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個國家的人越愛喝咖啡,代表這個國家人民的幸福指數越高。如果以這個標準來說,那中國人的幸福指數一定呈上升曲線的:從早起一杯手磨咖啡,到下午一杯美式,再到上班、出差隨身攜帶的一瓶罐裝咖啡……愛喝咖啡的中國人正越來越多。
而相比更習慣和喜歡現磨的國外來說,國人更愛即飲和速溶咖啡。有公開數據顯示,從消費佔比上看,國內速溶和即飲咖啡佔總消費量的84%,現磨咖啡佔16%。國外相反,即現磨佔84%,速溶佔16%。
在便於攜帶的即飲咖啡市場,中國消費者最熟悉的莫過於雀巢絲滑拿鐵、星巴克瓶裝星冰樂等。不過,這個市場正在湧入越來越多的「新人」——前有農夫山泉、味全貝納頌,最近更有收購了Costa的可口可樂,準備6月底在英國上市一系列新即飲包裝咖啡,並計劃進一步推廣到中國。這是可口可樂51億美元收購後Costa後,推出的第一款Costa即飲咖啡。
如此看來,中國的即飲咖啡市場真是好不熱鬧。
可口可樂想借Costa增加盈利 星巴克是其繞不開的對手
如果要給即飲咖啡下一個定義,那就是:將加工咖啡飲料裝瓶或裝罐後在零售等渠道售賣的產品,比如中國消費者熟悉的雀巢絲滑拿鐵、星巴克瓶裝星冰樂等。
在收購Costa之前,可口可樂旗下早已有即飲咖啡品牌——「喬雅咖啡」,不過並不被國內消費者所熟知,相比於喬雅咖啡,「自帶流量」的Costa知名度顯然高出許多。而此次可口可樂推出的Costa即飲咖啡,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星巴克的瓶裝咖啡。一位咖啡愛好者評論:「這是兩家咖啡巨頭從現磨咖啡市場『打』到了即飲咖啡市場。」
此前,關於星巴克和Costa的比較就沒有停止過,有人覺得星巴克更美味,有人覺得Costa性價比更高。經常購買星巴克瓶裝咖啡的消費者菲菲表示,「等Costa即飲咖啡在國內上架後一定要買來試試。」她覺得,有一定口碑的Costa做的即飲咖啡一定不會太差,「是時候換個品牌嘗嘗看了。」看來,Costa即飲咖啡在中國上架後,和星巴克又將在大眾面前展開一次「對比」。
而對於「幕後推手」可口可樂來說,借Costa打開咖啡市場也是有利無害的手段。中國飲料工業協會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市場對「年輕化、健康化、顏值化」等潮流品類和產品的需求增加,我國碳酸飲料產量在2014年達到1810.66萬噸的巔峰後,已經連續三年負增長。從各品種佔飲料總產量的比重來看,2017年碳酸飲料佔比9.66%,已經跌破10%。而收購Costa後的可口可樂,補齊了其在咖啡專業知識和相關市場的短板,在碳酸飲料市場展現頹勢的時候,等於擁有了一把增長盈利的新「武器」。
即飲咖啡市場湧入眾多「選手」
用細分產品吸引年輕消費者
即飲咖啡市場有多「熱鬧」?前有雀巢、星巴克,後有可口可樂攜手Costa,還有三隻松鼠的「堅果+咖啡」、農夫山泉的「碳酸+咖啡」、味全的貝納頌咖啡……這些被即飲咖啡市場吸引的「選手」,究竟是看中了什麼潛力?
據《2017-2021年中國咖啡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即飲咖啡近十年的複合增長率為15%,預測到2021年,中國即飲咖啡的市場容量將達到149億元。正是嗅到即飲咖啡市場強大的增長潛力,2018年開始,新勢力崛起,老品牌發力,各大品牌紛紛角逐即飲咖啡市場。
而且,據市場調研機構英敏特最新發布的報告,隨手可得的即飲咖啡本身能更快捷地讓年輕一代感覺到放鬆與清醒。為了迎合年輕消費者,品牌們自然要做各種推陳出新,推出細分產品來吸引年輕消費者。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細分產品的多樣化保證了人們總能在超市貨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那款,比如添加營養成分或是非轉基因的即飲咖啡,這些需求很難被單一咖啡店供應的現磨咖啡滿足。因此,迅速切入即飲咖啡市場,通過更細分的產品線來抓住消費者,是不少品牌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