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3日電 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羅斯、日本將於明日在北京舉行第二輪六方會談。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主任李義虎教授認為,中國為推動解決朝核問題而進行的穿梭外交,是中國近年來少有的「有所作為」的標誌,體現了中國外交的成熟和自信。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李義虎教授對該報表示,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外交將相應地進行調整,中國外交的大國特色將越來越明顯。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是中國國內較早主張中國應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觀點的學者。他強調,推動六方會談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南開大學教授龐中英認為,從近期看,這次六方會談能取得的最重要成就可能是六方會談經常化(甚至機制化)。六方中多方表達了建立經常化會談機制的意向。從長遠來看,如果六方會談被證明在談論實質和具體問題上效果有限,那麼一方面,美國和日本強硬派等將會把朝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另一方面,估計朝鮮會像法國那樣展示其已經獲得的全方位的核打擊能力(若朝鮮真的擁有核能力),即獨立的核遏制戰略。朝鮮核問題對抗勢必升級。與此同時,包括中國、俄羅斯和韓國在內的東北亞國家幾乎別無選擇,不得不接受朝鮮已經是核國家的現實。朝鮮半島無核化將遙遙無期。不僅如此,日本將以朝鮮核威脅為充足理由,加快其國家安全戰略的徹底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