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白色」汙染:別讓「毒塑料」進入再循環

2020-12-18 新京報

  城市與人

  毒塑料一旦存在,其生產、使用、廢棄、再生過程都可能會持續釋放出有毒有害物。

  國家發改委公開向社會徵求「塑料垃圾汙染防治」建言的活動要落下帷幕了,作為環保人士,我也有最後一項個人建議要向發改委提交,即「嚴格控制塑料有毒化學品添加,嚴格監管有毒塑料處理,防止有害物質進入再生塑料製品」。

  毫無疑問,解決塑料垃圾汙染,既要在源頭減量上採取措施,又要通過垃圾分類,將可以回收的廢塑料單獨收集起來,進而通過加工處理,使其轉變為再生塑料以及再生塑料產品。

  然而,如果某些塑料製品從一開始就是由「毒塑料」生產而來的,那麼由它們轉化而來的再生塑料,就很可能還是「毒塑料」,相關產品就依然還是「毒產品」。再往下,如果整個流程不變,「再生毒塑料」還可能變成「再再生毒塑料」……如此循環往復,毒塑料會長久地在人們的生活中存在。

  造成毒塑料問題的根本原因有兩個。一是某些種類的塑料在一定條件下,本身具有毒性。聚氯乙烯(PVC)是最典型的一種,雖然這種人工樹脂本身無毒,但其聚合原料氯乙烯單體卻是一種已知的人類致癌物。科研調查表明,不僅某些聚氯乙烯塑料成品會有一定的氯乙烯單體殘留,在某些物理、化學條件下,如再生熔融過程,也會有較多的氯乙烯單體被釋放出來。

  有意添加有毒化學品是毒塑料存在的另一大原因。為了讓塑料獲得特定性能,其產品實現特定功能,塑料生產商會根據需要在原生塑料中添加各種化學品,包括增塑劑、著色劑、填料、熱穩定劑、潤滑劑等等。而這些添加劑很多都具有相當高的毒性,例如雙酚A、酞酸鹽或酞酸酯、多種溴化阻燃劑等。

  不論是哪種原因,毒塑料一旦存在,其生產、使用、廢棄、再生過程都可能會持續釋放出有毒有害物,導致環境汙染,損害人們的健康。

  去年,一家國際環保機構發布過一份關於全球多個國家兒童塑料用品中有毒化學品含量的報告,結果令人擔憂。在所有樣品中,有相當高的比例可以檢出高濃度的商用八溴二苯醚、十溴二苯醚和六溴環十二烷——這三種已被列入國際公約重點管控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然而,據專家分析,這三種化學品都屬於溴化阻燃劑,按相關產品材料標準的要求,本不應該添加入塑料當中。這說明這些玩具使用的原料,很可能是原本就含溴化阻燃劑的廢塑料或再生塑料。

  更讓我們擔憂的是,上述報告中,在我國市場購買的樣品同樣有相當高的比例可被納入「毒玩具」「毒製品」的範疇,產品種類涉及塑料魔方、塑料雨鞋、塑料拖鞋、塑料小黃鴨等。

  由此可見,塑料垃圾汙染防治的重要一環在於阻止塑料中有意添加的有毒化學品隨塑料再生過程,進入到新的塑料產品中,以及阻止塑料在加工轉化過程中產生新的有害物質。

  為此,國家發改委在制定整體的塑料垃圾汙染防治政策時,應當優先考慮在源頭限制塑料有毒化學添加物的使用,同時要求產品質量部門、環保部門對塑料製品或廢塑料再生產品的有害物進行系統監控。同時,還要研究出臺有毒塑料無害化處置的相關技術標準,從而最大限度地阻斷有害物質暴露,讓塑料循環再生行業真正變得清潔起來。

  □毛達(環保人士)

相關焦點

  • 新「限塑令」後,解決塑料汙染的關鍵是啥?業內:根治白色汙染在於三...
    徹底解決塑料汙染問題,關鍵在於什麼?塑料垃圾分類回收處理體系又該如何完善?河南省綠色中原環保協會會長匡潔,一直行走在環保路上,持續關注塑料汙染防治,呼籲「綠城」更「綠」,對於上述問題,她有一些答案。近年來,國家和各級政府關於防治塑料汙染的動作不斷,綠色中原作為環保組織為此舉辦過一些什麼樣的活動?匡潔:河南綠色中原環境保護協會作為一個民間環保公益組織,垃圾分類、白色汙染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2010年綠色中原率先在鄭州市做社區垃圾分類試點,廢塑料是我們第一階段重點分類的,在源頭分出的可回收物品中單列一項。
  • 「減少白色汙染從我做起」漢堡王將停止發放兒童套餐塑料玩具
    為防治塑料汙染,漢堡王、麥當勞等快餐巨頭紛紛加入「棄塑」行動。據路透社報導,漢堡王19日宣布,將會停止發放兒童套餐附贈的塑料玩具,並且宣布一項特別措施,讓乘客可以退回免費贈品。漢堡王稱,此舉是為了遏制日益加劇的白色汙染。報導稱,這項推廣至全英國所有漢堡王餐廳的行動,可使每年的塑料使用量減去大約320噸。
  • 背靠大海合成生物塑料 阻斷「白色汙染」不是夢
    背靠大海合成生物塑料 阻斷「白色汙染」不是夢  本報記者 趙漢斌  在過去的50年裡,全球留下了70億噸塑料垃圾,被稱為「白色汙染」。塑料垃圾對海洋的汙染最為明顯。據《科學》雜誌報導,每年有800萬噸的塑料被衝入大海。更可怕的是它們所產生的大量塑料微粒,通過海產品、海鹽等途徑進入人體,造成巨大的健康危害。
  • 加強塑料汙染治理 共同守護海洋生態(國際視點)
    新華社發 核心閱讀 海洋塑料垃圾汙染問題日益引起各國重視。專家認為,海洋汙染治理是一項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各國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參與,持續加大防治力度,同時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一份最新報告稱,該機構完成的首次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總量評估顯示,全球深海中約有1400萬噸微塑料汙染物,是海洋表麵塑料汙染總量的兩倍以上。面對嚴峻的海洋塑料汙染問題,各國紛紛採取適當的國家防治行動,不斷強化國際協調合作,持續推進海洋環保工作。
  • 環保科普 | 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不健康飲食以及環境汙染會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威脅,且這些威脅往往是溫水煮青蛙式的,容易讓人忽視,但危害嚴重、影響深遠,例如微塑料汙染問題。隨著科學界對微塑料汙染的範圍和影響的日益了解,我們發現,微塑料早已通過汙染水源、農副食品等方式進入人體。微塑料對人類健康的傷害,遲早顯現出來。
  • 塑料汙染進入我們的食物鏈,星巴克咖啡店帶頭不再提供塑料吸管!
    塑料廢物已經進入食物鏈今年六月,一組研究,如英國赫爾大學,發表了包含了在超市出售的食品蚌類別塑料垃圾紙。檢查以收集在超級八對空白微貽貝銷往英國,原蚌約四到六個每一個,約三至四個每一個貽貝塑料包括在內。其中大多數是尺寸小於1毫米的小型,超過一半是纖維塑料。
  • 治理「白色汙染」任重道遠 綠袋寶助力「禁塑」行動
    落日餘暉中奔跑的藏羚羊群2020年6月,西藏自治區禁止白色汙染協會座談會在拉薩召開,於2019年成立的西藏自治區禁止白色汙染協會參與會議,該協會成員在會上就關愛自然、進一步防治「白色汙染」展開討論,呼籲社會各界人士積極行動起來,阻擊「白色汙染」。
  • 【大氣汙染防治】關於大氣汙染防治,這些你了解嗎?
    【大氣汙染防治】關於大氣汙染防治,這些你了解嗎?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比如煤炭等能源燃燒、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築施工、秸稈露天焚燒、燃放煙花爆竹等過程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煙塵、粉塵等大氣汙染物進入大氣環境中。
  • 官方首度披露海洋微塑料汙染:魚類、貝類等檢出微塑料,危害待研究
    除了貝類以外,在大型的哺乳動物體內,還有魚類、浮遊動物體內,都有檢測出微塑料的報導。」2018年11月30日的生態環境部例行發布會上,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王菊英回應海洋微塑料汙染問題時介紹。這也是官方首次公開發布微塑料的相關情況,「從目前國內、國際的報導來看,貝類當中普遍檢出微塑料顆粒。2017年,我們實驗室開展過相關的研究,大概76%的魚類腸道、消化道都有檢出微塑料。」
  • 新加坡用陽光分解塑料 白色汙染搖身一變成發電燃料
    生意社03月31日訊   塑料的白色汙染已成為全球性環境問題,如何減少塑料使用、處理既有的塑料製品,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挑戰,現在新加坡科學家決定將令人愛恨交織的塑料轉換另一種化學物質,在陽光下將之轉變成用途多樣的甲酸(formicacid)。
  • 「看不見」的塑料汙染 無處不在的納米塑料汙染正在危害地球環境
    1971年秋天,海洋生物學家埃德·卡彭特(Ed Carpenter)在考察馬尾藻海時,第一次注意到在棕色馬尾藻中漂浮著一些奇怪的白色斑點。經過一些調查,他發現這些是很小的塑料碎片這讓他驚呆了。他說,如果上千個破碎的塑料粒子出現在距離任何大陸550英裡外的大西洋中央,「那我想它應該遍布了全世界。」
  • 昆明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大氣汙染防治及其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大氣汙染防治應當堅持保護優先、規劃先行;源頭治理、綜合施策;合力共治、聯防聯控;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  第四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加大對大氣汙染防治的財政投入。
  • 可口可樂第三次被評最大塑料汙染者 面對塑料汙染我們可以做什麼
    近日,據外媒報導,可口可樂公司第三次被評為最大塑料汙染者,百事可樂、雀巢緊隨其後,三家公司被評為全球三大塑料汙染企業,在減少塑料垃圾方面「零進展」。一項數據顯示,今年3月,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和聯合利華對六個發展中國家造成了每年50萬噸的塑料汙染。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可口可樂公司同樣被評為了「最大塑料汙染者」,可口可樂方面還做出了回應,表示正在努力解決這一至關重要的全球性問題,既要切斷進入海洋塑料汙染物的源頭,也要幫助清理現有汙染。
  • 「人間淨土」紐西蘭,塑料汙染治理迫在眉睫
    2018年,來自美國5 Gyers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們,在紐西蘭參加了一個名為「PURE TOUR」的活動,這個活動旨在關注和解決塑料汙染問題。調查開始之前,當地居民非常自信地表示,當地根本沒有任何汙染,每個海灣都非常純淨。
  • 治理塑料汙染,駐馬店有了「時間表」
    到2025年,全市所有縣(區)白色汙染將得到控制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劉金霞)在公司加班叫一份外賣,商家告知不再提供一次性餐具;下班路過飲品店時買杯飲料,發現一次性吸管變成了紙管……市民生活中這些細小變化將會越來越多。
  • 74%塑料提取物中含有有毒化學物質丨潛伏在你家中的毒塑料
    齊默爾曼(Lisa Zimmermann)說:「我們檢查了四種不同的酸奶杯,發現其中兩種有毒性,但另外兩種沒有許多人擔心微塑料和塑料汙染,但很少有人意識到我們在每天使用塑料的過程中會遇到大量對人體健康有潛在影響的化學物質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主席令第三十一號)
    第二章 大氣汙染防治標準和限期達標規劃第三章 大氣汙染防治的監督管理第四章 大氣汙染防治措施 第一節 燃煤和其他能源汙染防治 第二節 工業汙染防治 第三節 機動車船等汙染防治 第四節 揚塵汙染防治 第五節 農業和其他汙染防治第五章 重點區域大氣汙染聯合防治第六章 重汙染天氣應對
  • 「長興」治理塑料汙染 建設綠色生態海塘
    把治理塑料汙染納入「安全堤防、生態堤防」建設管理機制,在管轄範圍內紮實開展塑料汙染治理工作。長興海塘所根據實際情況,成立了以所長為組長的灘涂塑料汙染治理小組,同時制定《長興海塘灘涂塑料汙染治理方案》,明確突擊清理每月一次,常規清理每天一次的整治頻率。2夯實責任,監督有力,落實治理常態化。長興海塘所轄區內的塑料垃圾汙染主要來自於灘涂上的長江漂浮垃圾,以及大堤周邊村民亂傾倒的生活垃圾。
  • 最新研究,水果蔬菜也被塑料汙染,每周吃一張信用卡的塑料
    研究人員發現,水果受微塑料汙染的程度比蔬菜更大,他們推測,可能是因為果樹樹齡大,紮根更深,根系更發達,才積聚了更多微塑料。 這項研究意義重大,這是第一次在水果和蔬菜中發現微塑料。
  • 修訂後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 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修改後的固廢法對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過度包裝和塑料汙染治理、建築垃圾汙染環境防治作出哪些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部門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問:修改固廢法的背景和重要意義是什麼?健全秸稈、廢棄農用薄膜、畜禽糞汙等農業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制度。明確國家建立電器電子、鉛蓄電池、車用動力電池等產品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加強過度包裝、塑料汙染治理力度。明確汙泥處理、實驗室固體廢物管理等基本要求。六是,完善危險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制度。規定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管理、信息化監管體系、區域性集中處置設施場所建設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