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招提寺:盛唐之美有多美

2021-01-07 中國青年報

  日本奈良是一個只有不足40萬人口的城市,卻有7處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建築。在奈良,到處可見中國唐代的風景和建築,可以從眾多細節中感受盛唐時代的瑰麗。其中最能說明奈良與大唐密不可分的當數唐招提寺,該寺由鑑真大和尚按唐朝寺院的規制修建,極具盛唐的優雅與宏大,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寺院,是日本的國寶。梁思成先生曾說,「對中國唐代建築的研究來說,沒有比唐招提寺金堂更好的借鑑了」。對一個仰慕唐文化、從事建築設計的人而言,唐招提寺就是我心中的一座殿堂,冥冥中,有無限的引力召喚著我。

  2017年春節,我和先生直赴奈良,只為拜望唐招提寺。入住的酒店樓下就是交通樞紐,乘坐公交車前往唐招提寺非常方便,有直達線路。車上人很少,很安靜。窗外是一片廣闊、恬靜的田園風景。奈良屬於山嶽性氣候,即使春節期間也很溫暖。空氣中,青菜、樹木、鮮花、溪水的味道沁人心脾。據說,天平時期(724年~748年)的奈良就是以秀麗的田園風光著稱,時至今日,風光依舊。

  從奈良站到唐招提寺,乘公交車不到30分鐘。車站對面就是唐招提寺的大門,寺院大門上橫額「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謙女皇仿王羲之、王獻之的字體所書。中國魏晉六朝時期多把寺院稱作「招提寺」。唐招提寺當是因鑑真大和尚從唐朝來到日本建造的寺院而得名吧。

  唐招提寺金堂

  唐招提寺的金堂是單簷歇山頂的木構建築,具有濃鬱的大唐風格。金堂正面7間、進深4間,座落在約1米高的石臺基上,為天平時期最大最美的建築。奈良時代(710年~794年)的主要寺院均有走廊環繞,雖然如今唐招提寺金堂四周的走廊已不復存在,但作為日本現存唯一的奈良時代的大殿,依然珍貴無比。

  至今,這座金堂有過四次大修,2000年是金堂創建以來最大規模的修理,是一次徹底「解體」之後的復原。雖然我對日本古建修復稍有了解,但日本相關機構的研究結論還是讓我很吃驚:在拆下的4萬片瓦中竟有11片是飛鳥時代(592年~710年)的、4000片是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的,而最令人吃驚的是屋頂的陶製鴟尾竟然是1200年前燒制的,至今仍外形完整。

  由此可見,雖然日本古建維修會更換構件,但每次大修都會儘量保留前代還可以繼續使用的材料,因此唐招提寺金堂的主要構件材料很多仍然是創建之初的物件。我們古人秉承的「乘之愈往,識之愈真。如將不盡,與古為新」,道出了傳統建築保護與發展的真諦,保護傳統古建築不是簡單的複製,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與古為新」。日本人不僅繼承了古建築,更傳承了古建的保護精神。

  唐招提寺南大門內的世界遺產標誌石

  金堂碩大的鬥拱使得屋簷看上去非常深遠,唐代的鬥拱建造技術已臻成熟至極盛,其風格奔放,但又不失典雅,再加上唐式建築鬥拱與柱比例甚大,更使它的結構之美顯現得淋漓盡致。簡單而粗獷的鴟吻裝飾在屋脊兩端;屋頂平緩,舉高低矮,屋瓦呈青黑色。粗粗的木柱子需要兩人合抱,而且下粗上細,體現了唐朝人以胖為美的審美取向。唐代木構建築包含的顏色不會超過兩種,一般為紅白兩色或黑白兩色,時至今日,日本的寺廟建築依舊是這兩個顏色為主,唐招提寺為黑白兩色。梁、柱、枋的緊湊結合,出簷深而不低暗,使整個金堂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揚、輪廓秀麗、氣勢雄渾的風格,給人以莊重而健美的感覺。當然,日本學習唐朝建築,仍有不少為適應環境而做出了改良。日本多雨,屋頂坡度容易積水滲漏,所以唐招提寺金堂大修時把屋頂抬高了兩米多。

  金堂的主佛盧舍那佛像是最巧妙、宏偉、森嚴的乾漆像,雕刻風格獨特、精巧,是天平時期最有水平的雕像。鑑真大和尚為了塑造佛像,曾傳授過「乾漆法」,這種雕塑被稱為唐招提寺派,對日本佛教寺院雕塑佛像的影響很大。這種塑造雕像的高超技法,後來為鑑真大和尚弟子們所用——為師傅塑像,使得鑑真大和尚安祥、剛毅的法相如生前一樣。

  據說,鑑真大和尚圓寂前,弟子僧忍基夢見講經堂棟梁摧折,驚恐地認為會是和尚將遷化的預兆,乃率諸弟子臨寫鑑真大和尚的肖像。這年5月6日鑑真大和尚結跏趺坐面西而寂。臨終時,76歲的鑑真大和尚囑咐弟子們,要繼續修繕唐招提寺,還對思託說:「我若終,已願坐死,汝可為我在戒壇院別立影堂,舊住房與僧住。」他的弟子們模擬他的真影,為他塑了與他身材一般大小的乾漆夾禪坐像,供奉在唐招提寺內,被日本列為「國寶」,成為奈良時代的藝術珍寶,每年只開放3天,供人瞻仰。被尊為「俳聖」的日本詩人松尾芭蕉,在奈拜謁鑑真像時,為坐像的神態所感動,作詩云:「翠葉放清芬,滴露色更新。我欲多採擷,為師拭淚痕。」可見大和尚之慈悲。

  新御影堂

  我和先生拜謁的時候,不是開放日,沒有機緣親近大和尚的風採,但另有收穫。唐招提寺新建了一個御影堂,即新御影堂,也是禁止入內,僅僅可以在門口遠望到隔著半透明的屏風仿製的鑑真大和尚的漆像。即便如此,也讓我激動不已,我們非常恭敬地雙手合十,向著漆像深深地鞠躬致敬。

  為了緬懷這位佛學大師,我和先生拜謁了鑑真大和尚的墓地。鑑真大和尚墓在唐招提寺東北角的小山上,低矮的土黃色的磚牆沿著地勢蜿蜒起伏,引領著我們來到大師身邊。古樸的小木門內,松林蒼翠、古樹參天、青苔如毯,庭院幽靜,鑑真大和尚長眠於此。我們看到了中國佛教泰鬥趙樸初的墓碑,原來,趙樸初生前對鑑真大和尚極為崇敬,1992年他訪問日本,掉了一顆牙,埋在鑑真大和尚墓旁,並作詩云:「昔年墮一牙,埋之盲聖墓。」他病重期間留下遺囑,說等他死後,骨灰一分為二,一份葬在中國,一份葬在鑑真大和尚墓旁,他要永遠和鑑真大和尚在一起。一古一今,兩位中國佛學大家長居日本,「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我和先生在這裡停留良久,呼吸著這裡的空氣,傾聽著這裡的微風,遠望著這裡的廟宇,緬懷致敬先人:六渡重洋,弘揚佛法,傳播唐文化,最終失明並長眠日本的鑑真大和尚;放下國恨家仇,讓奈良躲過一場災難性浩劫的建築大師梁思成和很多我們不知曉姓名的先人,他們讓人類的文化沒有國界地得以延續,讓我們在異域的土地上感受到祖先的智慧和風骨。

  《青年參考》 2017年06月14日24版

  攝影:詹建軍

  編輯:呂 慧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相關焦點

  • 唐招提寺丨盛唐風格·日本國寶
    他指導日本醫生鑑定藥物,傳播唐朝的建築技術和雕塑藝術,設計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這座以唐代結構佛殿為藍本建造的寺廟是世界的一顆明珠,保存至今。鑑真圓寂後,其弟子為他製作的坐像,至今仍供奉在寺中,被定為「國寶」。
  • 日本:唐招提寺,寺院保留了濃鬱的盛唐時期建築風格
    寺院保留了濃鬱的盛唐時期建築風格,是中日兩國交流的象徵。裡面的佛像真的特別棒!但是請不要拍照!唐招提寺寺院整體特別的安靜~放佛能聽到千古之前的誦經之聲。建築處處透露著我們 中國 的氣息~唐招提寺寺院裡到處都是 春日 的櫻花~唐招提寺唐招提寺推薦大家來唐招提寺拍照~因為人少~景美
  • 唐招提寺,是什麼?
    在去觀展前,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唐招提寺。每當感嘆盛唐建築風華的時候,我們都會把目光投向日本奈良,畢竟那裡保存了最多的唐風建築,連同那些珍貴的歷史圖檔、代代相傳的營造工藝,都是人類文化的瑰寶。而唐招提寺,便是這瑰寶中的一顆明珠。唐招提所在原是一座親王舊宅,綠樹環繞,獨享一份幽靜和安詳。
  • 新潮|細雨唐招提寺
    來到鑑真弘揚佛法的唐招提寺,只見寺院山門高懸一塊古樸原木,雕刻著「唐招提寺」四字,為日本孝謙女皇仿王羲之、王獻之字體所書。進門一條幽深的林蔭細砂路,引導來人崇敬地步向唐招提寺金堂。肅穆空間,「沙沙」步聲,似穿越在歷史時空,耳畔鳴響著悠遠的波濤。將生命託付於偉大信仰的鑑真,來到日本後受到了孝謙天皇的隆重接待與器重,其不畏艱險矢志不移的東渡精神,更贏得了日本廣大僧眾的敬佩愛戴。
  • 「唐招提寺,據說和中國有關」
    據說,日本天平時期(公元724年至748年)的奈良,就以秀麗的田園風光著稱,而西之京看起來像奈良郊區,但是在1200多年前,這裡是日本國都平城京的中心地區,公元759年以天武天皇之皇子新田部親王的舊宅邸為基礎建造的唐招提寺就坐落於此。  在出發赴日前,我在旅遊網站上看到有「驢友」寫「去了唐招提寺,據說和中國有關」,不禁哈哈大笑。
  • 通往唐招提寺之路
    ,將在那裡進行題為「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的展覽,展品包含寺院珍藏的五組與鑑真生平相關的文物,以及日本著名畫家東山魁夷為寺內供奉鑑真像的御影堂繪製的68面隔扇畫,囊括了唐招提寺文物的精髓,同時因為布展格局幾乎複製了唐招提寺的御影堂,可以說展覽為國人指引了一條通往唐招提寺的便捷之路。
  •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將首次對外開放金堂
    鑑真親手興建的奈良唐招提寺,具有中國盛唐的建築風格環球網記者王歡報導,據日本共同社10月13日消息,日本奈良市的唐招提寺12日宣布,將於11月3日僅限一天向參拜者開放寺中的國寶級文物「金堂」。據稱這將是金堂自奈良時代建成以來首次對外開放。開放時間為上午8點半至下午4點半,繳納參觀費後就可進行參拜。
  • 藥師寺與唐招提寺
    搬到奈良以後發現周圍的寺廟特別多,起了探訪之心。而在眾多寺廟中最為顯眼的就是藥師寺與唐招提寺。這兩座寺廟正在電車的沿線,並且緊鄰。
  • 日本唐招提寺文物搭乘「新鑑真號」運抵上海
    今年正值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締結40周年,上海博物館將於12月17日舉辦「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以此致敬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貢獻的先賢先學。中午12點40分,運載著來自唐招提寺珍貴文物的「新鑑真號」輪抵達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碼頭,中日雙方舉行了簡短而莊嚴的歡迎儀式。據透露,2016年,正是該船護送「新鑑真」大師坐像去日本,如今該輪又護送唐招提寺文物到中國,見證著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
  • 胡錦濤在日本拜訪鑑真和尚所建唐招提寺
    法隆寺是日本佛教聖德宗的總寺廟,寺內供奉有百濟觀音等大量國寶級文物,是日本佛教文化寶庫。之後,胡錦濤參觀了日本佛教律宗的總寺廟唐招提寺。唐招提寺由中國唐代高僧鑑真和尚於天平寶字3年(公元759年)創建,大約於公元770年竣工。寺內建築、佛像都是天平文化的精華。寺內東北角有鑑真和尚的陵墓。這座具有中國盛唐建築風格的建築物被確定為日本國寶。唐招提寺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日本奈良 參觀法隆寺唐招提寺
    5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暖春之旅」進入最後一天。他與夫人冒雨前往奈良參觀了法隆寺、唐招提寺等地,感受日本的傳統文化。圖為胡錦濤在唐招提寺長老的陪同下參觀御影堂。法隆寺是日本佛教聖德宗的總寺廟,寺內供奉有百濟觀音等大量國寶級文物,是日本佛教文化寶庫。之後,胡錦濤參觀了日本佛教律宗的總寺廟唐招提寺。唐招提寺由中國唐代高僧鑑真和尚於天平寶字3年(公元759年)創建,大約於公元770年竣工。寺內建築、佛像都是天平文化的精華。寺內東北角有鑑真和尚的陵墓。這座具有中國盛唐建築風格的建築物被確定為日本國寶。唐招提寺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唐招提寺的「不老」妙方
    唐招提寺主殿金堂外觀(付玉梅 攝)經歷1200多年的風風雨雨,唐招提寺依舊「不老」,正是因為一代代人細緻的守護和一次次保留原味的修繕,其生命力的延續靠的是世代相傳的技藝,以及一次次修理中的新發現、新故事。
  • [東方時空]拜訪唐招提寺
    根據行程安排,此後胡錦濤主席將轉往關西,參觀古都奈良的唐招提寺,該寺是唐朝高僧鑑真大師歷盡千辛萬苦,東渡日本後親手所建,有媒體報導說,胡錦濤主席此次訪問唐招提寺,就是為了強調中日間這剪也剪不斷的聯繫,去年末,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訪問中國時,曾表示"想體驗中日兩國自古以來在思想上的共通點",並專門前往孔子故鄉山東曲阜,參觀了孔廟。那麼,胡主席將要訪問的唐招提寺究竟是一座什麼樣的寺院?
  • 從首次走出日本的唐招提寺文物說起:遙想鑑真與大唐
    12月17日起,「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在上海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這也是唐招提寺文物首次走出日本,展覽以鑑真和尚親手營造的唐招提寺為時空背景,遴選唐招提寺珍藏的為供奉鑑真東渡帶去的舍利的「金龜舍利塔」(日本國寶)等5
  • 攝影:中國人應該來打卡的唐招提寺
    中國人應該來打卡的唐招提寺唐招提寺建於759年的唐招提寺被譽為最具中國唐代遺風的日本寺廟,因為它是由大名鼎鼎的唐代高僧鑑真大師所建。其志之堅,其心之誠,恐怕才是打動世人的原因。唐招提寺從市區坐公交車抵達此處,遊人稀疏,我就喜歡這樣空蕩蕩的感覺。這裡頭的金堂、講堂、經藏、寶藏、禮堂以及鼓樓等建築都保存良好,被譽為國寶級的建築。其中中央的金堂最大,以建築精美著稱,但我抵達時不可入內,也就錯過了看到鑑真大師坐像的機會。
  • 新鑑真輪帶來東山魁夷巨幅隔扇畫 唐招提寺文物昨運抵上海
    今年正值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締結40周年,《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計劃本月17日在上海博物館開幕。昨天中午,搭載日本唐招提寺特展展品的「新鑑真」號輪在黃浦江江面上緩緩駛來,並於12時45分在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碼頭靠岸。迎接它的是中方簡短而莊嚴的歡迎儀式。
  • 鑑真僧團與唐招提寺
    作者:鄭州大學教授、浙江大學兼任教授 葛繼勇  鑑真自754年赴日至763年圓寂的約10年間,可分為於東大寺戒壇院授戒五年、於唐招提寺傳律五年。唐招提寺及其主要建築、佛像存至今日,實乃鑑真僧團及其後傳弟子心血澆灌、辛勤培育之結晶。
  • 探訪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探訪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到奈良旅遊,不能不去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在我們的眼裡雖然是一個旅遊熱點,但是卻孤零零的與藥師寺為伍,悄悄地坐落在奈良的西郊,與集中在奈良城東的一系列的旅遊熱點一點也不沾邊。  和我們在京都東本願寺看到的一樣,唐招提寺也是以自己的本色展示在人們的面前,給人一種樸素和莊嚴的感覺。正當我們要跨進寺院的大門時,從裡面走出一個參觀團,並在寺院的門口停下,閃光燈在他們的前頭不停地閃爍。
  • 三訪唐招提寺
    五月的夏,唐招提寺。一地的白沙礫,威嚴莊重的金堂,大缸大缸的蓮花與松樹林深處的白色瓊花。  薄雲橫斜,只二三細薄人影,想像自己走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路上,當時這裡是首都平成京(奈良)的中心。(摘自《天平之甍》井上靖自跋 謝鮮聲譯)  之後,鑑真在東大寺為聖武天皇等數百人行授戒儀式,天皇又賜地開建修行場,賜名唐招提寺,成為他講學授戒的地方,至今仍是日本律宗總寺。  2012年,金堂平成大修結束後第三年。
  • 唐代東渡高僧鑑真法師傳教院——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寺院,與東大寺的戒壇院並列為傳布和研究律學的兩大道場,這座具有中國盛唐建築風格的建築物被確定為日本國寶。唐代高僧鑑真(公元688~763年)第6次東渡日本後,於天平寶字三年(公元759年)開始建造,大約於公元770年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