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大炮」240毫米大口徑,曾經所向披靡,如今只適合做景點

2021-01-18 熱劇看不夠

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熱劇看不夠」,再點擊「關注」,好文章大家齊分享!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曾經,網上廣泛流傳著M1型240毫米榴彈炮進行演練的畫面,從公開發布的資料中我們可以得知,這種榴彈炮的綽號為"黑龍",可以說是現如今全球範圍內口徑最大的榴彈炮,它的彈丸重量大概有172千克,還曾被人吹噓為戰略武器,不過如今已經步入了現代戰爭,不知它還能有多少戰鬥力。

之所以會有人對它的印象這麼深刻,是因為它的口徑十分駭人,單從這一點上看,就足夠讓一些人相信它的威力效果。如今中歐美現役的榴彈炮是155毫米,240毫米榴彈炮的裝藥量正好和這種高爆彈的全重差不多。

放到實戰環境裡,240毫米榴彈被引爆之後所造成的衝擊波,可以說是155毫米榴彈被引爆後效果的兩倍,由此可見,它的稱號也不是浪得虛名,近距離爆炸中,依靠土木磚石,亦或是水泥掩體都無法抵擋它的攻擊,就算面對的是鋼筋水泥,它也能照攻不誤。

但這種體型巨大的炮彈也不是全然一點問題都沒有,它的填裝就因它的大體格而變得異常有難度,從某些退伍老兵的口中可以得知,一個炮班需要炮手18名,且要求這些人的身高必須在170釐米以上,翻看此前實彈訓練的視頻,我們也能證實這一點。

不僅如此,這種炮彈的裝填步驟非常麻煩,除了裝填以外必須保證它的身管是處於平放的狀態,想要做到炮身上下俯仰,必須依靠人力來反覆搖動槓桿輪組,就連開閉炮閂門這樣的工作都需要兩名炮手傾盡全力。而且,這種炮的射速也不太理想,爆發射速一發需要兩分鐘,持續射速一發需要四分鐘。

如今自行火炮都有了自動裝彈機,減少了人力的損耗,射速也能做到每分鐘六到八發的水平,相比之下,這種榴彈炮在彈藥投射量方面真的沒什麼優勢,可見"黑龍大炮"著實難以適應現代戰爭的環境。

之所以在二戰時期它會受寵,是因為當時炮兵技術不夠成熟,"反炮兵"還只是個傳說,再加上美陸軍會出動數十輛車去完成它的拖拽、運輸、搭建等工作。但現代戰場與此截然不同,很多國家已經具備了反炮兵的能力,它若想"保命"就只能打完就跑。

如今的"黑龍大炮"全都被賦予了要塞炮的身份,但它依然不夠理想,"開放式"的要塞面對燃料空氣炸彈缺少防禦能力。回想當年的"黑龍大炮"發射場面是何等壯觀,如今卻成為極具觀賞性的"景點"。

相關焦點

  • 口徑達240毫米,可發射核炮彈!被誇上天的「超級大炮」真有那麼牛嗎?
    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美國《國家利益》網站近日刊文稱,俄軍裝備的2S4型「鬱金香」240毫米履帶式自行迫擊炮,這是全球現役最大的迫擊炮系統。「鬱金香」也因此被稱為「超級大炮」。有媒體甚至稱其威力巨大或可摧毀一座城市!
  • 戰鬥民族大口徑巨炮重生!203自榴炮和240重迫,進行現代化改造
    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曾經說過,「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俾斯麥的話,雖然在當今世界而言有些過於極端,但是在強權即真理的時代毫無疑問是不可否認的真理。只可惜好景不長,隨著蘇聯解體之後,那支強大的軍隊也隨之煙消雲散。繼承蘇聯衣缽的俄羅斯,由於經濟凋敝,不僅無力繼續發展新型武器,甚至連維持舊有的武器體系都有些力不從心。所以,俄羅斯在火炮方面不僅沒有追隨所謂的「西方潮流」,發展諸如155毫米口徑的火炮。
  • 俄軍也有火力不足恐懼症 — 兩款口徑超200毫米巨炮重新服役
    文 | 武備君在歷史上有很多「最強大炮」,例如二戰時,德國的重型古斯塔夫巨炮,口徑達到了驚人的800毫米。
  • 二戰日本生產出世界最大火箭炮:400毫米口徑重型火箭炮襲擊美軍
    有網友問:二戰日軍為何很少裝備大口徑火炮? 因為要為海軍武器讓路,其實從1944年-1945年,日本沒有生產一門陸軍重炮。而且本身日本陸軍重炮產量也確實不多,在1941年,日本只生產了576門100毫米口徑以上重炮。
  • 東泓炮臺,240毫米口徑的德國巨炮,甲午海戰時曾讓日艦吃盡苦頭
    炮臺設24釐米口徑要塞炮和12釐米口徑速射炮各2門,7.5釐米口逕行營炮6門,小口徑速射炮4門。炮火火力可及劉公島東部海面與南北兩海口,主要與日島、南幫炮臺一起封鎖南口。1891年,在李鴻章第三次巡閱北洋海軍來到威海時,威海衛海軍基地已規模初具,此時劉公島已有完整的炮臺群和一些臨時性堡壘防禦工事。至今存有東泓、南嘴、迎門洞、旗頂山、公所後、黃島6座炮臺。
  • 東北軍的三大王牌火炮:口徑100毫米以上,連日軍都垂涎三尺
    當時東北軍的裝備在各大軍閥部隊中內數一數二,尤其手裡的火炮,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硬貨,連中央軍都垂涎三尺。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下東北軍的三大王牌火炮。150毫米重迫擊炮。作為東北軍的王牌武器,150毫米迫擊炮在當時絕對屬於重火力,比75毫米山炮火力都猛,屬於比較強大的戰場火力支援武器。東北軍每個國防旅都有一個重迫擊炮連,裝備6門150毫米迫擊炮。
  • 一把5500米幹翻大象,一把口徑30毫米堪稱大炮
    因為狙擊槍破壞力和射擊威力都比較大的。接下來要說的這三把槍就非常厲害了,共同點是都可以把大象撂倒。用威猛來形容它們也不為過。其中有一把狙擊槍能夠在把一頭7噸大象給輕鬆放倒,是在子彈跑了5500米後的條件下,這已經非常讓人難以置信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幾款威力霸道、外形堪稱巨無霸的狙擊槍。
  • 二戰美國「平流層大炮」,120毫米口徑的M1重型高射炮
    二戰初期大口徑高射炮並不多,普遍為3英寸高射炮或者75毫米口徑高射炮,法蘭西戰役期間德軍的88毫米高射炮表現突出,對空能驅逐轟炸機,對地能反坦克,一時之間激起了各國研究大口徑高射炮的興趣。美國在1938年就提出了現代防空解決方案,旨在尋找一種大口徑的高射炮,這個計劃隨後發展成了M1式4.7英寸(120毫米)重型高射炮。
  • 俄國12.7毫米大炮步槍:口徑同巴雷特,卻只能打200米?
    俄羅斯經過史達林格勒和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兩次殘酷的巷戰,交了慘痛的學費後得出結論:CQB作戰需要的是威力大,停止作用強的槍械。▲同志請開下門,查水錶圖拉設計局在2002年就研發過大口徑重型無託結構的VKS微聲狙擊步槍,特別是它使用的12.7口徑狙擊步槍使用的STs-130PT12.7×54mm亞音速彈比較符合設計要求
  • 陸地壓制火炮為何都選擇152和155毫米口徑?
    所謂壓制火炮,主要目的就是遠程反對方的炮兵,在進攻和防禦作戰中對對手的主要目標群進行大規模的火力覆蓋,配合火箭炮和更小口徑的旅團級炮群,對敵進行重點打擊。因此152毫米和155口徑的大炮群,都在戰場上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 臺灣240mm巨炮射擊,威力十足?對不起,還要全手工裝填彈藥
    被稱為臺灣鎮島之寶的240mm榴彈炮最近又開始了射擊演習,「聲勢巨大」,一個炮彈就重150公斤,需要進3名士兵才能抬得動,多厲害!臺灣軍方,也對這款武器寄予厚望,宣稱這款巨炮有著戰略威懾力,還給它取了個黑龍這樣霸氣的名字。
  • 240毫米口徑的榴彈巨炮都能造!
    它所生產的火炮口徑之大、品種之多、質量之優,為同時期各兵工廠所不及。該廠以民國年號為標識,仿照日本「三八」式,製成「民14式」160毫米重榴彈炮,射程達5900米。還曾試造兩門口徑為240毫米的榴彈巨炮,因「九·一八」事變爆發而停止。 1922年,張作霖在瀋陽北大營建造了迫擊炮廠,佔地50畝,1926年正式命名為「奉天迫擊炮廠」。
  • 152、155火炮口徑只差3毫米,為什麼後者能成為世界主流?
    長期以來,大口徑壓制火炮中存在152毫米、155毫米兩種口徑,分別代表了華約國家和北約國家大口徑火炮的標準。到現在,155毫米口徑成為世界主流,152毫米口徑市場漸漸萎縮,只剩下俄羅斯等國使用。我國也有為數不少的152毫米口徑火炮和彈藥仍在服役。
  • 究竟是75毫米,還是76毫米?謝爾曼坦克的火炮口徑一毫米之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坦克的火炮口徑和倍徑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從戰爭開始前的37毫米到50毫米,迅速進化到後來超過100毫米。可以說在漫長的戰爭中,坦克的火炮口徑,隨著交戰雙方對防護的提升,而不斷的進化著。然而在這其中也有一些不符合規律的,比如說美國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可以說在設計之初,美國陸軍就圍繞著一毫米在爭鬥。
  • 臺灣240mm巨炮射擊,威力十足?對不起,還要全手工裝填彈藥
    被稱為臺灣鎮島之寶的240mm榴彈炮最近又開始了射擊演習,「聲勢巨大」,一個炮彈就重150公斤,需要進3名士兵才能抬得動,多厲害!臺灣軍方,也對這款武器寄予厚望,宣稱這款巨炮有著戰略威懾力,還給它取了個黑龍這樣霸氣的名字。
  • 口徑240毫米,炮彈最長1.5米!俄軍裝備這種武器,實在是被逼無奈
    據媒體報導,俄羅斯軍隊近期接收了一款240毫米履帶式迫擊炮--2S4型鬱金香。該迫擊炮可以發射多種彈藥,使用火箭增程彈時射程可以達到20km。不過,其射速非常之慢,僅僅能夠達到一分鐘一發。對比之下,我們發現不論是北約軍隊還是我國,都找不到類似的大口徑迫擊炮裝備,那麼為何俄羅斯要裝備口徑如此之大的迫擊炮武器?我們知道,作為一款垂直彈道的火炮系統,迫擊炮大量用於陣地戰以及城市攻堅戰。大量防禦工事擁有良好的正面防禦,但是其頂部防禦不足。因此大口徑迫擊炮使用合適的彈種時可以有效的摧毀各種防禦工事。
  • 一發可轟塌5層高樓房,203毫米口徑火炮明年量產,精度堪比飛彈
    謝米佐羅夫稱,俄軍即將完成升級的超大口徑火炮不僅替換了進口配件,安裝了新型的儀器系統,而且明年還將投入量產。客觀上說,在飛彈橫行的年代,量產這種火炮好像沒什麼道理。眾所周知,大炮作為一款「稱霸」近代戰場的熱武器,一直以來都代表著世界工業以及軍事強國的實力。比如在一二戰時期,當時的火炮裝備不僅被譽為「戰爭之神」,而且還為此誕生了「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的名言。
  • 美軍第一種制式手槍:口徑高達15.7毫米,堪稱「手炮」
    這款手槍的口徑達到15.7毫米,比我們在遊戲中熟知的「大炮」巴雷特狙擊槍的口徑還要大,一般我們會將口徑比較大的單兵武器成為「手炮」,就這款手槍的口徑來說,也可以堪稱「手炮」了。就當是來說,其射擊精度還是很高的,操作起來也相對靈活,因此當時的美軍都十分喜歡這款手槍。
  • 美國第一款406毫米大炮,岸防炮M1895,耗時7年建造
    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武器裝備也在飛速的進步,金屬冶煉和化學工業的進步讓火炮往越來越大的方向發展,19世紀後半葉,隨著軍艦噸位的增加,火炮口徑一路飆升,它們不僅威脅著對手的軍艦,同樣也威脅著那些岸防要塞,為此提升岸防炮的口徑勢在必行。
  • 500毫米口徑,1發夷平一棟18層大樓,專家感嘆:這是最適合的武器
    在逛有關敘利亞的新聞時,虎哥就看到了一款能把人下巴驚掉的武器,這款威力驚人的火箭炮戰車擁有500毫米超大口徑,威力之大只需1發就能瞬間把一棟18層大樓夷為平地!威力如此之強的武器甚至引起了俄羅斯軍事專家的感嘆,直言這是最適合敘利亞政府軍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