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展望新一輪六方會談 中國外交凸顯大國特色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學者展望新一輪六方會談 中國外交凸顯大國特色 2004年02月24日 09:46

  中新網2月23日電 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羅斯、日本將於明日在北京舉行第二輪六方會談。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主任李義虎教授認為,中國為推動解決朝核問題而進行的穿梭外交,是中國近年來少有的「有所作為」的標誌,體現了中國外交的成熟和自信。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李義虎教授對該報表示,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外交將相應地進行調整,中國外交的大國特色將越來越明顯。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是中國國內較早主張中國應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觀點的學者。他強調,推動六方會談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南開大學教授龐中英認為,從近期看,這次六方會談能取得的最重要成就可能是六方會談經常化(甚至機制化)。六方中多方表達了建立經常化會談機制的意向。從長遠來看,如果六方會談被證明在談論實質和具體問題上效果有限,那麼一方面,美國和日本強硬派等將會把朝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另一方面,估計朝鮮會像法國那樣展示其已經獲得的全方位的核打擊能力(若朝鮮真的擁有核能力),即獨立的核遏制戰略。朝鮮核問題對抗勢必升級。與此同時,包括中國、俄羅斯和韓國在內的東北亞國家幾乎別無選擇,不得不接受朝鮮已經是核國家的現實。朝鮮半島無核化將遙遙無期。不僅如此,日本將以朝鮮核威脅為充足理由,加快其國家安全戰略的徹底變革。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解析度

相關焦點

  • 菲律賓學者積極評價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聚焦十九大】(十九大時光)菲律賓學者積極評價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中新社馬尼拉10月23日電 (記者關向東)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開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航程
    掌聲,從西雅圖到華盛頓再到紐約,一路相隨;共識,從49項訪美成果清單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宏大倡議,不斷夯實;承諾,從「中國在聯合國的一票永遠屬於發展中國家」到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令人鼓舞。    這是一次開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航程的歷史性訪問。
  • 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禮賓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不斷深入,中國與世界的聯繫日益密切,來華訪問的外國首腦逐年增加。為不斷適應外交全局的發展,禮賓工作與時俱進,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外國國家元首訪華歡迎儀式自2013年起恢復少年兒童歡迎隊伍。2014年起,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增加女兵隊員和軍樂團隊列表演。恢復實施國賓車隊摩託車護衛,在國賓抵京機場高速沿線懸掛中外國旗等做法。
  • 王毅總結今年中國外交成果 展望明年外交工作
    今年的中國外交更具主動性和開創性,可謂開局順利,成果豐碩,開闢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局面。記者:今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外交開局之年,您認為今年的中國外交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王毅:2013年是中國外交工作不平凡的一年。
  • 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新時代外交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有力地推動了新時代外交格局的構建,一張波瀾壯闊的外交畫卷正在徐徐呈現。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金燦榮: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服務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領導集體,開啟了中國內政治理、外交開拓的新徵程。五年來,黨中央準確把握國際紛紜變化的複雜局勢,開啟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時代。 面對國際日益複雜的局勢和中國崛起過程中出現的新挑戰、新要求,中國外交既需要找準自身定位,又需要進一步拓寬中國的發展空間。五年來,中國領導人逐漸勾勒出較為完整的外交藍圖。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英文怎麼說?
    6月22-23日,中央開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外事工作會議,會議討論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通過官方新聞稿可以發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英文表述是:major 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指導思想和總體布局
    2017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發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動員令,同時也向國際社會宣示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旨在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
  • 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科學指南——深入學習《習近平談...
    黨的十九大以來,國際形勢風雲激蕩,中國發展砥礪前行,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在這一偉大進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中國外交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駕護航,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譜寫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篇章。
  • 迎難而上 為國擔當 奮力開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徵程
    迎難而上 為國擔當 奮力開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徵程王 毅一  剛剛過去的2020年,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相互激蕩、疊加共振,無論對世界還是中國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這一年,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奮楫破浪、堅毅前行。
  • 分析:朝核會談從三方到六方 「朝核隧道」有多長
    但朝對多邊會談不斷調整政策,從堅稱「絕對不參加多邊會談」,到「若美改變對朝政策,朝不拘泥於對話形式」,直至這次明確同意參加包括中、俄、韓、日在內的北京六方會談。有國際觀察家分析認為,朝方參加多邊會談的想法是:第一,經過較量,朝認識到布希政府傾向接受新保守派意見,對朝強硬,拖延施壓。第二,美國與日本、韓國一直在加緊協調行動,朝鮮也應加強同相關主要國家的協調。
  • 本輪六方會談流行「自由發揮」
    第六輪朝核問題六方會談昨天進入第二天,在「良好的氣氛」下,各方紛紛打破老規矩自由發揮,六方會談呈現出以往所沒有的靈活態勢。  由於本輪會談主要討論落實朝鮮棄核起步行動的具體步驟,預計不會形成新的共同文件,而只會出臺主席聲明。
  • 外交部:大家對中國外交的期待和展望也讓我們感到重任在肩
    中國日報北京9月26日電(記者 周瑾)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大家對中國外交工作的肯定和讚揚讓我和我的同事們深受感動和鼓舞。大家對中國外交的期待和展望也讓我們感到重任在肩。有記者問:我們注意到,近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譜寫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時代華章》署名文章。這引發了社會各界對中國外交的熱烈討論。請問你怎麼看?耿爽表示,日前,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全面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外交走過的不平凡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 ...危機疊加百年變局,頂尖學者「釣魚臺」上盤點即將過去的2020年...
    日前,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與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舉辦的一年一度國際形勢研討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國內頂尖學者深度盤點2020年「疫情下的世界大變局與中國外交」。大國關係新動向今年,新冠疫情突然而至,引發全球性危機。美俄歐等國際主要「玩家」的國內政治生態、內外政策受到哪些影響?大國互動又有哪些新動向?
  • 六方會談五國非正式會議 中俄反對追加對朝制裁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產經新聞》5月29日援引日本外交人士消息透露稱,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的中、俄、日、美、韓5國代表團副團長28日在東京舉行了非正式會議。為推動朝鮮朝著無核化拿出積極應對態度,會議就加大對朝制裁力度進行了磋商。報導稱,由於中俄不贊同加強制裁,會議似乎未達成一致。
  • 中國外交的新理念新實踐新特點
    此訪是習近平主席年內最後一次外訪,給2015年中國外交又添豔麗之筆。  2015年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從戰略布局階段進入到全面實施、全面豐收的新階段,可謂好戲連臺。習近平今年8次出訪,足跡遍及亞、歐、北美和非洲,訪問以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為主線,充分利用雙邊渠道和多邊舞臺,奏響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強音。
  • 2020年中國大國外交的戰略定力與圖景
    大國,是實力與責任的複合體。  2020年的中國外交體現出鮮明的大國外交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能力,有效應對了疫情和世界百年變局共振造成的「動蕩變革」,中國外交的「大國」特徵更加鮮明。  中美關係在2020年經歷了建交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大選的選情與美國愈發嚴重的疫情形成了疊加態勢。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和方略
    因此,很多美國外交專家都成為「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的信徒。「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會挑戰現存大國的利益和其所建構的世界秩序,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強硬應對這個威脅,這樣兩國之間的戰爭便不可避免。一直以來,美國的外交和軍事戰略的目標,就是要遏制任何足以威脅美國利益和安全的大國的崛起,過去的德國、日本、前蘇聯和現在的中國都成為美國針對的對象。
  • 定義新型大國關係|大國|兩國|中美關係|國元首_網易財經
    陽光明媚的「安納伯格莊園」將見證中美關係的新一輪開局。但恰恰是這次敢於摒棄前嫌的大膽外交突圍,開啟了冷戰走向結束的序幕,扭轉了岌岌可危的世界和平。時隔28年之後,世界將目光轉向了美國加州大棕櫚泉地區的陽光地帶「安納伯格莊園」,這處距離洛杉磯以東100多公裡的「沙漠綠洲」即將在日均35攝氏度的高溫中迎來中美兩國元首換屆後的首次創新性會面,如何避免兩個大國走向對抗同樣是會談的主題。
  • 中國開啟終結東北亞冷戰之門
    經過兩年四輪曲折而又艱苦的談判,關於朝鮮半島核問題的六方會談,昨天在北京首次取得實質性的突破。一份《第四輪六方會談共同聲明》終於讓人們看到了朝鮮半島無核化的曙光。  這一輪談判尤其艱苦,從7月26日至8月7日,9月13日至9月19日,中國、朝鮮、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在北京會談了整整18天,中間經過一次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