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8 月,全球第二大零售商 Costco 的中國大陸第一家實體店將登陸上海。與國內常見的零售店不同,Costco 採用會員制,官方宣布的中國會員年費為 299 元,顧客成為付費會員後才能進店購物。
先付費的會員制魅力何在?
習慣了後付費模式的顧客也許很難理解 Costco 的會員制度,甚至會擔憂 299 元的會員費會不會把大量潛在顧客拒之門外。
然而,在 Costco 已經正式運營的美國、澳大利亞、西班牙、日本等國家,其門店異常火爆。
在 Costco,你會發現,日用、果蔬、服裝、電子等產品的售價幾乎是其他同類渠道中的最低價。另外,Costco 還會推出珍寶商品活動,LV、Burberry、Prada 等奢侈品牌最低可低至 1 折。除了部分電子產品外,Costco 的各類商品可以無理由、無期限退貨。退掉買了幾年的衣服、吃到只剩下一塊的巧克力都不稀奇。
Costco 不僅物美價廉,而且為會員提供免費的輪胎安裝、視力檢查、停車、食品試吃等服務。Costco 還承諾,付費會員若在任何時候對服務不滿意,都可以選擇退出會員並將獲得全額退款。
憑藉一系列物超所值的服務,Costco 吸引了大量忠實會員。截至 2018 年年底,Costco 在全球擁有 9,430 萬會員,北美和加拿大會員續費率達到 91%,會員費也為公司貢獻了 70% 的營業利潤。
會員制不僅局限於線下零售,電商領域同樣有把會員製做到極致的公司,那就是亞馬遜。
亞馬遜於 2005 年推出會員訂閱服務 Amazon Prime,目前年費為 119 美元。會員可以獲得亞馬遜自營商品、第三方賣家平臺、線下書店等多項打折優惠,免費視聽亞馬遜自製的視頻、音樂,低價購買 Kindle、Echo 等電子產品及相關的雲服務、物流服務等。
更重要的是,亞馬遜推出任何新的業務,都會被納入會員權益範圍。據 JP Morgan 估算,Amazon Prime 119 美元的年費,在 2016 年相當於價值 544 美元的服務大禮包,而禮包價值在 2018 年漲到了 784 美元。隨著亞馬遜推出更多服務,Amazon Prime 還有望繼續增值。
目前,Amazon Prime 已成為亞馬遜的核心業務之一,全球會員數量超過 1 億。
會員制,不僅關於零售
會員制的雛形可以追溯到上世紀 80 年代。1983-1984 年,美國先後誕生了三家會員制零售公司——Walmart Sam’s Club(沃爾瑪山姆會員店)、Costco、BJ’s。雖然商品品類及毛利率各有高低,但三家公司都採用 Member-only 的經營模式,向顧客收取會員費後低價出售商品。因為服務周到、物美價廉,會員制零售商受到了大批消費者的歡迎。
會員制在美國零售業取得成功後,越來越多國家引入這種模式,金融、酒店等服務業也開始效仿。中國的各大電商平臺紛紛設計出會員制度,從而深度綁定用戶。
京東是國內第一家推出付費會員制度的電商平臺。2015 年 10 月,京東 PLUS 上線,為會員提供打折、免費上門退換貨、愛奇藝視頻 VIP 年卡、24 小時客服等專屬服務。
去年 8 月 8 日,淘寶推出 88 VIP 會員卡,會員可以享受專屬商品折扣及優酷視頻、蝦米音樂年度 VIP、淘票票會員等多項福利。此外,餓了麼、小豬短租、每日優鮮等垂直領域電商也通過會員制吸引消費者。
除了零售企業之外,傳統意義上依靠出租商鋪收取房租的購物中心也加入會員制的大軍。以銀泰購物中心為代表的大型商場,為付費會員提供免費停車、中心內全部店鋪打折等優惠。
在金融領域,最典型的會員服務當屬各銀行的 VIP 信用卡。持卡人支付年費後,即可享受酒店打折、機場貴賓廳、免費接送機、飛機免費升艙等服務。
會員制普及尚需時日
從零售、金融到其他服務業,會員制的具體形態不盡相同,但都遵循同樣的本質——消費者先付出沉沒成本(會員費),後享受權益。
支付了會員費之後,為了最大限度地享受折扣和服務,消費者大概率會繼續光顧,這樣才能「值回」會員費。除了優質的服務之外,會員制度還帶給消費者無形的身份認同。手持一張 VIP 信用卡、成為某高星酒店的尊貴會員,本來就是身份的象徵。
會員制推動了多家零售企業的擴張,顧客也從中受益。不過,會員制距離大面積普及尚需時日。會員制對企業的供應鏈體系、議價能力以及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有很高要求。而部分消費者對會員服務的了解不夠全面,為軟性服務而付費的意願不強,這些都是會員制普及過程中面臨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