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新時代外交格局

2020-12-24 全國人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有力地推動了新時代外交格局的構建,一張波瀾壯闊的外交畫卷正在徐徐呈現。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以雙邊外交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的基礎架構。以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基礎,中國的雙邊外交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奠定夥伴關係網絡基礎。

適時調整與主要大國之間的外交關係,推動國際格局的變動,維繫良性發展的大國雙邊關係。在發展大國關係中,以是非曲直為標準,獨立判斷和做出外交決策,不依附他國,倡導以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反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基於這種成熟的對外政策,中國的大國外交成就斐然。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石處理與他國之間的外交關係,為中國贏得了國際聲譽、國際信任和國際地位。這些原則精神至今仍被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以各種新的表述形式加以發揚光大,是中國的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一個重要源泉。雙邊峰會外交大大改善了雙邊關係,夯實了夥伴關係網絡。高層互訪和領導人熱線,使雙邊交往更加暢通、及時和富有成效。雙方增進善意、澄清意圖、鞏固友誼、傳遞信息、共謀合作,使雙邊關係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

不結盟政策賦予夥伴關係網絡更大戰略靈活性。中國奉行不結盟政策,不與任何國家組建聯盟,包括各種夥伴關係在內的雙邊關係不針對第三方,不帶有軍事對抗意圖。中國的雙邊外交憑藉其平等、公正和共贏的性質在全球收穫碩果。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為中國外交增添了感召力。中國主張國家間外交應當超越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種族宗教的差異,摒棄文明衝突和文明優越等意識。這與對其他國家的制度和文明指手劃腳的一些西方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創新性的雙邊外交機制渠道有助於保持持久的外交勢頭。中美外交安全對話、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等機制的創建,為有效的外交溝通提供了新工具和新平臺。

以多邊外交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堅持走多邊道路,反對單邊主義和霸權政治。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的多邊事務,並作為主要創建者見證了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和亞投行等多邊機構的從無到有。中國的多邊外交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不懈努力,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和公平正義以及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的多邊外交致力於國際關係民主化、合作安全和共同發展,提升了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機構和論壇中的發言權,打破了少數大國壟斷重要國際組織決策權和話語權的局面,為多邊主義理念注入了中國元素。中國始終倡導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為緩和世界矛盾、減少國際紛爭、縮小發展鴻溝做出了突出貢獻。「正確的義利觀」使中國的多邊外交對發展中國家更具親和力和吸引力。中國維護聯合國和《聯合國憲章》的權威,將聯合國視為全球多邊主義事業的基石,反對和譴責違背《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行為,以及繞過聯合國安理會而對他國實施的國際幹涉。中國尊重和維護多邊條約和協議的有效性,主張通過多邊合作應對諸如恐怖主義、網絡安全、氣候變暖和傳染病危機等非傳統安全挑戰,反對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反彈道飛彈條約》和《巴黎協定》。中國的多邊外交證明中國是現有體系的「支持者」而不是「挑戰者」。

當然,中國尋求革新現有體系中不公正和不合理的部分。中國全面參與全球治理,支持對聯合國安理會進行改革,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構建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並在多邊峰會及各種論壇中向世界明確傳達了中國的理念。多邊外交的「中國樞紐」和「中國支柱」日益顯現。

以主場外交形成新的全球輻射力。主場外交是國家作為東道國所舉辦的外交活動。如火如荼的主場外交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個佐證和縮影,中國從國際社會中被動的「參與者」和「融入者」轉變為「倡議者」甚至「領導者」,展現出以中國為核心舞臺的外交輻射力。

中國利用主場外交將「中國化的世界理念」有效傳達給參與者及外部世界,並贏得各方的尊重、信任和接受。主場外交打造了以中國為聚焦點的舞臺,形成了中國話語的全球傳播渠道。由中國首倡或作為主要創建者的新主場外交機制為國際組織和機制增添了新興力量。這種「機制增量」是中國外交對全球治理體系的貢獻,反映了中國綜合國力的躍升、中國扮演「負責任的大國」的雄心,以及國際社會對中國身份轉變的認可。

主場外交增進了外部世界與中國之間的政治互信、安全協作、經貿合作、文明溝通和文化交流,為全球各國政府和各層次行為主體進行自我展示、立場表達、觀點爭鳴、互通信息、建立聯繫提供了國際化的平臺。中國的主場外交是與中國日益崛起的全球地位聯繫在一起的,一經啟動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因此具有巨大的國際宣傳價值,能夠有效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外交影響力。

以周邊外交夯實睦鄰友好。在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指導下,中國的周邊外交為國內發展和全球政策創造了有利的地區環境,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提出了「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亞洲安全觀和亞洲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為亞洲發展和亞洲前途指明道路。中國最大限度地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地區紛爭,在地區事務中扮演著衝突調解者、和平維護者的角色,有力回擊了西方世界將中國視為地區安全威脅者的抹黑言論。中國周邊外交的「和平屬性」成為地區秩序的「穩定器」。

中國全面參與地區制度規範的革新和創建,在安全政策方面積極參與東協地區論壇和亞信會議,在經貿問題方面推動亞太地區的自貿區建設,在綜合性機制方面深度參與上海合作組織和東亞峰會的創建和完善,在地區構想方面積極支持「東亞共同體」的建設,在南海問題方面正在與東南亞國家進行關於「南海各方行為準則」的商談。

打造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增長點。中國在外交實踐中不斷探索,拓展了多向度、多主體和多領域的外交,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增長點和新亮點。

中國的政黨外交成績斐然,已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共產黨已與世界上6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建立了聯繫。功能領域的外交全面開花,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各具體議題領域的新增長點。

在經濟外交方面,中國入世後全面參與全球貿易和投資談判,中國外交推動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走向國際市場,推動貿易爭端的化解;在金融和貨幣外交方面,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投票權上升;在環境和氣候外交方面,中國參加了人類環境會議,積極參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活動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談判,尊重相關國際協議,履行國際氣候減排義務;在文化外交方面,中國在全球150多個國家設立了500多所孔子學院,中國文化周、中國文化月和中國文化年活動在多國成功舉辦,「漢語熱」已蔚然成風。中國外交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政治穩定和文化繁榮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為世界和平和發展注入了強勁的「中國力量」。

編校:陳韜

相關焦點

  •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指導思想和總體布局
    2017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發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動員令,同時也向國際社會宣示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旨在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英文怎麼說?
    6月22-23日,中央開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外事工作會議,會議討論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通過官方新聞稿可以發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英文表述是:major 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中國外交布局進入新時代
    原標題:中國外交布局進入新時代   近一段時間,從接待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訪華,到舉世矚目的中美元首北京會晤;從習近平主席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越南、寮國進行國事訪問,到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在多邊框架下同東協領導人進行集體對話……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動密集展開,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新氣象、新作為,實現了十九大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精彩開局
  • 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科學指南——深入學習《習近平談...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收錄了這一時期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外工作的19篇重要文獻,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外交工作中準確把握世界格局發展演變、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破解時代難題、開展偉大鬥爭的光輝實踐,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提供了生動教材,為全面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供了科學指南。
  • 金燦榮: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服務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領導集體,開啟了中國內政治理、外交開拓的新徵程。五年來,黨中央準確把握國際紛紜變化的複雜局勢,開啟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時代。 面對國際日益複雜的局勢和中國崛起過程中出現的新挑戰、新要求,中國外交既需要找準自身定位,又需要進一步拓寬中國的發展空間。五年來,中國領導人逐漸勾勒出較為完整的外交藍圖。
  • 迎難而上 為國擔當 奮力開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徵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這一年,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奮楫破浪、堅毅前行。外交戰線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學指引下,以元首外交為引領,以抗疫外交為主線,迎難而上,主動應變,同步抗擊新冠病毒和國際政治病毒,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為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為世界和平與全球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菲律賓學者積極評價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聚焦十九大】(十九大時光)菲律賓學者積極評價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中新社馬尼拉10月23日電 (記者關向東)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開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航程
    掌聲,從西雅圖到華盛頓再到紐約,一路相隨;共識,從49項訪美成果清單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宏大倡議,不斷夯實;承諾,從「中國在聯合國的一票永遠屬於發展中國家」到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令人鼓舞。    這是一次開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航程的歷史性訪問。
  • 「中國網評」中國外交在變局中重塑格局
    變局當頭,更要把握住格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一大格局的統領和指引下,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總體布局,在實踐中砥礪前行,成為世界秩序的穩定器,為大變局注入不可或缺的正能量。中國外交的格局體現在對世界和平穩定的追求與守護。面對各國因新冠疫情帶來的種種困境,中國第一時間採取積極行動,緩解各方的燃眉之急。
  • 學習讀書會聚焦新時代中國外交
    世界如何理解中國、中國如何面對世界?新時代,中國應當如何應對當下的外交形勢?2020年12月11日,第五十八期學習讀書會在滬舉辦,邀請到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導王健,圍繞「百年大變局與新時代中國外交」的關鍵問題,分析國際環境、把握中國外交的發展趨勢。
  • 中國外交的新理念新實踐新特點
    此訪是習近平主席年內最後一次外訪,給2015年中國外交又添豔麗之筆。  2015年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從戰略布局階段進入到全面實施、全面豐收的新階段,可謂好戲連臺。習近平今年8次出訪,足跡遍及亞、歐、北美和非洲,訪問以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為主線,充分利用雙邊渠道和多邊舞臺,奏響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強音。
  • 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禮賓
    禮賓改革與時俱進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外交禮賓工作繼承發揚中華文明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學習借鑑國際禮賓慣例,在新中國60多年的雙邊交往和多邊外交中不斷豐富和完善外交禮儀,進行了體系創建、發展傳承、開拓創新等一系列探索和改革,在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推動和諧世界建設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充分發揮外交顯著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勇立時代潮頭,著眼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推進一系列重大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提出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正確義利觀、新發展觀、新安全觀、全球治理觀等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形成並確立習近平外交思想。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和方略
    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為我國發展營造了良好外部條件。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亞信峰會。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 聯播+ | 習近平大國外交的中國智慧
    5年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為我國外交作出頂層設計,明確指出要使我國對外工作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時間是最公正的書寫者,忠實記錄著奮進者的步伐。
  • 學者展望新一輪六方會談 中國外交凸顯大國特色
    學者展望新一輪六方會談
  • 中國外交的幾何學:點、線、面建構立體外交
    秉持這樣的理念,中國外交在新一屆領導人的引領下密集展開。一年來,定點運籌大國關係,曲線經略周邊外交,全面加強與發展中國家交往,中國正以更為鮮明穩健的「坐標」,建構新時期全方位立體外交格局。 到訪俄美印歐 定「點」運籌大國關係 定大勢者,莫過大國。為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訪首站即選擇「老牌大國」俄羅斯。
  • 王毅總結今年中國外交成果 展望明年外交工作
    今年的中國外交更具主動性和開創性,可謂開局順利,成果豐碩,開闢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局面。記者:今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外交開局之年,您認為今年的中國外交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王毅:2013年是中國外交工作不平凡的一年。
  • 《大國外交》第一集:大道之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思考並洞察人類前途命運、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在外交領域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中國外交銳意進取、攻堅克難,不斷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 2020年中國大國外交的戰略定力與圖景
    大國,是實力與責任的複合體。  2020年的中國外交體現出鮮明的大國外交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能力,有效應對了疫情和世界百年變局共振造成的「動蕩變革」,中國外交的「大國」特徵更加鮮明。  中美關係在2020年經歷了建交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大選的選情與美國愈發嚴重的疫情形成了疊加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