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買房的時候,我剛結婚;現在二胎馬上要生了,房子還沒有建好。」11日,濟南市民蘇曉紅對經濟導報記者說道。
蘇曉紅購買的樓盤,是濟南市唐冶新區第一個商品房項目———火炬東第。這個樓盤自2008年開盤至今,已有8年,但交房日期一拖再拖,已經陷入「爛尾」狀態。
「不考慮開發商遇到的問題,單純就這個項目來說,無論它的位置、產品,都是不錯的。」山東中原投資顧問部總監薄夫利認為。
「現在開發商遇到的是資金問題。對於類似的問題,業內比較通常的解決辦法是引進其他合作方,通過股權出讓等方式把項目盤活。」薄夫利分析。
據了解,相關部門曾協調其他開發商接手該項目,但被目前的開發商火炬置業拒絕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購房者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權益。相關部門也應在這個過程中,保護好購房者的合法權益。」山東大學房產研究中心主任、導報特約評論員李鐵崗認為。
打算結婚用
孩子有了房還沒交
2010年,蘇曉紅通過單位團購的方式,購買了火炬東第的商品房。迄今她還記得當初的火爆情景。
「其中一棟樓是針對我們單位的團購房,要求全款一次性付清。當時大家都看好這個樓盤,很多人都想參加團購。單位就組織抽籤購買,人們呼呼地搶著買。我沒有抽到籤,還找關係、託朋友,參加了另外一個單位的團購,終於搶到了。」蘇曉紅說。
沒想到,曾經被大家爭搶的「香餑餑」,此後的進展卻令人匪夷所思。
按照合同約定,蘇曉紅購買的4號樓應該在2012年12月31日前交房。但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火炬東第項目出現資金鍊問題,工程進展變得緩慢。
「剛開始還時斷時續,到後來出現了大面積、長時間停工。」蘇曉紅回憶說。
工程陷入困境後,開發商曾多次發出延期交房通知。「最近一次是去年發的通知,說4號樓將在今年5月1日交房。但現在已經是5月中旬了,房子裡面的管道,外面的門窗、瓷片,都還沒有弄好,工地上也沒有人。我們徹底失望了。」蘇曉紅說。
蘇曉紅並不是最悲催的。另一位業主告訴導報記者,他是在2008年買的房。「當時買房是打算結婚用的。現在孩子都三四歲了,房子還沒有建好。太耽誤事兒了!」
導報記者了解到,在2008年初,山東火炬置業在唐冶的火炬東第項目正式對外出售。這個項目號稱是該片區首個實現土地招拍掛的住宅、第一個五證俱全的房地產項目,主要產品為高尚住宅、花園洋房、聯排別墅、小高層等。
該項目分3期開發。一期包括1、2、3、5、6、7號樓,二期為花園洋房和別墅區,三期為其他高層區。
目前,一期6棟樓有部分已實現交房。但雖然交房了,業主們依然面臨著市政設施配套不到位的問題。「房子還沒有進行驗收。我們用的水是地下水,電是工業用電,也沒有暖氣和燃氣,生活很不方便。」3號樓業主洪女士嚮導報記者介紹。
另外,由於二期、三期還沒有實現交房,小區內有大量的爛尾樓,整個小區給人的感覺很荒涼。「尤其是晚上,帶著孩子走在爛尾的別墅區裡,大人心裏面都打顫,更別說孩子了。」洪女士說道。
「拆東牆補西牆」
的惡果
火炬東第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
該項目由濟寧商人陳嶺開發。在1994年,陳嶺創建了火炬集團。2003年,火炬集團走出山東,進軍北京、上海等地市場,收購了北京火炬大廈,並在上海擁有了上海多媒體谷的部分股權。至2007年,火炬集團總資產達到50億元,集團的計劃是5年後將資產規模翻番至100億元。
濟南的火炬東第項目起始於2007年。當年,火炬集團力挫群雄,成功摘得唐冶新區第一塊招拍掛地塊。從2008年開始,火炬東第面向當地事業單位推出團購活動。一時間,山東省建行、當地公安局、國稅局、區管委會、女子監獄、少管所、濟南鋼鐵等眾多單位搶購了1429套房源,開發商實現銷售回款超過8億元。
在2011年,新華信託曾為火炬東第發行了一份信託產品,為該項目募集資金3億元。新華信託當時披露,火炬東第包括土地款、工程款、配套建設費在內的開發成本,合計約11.57億元。截至2011年二季度,已累計實現銷售收入淨額8.379億元。加上2011年9月份拿到的新華信託3億元的信託貸款,完全可以支撐項目順利完成建設。
然而,幾年過去了,火炬東第仍沒有建完。
由於火炬東第銷售火爆,回款情況良好,業主普遍質疑,開發商資金鍊斷裂的原因,是將資金挪用至了其他項目。
火炬置業相關負責人也曾對外解釋,在項目建設初期,火炬置業的自有資金非常少。拿地佔用了集團其他公司較大資金,在火炬東第項目實現銷售回款後,首先要將這部分資金還回所借公司。
顯然,開發商玩的是「九個蓋子十個鍋」的遊戲,通過「拆東牆補西牆」的模式騰挪資金。而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引起整體資金鍊條的斷裂。而這樣的斷裂,被火炬東第的業主趕上了。
開發商拒絕放棄
困境中越陷越深
「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兒啊!」蘇曉紅嚮導報記者如此感慨。
在火炬東第的業主中,有全款買的,也有按揭貸款買的。那些按揭貸款的購房者,每個月既要交房貸又要交房租,一些家庭因此產生了重重矛盾。「有因為房子退婚、離婚的;有些人買房子是為了結婚,現在孩子都滿地跑了;也有些人是給老人買的,老人已經不在了……大家都被坑苦了。」洪女士說道。
這個項目,到底該怎麼辦?
在今年4月10日的電視問政節目中,歷城區委副書記、區長吳承丙就此事表示,該項目在建設過程中,開發商由於投資項目太多導致資金鍊斷裂。事發後,政府曾跟開發商協商。
「如果這個項目開發商不建了,轉出來也行,由其他開發商接手。但這個開發商『堅決』不同意,因為還有利潤空間。」吳承丙表示,政府會與有關部門加快對接,儘快拿出處理問題的辦法。
火炬集團內部人士曾披露,早在2012年,火炬東第高層就已經意識到項目還款的困難,也曾有投資公司來談收購該項目的計劃。但陳嶺並不願意放棄這個項目和濟南市場,而是計劃尋找新的融資來填補資金缺口。「但幾年過去了,火炬東第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李鐵崗教授分析,在這樣的情況下,購房者應該走法律途徑解決問題。但有業主擔心,如果走法律途徑,自己的權益能否得到充分保障。
「開發商資金鍊已經斷了,即使我們打官司贏了,法院判決開發商付違約金或者退房,開發商沒錢怎麼辦?」蘇曉紅髮問。
李鐵崗表示,對於業主的合法利益,相關部門應該給予充分的保護。「如果購房者要求返還購房款的,購房者應該享有優先的受償權;如果購房者要求繼續執行合同,在相關資產的處置過程中,應要求接盤者繼續執行原購房合同。」
導報記者注意到,在前段時間的「彩石山莊」案例中,購房人的購房款返還請求權就得到了優先受償,從而使這個多年的懸案最終得到解決。
11日,導報記者向火炬置業提出了採訪要求,並發送了採訪提綱。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