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的時光:中國茶宴的發展
04:53來自林木先生的茶
有朋友問:中國茶宴古已有之,聽說日本也有茶宴,可否講講茶宴的話題?
眾所周知,日本茶文化來自於中華茶文化。日本茶道的前身其實就是來自於中國的茶宴。據考證,中國茶宴萌芽於三國,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
早在隋唐時期中國就有了較為成熟的茶宴,但直到宋朝茶宴才傳入日本,並以此為基礎漸漸形成了日本茶道。
何謂茶宴
關於茶宴,有兩種說法。
一是簡單的以茶會友的茶會,也可以搭配一些點心或水果,以款待賓客。現在職場上的茶敘、茶歇也是茶宴的表現形式。比如:2018年4月28日在湖北武漢舉行的國事活動「東湖茶敘」就是茶宴的一種。
二是以茶作為主要食材或以茶為主題,在食物中進行添加茶或以茶烹製食物招待賓客的宴席。這種茶宴也是中國傳統的吃茶方式之一。2018年9月10日,「茶宴」被評為「中國菜」福建主題名宴。
中國古代傳統茶宴
「茶宴」一詞,最早出現於南北朝山謙之《吳興記》,書中道:每歲吳興、毗陵二郡太守採茶宴會於此。這表明,中國茶宴在南北朝時期就已成為常見的社會活動。
茶宴在唐代已正式化。唐代詩人錢起《與趙莒茶宴》詩云: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這首詩反映了唐代茶宴與會者,以茶代酒,歡宴相聚的感慨之情。
最傳統的茶宴
中國古代的傳統茶宴誕生於浙江湖州常州。
史載,湖州與常州的紫筍茶、陽羨茶唐宋時期就是貢茶,當地太守都要在每年清明前後舉行隆重的茶宴,邀請當地名流紳士賢達,共同品嘗和審評貢茶,並可領略優美的環境和精美的茶具。
這種茶宴,唐代很盛行。而到了宋代,隨著各地茶葉產區的擴大和制茶方法的革新,茶事更甚,茶宴之風更為盛行。
茶宴東傳日本
中國茶葉與茶籽雖然早在奈良時期就由最澄和尚從中國引入日本,但茶文化並未盛行,直到兩百多年後的南宋中國茶宴才傳入日本。
公元1169年4月,日本僧人榮西乘商船抵達明州(今浙江寧波),開始了她的訪禪尋茶之旅;五個月後返日時,除了帶回大量佛教經文典籍,還帶去了中國的茶葉、茶具及茶藝等,受到了日本社會的廣泛歡迎。
19年之後,榮西和尚第二次到中國,並再次攜帶茶葉及茶籽歸國,分種於筑前、宇治兩地,並首開寺院中每日修行吃茶之風,晚年又撰寫了《吃茶養生記》一書,影響深廣,日本就此開啟了廣泛種茶吃茶的歷史。
四年之後,榮西獻上二月茶,治癒了源實朝將軍的熱病,自此,吃茶之風在日本更為盛行,並逐漸形成日本茶道。
最盛大的茶宴
中國古代的茶宴,逐漸形成了文人茶宴、宮廷茶宴、寺院茶宴三種形式。
自古茶宴重儀式。茶宴的儀式,依環境條件和規模不同而有所區別。最為隆重盛大的,當屬宮廷茶宴。
宮廷茶宴,通常在金碧輝煌的皇宮進行,氣氛肅穆莊嚴,禮節也相當嚴格;所用茶葉為明前貢品,茶具為名貴瓷皿,所用之水也必須為清泉玉液;茶宴舉行時,首先由皇帝近侍布茶施禮,在皇帝的帶領下,群臣舉杯,聞香品味,贊茶施恩,並相互慶賀。
宮廷茶宴,自始至終,均以品茗貫穿。整個茶宴過程,有迎送、慶賀、敘誼、觀景等相關儀式,極為繁瑣,但輕鬆和諧,其樂融融。此時,一般是不適宜與皇帝談工作的。否則那就是掃興,會觸犯龍顏自討苦吃的。
最雅靜的茶宴
比較莊重雅靜的茶宴,當屬寺院茶宴。
寺院裡的茶宴,則多在僧侶間進行,儀式開始時,眾僧圍坐在一起,由該寺主持法師按一定程序,泡沏香茗,以表敬意,再由近侍獻茶給眾僧品嘗。
僧客接過茶,打開蓋碗聞香,舉碗觀色,接著品味,並發出「嘖嘖」聲,用以讚賞主人的好茶和泡沏技藝;隨後進行茶事評論,頌佛論經,談事敘誼。
寺院茶宴,以「徑山茶宴」為最為盛。徑山萬壽禪寺位於杭州市餘杭區徑山鎮,肇建於中唐,興盛於宋元,是佛教禪宗臨濟宗著名寺院,南宋時為皇家功德院,雄居江南禪院「五山十剎」之首,號稱「東南第一禪院」。僧人舉行茶宴,禮佛參禪,並制定了獨特禮儀。
作為中國禪門清規和茶會禮儀結合的典範,徑山茶宴包括了張茶榜、擊茶鼓、恭請入堂、上香禮佛、煎湯點茶、行盞分茶、說偈吃茶、謝茶退堂等10多道儀式程序,賓主或師徒之間用「參話頭」的形式問答交談,機鋒偈語,慧光靈現,是我國禪茶文化的經典樣式。
作者簡介:林木,湖北廣播電視臺節目主持人,知名欄目《一杯茶的時光》《下一站香港》主編,新聞與茶文化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