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遊業迎來大「寒潮」 業界呼籲做好規劃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香港景點萬花筒。

  2016年春節前夕,一場幾十年不遇的大寒潮席捲香港,多地氣溫降至接近冰點。與此同時,已經高速增長10年的香港旅遊業,也迎來一場大「寒潮」。「香港旅遊業已經步入調整期」,已是上至政府高官、下至從業者的共識。如何應對?眾說紛紜。

  香港魅力正在褪色?

  香港旅遊發展局1月29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整體訪港旅客人次同比下跌2.5%,是2003年SARS以來首次下跌。除內地旅客外,日本、印尼、新加坡等市場都出現下滑,對比之前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去年的香港旅遊市場可謂是遭遇「急剎車」。

  「寒冬」成因來自「內憂外患」。鑑於香港社會的承受能力,深圳赴港個人遊去年從「一周多行」改為「一周一行」。從外部環境看,近期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的增長也呈放緩跡象,加上一些香港鄰近地區的貨幣貶值,並放寬對內地旅客的籤證措施,影響到訪港旅客數字及零售市場。

  景點老化、吸引不到「回頭客」,也是香港旅遊面臨的一大挑戰。有多次來港旅遊的內地旅客說:「該玩的都玩過了,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地方沒去過。」比如,坐落於灣仔海濱的金紫荊廣場,是很多內地遊客到港的必遊之地。但就是這樣一個大名鼎鼎的景點,除了「下車拍照」之外,其他項目乏善可陳,遊客留不下來,遑論消費。

  即使是吸引外國旅客,前提也是要有新賣點。有資深導遊指出,日韓自由行遊客喜歡香港的九龍寨城,對其歷史極有興趣。日本川崎市2013年就曾設置5層高的遊樂場,主題正是模仿九龍寨城,日本多部漫畫也以九龍寨城作背景。不過,九龍寨城公園當年發展時,並未打算以旅遊為主,故要發展成景點,不論旅行社或業界的導遊,都要設計路線並了解寨城歷史。

  以遠補近戰略可行?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嗅到旅遊市場的蕭殺之氣後,香港旅發局去年便已經豪擲8000萬港元「救亡」。在暑假兩個半月的檔期舉行「香港FUN享夏日禮」,來港旅客可參加大抽獎,送7日免費WiFi通行證及景點門票等。但冷冰冰的統計數字說明,這些措施成效有限。

  針對內地遊客下降的問題,旅發局以維持客源多元化的政策應對。近年旅發局將75%的市場推廣資源投放至國際,只有25%資源用於內地。特區政府開出的藥方,則是「發展高增值旅遊業」。特區政府已經表示,今年會重新檢視香港旅遊形象定位,由以往以購物為主軸的賣點,更深化宣傳及推廣富有香港特色的旅遊體驗,包括推廣美食文化,以吸引過夜旅客到港。

  舉辦大型盛事,是香港屢試不爽吸引遊客的高招。瞄準「高消費力的過夜旅客」,香港今年會舉辦一連串大型盛事,包括10月首度在中環舉行的國際汽聯電驅方程式錦標賽、香港國際七人橄欖球賽、香港單車節、香港網球公開賽及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等。旅發局也會繼續舉辦廣受歡迎的新春花車匯演、龍舟嘉年華及美酒佳餚巡禮等。不難看出,這些活動主要還是外國遊客會感興趣,對內地遊客的吸引力有限。

  吸引外國旅客以彌補內地旅客下跌的策略頗受質疑。香港酒店從業者、華大酒店主席鄭啟文接受訪問時表示,香港政府不應只集中資源吸引海外旅客,「非內地的訪港旅客,只佔整體十幾個百分點的市場,就算翻番,都救不了整個行業」。他認為,香港擁有龐大的內地旅客市場,當務之急是開放更多「個人遊」城市,非「個人遊」城市則應引進優質旅行團,釋放龐大商機。他直言:「張口閉口把資源和心思用到追求高素質遠途客,隻字不提內地市場,不會有效果。」

  業界呼籲做好規劃

  因旅遊業遭遇寒冬,關於旅遊監管架構的問題也重新浮出水面,引發熱議。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提出,香港旅遊業一直停留於「有啥賣啥」的狀態,缺少一個負責旅遊發展規劃的旅遊局,導致近年逐一浮現景點舊、交通缺等問題。他說:「旅遊業是香港重要經濟支柱,佔本地GDP的5%,但沒獨立的政策局負責。旅遊業議會負責監管,旅發局負責海外推廣,商經局負責統籌協調,誰負責旅遊發展規劃?」姚思榮認為,成立旅遊局,才有能力與發展局商討景點用地,以及與運房局談論交通等安排。

  香港入境團旅行社協會主席謝淦廷也認為,其他地方的旅遊局,管理範圍包括機場、酒店、景點、航空公司。而在香港,旅遊發展局只負責推廣,而非長遠發展。目前香港旅遊業從業員達27萬人,行業影響甚廣,政府應整體規劃,成立旅遊局,至少制訂5至10年的目標,並逐個市場分析。他說,香港過往成為東方之珠是因有三大優勢,包括旅遊、飲食及購物,但現在被周邊地區超越,更應及早規劃以擺脫「寒冬」。

  旅遊業的窘境,引起政府高度關注。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已經預告,2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將公布協助旅遊業及中小企業的措施,讓業界可以捱過今次經濟寒冬及保住打工仔飯碗。他說,過去一段時間聽取不少中小企業和旅遊業界朋友反映,當前經營非常困難,正與同事研究支援措施。

  街頭上,寒流中的香港市民,紛紛穿上了羽絨服保暖。政府為香港旅遊業穿的「羽絨服」能否抵禦寒冬,唯有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香港旅遊業何去何從?(港澳在線)
    火爆十年,寒冬突至  香港旅遊發展局1月29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香港整體訪港旅客人次同比下跌2.5%,是2003年SARS以來首次下跌。  2016年伊始,一場幾十年不遇的大寒潮席捲香港,多地氣溫接近冰點。已經高速增長十年的香港旅遊業,無疑也正在迎來一場大寒潮。
  • 綜述:香港旅遊陷「寒冬」 業界疾呼盼「破冰」
    今年以來,香港旅遊業境況慘澹,壞消息頻傳。一季度內地訪港旅行團暴跌六成,預計「五一」假期訪港旅客數量亦難見起色。旅遊業者呼籲社會停止非理性趕客行為,期望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等基建項目儘快落實,助旅遊業早日復甦。  內地訪港團數量「暴跌」  南國四月春暖花開,香港旅遊業卻仍深陷「寒冬」。
  • 香港旅遊業「冰封」 業界思索疫情退卻如何突圍
    「冰封」 業界思索疫情退卻如何突圍  中新社香港12月24日電 題:香港旅遊業「冰封」 業界思索疫情退卻如何突圍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世界旅遊業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連續多波的新冠肺炎來襲,香港旅客今年來大幅減少,就連最近聖誕節張燈結彩的環境,也映襯出冷清之態。旅遊業是香港四大支柱行業之一,從業人員數以十萬,業界認為,儘管香港解脫疫情還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但各界應藉此時機,思索旅遊業如何提升,才能在疫後迅速突圍。  這次新冠肺炎對香港旅遊業的衝擊,是前所罕見的。
  • 香港旅遊業人士譴責機場暴力事件 呼籲香港恢復正常秩序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香港旅遊業議會聯合多個香港旅遊界團體日前發表聲明,強烈譴責近日發生在香港國際機場的暴力事件
  • 香港旅遊業"冰封" 業界思索疫情退卻如何突圍
    世界旅遊業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連續多波的新冠肺炎來襲,香港旅客今年來大幅減少,就連最近聖誕節張燈結彩的環境,也映襯出冷清之態。旅遊業是香港四大支柱行業之一,從業人員數以十萬,業界認為,儘管香港解脫疫情還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但各界應藉此時機,思索旅遊業如何提升,才能在疫後迅速突圍。 這次新冠肺炎對香港旅遊業的衝擊,是前所罕見的。
  • 旅遊業「寒潮」未散 香港酒店業是「商機」還是「傷機」?
    要聞 旅遊業「寒潮」未散 香港酒店業是「商機」還是「傷機」?香港旅遊業的興衰,可以說直接影響香港酒店行業的發展,如今雖然旅遊業出現好轉跡象,但是否真的「回暖」仍有待時間檢驗,酒店行業的未來也撲朔迷離。
  • 香港旅遊發展局: 通過三個階段規劃重振香港旅遊業
    人民政協網4月26日電(記者 王天奡)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於24日舉辦線上業界發布會,介紹旅遊業近況及未來工作部署。旅發局主席彭耀佳博士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香港旅遊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全球旅遊業近乎停頓。
  • 香港旅遊業呼籲支持全民檢測 期待港府10月開放通關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香港旅遊業呼籲支持全民檢測,期待港府10月開放通關 香港旅行社東主協會27日表示,香港暫停來往內地及澳門的關口超過7個月,經濟民生受到嚴重影響。協會呼籲市民支持9月1日起推行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爭取兩星期內切斷社區傳播鏈。該協會期待,在疫情受控前提下,政府應實施相關出行防控辦法,並爭取在10月1日重新恢復香港與內地及澳門的通關。協會表示,香港的出入境旅遊暫停多個月,不少旅行社生意只剩數個百分點。如果此情況持續,預計到今年11月,超過一半旅行社將倒閉,如果儘快通關,則可以舒緩業界的壓力。
  • 香港業界呼籲齊努力度低潮 盼重塑好客之都
    新華社香港4月29日電(記者王欣 蘇曉)「五一」小長假將至,為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香港度假消費,香港餐飲、旅遊業界紛紛推出優惠舉措。業界相信,香港仍有吸引力,呼籲全社會並肩努力度過低潮,重塑香港「好客之都」形象。  內地三天的「五一」假期即將於周六開始。
  • 旅遊業「寒潮」未散 香港酒店業「商機」何時來?
    香港旅遊業的興衰,可以說直接影響香港酒店行業的發展,如今雖然旅遊業出現好轉跡象,但是否真的「回暖」仍有待時間檢驗,酒店行業的未來也撲朔迷離。
  • 香港暴亂重創旅遊業 業界人士:旅行社或現裁員潮
    不僅香港市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全港旅遊業也遭到重創。據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報導,香港入境旅遊接待協會會長林和忠8月6日表示,預估7月整體訪港旅客數字會有兩至三成跌幅,如果示威情況持續,未來旅行社將出現裁員潮和減薪潮。
  • 業界熱議旅遊新商機 發展香港旅遊業須破雙重隔閡
    本港截至昨日連續四日錄得單位數確診數字,疫情緩和之際,由香港商報、經濟導報及全球商報聯盟舉辦的「2020一帶一路國際旅遊新商機論壇」暨「香港旅遊業十優推介頒獎典禮」,昨日於香港商報大廈成功舉行。,要討論香港旅遊業的新常態,應該結合「後修例風波時期」以及「後新冠病毒疫情時期」兩個重要背景去綜合考量。
  • 香港旅遊業界人士:香港高鐵直達內地站點增加將拉動香港旅遊業
    新華社香港7月11日電(記者朱宇軒)自10日起,全國鐵路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廣深港高鐵香港西九龍站直達內地的站點由44個增至58個。對此,香港旅遊業界人士表示,對高鐵拉動香港旅遊業很有信心。香港立法會旅遊界議員姚思榮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自去年9月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通車以來,內地訪港旅客量增加明顯,香港居民前往內地也更加便利。此次增加了位於天津、重慶、南寧等城市的站點,為香港居民前往內地旅遊提供了新路線,本地旅行社可以推出新的旅遊產品,滿足香港居民的出行需求。
  • 韓國迎來寒潮
    新華社照片,外代,2021年1月7日 (外代一線)(1)韓國迎來寒潮 1月7日,在韓國首爾,人們走在一個公園內被雪覆蓋的路上。 近日,韓國氣象部門發布了全國寒潮和大雪預警。新華社/法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1年1月7日 (外代一線)(2)韓國迎來寒潮 1月7日,在韓國首爾,一名工人清理路上的積雪。 近日,韓國氣象部門發布了全國寒潮和大雪預警。 新華社/法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1年1月7日 (外代一線)(3)韓國迎來寒潮 1月7日,在韓國首爾,一名女子走在被雪覆蓋的路上。
  • 香港業界呼籲地產商減租
    據時尚商業快訊,在剛剛結束的黃金周假期的前6天,中國內地赴香港的旅客人次同比大跌逾50%,導致香港零售行業進一步遭受打擊,損失或高達28億港元。多位業界人士預計未來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等核心商業區或會出現店鋪退租潮,零售業銷售額也將繼續下跌。
  • 香港旅遊業雪上加霜
    三階段重振旅遊市場香港旅發局透露,正積極籌備推動香港旅遊業復甦計劃,在疫情減退後,將與零售及餐飲業合作,先推出計劃帶動本地消費,以恢復旅客來港信心。並於近日舉辦線上業界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後將出現的旅遊業新常態,並且宣傳將通過三個階段規劃,重振香港旅遊業。
  • 香港旅遊業倒春寒:導遊兼職做保安 澳門珠海遭「連坐」
    香港旅遊業工會日前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今年一季度僅有11665個內地旅行團訪港,較去年同期暴跌近六成。「簡直就是斷崖式暴跌,嚴重影響從業人員的生計。」曾是香港導遊的王洋(化名)對本報記者表示,去年發現形勢不妙後,他已經離開了旅遊業,賣起了智慧型手機,「再也不用日曬雨淋了。」旅遊業遭受重創還導致香港的失業率創出近年新高,甚至對周邊地區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 香港旅遊業遭重創 從業人員呼籲止暴制亂恢復社會秩序
    香港旅遊業從業人員呼籲止暴制亂恢復社會秩序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年永剛):香港自6月以來發生的一連串示威和極端暴力行為,對香港的形象和聲譽產生了極為負面的影響,導致訪港遊客人數持續下跌,香港旅遊業遭受重創。
  • 「五一」小長假臨近 香港旅遊業熱盼「回暖」
    香港3個旅遊從業者工會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訪港內地遊客預計會大減,目前香港旅行社接到的內地「五一」團數量尚不足去年的10%。業界人士呼籲,香港切勿再出現不理性對待旅客行為,應努力挽回好客形象,儘快讓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帶動旅遊業回暖。  內地旅行團數量暴跌  訪港內地團今年以來出現「斷崖式」下跌。
  • 香港爭論是否限制內地遊客 呼籲檢討自由行政策
    一方面內地人赴港愈來愈多,另一方面香港接待服務出現瑕疵。有人認為二者有內在聯繫,自由行政策應該檢討、內地赴港人數應該「封頂」的聲音在香港漸漸響亮起來。   港府官員向旅客致歉   香港保安局局長黎棟國指出,假如旅客旅遊時不愉快,即使不設限制,人家也不會再來。關鍵是香港應該做好資源調配,保證服務質量,讓旅客遊港時有良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