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文物古建築,這些工作一定要做好!

2020-12-25 澎湃新聞

保護文物古建築,這些工作一定要做好!

2020-12-23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文物古建築和博物館藏品

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

由於文物古建築博物館自身的特點

及管理存在的問題,

使其存在著大量的火災隱患。

近年來,

文物古建築博物館頻頻發生火災,

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

冬季乾燥,火災事故發生頻率增高,

為了有效保護這些文物古建築,

我們一定要詳細了解它們的「防火攻略」。

一、加強教育培訓

重視對工作人員和有關文物古建築活動參與者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訓。主要內容包括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預防火災的方法、發現火情的處理及滅火技能等,從而提高大家對做好文物古建築消防工作的認識,有效增強預防火災的自覺性和有效性。

二、建立制度、明確責任

根據單位的特點,建立和完善防火滅火的預案和各項消防安全制度,主動配合消防機構加強消防安全管理,逐級落實防火安全責任制和崗位防火責任制,確保逐項措施落到實處。

三、加強設施建設,配備滅火器材

地處偏遠的文物古建築,應修建消防蓄水池,配備水缸、水桶、沙土以備滅火。有條件的文物古建築單位應在主要建築內安裝火災自動報警、自動滅火等系統。在郊野、山區的文物古建築還應配備常用滅火器材和因地制宜地設置適合自身特點的消防設施。

四、加強電氣工程安裝施工管理

必須嚴格審批手續,並由實踐經驗豐富、技術力量雄厚的電氣工程部門承擔。安裝工程結束後,須經供電部門和消防監督部門共同檢查驗收,合格後方可通電使用。

五、加強生活用火的管理

在炊事用火、照明用火、取暖用火時,周圍應用不燃材料隔絕,可燃物、易燃物遠置,並且必須有專人看管,不得擅自離崗。使用完畢後及時消除火種,防微杜漸。

六、重視宗教活動明火管理

可將在殿內燒香、點蠟和燃油燈改為在殿堂之外的安全地帶設置焚香爐亭,做到專人看管,人離火熄。每天清理蠟燭殘枝、並及時進行安全處理。也可使用安全可靠的替代性物品來替代易引發火災的點火蠟燭。

七、及時維修保養防雷設施

古建築均應設有防雷設施,並要及時進行維修檢查和保養。在每年雷雨季節到來以前,對於防雷設施進行一次細緻的檢查,防止導體鏽蝕或損傷、折斷。有損壞的要及時進行更換。

八、設置消防標誌

文物古建築單位的重點部位和旅遊熱點位置,應設立明顯的防火標誌、消防指示牌。嚴禁將易燃、易爆和導火物品帶入古建築文物單位,確保文物古建築的消防安全。

九、樹立消防安全意識

文物保護單位的人員,自上而下都應當樹立消防安全意識,對用火用電等行為做到慎之又慎。在完善消防設備設施的同時提高本單位人員的消防素質,既要有裝備,又要用好裝備。隨著全民對文物消防工作的重視,文物建築的消防安全水平必將得到有效提升。

嚴格落實消防安全管理責任,

最大限度挽救文物古建築的「生命」!

來源:邢臺消防

切實保護文物古建!

原標題:《保護文物古建築,這些工作一定要做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堅持保護第一 持續做好山西文物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的重要講話,既體現了總書記的文物情懷,也為我省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全省文博系統備受鼓舞,更加堅定了我們進一步做好文物工作的決心和信心。」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趙曙光說。山西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厚。全省現有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
  • 巴黎聖母院大火為文物保護工作敲響警鐘
    世界級文物單位被大火焚毀的悲劇再一次為河北的文物建築保護工作敲響警鐘!河北省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經過數千年的積澱,形成了豐富、獨特的文化,成為名符其實的文化資源大省。全省現有不可移動文物34046處,擁有長城、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廟宇、清東陵、清西陵等3項5處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8處,居全國第三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30處,居全國前列。文化資源越豐富,文物保護工作就越艱巨!
  • 山西省:做好文物保護大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視察時強調,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發展旅遊要以保護為前提,不能過度商業化,讓旅遊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殷殷囑託,言猶在耳。
  • 李亞在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紮實做好新時代洛陽文物保護...
    李亞在主持召開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座談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研究二里頭遺址考古保護、龍門石窟保護等工作時強調:紮實做好新時代洛陽文物保護工作在推進文化繁榮興盛上奮勇爭先  會議聽取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批示及下步工作情況的匯報,趙海濤、史家珍、王獻本及與會市級領導、相關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等結合工作實際作了發言,就做好我市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等提出意見建議。
  • 福州市最新文物保護意見出臺,小區內有古建築該怎麼辦?
    近日,福州市政府網站公布了《關於加強城市建設中文物保護工作的意見》原文,對於土地出讓涉及地塊內有文物,小區內有文物等問題,是這麼規定的:總的原則是「文物保護優先」,將文物保護作為強制性內容,防止拆真建假、拆舊建新。
  • 青州:召開古建築保護修繕工作座談會
    齊魯網濰坊9月9日訊(青州電視臺 徐新民)日前,青州召開古建築保護修繕工作座談會。青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楊曉輝出席會議並強調:古建築是歷史的積澱、文化的傳承,是我們城市的根。要充分認識古建築保護修繕工作的重要意義,本著先急後緩的原則,科學有效保護這筆文化遺產。
  • 加強文物古建築保護 營造優秀歷史文化新會理
    近日,我單位接熱心市民舉報——我縣省級文物古建築「城北樓」外牆左側(城北小廣場)牆體被人私釘釘子並懸掛物品。對此,我局高度重視,立即組織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執法人員及文物管理所專業技術人員對城北樓外牆左側進行現場勘察,發現牆體5處被私自釘入長約12釐米的鐵釘,4處鐵釘位於牆體石縫處,已進行拔除,1處鐵釘位於牆體石頭正中位置,需要藉助專業工具才能拔除,現場工作人員在保護城北樓牆體的基礎上對該處鐵釘進行了防懸掛處理,並張貼「保護文物古建築」相關公告,下一步將再次對該鐵釘進行拔除
  • 文物修復卻變成文物破壞,國人究竟要毀壞古建築文物到何時?
    在善男信女看來,重新翻修是一件功德,只是技術水平不夠,昨天我與看護造像文物的爺爺奶奶溝通,他們也很虔誠,認為自己是在保護文物。」這是一出粉墨登場的喜劇嗎?這是一出無以復加的悲劇。梁 思 成 的 眼 淚1948年底,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提交了他親手繪製的《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
  • 重建的古建築有何文物價值?
    原標題:重建的聖旨牌坊有何文物價值?  廣東省惠東縣多祝鎮皇思揚村的一座聖旨牌坊在2012年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它由於歷史原因被拆毀,近年才重建。對此,網友質疑「重建的古建築還算文物嗎?」該縣博物館館長回應稱,這座牌坊,保留了相當數量的原件,重建中能使用的原件都使用上了,按照相關標準,可以被認定為文物。  先是盲目地破壞,然後又急匆匆地重建,一拆一建,都有「文化」在背後撐腰。當年拆毀那些古建築,謂之建設新文化。如今重建古建築,同樣是以文化的名義,挖掘文化傳統,尋找歷史沉澱。拆拆建建,這算不算是一種瞎折騰?  重建的古建築究竟該不該算文物?
  • 地方法規與文物法衝突?蘇州古建築買賣終有定論
    2002年12月5日14: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5日電 不久前,蘇州市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的《蘇州古建築保護條例12月3日有報導稱該條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相悖,已被停止。昨天又有媒體報導這一說法根本不存在,該條例會繼續實施。  究竟這一尚未開始的古建築買賣能否進行?新聞晚報報導說,昨日,蘇州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人給予了肯定的答覆,他表示該條例與中國的文物保護法並不衝突,所以古建築的買賣可以繼續。  這位負責人說,「蘇州古建築買賣已被停止」這一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 巴黎聖母院大火敲響文物保護警鐘
    這也給國內文博界敲響了警鐘:如何保護好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讓文物保護防患於未「燃」?  A  河南文博界迅速開展自查  「文物安全是底線、是紅線、是生命線。巴黎聖母院大火再次警示我們,一定要做好文物消防安全工作。」
  • 關於我縣文物保護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三是制定完善了《修水縣文物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黃庭堅紀念館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方案》,出臺了《關於切實做好文物保護有關工作的通知》(修府辦字[2018]59號)、《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修府辦字[2019]4號)等規範性文件,進一步做好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二)文物保護級別逐漸提升。
  • 古建築為何常遭「破壞性保護」
    這個觀點聽起來很奇怪:古建築修繕年年講月月講,我們本該有豐富的維修經驗和管理機制才對,單院長怎麼會說體制機制沒理順?體制機制又為何如此重要,沒理順前寧可不修?這一切都要從「破壞性保護」說起。一、何為「破壞性保護」?破壞和保護,兩個意思相反的詞,湊在一起頗有種荒誕感。
  • 確保文物安全 讓文物活起來 廣西全面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
    本報訊(記者莫俊)如何全面提升新時代廣西革命文物工作?如何確保文物安全?如何讓文物活起來?這些都將有據可依。6月5日,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了《關於實施廣西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9—2022)的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和《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兩個文件的有關情況和亮點。《實施意見》包括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實施保障6個篇章內容。
  • 對我國古建築保護現狀的思考與建議
    很多農村地區古民居保護問題有待解決當前,我國古建築的風險保障主要以政府為主,商業為輔。從古建築保護的級別看,可分為文物、非文物。列入文物的古建築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法》,經政府文物部門認定的古代建築。非文物古建築指未納入國家文物範疇,但具有歷史、文化、科學價值的古代建築。
  • 湘潭古建築保護現狀調查
    然而,面對自然損毀、人為破壞、偷盜等,湘潭古建築保護一方面在努力與時間賽跑,另一方面又遭遇著種種困局。如何保護這些珍貴的歷史遺存,湘潭古建築保護還有哪些亟待突破的難題?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展開了走訪調查。
  • 專家:保護文物是利用的前提 利用是保護的途徑
    利用是保護的途徑  處理好文物保護與利用的關係(熱點辨析)  陳藝文  我國是世界文物大國,五千年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留下了數量龐大、異彩紛呈的文物,這些文物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基因。善待文物是傳承中華文脈、守住民族之魂的題中應有之義。但長期以來,對於如何善待文物,一直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對待文物只能保護,不能開發利用,一旦開發利用便會導致破壞;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文物只有通過開發利用,才能得到更好保護。文物工作實踐中也存在兩種不良現象:一種是保護不力,一些古建築、古遺址等殘破不堪、無人問津;另一種是利用過度,大拆大建,搞過度商業開發,一些文物傷痕累累甚至灰飛煙滅。
  • 習近平談文物保護工作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來到大同雲岡石窟考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他強調,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今天,黨建網微平臺整理了總書記關於文物保護方面的部分重要論述,一起學習。
  • 該如何保護你 我們的古建築
    ,修繕措施卻僅為蓋塑料布;佛教聖地太谷圓智寺的大殿連同壁畫,被去年3月一場大火付之一炬……日前,央視通過對山西多個古建築保護狀況的透視,講述了古建文物保護的困境,這也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目前,全國縣級及縣級以上政府設立專門文物行政部門的僅有1/4左右,縣(市)一級大量文物行政管理職能由文管所、博物館等事業單位代行,全國文物行政管理人員平均每縣不足3人。文物執法機構不健全、執法人員偏少、經費不足的現象較為普遍,執法工作難以有效開展。古建火災燒痛了誰除了開發建設中的人為毀壞,頻頻發生的火災事故也給古建帶來滅頂之災。
  • 文物認養的山西探索 88處文物古建有了保護責任人
    在曲沃縣文物局動員下,黃文生認養龍王廟,成為全縣第一個認養古建築的人,而曲沃也由此成為山西第一個推行文物認養的縣。 「不修,有些古建築不出兩三年就會塌了;修,又沒那麼多錢。」幹了近30年文物保護工作,曲沃縣文物局原局長孫永和心直口快,「當年對低級別文物嘗試認養保護,也是不得已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