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拉耶佛暗殺事件為什麼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2020-12-12 騰訊網

話說,就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相交的時候,各個資本主義國家就開始進入到了一個帝國主義時期。而在這個時期最鮮明的一個特點就是戰爭頻發。甚至,僅僅是因為一起塞拉耶佛暗殺事件就引發了全世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大規模戰爭。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首先,讓我們將目光移到1914年6月28日的上午10點,一輛極其豪華的專車駛入到了塞拉耶佛車站。而乘坐這一列專車的則是身世顯赫的法蘭西斯.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女公爵。當然,更為重要的是,這一位大公可是奧地利的皇太子。

那麼,奧地利的大公法蘭西斯.斐迪南怎麼會跑到了塞拉耶佛呢?原來,斐迪南是在剛剛結束了一場軍事演習之後,到這裡來專門巡視的。因為當時的奧地利和匈牙利已經合併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奧匈帝國,並在幾年前還以武力佔領了波士尼亞。甚至,皇太子斐迪南還幻想著要將與波士尼亞相接壤的塞爾維亞也納入到奧匈帝國的版圖。

顯然,斐迪南的這一野心立刻引發了塞爾維亞許多民族主義者對他的強烈不滿。進而導致塞爾維亞一個軍人團體就刺殺斐迪南大公制定了一份非常詳細的計劃,欲將斐迪南大公除之而後快。於是,這一天,有7個塞爾維亞的愛國青年就事先埋伏在了斐迪南大公車隊的必經路口。

隨後,就在上午10點剛到的時候,有6輛汽車就緩緩地駛離了塞拉耶佛車站,前往塞拉耶佛市政廳。然而,由於這一天恰恰是個星期天,街上的人群是熙熙攘攘,所以,斐迪南大公為了維護自己的良好形象便沒有讓他的軍隊也跟著進城。街上只有一些維護秩序的憲兵和警察,進而導致斐迪南大公的安全防護措施是馬馬虎虎,稀裡糊塗。而這也就為暗殺者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於是,一場足以震驚世界歷史的暗殺行動開始了。儘管第一次暗殺沒有成功,但是,第二次暗殺,也就是一個小青年卻突然出現在了斐迪南夫婦的車前,並用小手槍將他們二人給擊斃了。當然,這一暗殺對於塞爾維亞來說,也並不全是喜悅。而當消息傳開之後,塞爾維亞總理被驚嚇得是目瞪口呆。

之後,儘管塞爾維亞總理付出了巨大的和平努力,但是,一場大戰還是不可避免地爆發了。這一天,奧匈帝國的皇帝就以皇太子被塞爾維亞人所殺為理由,正式對塞爾維亞宣戰,並在一天的中午,通過炮擊將塞爾維亞的居民一下子就炸死了5000多人。

接著,伴隨著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的宣戰,各個帝國主義國家都出於自身利益的需求,也紛紛向一些對手發出最後通牒。比如:先是俄國發布戰爭總動員,然後,就是德國向俄國發出警告,緊跟著,作為奧匈帝國的盟友——德國,就在一天的當晚向俄國正式宣戰,第二天向比利時發出警告,第三天,向法國宣戰。顯然,一時間,歐洲的各個資本主義國家在幾天之內就都紛紛捲入到了這一場戰爭當中,第一次世界大戰也隨之爆發。

總之,塞拉耶佛暗殺事件為何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那就是:如果沒有塞拉耶佛暗殺事件就不會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相關焦點

  •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哪一事件?
    1914年6月28日,在波士尼亞的首府塞拉耶佛,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攜帶他的儲妃來到這裡巡視。他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在這裡等待他的卻是一次暗殺,而這次暗殺居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1914年6月28日,裴迪南大公夫婦在塞拉耶佛軍政要員的陪同下,驅車前往市政府參加歡迎典禮。然而就在去市政府的路上,斐迪南就遭到了塞爾維亞愛國青年的炸彈襲擊,炸彈就扔在了他乘坐的敞篷車裡面。但是斐迪南非常鎮靜,他一下子就把這個炸彈扔到馬路上了。斐迪南毫髮未損,但炸傷了幾個路上的老百姓。這樣車就加足馬力到了市政府。
  • 兩戰風雲之三,一戰導火索,驚心動魄的塞拉耶佛事件
    歐洲火藥桶一戰前,巴爾幹地區為什麼被稱為「歐洲火藥桶」呢?聽我詳細講來:14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吞併了巴爾幹地區。19世紀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日漸衰落。巴爾幹地區的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小國紛紛獨立。得知此消息後,塞爾維亞的「黑手黨」和波士尼亞的秘密民族主義團體「青年波士尼亞」就開始策劃了暗殺行動。他們在皇儲費迪南所要經過的大街上布置了7名刺客。第一次刺殺1914年6月28日上午10點,費迪南夫婦乘坐敞篷車傲然進入塞拉耶佛城。
  • 解讀一戰:塞拉耶佛事件始末
    1914年6月28日,波士尼亞——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暗殺了奧匈帝國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當時,巴爾幹地區的地方勢力正鬥得沒完沒了,所以大部分歐洲人對這個消息,並不在意,認為這不過是一個比以往更不同凡響的鬥爭產物罷了。
  • 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索,就是費裡南德被刺殺。而最近伊朗核科學家被刺殺,就有引發局部世界大戰的可能性。那麼為什麼會引發那麼大的震動效應呢?最主要現在的世界基本面,新冠肺炎肆虐,經濟動蕩。沒有足夠的需求。世界就像一堆乾柴烈火,遇到一點火星就會熊熊燃燒。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沒有足夠的利益,是不足以支撐一場世界之戰的。
  • 引爆一戰的塞拉耶佛事件,是奧匈帝國和德國所謀劃的陰謀嗎?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勢力分布圖公元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遇刺的突發事件引爆了埋藏在歐洲的火藥桶。或許奧匈帝國和德國都沒有想到,費迪南大公會在這場陰謀中不幸身亡,但這也無疑擴大了塞拉耶佛事件的影響力,直接推動並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 歷史:「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你了解多少?
    歷史:「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你了解多少?1914年6月28日,弗蘭茨斐迪南大公夫婦在新吞併的波士尼亞省首府塞拉耶佛遇刺。刺客是塞爾維亞學生加夫裡洛·普林西普,塞爾維亞秘密組織「不統一毋寧死」成員。7月23日,奧地利向塞爾維亞提出最後通牒。25日塞爾維亞幾乎答應了全部條件,但拒絕奧地利在塞爾維亞境內調查該案。
  • 《塞拉耶佛之死》:揭開波赫歷史傷口
    電影以塞拉耶佛事件100周年紀念時的虛構事件,揭開波赫地區那個到現在也沒有完全癒合的傷口》仍是把鏡頭對準他的家鄉前南斯拉夫,以塞拉耶佛事件100周年紀念時的虛構事件,揭開波赫地區那個到現在也沒有完全癒合的傷口,反思百年來這一地區衝突不斷、流血不斷的原因。
  •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前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講述著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這座城市發生的故事,電影1973年引進到中國後,曾風靡一時,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深深的記憶。電影中的德國軍官馮•迪特裡施在山上的城堡俯視著塞拉耶佛城有一句臺詞:「這是一座很美麗的城市!」是的,塞拉耶佛的確是一座很美麗的城市!它海拔500米,夏季涼爽,群山環抱,風景秀麗,是人流旺盛的旅遊度假觀光勝地,特別受歐洲遊客的青睞。
  • 刺殺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引發世界大戰的青年,結局怎麼樣?
    眾所周知,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正是這一次轟動世界的刺殺行動,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視察塞拉耶佛途中,被一位叫加夫裡若.普林西普的塞爾維亞熱血青年刺殺了,斐迪南大公的死,使得早就火藥味十足的歐洲大陸戰火四起,進而蔓延成一場世界大戰。
  • 瓦爾特曾經保衛過的《塞拉耶佛》
    塞拉耶佛是波赫共和國的首都。它是一座群山環抱、河流古橋相伴,平靜祥和的古城。波赫戰爭後。新的建築拔地而起。各式有軌電車穿梭往來。紅頂的波士尼亞房屋成大片掩映在樹林中。
  • 暗殺斐迪南大公的刺客帶著氰化物毒藥,不料卻是劣質產品
    文/馮玄一塞拉耶佛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這次事件的經過並不複雜。1914年6月28日,星期天,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帶著妻子索菲亞到波士尼亞首府塞拉耶佛進行特別訪問。這次暗殺,引發了列強間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爆發。其實,就在28日當天,斐迪南大公夫婦遭遇了兩次暗殺。在普林西普開槍之前,他們還遇到了一起用炸彈行刺的刺殺。只是這次暗殺沒有成功,斐迪南夫婦躲過一劫。但是,此次暗殺,卻帶出了一種致命毒藥。在此後的歷史中,這種毒藥頻繁登上"舞臺",讓人聞風喪膽,成為名副其實的"毒王"。
  • 記者手記:塞拉耶佛,還是「瓦爾特的城市」嗎?
    新華社塞拉耶佛2月13日電 記者手記:塞拉耶佛,還是「瓦爾特的城市」嗎?  新華社記者 袁亮  「看,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上世紀70年代,南斯拉夫影片《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在中國熱映,這句經典臺詞深深印在中國人的腦海中。
  • 部編版:九下歷史第8課《第一次世界大戰》
    課標要求:知道「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塞拉耶佛事件、凡爾登戰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戰給人類會帶來的巨大災難。學習目標:1.通過學習帝國主義列強爭霸世界和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史實,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經歷了長時間的矛盾與衝突的醞釀,培養運用歷史的眼光分析歷史事件的意識和能力。2.通過對塞拉耶佛事件主要過程的學習,了解其「導火線」的作用,認識突發事件對人類和平的威脅。
  • 塞拉耶佛事件真的是一戰爆發的原因?它背了一百年的鍋
    我還歷史書上描述了塞拉耶佛事件,塞爾維亞一名青年普林西普槍殺了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直接導致了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為何一場槍擊案件能引發一場世界大戰,我們必須從一戰爆發前歐洲的政治格局開始說起。
  • 走在「瓦爾特」的城市裡——塞拉耶佛
    波赫,全稱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首都:塞拉耶佛塞拉耶佛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這座橋被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刺殺遇害,這是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鍾 樓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 震驚世界的10大刺殺案,暗殺地點如今變成了這樣
    震驚世界的10大刺殺案,暗殺地點如今變成了這樣...朝鮮已故領導人金正日的長子金正男在馬來西亞遇害一事仍繼續吸引國際輿論的大量關注。歷史上也有很多震驚世界的暗殺事件。發生在這些地方的死亡事件背後往往隱藏著更深的名利爭鬥,而這些地方也成了故事最終的紀念地點,大部分成為了博物館,並無聲地傳遞著亡者留下的信息。
  • 塞拉耶佛沒有眼淚波赫
    1914年刺殺斐迪南大公事件,成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也讓這座米利亞茨河之上籍籍無名的石橋——拉丁橋,成為了世界歷史舞臺的中心。 但這個城市之所以被人記住,靠的卻是一種悲劇色彩,就連那四個字「塞拉耶佛」都帶上了一種悲傷的意味。兩場世界大戰。4年波赫內戰,15萬人被清洗,28萬人死去。一個只有 430 萬人口的國家,卻有 200 多萬人淪為難民。164 個集中營,90後人都經歷過戰爭歲月。放眼全球,都幾乎找不出第二個有相似經歷的城市。
  • 一戰的導火索:塞拉耶佛撕裂的槍聲,奧匈帝國皇儲被槍擊始末
    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在塞拉耶佛遇刺,此後直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如果歷史再給斐迪南一個機會,他還會選擇在那一個時間節點去塞拉耶佛嗎?我想他不會!可歷史沒有如果!這個背景中的小故事非常有意思,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對峙了6年之久,奧匈帝國想要徹底解決塞爾維亞這個麻煩,那是大國列強們都知道的,在這個事件節點威廉二世的承諾實際上就是搞事情,因為歐洲越亂,作為後起的軍事強國越有機會重新劃分世界版圖。
  • 它曾是巴爾幹火藥桶,連下50小時大雪,塞拉耶佛變成了童話世界
    如果說巴爾幹半島是火藥桶,那麼塞拉耶佛就是火藥桶裡的雷管。這座命運多舛的城市位于波斯尼亞塞拉耶佛山谷中、被狄那里克阿爾卑斯山脈包圍,米裡雅茨河從城中穿過,代表不同信仰的各種宗教特色建築毗鄰而居交相輝映。正因為宗教的多樣性,塞拉耶佛也被稱為「歐洲的耶路撒冷」。
  •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使用的毒氣,是誰研發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首次使用了毒氣戰。那麼,德國毒氣戰是誰研發的?很多人想不到,這個人竟然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毒氣施放現場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塞拉耶佛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