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浮生茶宴》消費指南

2021-02-27 半浮生茶院

《半浮生茶宴》—莆田茶文化主題餐飲

好山好水 | 好茶好味

消費指南


因每日山上採購食材定量,本店實行提前預約訂餐制,

具體訂餐詳情如下:

①先確定預約時間、人數;

②在預約菜單中打勾所要菜品,截圖到本店預約微信號;

③預留一個聯繫手機號碼和聯繫人;

④本店所有食材當天供應,不做隔夜菜,為了您能及時就餐,儘量提前預約;

⑤本餐飲部可帶小孩、打牌,不能帶外食,全年無休。

⑥營業時間:

11:00~14:00(午餐時間)

17:00~23:00(晚餐時間)

⑦餐飲預約電話:

凌菲:   13217640050/19959520016

黃先生:18030380626/19959520019

劉經理: 19959520017

溫馨提示


◆ 半浮生茶宴、茶院實行分開預約,分開支付結算;茶院充值不可用於茶宴消費。

◆ 可自帶酒水(除啤酒),不可外帶餐飲。

◆ 用餐時間僅限於營業時間範圍內,不可提前或推後。

◆ 預約用餐時間:中午不超過1點,晚上不超過9點。

◆ 如有取消訂餐,務必提前告知,在預定時間內超出一個小時,現場客服會電話回訪確認,如聯繫不上,本店有權取消預訂。

◆ 請愛護本店的花花草草與各種設施,並注意兒童和貴重物品的安全。

◆ 以上條例最終解釋權歸《半浮生茶宴》所有。

部分菜品展示

紅菇燉豆腐

清燉鏈魚頭湯

龍井燉土雞

紅菇滷麵

荔枝肉炸豆腐拼盤

農家煎豆腐

炒田園時蔬

撈線面

生普米飯

關於「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

倡 議 書

致各位茶友: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節約為榮的氛圍。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社會風尚,半浮生茶宴向各位茶友發出如下倡議:

一、傳承美德,弘揚勤儉新風。傳承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牢固樹立勤儉節約光榮、鋪張浪費可恥的意識,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積極倡導文明用餐的新理念、新習慣、新風尚。

      二、節儉用餐,做到合理消費。告別「愛面子、講排場、比闊氣」的消費陋習,倡導「吃多少點多少」的理性消費理念,做到餐廳不多點、食堂不多打、廚房不多做,積極踐行「光碟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騰訊地圖地址導航(半浮生茶宴)

掃碼定位

相關焦點

  • 茶宴
    茶宴,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
  • 半個世紀了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徑山茶宴在餘杭恢復
    浙江在線04月27日訊「點茶開始,看看誰打的抹茶泡沫最多、最細膩……」昨天的餘杭徑山,等來一場闊別半個多世紀的盛大茶宴。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盛行於南宋年間的徑山茶宴在當地政府、專家學者和愛茶人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恢復,首次展現在了世人面前。
  • 「茶宴皇后」楊文:以茶宴引導品質生活
    後來的「茶宴」以茶入菜,即在菜餚中加入茶葉、茶末、茶汁、茶色等茶的元素。茶宴又稱茶會,是以茶代酒作宴,宴請款待賓客之舉,始於南北朝時期,興於唐,盛於宋。「茶宴」最早出現於南北朝山謙之的《吳興記》:「每歲吳興、毗陵二郡太守採茶宴會於此」。到了唐代,茶宴已正式化,錢起在《與趙莒茶宴》中道:「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 偷得浮生半日,得閒飲茶,食一席茶宴
    前幾日,老友約我去山國飲藝茶文化館吃一席茶宴,帶著幾分好奇,我就來了!這家店路過好幾次,一樓是售賣茶具和茶葉的地方,吃飯的包廂藏在二樓!進門琴聲悠悠,伴著陣陣茶香,有種與外面車水馬龍不同的閒適。這個茶宴,自然好茶不能少,吃完了土雞,來杯清香的鐵觀音解解膩。茶油鹹骨老豆腐,看似普通的家常豆腐煲筒骨,卻也下了些許功夫,豆腐更是選擇傳統的老豆腐,一嘴下去帶著些許豆子的清香。茶油香煎黃金鯛,擺盤精緻,不知道你們是習慣用刀叉還是筷子吃魚呢?
  • 東湖畔,兩位大咖共赴茶宴,小樓敘誼茶幽香
    01 小樓有茶宴 「茶宴」一詞最早出現於南北朝山謙之的《吳興記》一書,其中寫到「每歲吳興、毗陵二郡太守採茶宴會於此」。
  • 什麼是茶宴?
    這表明茶宴原本是親朋好友間品茗清談的聚會形式。唐代鮑君徽《東亭茶宴》詩李嘉枯《晚秋招隱寺東峰茶宴》詩都表達了至友茶宴時的快慰和留戀不舍的心情茶宴參加的人數可多可少。如果說錢起和趙莒茶宴只是兩人的話,那麼,唐代白居易詩《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則是一次盛大的歡樂茶宴。
  • 什麼是茶宴
    這表明茶宴原本是親朋好友間品茗清談的聚會形式。唐代鮑君徽《東亭茶宴》詩、李嘉祐《晚秋招隱寺東峰茶宴》詩都表達了至友茶宴時的快慰和留戀不舍的心情。      茶宴參加的人數可多可少。如果說錢起和趙莒茶宴只是兩人的話,那麼,唐代白居易詩《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則是一次盛大的歡樂茶宴。詩中寫道:「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鬥新。自嘆花時北窗下,蒲黃酒對病眠人。」又如唐代呂溫寫的《三月三日茶宴序》,文中提到:「三月三日上巳,禊飲之日也。
  • 【茶文化】什麼是茶宴?
    這表明茶宴原本是親朋好友間品茗清談的聚會形式。唐代鮑君徽《東亭茶宴》詩、李嘉枯《晚秋招隱寺東峰茶宴》詩都表達了至友茶宴時的快慰和留戀不舍的心情。茶宴參加的人數可多可少。如果說錢起和趙莒茶宴只是兩人的話,那麼,唐代白居易詩《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則是一次盛大的歡樂茶宴。詩中寫道:「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鬥新。自嘆花時北窗下,蒲黃酒對病眠人。」又如唐代呂溫寫的《三月三日茶宴序》,文中提到:「三月三日上巳,禊飲之日也。
  • 【朗讀者】茶宴第一人劉秋萍與茶宴的情緣
    因為歷史原因,上海是一個接受西方意識較早的城市,1991年年底,全市開始風靡聖誕節;而深愛中國文化的我,偏偏反熱潮在鴻雁酒家首家推出茶宴,請來百十位嘉賓共享中國茶文化,這一餐飲業的創新之舉當時引得媒體紛紛報導。嶄露頭角讓我欣喜,同時也閃出一個問題不斷縈繞腦際:要不要繼續做茶宴。畢竟,立志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是快樂的,但也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我猶豫了。
  • 陌上花開,請你來赴一場春日茶宴
    作為本場直播的重頭戲,天目茶宴的展示和品嘗吸引了直播的眼光。(天目茶宴)山裡當季最新鮮的食材加上龍門的綠茶紅茶金絲皇菊加工而成的一道道茶點和茶宴讓直播讚不絕口。一個多小時的直播,龍門秘境的無邊春色、精緻茶宴吸引了183萬觀眾在線收看。據了解,「龍門秘境」是臨安重點打造的示範型村落景區之一。
  • 茶宴從古代什麼時候開始流行?哪個時期的皇帝也開設茶宴?
    歡迎來到小發談歷史,茶宴是我國古代茶文化之一,古代的文人雅士很多擅長詩詞歌賦,而且樂於創作詩詞歌賦,甚至影響到了周邊的國家。茶宴,又成為「茶會」、「湯社」、「茗社」。茶宴這個詞語最早成書於公元454年的《吳興記》,書中提到茶宴一詞。
  • 重華茶宴賀新春
    在清代,乾隆很用心的為每年的正月設計了一項重要的宮廷活動,乃是非常清雅的茶宴。這不是簡單的吃吃茶,而是由天子召集並主持的一次宮廷雅集。茶宴總是於每年正月初二到初十之間的某個佳日裡舉行,十八到二十八個具有文才的重臣蒙君恩欽召前往重華宮,一邊啜茶,一邊聯句賦詩。《紅樓夢》中,大觀園群芳曾於蘆雪庵賞雪聯句,類似的場景,可是在紫禁城中年年真實的上演哦。
  • 浮生半日,墜入半山茶室 所謂半 山
    浮生半日,墜入半山茶室所謂半 山:一整面高牆的爬牆虎,拍照簡直不要太好看,牆下置一茶桌,頗有一番禪意。庭院內有湖,湖裡還有活魚,種有大量綠植,坐在後院裡喝杯茶太舒服了。由一大型倉庫改造,老闆本是收藏家,店裡有各式瓷器,不要太好逛。店裡提供各式茶飲及點心、小吃,品質不錯,無需預約。
  • 從日本回傳的徑山茶宴
    ,是中國古代茶宴禮俗的存續。,徑山茶宴就初具雛形。    根據《禪苑清規》及日本《茶道經》等記載,徑山茶宴作為中國禪宗宗派之一臨濟宗為主的江南禪宗寺院流傳的清規和茶禮,是每個禪僧日常修持的必修課和基本功。在臨濟宗派系法脈的傳承過程中,徑山茶宴的法事形式、程式儀軌以及茶堂威儀、茶藝技法,通過僧堂生活口耳相傳、代相傳習下來:茶宴和茶道具被當作傳法憑信傳承、傳播開來。
  • 林先生的茶|中國茶宴發展史
    04:53來自林木先生的茶有朋友問:中國茶宴古已有之,聽說日本也有茶宴,可否講講茶宴的話題?日本茶道的前身其實就是來自於中國的茶宴。據考證,中國茶宴萌芽於三國,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早在隋唐時期中國就有了較為成熟的茶宴,但直到宋朝茶宴才傳入日本,並以此為基礎漸漸形成了日本茶道。何謂茶宴關於茶宴,有兩種說法。
  • 茶會源於晉代出現的茶宴,早期的茶宴蘊含著簡約的文化特徵
    茶會源於晉代出現的茶宴,早期的茶宴蘊含著簡約的文化特徵魏晉時代以首都為中心的南、北方士人接受飲茶,並且從形式到內容對飲茶進行了精煉,才使飲茶升華為標誌著中國文化的發展高度的代表性生活方式。茶會源於晉代出現的「茶宴」,早期的茶宴蘊含著簡約的文化特徵。「(恆)溫性檢,每讌惟下七奠樣茶果而己」恆溫以茶宴表明儉約的價值觀。東晉陸納看到當時的世風奢侈,力倡以茶果宴取代酒宴,「(謝)安既至,(陸)納所設惟茶果而己」,將茶宴看成是他「素業」的組成部分。恆溫、陸納是當時的官僚文人,他們都試圖以個人節儉的行為來引導社會的價值取向。
  • 古代茶宴:官場民間盛行,文人學士稱頌
    茶宴是古代茶文化的內容之一,古代文人雅士多有詩詞歌賦描繪並樂在其中,還影響到周邊國家。茶宴,又名「茶會」、「湯社」、「茗社」。「茶宴」一詞最早見於成書於公元454年的《吳興記》,書中提到:「海歲吳興、毗陵二郡太守採茶宴會於此」。
  • 傳統文化精華以茶養廉的古代茶宴
    這種以茶代酒宴請賓客的宴會,叫做茶宴,即「以茶養廉」的一個佐證。茶聖陸羽在《茶經》中開宗明義地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又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但是茶宴卻源於魏晉。 東晉時,吳興太守陸納,目睹世風奢侈,設茶宴招待將軍謝安並非吝嗇,亦非清商簡慢,而是表示清操節儉,力倡以茶代酒。
  • 夏季茶宴的特點
    曠達齋 錄   原創作者:餘 悅夏季的茶宴夏季由於物產豐富,提供的茶餚原料也多種多樣
  • 秋萍的茶宴美學
    秋萍茶宴館創辦人劉秋萍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並以100多道色、香、味、形、境俱美的茶膳展現了「食茶」的美學。 茶是君子 大多數人認為,既是以茶入饌,那麼菜餚裡要能看得到茶葉,或者食材裡要能吃出濃鬱的茶味才能稱得上茶膳。但是,在劉秋萍的茶宴裡幾乎沒有半點茶葉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