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熱劇看不夠」,再點擊「關注」,好文章大家齊分享!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曾經,網上廣泛流傳著M1型240毫米榴彈炮進行演練的畫面,從公開發布的資料中我們可以得知,這種榴彈炮的綽號為"黑龍",可以說是現如今全球範圍內口徑最大的榴彈炮,它的彈丸重量大概有172千克,還曾被人吹噓為戰略武器,不過如今已經步入了現代戰爭,不知它還能有多少戰鬥力。
之所以會有人對它的印象這麼深刻,是因為它的口徑十分駭人,單從這一點上看,就足夠讓一些人相信它的威力效果。如今中歐美現役的榴彈炮是155毫米,240毫米榴彈炮的裝藥量正好和這種高爆彈的全重差不多。
放到實戰環境裡,240毫米榴彈被引爆之後所造成的衝擊波,可以說是155毫米榴彈被引爆後效果的兩倍,由此可見,它的稱號也不是浪得虛名,近距離爆炸中,依靠土木磚石,亦或是水泥掩體都無法抵擋它的攻擊,就算面對的是鋼筋水泥,它也能照攻不誤。
但這種體型巨大的炮彈也不是全然一點問題都沒有,它的填裝就因它的大體格而變得異常有難度,從某些退伍老兵的口中可以得知,一個炮班需要炮手18名,且要求這些人的身高必須在170釐米以上,翻看此前實彈訓練的視頻,我們也能證實這一點。
不僅如此,這種炮彈的裝填步驟非常麻煩,除了裝填以外必須保證它的身管是處於平放的狀態,想要做到炮身上下俯仰,必須依靠人力來反覆搖動槓桿輪組,就連開閉炮閂門這樣的工作都需要兩名炮手傾盡全力。而且,這種炮的射速也不太理想,爆發射速一發需要兩分鐘,持續射速一發需要四分鐘。
如今自行火炮都有了自動裝彈機,減少了人力的損耗,射速也能做到每分鐘六到八發的水平,相比之下,這種榴彈炮在彈藥投射量方面真的沒什麼優勢,可見"黑龍大炮"著實難以適應現代戰爭的環境。
之所以在二戰時期它會受寵,是因為當時炮兵技術不夠成熟,"反炮兵"還只是個傳說,再加上美陸軍會出動數十輛車去完成它的拖拽、運輸、搭建等工作。但現代戰場與此截然不同,很多國家已經具備了反炮兵的能力,它若想"保命"就只能打完就跑。
如今的"黑龍大炮"全都被賦予了要塞炮的身份,但它依然不夠理想,"開放式"的要塞面對燃料空氣炸彈缺少防禦能力。回想當年的"黑龍大炮"發射場面是何等壯觀,如今卻成為極具觀賞性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