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什麼是茶宴?

2021-02-27 宜興市茶文化促進會

茶宴,本是朋友間以茶為宴席的一種品茗清談之舉。「以茶引言,用茶助話」,至今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時尚的聚會方式之一。


以茶為宴,始於南北朝,興盛於唐代。唐代錢起寫有一首茶宴詩《與趙莒茶宴》:「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這表明茶宴原本是親朋好友間品茗清談的聚會形式。唐代鮑君徽《東亭茶宴》詩、李嘉枯《晚秋招隱寺東峰茶宴》詩都表達了至友茶宴時的快慰和留戀不舍的心情。


茶宴參加的人數可多可少。如果說錢起和趙莒茶宴只是兩人的話,那麼,唐代白居易詩《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則是一次盛大的歡樂茶宴。詩中寫道:「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鬥新。自嘆花時北窗下,蒲黃酒對病眠人。」又如唐代呂溫寫的《三月三日茶宴序》,文中提到:「三月三日上巳,禊飲之日也。諸子議以茶,酌而代焉。乃撥花砌,憩庭陰,清風逐人,日色留興。臥指青靄,坐攀香枝,閒鶯近席而未飛,紅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青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覺清思,雖五雲仙漿,無復加也。座右才子南陽鄒子、高陽許侯,與二、三子頃為塵外之賞,而不言詩矣。」自唐以後,茶宴這種友人間的聚會形式,一直延綿不斷。如五代時和凝與同僚「以茶相飲」,輪流作東,相互比試茶品,把這種飲茶之樂,美稱為「湯社」。


宋代開始,茶宴更盛,特別流行於上層社會和禪林僧侶之間,其中尤以宮廷茶宴為最。這種茶宴被看作是皇帝對近臣的一種恩賜,所以場面隆重,氣氛肅穆,禮儀嚴格。蔡京的《延福宮曲宴記》詳細記載了宋徽宗趙佶親自烹茶賜群臣的情景。

宋徽宗趙佶《文會圖》(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描繪的茶宴場景

 

宋代書法家黃庭堅手書「茶宴」

文人茶宴多在知己好友間進行,大都選擇在風景秀麗、環境宜人或裝飾優雅的場所舉行,品茗嘗點、論書吟詩。至於禪林茶宴,通常在寺院內進行,參加的多為寺院高僧及當地知名的文人學士。


茶宴開始時,眾人團團圍坐,住持按一定程序衝沏香茗,依次遞給大家品嘗。對衝茶、遞接、加水、品飲等,都按教儀要求進行。在這方面最負盛名的是浙江餘杭的徑山寺茶宴。據載,南宋開慶元年(1259),日本南浦紹明禪師曾來徑山寺求學取經,學成回國時,將徑山茶宴儀式一併帶回日本,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和發展為日本茶道。


各種茶宴雖然目的、要求有所不同,但茶宴的儀式大致是相同的,一般可分為迎送、慶賀、品茶、敘誼、觀景等內容。整個過程,都以品茗貫穿始終。所以,與品茗有關的程序,諸如選茶、擇水、配器,以及燒水、衝沏、遞接,直至觀色、聞香、嘗味等,都須按要求進行。茶宴時,一般先由主持人親自調茶,以示敬意。然後獻茶給赴宴的賓客,賓客接茶先是聞茶香、觀茶色,爾後嘗味。一旦茶過兩巡,便開始評論茶品,稱讚主人,隨後話題便可轉入敘情。

   

南宋林庭圭、周季常《五百羅漢圖》中的茶宴場景

  

《五百羅漢圖》中的備茶圖


到了近代,隨著人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宴又開始在較多場合出現。不過,今日茶宴大多以茶配點作宴,或以茶食、茶菜形式作為宴請客人的一種方式。與古人的茶宴相比,雖然形式大抵相同,但內容已經更為廣泛。

(圖片來自網絡。文字選自《茶文化概論》,姚國坤著,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

宜興市茶文化促進會

電話:0510-87619009

傳真:0510-81727111

郵箱:cwhcjh@126.com

地址:宜興市環科園龍池路301號,中宜環保工程學院內2號樓(宜興市武警醫院東側)

網址:http://www.cwhcjh.com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茶宴?
    這表明茶宴原本是親朋好友間品茗清談的聚會形式。唐代鮑君徽《東亭茶宴》詩李嘉枯《晚秋招隱寺東峰茶宴》詩都表達了至友茶宴時的快慰和留戀不舍的心情茶宴參加的人數可多可少。如果說錢起和趙莒茶宴只是兩人的話,那麼,唐代白居易詩《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則是一次盛大的歡樂茶宴。
  • 鄧倫、魏晨、熱依扎共赴故宮秋日茶宴 感受清代茶文化
    故宮老師給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熱依扎介紹貢茶 節目組供圖感受故宮文物裡隱藏的茶文化 揭秘紫禁城特飲三清茶對於現代人來說,喝奶茶是一種潮流。其實早在清代宮廷,奶茶就已經是人氣飲品了,就連與其配套的奶茶器也頗為精美。
  • 茶宴從古代什麼時候開始流行?哪個時期的皇帝也開設茶宴?
    歡迎來到小發談歷史,茶宴是我國古代茶文化之一,古代的文人雅士很多擅長詩詞歌賦,而且樂於創作詩詞歌賦,甚至影響到了周邊的國家。茶宴,又成為「茶會」、「湯社」、「茗社」。茶宴這個詞語最早成書於公元454年的《吳興記》,書中提到茶宴一詞。
  • 「茶宴皇后」楊文:以茶宴引導品質生活
    楊文,烹飪學教授,從事川菜研究製作與教學,首位女川菜烹飪大師、第一個把川菜帶上世界賽臺並獲金獎、川菜功勳匠人獎、川味金嬌終身成就獎;高級茶藝技師、四川茶宴第一人,省茶文化協會副會長、傳統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全球川菜產業發展促進會會長。
  • 【朗讀者】茶宴第一人劉秋萍與茶宴的情緣
    因為歷史原因,上海是一個接受西方意識較早的城市,1991年年底,全市開始風靡聖誕節;而深愛中國文化的我,偏偏反熱潮在鴻雁酒家首家推出茶宴,請來百十位嘉賓共享中國茶文化,這一餐飲業的創新之舉當時引得媒體紛紛報導。嶄露頭角讓我欣喜,同時也閃出一個問題不斷縈繞腦際:要不要繼續做茶宴。畢竟,立志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是快樂的,但也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我猶豫了。
  • 15米茶宴亮相上海國際茶文化旅遊節 全方位體驗中華文化
    【新民網·最新報導】6月1日上午,2018年第二十五屆上海國際茶文化旅遊節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本屆茶文化旅遊節,匯集了來自浙江、貴州、湖北、雲南等中國50多個產茶區的茶業企業,以及來自寮國、斯裡蘭卡、馬來西亞、比利時等多國參展商,展覽為期4天,展出面積7100平方米,展位200餘個。
  • 林先生的茶|中國茶宴發展史
    眾所周知,日本茶文化來自於中華茶文化。日本茶道的前身其實就是來自於中國的茶宴。據考證,中國茶宴萌芽於三國,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早在隋唐時期中國就有了較為成熟的茶宴,但直到宋朝茶宴才傳入日本,並以此為基礎漸漸形成了日本茶道。
  • 茶宴
    茶宴,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
  • 什麼是茶宴
    這表明茶宴原本是親朋好友間品茗清談的聚會形式。唐代鮑君徽《東亭茶宴》詩、李嘉祐《晚秋招隱寺東峰茶宴》詩都表達了至友茶宴時的快慰和留戀不舍的心情。      茶宴參加的人數可多可少。如果說錢起和趙莒茶宴只是兩人的話,那麼,唐代白居易詩《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則是一次盛大的歡樂茶宴。詩中寫道:「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鬥新。自嘆花時北窗下,蒲黃酒對病眠人。」又如唐代呂溫寫的《三月三日茶宴序》,文中提到:「三月三日上巳,禊飲之日也。
  • 茶文化屬於中國嗎?什麼是中國的茶文化?
    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文化的發展,雖然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但是無法確切地追溯是興起什麼年代了,我們只能從大概的時間說。根據有關證據顯示,大部分國家的茶文化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其實所謂的茶文化,並不是像大多數人看來的那樣,飲茶不只是為了消食、解渴、提神。隨便的衝,泡,煮;在飲茶中也不是隨便的容器來形容這種文化;在這種一氣飲下,是體會不出所謂的茶文化。曾經一位日本先生公然宣稱:「日本飲茶講精神,中國人飲茶是功利主義的」。雖然這位朋友對中華文化認識很淺薄,但是中國人自己都忘掉了本國的茶文化和茶道精神,又如何苛求外國人?!
  • 夏季茶宴的特點
    ,為夏季的茶宴增添了絢麗色彩。香港潮江樓菜館設計推出的「清雅茶宴」,每一道茶菜都以中國古代詞牌命名,色、香、味、名四絕,是茶與美食、文化的結合,就頗適合夏季享用。▼往期精彩回顧▼心香一瓣,遙寄哲人:一篇短文引起的全國憶念資溪白茶文化節:特殊意義與未來發展一一餘悅研究員致信祝賀春季茶宴有什麼特點呢?END
  • 古代茶宴:官場民間盛行,文人學士稱頌
    茶宴是古代茶文化的內容之一,古代文人雅士多有詩詞歌賦描繪並樂在其中,還影響到周邊國家。茶宴,又名「茶會」、「湯社」、「茗社」。「茶宴」一詞最早見於成書於公元454年的《吳興記》,書中提到:「海歲吳興、毗陵二郡太守採茶宴會於此」。
  • 法門寺博物館大唐皇家茶宴驚豔西安SKP
    10月26日,由陝西省文物局主辦的「文物萬花筒·時尚長安城」——2020陝西文物創意煥彩季活動在西安SKP 3F花園迎來了第三天的文化展演:「探秘唐茶·大唐皇家茶宴」。法門寺博物館的「大唐皇家茶宴」以驚豔之姿亮相西安SKP,引來了許多專家學者、文化愛好者的駐足觀看,贏得陣陣掌聲。現場的嘉賓親身參與「吃茶」,從專業的角度了解、欣賞和領悟茶的文化與意蘊,感受大唐茶文化的獨特魅力,讚不絕口。
  • 傳統文化精華以茶養廉的古代茶宴
    中國茶文化確實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它的開始出現就不同凡響。茶一開始,就為有眼光的政治家或統治者所賞識,他們提出「以茶養廉」,對抗「奢侈腐敗」之風。當代茶聖吳覺農在《四川茶史話.前言》援引「商書.酒誥》說:商的統治階級沉溺在酒裡,腥穢上衝,連天都發怒了。周文王和武王則與商紂恰恰相反,由於他們的建國方針是勤儉建國,所以嚴禁飲酒」。
  • 《半浮生茶宴》消費指南
    《半浮生茶宴》—莆田茶文化主題餐飲好山好水 | 好茶好味
  • 全中國最好的茶宴在上海!作為吃貨你不能不知道
    因為她的茶宴是中國一絕,也因為秋萍只要一講茶,底下懂茶不懂茶的人都會聽得津津有味。「EMBA請我去上課,我報價5萬,他們說,講茶要5萬?我說不開這個價,你們還覺得我中國茶文化不值這個價。」秋萍哈哈大笑。知道秋萍的,都知道她的茶宴。北外灘東大名路1929藝術空間,國內外賓客在這裡絡繹不絕。很多人都為了秋萍的茶宴而來。
  • 中國百茶宴百城巡演首發茶會在雅安蒙頂山開啟
    中華名茶網成都站訊(記者 郭煒鋒)9月9日上午,由四川省茶葉流通協會指導,雅安市茶辦、雅安文旅集團、滎經縣砂辦、滎窯砂器主辦,蒙頂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滎經縣文旅公司承辦的「中國百茶宴「百茶宴」首發茶會邀請了王雲、徐金華、劉秋萍、楊文標、朱海燕、陳書謙、陳昌輝、熊志惠、陳燚芳、李青蔓、徐全弘等茶屆知名的專家學者參加。並現場為蒙頂甘露,蒙頂黃茶,蒙頂藏茶,雲南臻味號,峨眉山有機茶,武夷山琪明茶業,藏頓藏茶,臺灣老鄉長凍頂烏龍等八款入選中國百茶宴2018年百茶榜單的名茶授牌。
  • 茶會源於晉代出現的茶宴,早期的茶宴蘊含著簡約的文化特徵
    茶會源於晉代出現的茶宴,早期的茶宴蘊含著簡約的文化特徵魏晉時代以首都為中心的南、北方士人接受飲茶,並且從形式到內容對飲茶進行了精煉,才使飲茶升華為標誌著中國文化的發展高度的代表性生活方式。茶會源於晉代出現的「茶宴」,早期的茶宴蘊含著簡約的文化特徵。「(恆)溫性檢,每讌惟下七奠樣茶果而己」恆溫以茶宴表明儉約的價值觀。東晉陸納看到當時的世風奢侈,力倡以茶果宴取代酒宴,「(謝)安既至,(陸)納所設惟茶果而己」,將茶宴看成是他「素業」的組成部分。恆溫、陸納是當時的官僚文人,他們都試圖以個人節儉的行為來引導社會的價值取向。
  • 紫陽「唐代宮廷茶宴展演」火爆五一
    核心提示: 「五一」小長假期間,紫陽縣在瓦房店北五省會館舉行「唐代宮廷茶宴展演」,活動吸引了大批遊客慕名前來觀看,為該縣「五一」小長假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紫陽「唐代宮廷茶宴展演」火爆五一 本報安康訊(唐波 記者 吳琛)「五一」小長假期間,紫陽縣在瓦房店北五省會館舉行「唐代宮廷茶宴展演」,活動吸引了大批遊客慕名前來觀看,為該縣「五一」小長假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 從日本回傳的徑山茶宴
    ,是中國古代茶宴禮俗的存續。,徑山茶宴就初具雛形。    徑山茶宴,又稱「茶會」「茶禮」,在宋時通稱「煎點」,反映了飲茶法已經從唐朝的烹煮法為主過渡到了煎點法為主。禪院茶宴因時、因事、因人、因客而設席開宴,名目繁多,舉辦地方、人數多少、大小規模各不相同。根據《禪苑清規》記載,茶宴基本上分兩大類,一是禪院內部寺僧因法事、任職、節慶、應接、會談等舉行的各種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