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歌劇《二泉》演出場景。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吳 俊攝
圖為歌劇《二泉》演出場景。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吳 俊攝
本報訊 11日晚,由無錫市歌舞劇院出演的民族歌劇《二泉》作為紫金文化藝術節新創劇目登上江蘇大劇院的舞臺。該劇取材於無錫民間藝術家「瞎子阿炳」華彥鈞的故事,用民族歌劇的形式展現了阿炳於苦難中力求超脫、在黑暗中嚮往光明的動人一生。
2017年,該劇曾作為江蘇省唯一劇目入選「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名單,從創作初始到現在七次易稿。它以極大的藝術魅力完美呈現了藝術家對人世和生命的透徹洞察,令在場觀眾震撼不已。
新創歌劇名為《二泉》,意在致敬被譽為「中國的《命運交響曲》」的經典曲目《二泉映月》。題材決定了歌劇《二泉》「用音樂來塑造音樂」的特色,兩小時的演出是對演員演唱功底的嚴格考驗。《二泉》阿炳的扮演者是著名歌唱家王宏偉,他在劇中用20個唱段傾情演繹年輕阿炳到老年阿炳的一生,每個唱段都濃墨重彩地刻畫出阿炳在人生不同時期豐富複雜的個性。新生代實力派青年女高音龔爽將西洋唱法中的高音與民族唱法相結合來表達阿炳妻子彩娣和阿炳之間感人至深的夫妻情,清麗的唱腔展現出強烈的藝術魅力,贏得觀眾陣陣熱烈的掌聲。《二泉》還將越劇、江南小調、無錫地方民歌、蘇州評彈中富有江蘇文化特色的音樂元素融入創作,使在場觀眾對民族形象、民族藝術產生了更直接的精神共鳴。 (吳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