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跳水奧運冠軍吳敏霞在社交平臺發了一則動態,表示自己收到了病危通知書。這到底是啥情況?
原來,吳敏霞的老公張效誠因吃狂吃三斤小龍蝦,被送進了重症監護病房(ICU)。張效誠吃蝦和一般人不一樣,他還專門挑蝦頭裡面的「蝦黃」吃,吃完後第二天出現乏力、發燒、尿液醬油色等症狀,醫院經過檢查發現其肌酸激酶達至5613,確診為「橫紋肌溶解症」。
小龍蝦是一種外來生物,在西方國家眼裡,小龍蝦是一種不可食用的動物,如今已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政府總是想方設法地控制它們的數量。然而,在遙遠的東方,我國國民卻把小龍蝦當做大自然的饋贈,並通過十八般武藝將它們變成一道菜。
如今,小龍蝦門店開遍全國,一度成為國民的夜宵之王,無論是麻辣、椒鹽,還是醬香、蒜香,總有一種風味能滿足你的味蕾。據數據顯示,2007年-2016年,我國小龍蝦養殖產量由26.55萬噸增至85.23萬噸;2018年小龍蝦產值高達2000億,從業人員500萬;光是成都一城,一天就要吃掉13萬斤小龍蝦。
小龍蝦雖美味,但患橫紋肌溶解症的風險卻會升高!隨著小龍蝦在我國大街小巷的「普及」,罹患橫紋肌溶解症的案例越來越多,南方都市報曾報導,深圳南山醫院自7月以來,就已接診了50多例因吃小龍蝦引起的橫紋肌溶解症患者。
所謂橫紋肌溶解症,就是骨骼肌的急性破壞和溶解,在此過程中,大量的肌紅蛋白、磷酸肌酸激酶等物質會進入血液,並帶來一系列的危害,如肌肉疼痛、水腫、噁心嘔吐、乏力、尿液醬油色等,而橫紋肌溶劑症最大的危害就是會導致急性腎衰竭,甚至是死亡!
引起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有很多,如過量運動、缺血、藥物因素、感染等,至於小龍蝦能否致病,目前還拿不出證據。但有觀點認為,小龍蝦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可能是人為的,比如商家會利用含有化學毒素的洗蝦粉來養殖或清洗小龍蝦;另外,小龍蝦可以在各種環境下生存(包括下水道),而且不挑食,這就容易導致它們身上攜帶多種未知毒素,這些毒素一旦被攝入人體後或許就可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的發生。
但這些觀點屬於猜測,小龍蝦導致橫紋肌溶解症是一個新話題,需要科學家繼續鑽研,找到確切的證據。
當然啦,小龍蝦還是可以吃的,畢竟每吃一口小龍蝦就能拉動小龍蝦產業經濟,但吃小龍蝦時要注意別吃蝦頭,因為蝦頭富含重金屬,而且吃進肚子的小龍蝦一定要保證是做熟透了的,千萬不要吃半生不熟就端上餐桌。
但在吃小龍蝦時,小編希望大家「勿以蝦小而放縱」,世界上的美味那麼多,為了過「蝦癮」而冒健康的風險,真的沒必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