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大國外交的戰略定力與圖景

2020-12-24 中國經濟網

  編者按:2020年註定將是載入人類史冊的一年。

  世界經歷了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但是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取得了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

  疫情並沒有阻止中國前進的腳步,反而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堅韌。

  這種堅韌,是對「生命至上」的莊嚴承諾,也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躬身踐行。

  《堅韌生長》將帶您回顧中國在2020年所走過的不平凡歷程,銘記英雄,展望前路。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性疫情打亂了世界既有的節奏。面對百年不遇的大瘟疫,全球經濟社會生活一度處於「凍結」之中。抗擊疫情需要編織起全球性的網絡,形成對病毒的阻擊與隔離。面對空前疫情,需要國際社會攜手合作。

  大國,是實力與責任的複合體。

  2020年的中國外交體現出鮮明的大國外交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能力,有效應對了疫情和世界百年變局共振造成的「動蕩變革」,中國外交的「大國」特徵更加鮮明。

  中美關係在2020年經歷了建交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大選的選情與美國愈發嚴重的疫情形成了疊加態勢。美國政府不斷挑戰和壓低中美關係的底線,國務卿蓬佩奧更是在尼克森總統圖書館發表演說,聲稱「美國對華接觸政策失敗了」。關於中美關係的討論從「修昔底德陷阱」向「新冷戰」陷阱滑落,中美兩國的有識之士對於這樣的情勢也非常焦慮,擔心中美關係回不到過去了。但是中美關係不應該朝著「冷戰」或者「大國對抗」的歷史陷阱倒退。

  中國對美外交秉持有理有力有節的原則,對於美國無底線地挑釁予以堅決回擊或者對等回應,比如關閉總領館、取消美國記者籤證等等。同時,對美外交需要服務於國家發展的大戰略,中美在2020年年初籤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這也是川普政府任內,中美關係重要的成果。中方落實和推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美經貿關係保持了穩定,經貿關係依然是中美關係的紐帶。基於市場原則,中美之間形成了高度相互依賴的雙邊關係結構。中國的供應鏈、產業鏈以及強大的製造業體系和生產能力,是美國無法迴避,也不可能抹殺的優勢。

  美國大選結束之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勝選候任總統拜登致賀電,希望與美方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中美關係。這也是中國倡議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主要內容。在美國新政府上臺之後,中方願意與美方實現雙邊關係的重新校對和調整。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不僅關係到兩國人民的福祉,也關乎世界和平與發展。

  新冠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發展節奏,川普政府的「美國優先」原則,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從世衛組織的退出,讓美國呈現出極端的戰略收縮的傾向。拜登上臺之後,這一基本的戰略方向在短期內難以扭轉。「後美國時代」已經來臨,單極世界趨於瓦解,世界進入「多元權力中心時代」。中國外交的「大國特質」既是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的延伸,也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的必然要求。

  從文明史的演進來說,中國是唯一與美國有類似地緣配置的大國,即擁有廣闊的大陸腹地,又面向海洋。中國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是不斷開放並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的進程,進一步說是中國從陸權向海權的歷史性轉型。這種大變局是千年國家治理歷史的變奏。中國大國外交的構建需要廣闊的世界歷史背景下的戰略圖景,堅定不移地推進國家發展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時,中國大國外交也需要戰略定力和韌性,以「持久戰」的態度積極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2020年,中國大國外交面臨著美國的「印太戰略」的挑戰和擠壓。美國將亞太改為印太戰略,其中的含義不言而明,就是將亞太經濟合作的主軸逆轉為地緣政治的博弈。中國與東協等國家攜手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體現了中國夯實亞太地區「和平與發展」的戰略定力。中國積極考慮加入到CPTPP,加快推進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網絡的構建,以中國的戰略性發展來對衝美國的地緣戰略壓力,同時也為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公共產品。

  中國的大國根基在於中國作為「世界歷史國家」的積澱。中國擁有悠久的文明歷史,在近代以來被迫捲入到現代化轉型過程之中。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與探索,中國踏上了現代化的快車,市場經濟體系和技術創新為中國經濟注入了強大的動力。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中國成長為「世界歷史國家」的藍圖,也是中國擁抱全球化的倡議,構建互聯互通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秩序可能會經歷短暫的紊亂,但是發展與合作的潮流不會逆轉,各國人民求和平與發展的訴求不會改變,這也是中國「大國」責任所在,以中國的發展帶動周邊、「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協同發展。

  在市場經濟體系之下,市場需求也是稀缺的,尤其是最終消費品的需求是全球經濟發展的「發動機」。中國在2020年推出了一系列擴大開放的舉措,構建高水平、制度性的開放體系就是為世界各國提供經濟發展的紅利。中歐雙邊投資協定在今年年底傳來好消息,如果中歐雙邊投資協定達成,這意味著中歐兩個巨型經濟體之間形成了更加暢通、綿密的合作體系,一個超級歐亞大陸的黎明已經曙光初現,在歐亞大陸形成發展、文明、合作的共振。(孫興傑 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

(責任編輯:鄧浩)

相關焦點

  • 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科學指南——深入學習《習近平談...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中國外交新的歷史徵程中,在保持對外大政方針穩定性連續性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引領人類進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張新倡議,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取得了新中國外交理論建設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成果。2018年6月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確立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地位。
  • 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新時代外交格局
    以雙邊外交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的基礎架構。以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基礎,中國的雙邊外交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奠定夥伴關係網絡基礎。適時調整與主要大國之間的外交關係,推動國際格局的變動,維繫良性發展的大國雙邊關係。
  • 強大的戰略定力 堅定的決心意志
    這一重要講話,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強大的自信和定力,以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邁向民族復興的決心意志。強大的戰略定力、堅定的決心意志來自於對歷史成就的充分肯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 金燦榮: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服務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今天,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地經貿聯繫的加強,中國經濟和安全紛紛都「走出國門」,中國國家利益變得日益「全球化」。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新以來,首次提出了中國的外交工作總體目標,即「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明確指出了中國的世界大國定位,也指出了中國外交必須服務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從「中國夢」到「外交工作總體目標」是中國外交服務於中國國家發展的重要體現。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英文怎麼說?
    6月22-23日,中央開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外事工作會議,會議討論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通過官方新聞稿可以發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英文表述是:major 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地評線】年終回眸,中國外交贏得「滿堂紅」
    特約評論員/秦希   2019年,21世紀第二個十年即將謝幕。這一年,世界亂象叢生、挑戰上升:大國博弈加劇、治理赤字增加、世界經濟持續低迷。一年間,國家主席習近平7次出訪,主持4次主場外交。其中,中俄兩國元首就進一步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達成了重要共識,中美最高領導人大阪會晤明確要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
  •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指導思想和總體布局
    2017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發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動員令,同時也向國際社會宣示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旨在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
  • 聯播+ | 習近平大國外交的中國智慧
    亞洲、非洲、美洲、歐洲,大國外交、周邊外交、多邊外交、主場外交……習近平主席的外交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習近平外交思想深植於綿延數千年的中華民族血脈,蘊含深厚的中華優秀文化和哲學思想,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闊步向前。
  • 迎難而上 為國擔當 奮力開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徵程
    迎難而上 為國擔當 奮力開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徵程王 毅一  剛剛過去的2020年,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相互激蕩、疊加共振,無論對世界還是中國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奮楫破浪、堅毅前行。外交戰線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學指引下,以元首外交為引領,以抗疫外交為主線,迎難而上,主動應變,同步抗擊新冠病毒和國際政治病毒,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為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為世界和平與全球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禮賓
    ◆ 王 敏  中國的發展已經不是一個願望,而正在成為事實。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心的中國,通過積極參與多邊峰會和舉辦主場外交,提出中國主張,為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開出中國處方」。積極活躍的中國外交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和人們關心的話題。
  • 王存剛:中國外交全球戰略環境的新特點與新趨勢
    引子在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兩大背景下,中國外交的全球戰略環境自2015年以來呈現某些新特點和新趨勢。研究中國外交戰略環境的新特點與新趨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這是因為當今世界處於轉型過渡期,人類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 學者展望新一輪六方會談 中國外交凸顯大國特色
    學者展望新一輪六方會談 中國外交凸顯大國特色
  • 王毅總結今年中國外交成果 展望明年外交工作
    今年的中國外交更具主動性和開創性,可謂開局順利,成果豐碩,開闢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局面。記者:今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外交開局之年,您認為今年的中國外交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王毅:2013年是中國外交工作不平凡的一年。
  • 2021年的中國外交,將更加主動積極
    2020年中國外交經歷了比以往更多的艱難,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惡化的中美關係,中國外交除了為推進國際抗疫合作,維護多邊主義和全球和平與發展的戰略格局的穩定做出不懈努力外,還需要應對比以往更多的針對中國的惡意造謠、抹黑。
  • 《大國外交》 第二集《眾行致遠》解說詞
    《大國外交》 第二集《眾行致遠》解說詞 原標題:   【字幕】2013年3月14日 中國北京 人民大會堂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解說詞】  2013年3月14日,習近平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 作為外交政策的軟平衡戰略: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美國對日戰略評析
    2012年至2016年間,他曾任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客座教授,教授國際關係理論、美國外交政策、以色列外交與安全政策等課程。目前的研究方向是美國大戰略的變化性和延續性。該期刊旨在以比較或具體案例研究的方式研究外交政策決策的過程、效果、原因或結果,2019年影響因子為1.012。
  • 王毅出席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
    據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11日在京出席「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下的中國外交:為國家擔當 對世界盡責」的主旨演講。  王毅表示,2020年是中國外交徵程中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一年。
  • 大國領導人的氣魄與擔當——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該書全面呈現了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思想和決策部署,充分展示了習近平同志作為大國領導人獨特的領袖氣質和鮮明的執政風格。  高瞻遠矚的戰略氣魄。十八大以來,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新起點,習近平同志高瞻遠矚,看大勢,謀全局,重運籌,提出了一系列既富創造性又具前瞻性的重大戰略思想。比如,在國內大局方面,習近平同志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中國外交走過特殊之年
    (年終特稿)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中國外交走過特殊之年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中國外交走過特殊之年作者 黃鈺欽當百年變局遭遇世紀疫情,2020年註定成為人類歷史進程中有分水嶺意義的一年。
  • 《大國外交》第一集:大道之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思考並洞察人類前途命運、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在外交領域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中國外交銳意進取、攻堅克難,不斷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