鮑魚營業額能達到40萬元,現在只剩下三分之一。而以中秋、端午、國慶三節為例,正常情況下一個月營業額可以上升300%-500%,但今年只上升了100%。「前來購買的別說熟客,有遊客過來就不錯了。」

  另外一個數據則令周先生苦笑,「三分之一的利潤卻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一。」他說,去年40隻鮑魚可以賣到700多元,現在只能賣400多元,已經接近成本價。

  「撇開店面人工不算(自家生意),算上水、電、鋪租,一個月的營業額剛好頂住開銷。我們就是這麼撐著。」周先生說。目前價格低,依照低買高賣的原則,不失為一個機會,但是付出的代價是多少,周先生說自己並不知道。他甚至透露,在這一過程中,已經有商家頂不住壓力,做出以次充好的欺詐行為減輕損失。

  難以啟齒的三角帳

  無論是張澤鋒,還是陳先生,以及其他受訪一德路海味乾貨老闆,談及「寒冬」都提到了一個「熬」字。而在商會下發的「抱團過冬」鼓勵信,記者找到了「白條」一詞。

  在周先生看來,這個白條有另外一個名字,三角帳。提起這個三角帳,老闆們都三緘其口,卻不否認。

  「做批發的,都或多或少保留這個傳統,也就是互相欠帳。」周先生說,也即許多海味乾貨老闆所存貨物並未結帳,需等待貨物賣出再填充。「在這種情況下,門面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關門了,下家肯定要催你的帳。所以做這一行的,經常虧本賣也要把門面撐下去,否則徹底玩完。」

  ■析因

  酒樓採購大縮水禮品消費更理性

  新快報訊對於海味乾貨寒冬,老闆們、商會負責人給出的分析基本類同,政策影響下,酒樓生意難做,人們思維觀念轉變,旅遊市場的限制。

  廣州市海味乾果行業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伍惠漢則道出了本質,「一德路海味乾貨的生命線基本是酒樓,各種政策接連出臺,大環境下,很多酒店的海味生意做不下去,甚至出現倒閉。現在酒樓開始走低端路線,鮑參翅肚做得少,也就基本上斷了商家的財路。」主營鮑魚的老闆周先生如是分析說,「第一是受一些政策因素影響,酒樓生意難做,直接影響最大,但是從長期來看,它只佔3成左右。」而第二個因素,則從根本上動搖了海味乾貨的「江湖地位」,「隨著信息的流通,人們對於營養的追求越發具體明了,以前有錢人大魚大肉,現在很多有錢人吃青菜,加上一些關於『燕窩、魚翅、海參、鮑魚沒營養』的說法。」周先生對這個變化尤為不滿,「一個人吃東西,不能只是從營養來看待的,比如說10萬的車和100萬的車,目的也都是出行,可是為什麼兩種都有人開呢?」

  旅遊市場的限制,被認為是切斷海味乾貨產業鏈的一環。周先生介紹,在以往,許多沿海旅遊景點都設有海味乾貨購買點,這些點從客觀上起到了維持高價位、保證市場交易量的作用。「有價有量,漁民才有生計,才會去捕撈,導遊也不帶著遊客去買了,價格低了,而且不穩定,自然行業就會蕭條。」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海味乾貨市場門庭冷落生意淡 魚翅價格跌了七八成
    原標題:一德路海味乾貨市場 門庭冷落生意淡1  煎守一德路   聖誕,一德路東西兩端的玩具、精品市場如期繁華,節日氣息濃鬱,行人摩肩接踵。年關將至,一德路中部海味乾貨市場說好的熱鬧卻沒來,不見往日的人車爭道,聽不到曾經響徹半條街的手推車夫號,甚至連濃鬱的海鮮味也淡了。
  • 廣州海味乾貨價格驟降三成七成經營者虧本
    但是,今年廣州最大的海味批發市場―――一德路海味批發市場的檔主們一點兒也笑不出來,「往年此時海味乾貨的價格早已不斷走高,但是現在的價格卻比年初整體下跌30%左右。接下來依舊沒有看到上升的苗頭,估計下跌趨勢還將繼續。」廣州市海味乾果行業商會副會長楊智強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經營海味生意32年,今年是最慘的一年。」
  • 高檔海味市場節前遇冷 廣州魚翅銷量暴跌九成
    臨近春節,魚翅等高檔海味本應迎來消費旺季。然而今年,隨著環保觀念的深入、消費習慣的改變,以及公務消費市場的退出,高檔海味市場迎來「寒冬」。   廣州一德路是東南亞最大的海味乾貨批發市場,其中魚翅的交易量佔全國七成。
  • 公務接待禁魚翅 成都海味乾貨銷量降九成
    青石橋是成都市最大的水產品批發市場,黃哥(化名)是這裡的一家海味乾貨鋪老闆,主要經營魚翅、鮑魚、海參、花膠、燕窩等名貴食材。自2012年底中央下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後,「節約風」吹遍全國,更從「會議室」吹到了「餐桌」。一年多來,黃哥的生意日漸下滑,當魚販們在不停裝箱準備發貨時,他只能獨坐電腦前,看新聞、玩遊戲來打發時間。
  • 鮑魚海參燕窩琳琅滿目 一德路高檔海味市場節前回暖
    花膠、香菇這些乾貨大多質優價廉;而開心果、瓜子、葡萄乾等散裝貨品,在一德路這裡價格便宜、種類多。新快報記者走訪發現,一德路的食品、海味批發市場連日來熱鬧非凡,眾多精明的老廣們紛紛全家出動來這裡掃貨,售賣開心果、瓜子、花生、葡萄乾等在內的店鋪人頭湧湧。此外,這裡的墨魚、魷魚、瑤柱等海味乾貨的零售生意也相當火爆。
  • 廣州一德路147家海味檔停售魚翅 26181.5公斤魚翅下架
    在一德路某海鮮批發市場內,有檔主向記者展示他們庫存的魚翅,並堅稱自己賣的是真貨。顧展旭 攝一德路上147家海味檔或已關門,或已停售全部魚翅產品。昨日,廣州工商部門對145家經營者銷售的無完整進貨單據的26181.5公斤魚翅已責令下架停售,待提供相關單據後方可復售。昨日,「浙江省曝光魚翅涉假案,廣州一德路成來源地」新聞出街後,引起了工商部門的注意。記者跟隨工商部門走訪核查中發現,一德路上147家海味檔或已關門,或已停售全部魚翅產品,其中包括2家最初就持有正規票證來源的魚翅商。
  • 【中國夢·踐行者】廣州海味市場的隱形衛士:維護公正、誠信與品牌
    他是廣州海味乾果行業商會執行會長,維護著公正、誠信與品牌文/圖 金羊網記者 甘韻儀100多年來,從果欄、菜欄、魚欄,到入室經營,廣州一德路海味市場逐漸形成商業氣候,如今已佔據國內海味乾果批發市場龍頭老大地位,擁有海味市場10個,面積達4萬平方米,1200多家商戶身處其中,也成為廣州的一張名片。
  • 杭州城最大水產市場魚翅難求 高端酒店業績暴跌
    近日,記者走訪了杭州近江水產市場,發現昔日杭州最大最全的水產市場如今門庭冷落。近江水產市場位於杭州市江幹區,是杭州市最大的水產批發市場之一,為杭州大部分的酒店提供水產品。「去年12月的時候,早上六七點天還沒有全亮,市場裡的人就已經很多了,外面的車都開不進來,全是來買海鮮的。但是今年,到大中午了,市場裡的人還是稀稀拉拉的。」
  • 年輕人口味西化 香港海味老行尊嘆輝煌不再
    後來鹹魚生意越來越淡,逐漸被海味生意取代,德輔道西一帶成為海味店中地,上千家店鋪專營來自五湖四海的海味珍品及珍貴藥材,如蠔豉、魷魚乾、章魚乾、螺片、蝦米、海參、魚翅、花膠、瑤柱、燕窩、冬菇、鮑魚乾……琳琅滿目。後來香港旅遊發展局規劃將這裡發展為景點,便改名為海味街。
  • 廣州:想慳錢過個年 現在就辦海味乾貨
    信息時報記者 巢曉 攝  其價格比往年要低,但接近年關會漲價  距春節還有一個月左右,這天氣也不像是過年的感覺,但在不少批發市場及商場超市裡已經有了「年味」,批發市場裡忙著入年貨的零售商家不在少數。記者了解到,今年的海味市場並不景氣,價格也比去年要低。而過年的糖果、零食價格卻普遍上漲,多個商場已早早推出「年貨團購」活動吸引鏗錢師奶。
  • 吃分享:北海海味多少錢一包,北海海味乾貨怎麼吃,海味袋裝零食
    北海的海味乾貨其實有很多種,不同的種類價格上也相差較大。比如像海參、沙蟲、鮑魚等比較名貴的海味,一般乾貨要400元左右一斤,如果是野生淡幹的,要1800元左右一斤;如果是魷魚、鱈魚、黃魚、紅娘魚就比較便宜了,一般是5-9塊左右一斤,可見種類不同價格上差距非常大。
  • 廣州一德路,本地人的乾貨倉庫,外地遊客的粵味聖地
    在廣州有這樣一條路,南方沿海地區的人對它很有興趣,香港師奶們還專門組團來掃貨,但是沿海以外的遊客有的道此地之後會掩鼻而去,這就是被稱為廣州的「乾貨倉庫」的一德路,又叫海味街。一德路位於廣州越秀區,因為民國時拆城牆而修建,因為路上有「一德學社」而得名。一千多米長的路上有兩大招牌,一個是遊客常去的石室聖心大教堂,另外一個就是這個全國最大的乾貨批發市場了。一德路批發的東西可謂包羅萬有,你要鮑參翅肚,有!要芝麻綠豆,也有!
  • 中國魚翅消費量降7成 全球捕鯊量一點沒少
    魚翅是軟骨組織,被認為沒什麼營養。 東方IC 資料  目前在中國,不論是北上廣,還是產地市場,魚翅價格普降約六成,交易量下降約七成,顧客減少約八成。  「2009年是魚翅貿易的頂峰。那時候,誰也想不到,會跌得像今天這麼慘。」吳益懷是廣州知名的海味商人,和魚翅打交道多年。他記得,自己公司2009年的魚翅銷量達十幾噸,原材料價格,在1000-1200元/公斤。但2015年銷量已下降80%,原材料價格則降到了300-400元/公斤。
  • 饕餮中國︱「淡而無味」的魚翅何以受到追捧
    甚至《爾雅翼》寫得明白的鯊魚膾,也被康熙年間的《漳州府志》解釋成了「今魚翅是也」。無味的美食說來也是奇怪,明清以後,魚翅儘管深受食客追捧,被視為「海味八珍」之一;但它其實是種並不太合格的「美食」。與海參、燕窩湯一樣,魚翅的本身也是淡而無味,只取其嫩脆堪嚼而已。它之所以能夠成為美味,完全源自廚師的烹飪手藝。
  • 廣州人「痴迷」煲湯,專設一條街賣食材,各色海產令人大開眼界
    我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在廣州路人皆知的一德路,也是一個到處都充斥著「鹹魚味」的地方,因為這條長約1.1公裡的老街,是廣州赫赫有名的海味乾貨批發市場,簡單地說,這裡每個店鋪販賣的都是煲湯食材,也被網友戲稱為廣州最有「味」兒的街道。廣州人吃海味吃得很細緻,鮮有鮮的吃法,幹有幹的美味。因為煲湯,一德路成為了著名的海味街。
  • 乾貨市場150元/斤「魚翅」隨便買 利潤驚人
    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對魚翅有著這樣的記載。數百年來,人們將魚翅奉為珍品,請客吃飯以吃魚翅,為上等佳餚。近年來頻頻有專家對魚翅的營養、來源以及成份等提出質疑。本報記者兵分多路,對上海高檔海產品進行調查。發現在一些批發市場內,「天價」魚翅,此處竟為150元一斤,而這樣的魚翅竟隨處可以購得。
  • 廣州市場貴价幹鮑魚銷量暴跌六成 批發商面臨資金問題
    昨日,羊城晚報記者在廣州最大的海味乾貨交易市場一德路海味批發市場了解到,由於需求下降,今年以來,多家幹鮑魚批發商的生意大幅縮水,同比降幅達到六成左右。而為了回籠資金,甚至有幹鮑魚批發商尋求典當幹鮑。銷售遇冷&nbsp生意額驟減昨日,記者走訪了一德路的海味批發市場。只見多個批發市場內僅有零星幾位顧客在詢問幹鮑魚價格,而真正購買者寥寥無幾。
  • 全國各地的乾貨市場有哪些?
    中國是一個飲食大國,因此全國各地形成了很多乾貨市場,只要留意,在你身邊就可以找到,常見的乾貨分為乾果、幹蔬、調味料、雜糧、飲品、藥膳、果脯,乾貨批發市場國內比較大的有北京、上海、山東滕州等地。
  • 調查稱國內魚翅4成系明膠合成 每斤成本僅20元
    ○二十元「素魚翅」變千元海珍記者在廣州、濟南等地暗訪發現,除了幾百元、上千元一斤的真魚翅,市場上還有另外一種「素魚翅」(人工合成魚翅),裡面是金黃色的幹「粉絲」,只需20元就能買上一斤。據業內人士介紹,魚翅是鯊魚的背鰭、尾鰭等去皮肉製成,價格昂貴,由於品質不同,一般1斤真魚翅批發價在800元到3000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