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狂歡夜 人山人海擠社火

2020-12-21 永明影像

「咚咚鏘、咚咚鏘、咚咚鏘咚鏘咚鏘……」2月19日,從中國河南省林州市東姚鎮東溝村裡傳出了陣陣鑼鼓聲,這是東溝村每年的「舞動社火鬧新春」社火表演,來自本村的群眾身穿表演服裝、手持道具,個個精神抖擻,踏著旋律盡情表演,用自己的方式,為來自方圓周邊近萬名群眾帶來一場盛大、熱鬧的社火盛宴。

還沒有進村子,就遠遠望見村口地邊站滿了人。

村口的道路上也是起來看熱鬧的以及準備表演節目的人群。

人們簇擁著向前挪動。小小的街道擠提水洩不通。

入村就只見人頭,擠不過人身。這個面積2500畝的小村莊,卻擁擠著上萬看客,足見得社火的「火」勁兒。

據了解,東溝村社火源遠流長,傳說是從明朝時興起。社火通常取材於三國時兩兵交戰的故事,又融入了當地的民俗風情,展示的國術表演不僅是拳腳功夫和兵器表演,更有民間雜耍、秧歌,舞龍、盤鼓及東溝村版的西遊記。

東溝村版的《西遊記》更是高潮,在高高架起的鋼繩上將演員吊起,空中表演西遊記裡的唐僧師徒、白骨精、鐵扇公主、觀音菩薩等。

氣勢豪派的民間文藝上演著一曲曲精彩。空中飛人的西遊記將唐僧師徒們演繹得淋漓盡致,驚險刺激!

滿大街、滿地裡、滿院裡、滿樹上、滿肩頭……到處擠滿了人。

不知不覺二個小時過去了,東溝村的社火節目演完了,但熱情的觀眾還沉醉在西遊記的夢境中,感到意猶未盡,不要緊,晚上還在更精彩的社火表演與煙火,請繼續瀏覽。

晚上,天剛剛暗下來,陸續有人就聚焦在村委會門口了,有人玩起煙火,年味更濃了。

還有人點燃了孔明燈,祈福美好生活。

人越來越多,不斷有人燃起小煙火。

來了!人擠滿了街道,但表演的隊伍也擠進來了。

人擠的更多了,狂歡開始了。

舞龍雖然精彩,但臺上的鑼鼓也開始了

國術表演,這是東溝村的項目。據說這種有拳腳功夫和十八般兵器的藝術表演,取材於三國赤壁之戰甘寧戰張遼一段。國術在東溝得到了很好的傳承,每年元宵節,村裡老中青三代的國術表演都是重頭戲,有時還會引來外地「武友」慕名前來切磋。

據了解,農曆正月以來,東溝村的社火就陸續進行準備。傳統的舞龍盤鼓、扭秧歌以及濃鬱的現代風格的廣場舞、小品、時裝秀等表演陸續登場,夜晚的再次表演以及煙火,不僅展現了東溝村群眾的藝術專長,也展示了東溝村群眾意氣風發、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此次社火匯演正是一次凝聚正能量、勃發新動能的文化盛會,大力宣傳了東溝村傳承幾百年的民間藝術特色和民俗文化瑰寶,更促進了林州市群眾文藝的大繁榮大發展。 

相關焦點

  • 正月十五元宵節,埔寨火龍狂歡夜!
    正月十五元宵之夜,埔寨鎮舉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燒火龍」表演活動。今年元宵節,埔寨鎮一共製作了2條「火龍」,其中樹德堂一條,埔東樓下一條,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近十萬群眾觀賞,大家一起狂歡!晚上7點左右,月亮高高的掛著空中,整個現場已經人山人海,整個廣場被圍的水洩不通,在都等待火龍的到來。晚上8點30分,活動正式開始,火纜隊圍繞在「火龍」四周,護送到廣場表演,幾十名赤膊壯漢手擎「火龍」,繞場三周,金龍出洞」,向觀眾致禮。
  • 正月十五夜,觀燈賞月時
    在唐朝,描寫上元節的最著名的詩篇應該就是蘇味道的一首詩《正月十五夜》,這首詩是這樣的: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因為唐朝的時候還沒有出現元宵,所以,正月十五那天,古人最重要的活動就是點花燈賞月亮。平時的晚上都要宵禁的,所以也只有在上元節這幾天會解除宵禁,讓大家出來賞燈。這一天,上至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會擁上街頭看花燈。
  • 麥積社火(原創文史)
    由於先民對土地與火的崇拜,產生了祭祀社與火的風俗,後隨社會發展及人們認識能力的提高,祭祀社火的儀式逐漸增加,演變成為一種規模盛大、內容豐富的民間娛樂活動。麥積社火取材廣泛,以反映社會各階層現實生活為主,也有一些取材於古代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和傳統戲劇故事。
  • 正月十五鬧元宵,你知道元宵節的這些民俗活動嗎?
    轉眼間,春節假日已經過完,大家紛紛走上工作崗位,但是,在傳統觀念裡,春節還沒有過完,畢竟古人們是將正月十五作為大年的最後一天,故正月十五那日,農村老輩們常將之稱為過大年
  • 今天是元宵節,品蘇味道《正月十五夜》,感受上元夜的熱鬧與壯觀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我們俗稱的元宵節,現代人對這一天的記憶似乎只剩下了吃元宵,而在古代的這一天,卻是意義非凡。在唐代的正月十五,對人們來說有兩大好處,一是可以看到平時絕對看不到的各式花燈,第二個好處便是不禁夜。
  • 《正月十五夜》與你靜靜邂逅
    月色正好,詩意正濃,邀君齊賞最美《正月十五夜》唐·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京城取消了夜禁,計時的玉漏你也不要著忙,莫讓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過去。農曆正月十五為上元節,後來也稱元宵節。據《大唐新語》記載,武則天時,每年這天晚上,京城長安都要大放花燈,夜間照例不戒嚴,觀賞花燈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門貴族車馬喧譁,市井之民歡歌笑語,通宵都在熱鬧的氣氛中度過。文人數百人賦詩記其盛景,當時以蘇味道、郭利貞、崔液三人所作為絕唱。
  • 社火鬧元宵
    社火鬧元宵 社火鬧元宵燕趙都市報記者 韋佳攝影報導    桃林坪村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西部山區二十公裡處,村裡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都有一場熱鬧的花臉社火表演。
  • 農曆正月十五寧夏社火大賽取消!
    寧夏親水體育中心 2020年1月24日 寧夏文化和旅遊廳:農曆正月十五寧夏社火大賽正式取消 1月24日,記者從寧夏文化和旅遊廳獲悉,寧夏文化和旅遊廳面向寧夏各市文化和旅遊部門
  • (元宵節)蘇味道《正月十五夜》最好的元宵詩
    蘇味道這首《正月十五夜》寫的就是唐朝上元節的狂歡。第一句,「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火樹銀花形容燈光絢爛。可能有人會說,這不是形容焰火的嗎?當然不是,唐朝還沒有焰火呢。但是唐朝的時候,正月十五點燈的規模特別大。比如唐玄宗的時候,在皇城前面樹燈輪,高二十丈,上面掛五萬盞燈,可以想像何等壯觀。所謂火樹銀花,就是說在燈光照耀下,樹如火樹,燈如銀花。那為什麼「火樹銀花合」呢?
  • 正月十五去大理「鬧元宵」啦,還有一年一度的蘭花展
    在很多地區正月十五是團團圓圓的元宵節而大理的正月十五可不只是過元宵節大理正月十五的活動可是相當豐富呢>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
  • 天水市麥積區正月十三社火匯演鬧新春
    由於先民對土地與火的崇拜,產生了祭祀社與火的風俗,後隨社會發展及人們認識能力的提高,祭祀社火的儀式逐漸增加,演變成為一種規模盛大、內容豐富的民間娛樂活動。麥積社火取材廣泛,以反映社會各階層現實生活為主,也有一些取材於古代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和傳統戲劇故事。
  • 夜聽丨風中的社火
    【夜聽也許,接了社火的莊稼人,早就盼著這一天。他們在場院裡擺好了桌椅,準備了燒酒和搭紅用的錦鍛綈花被面。在家境殷實的村民家裡,安排了招待社火演員的酸菜火鍋和白面花卷。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也被請到了桌子前面,他們樂呵呵地捋著山羊鬍子,為村子裡尊老愛幼的遺風和即將開始的傳統社火表演而欣然。
  • 元宵節 東風夜放花千樹 正月十五鬧花燈
    到了正月十五夜,元宵在自己的燈上特意寫上「元宵」二字,元宵的父母與弟弟也進京城看花燈。弟弟高喊 「元宵——姐」!一家人就這樣相聚了。這一幕被漢武帝看到,脫口而出:「好個元宵節啊!」皇帝金口玉言,從此,正月十五就叫「元宵節」了。有學者認為,元宵節是古代的情人節。元宵之夜,不論男女都可以到街市看花燈,男女相遇,易產生愛情。
  • 《正月十五夜》——且看古代的元宵節如何熱鬧非凡
    元宵節正月十五夜唐代: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金吾衛今晚也解除了宵禁,計時的玉漏你不要走得太快讓這美好的元宵之夜就匆匆過去了。這首詩描繪的是唐朝的武則天時期,正月十五洛陽城裡的熱鬧非凡的景象,根據史料《大唐新語》記載:每年在正月十四至十六這三天,洛陽城內都要舉行盛大的燈會,這三天的夜間不再執行宵禁,去往燈會看燈賞月的人可以說是人山人海,燈會上不僅有豪門貴族也有平民百姓,但在這裡都匯聚在了一起,整個通宵都是在這種熱鬧的氛圍中度過。
  • 「金豬納祥」天水秦州大地正月十二耍社火(天之水網組圖)
    金豬歡舞慶盛世,社火拜年鬧新春!2019年2月16日(農曆正月十二)上午,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民間社火匯演精彩上演。一陣陣歡慶鑼鼓敲出新春的吉祥和喜慶,一對對龍騰獅舞舞出新年的活力和激情;一組組民俗表演展示出古城天水的文化底蘊,一張張洋溢的笑臉飽含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夾板聲聲傳遞出羲皇兒女的奮進的心聲,鑼鼓陣陣展示出龍城發展的鏗鏘腳步。帶著對全市人民新春的美好祝福和羊年生活的新的希望。
  • 天水社火與馬社火
    原標題:【甘肅日報】天水社火與馬社火  所以說,社火是民間最神聖的娛樂載體,是全民參與的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自發地傳承,使這種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得以保存下來,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與精神力量。  流行在天水、隴西一帶的社火,有傳統的秧歌、高抬、舞獅子、劃旱船、夜秧歌、高搖傘、高蹺、馬社火等。在眾多傳承不衰的社火中,唯有馬社火日漸衰微,已很少見。
  • 黃山黎陽in巷將辦萬聖節狂歡夜 「鬼貨」狂賣樂商家
    當晚中心城區的黎陽in巷第二屆黎陽萬聖狂歡夜可謂是嗨翻了天,人山人海的黎陽in巷成了一個萬人狂歡的派對。在幾條主要街區,南瓜燈、蝙蝠氣球、魔法帽等萬聖節元素為主題的陳列隨處可見,地上人人裝鬼,天上無人機放鬼,滿滿都是萬聖節搞怪、驚悚的氛圍。
  • 唐詩|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京城取消了夜禁,計時的玉漏你也不要著忙,莫讓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過去。【注釋】火樹銀花:比喻燦爛絢麗的燈光和焰火。特指上元節的燈景。此句對後世影響甚大,如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詞有:「東風夜放花千樹……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甘肅慶陽78歲農民演「社火」引導年輕人走正路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正月十五耍社火」元宵節前,在甘肅慶陽鎮原縣新城鄉新城村淺儉自然村的窯洞前,一位老者手持自製繡球引逗著舞獅,用方言說唱著,這位年屆78歲的村民王學功在當地「耍社火」已有30多年,是當地頗有名氣的「社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