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香茗學非遺 香港大學生馬連道體驗中國傳統文化

2020-12-19 人民網北京頻道

6月20日,作為2017香港「未來之星同學會」優秀大學生「中國傳統文化之旅」重要活動,百餘位來自香港高校的大學生,來到位於北京馬連道茶葉街的京華茶城,與茶文化近距離接觸。 人民網 鮑聰穎攝

人民網網6月20日電(鮑聰穎 張海濤)參觀茶博物館、欣賞長嘴壺茶藝表演、六大茶類品鑑、非遺項目體驗、學習中華傳統武術……6月20日,作為2017香港「未來之星同學會」優秀大學生「中國傳統文化之旅」重要活動,百餘位來自香港高校的大學生,來到位於北京馬連道茶葉街的京華茶城,與茶文化近距離接觸,充分領略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香港大學生現場學習使用長嘴壺要領。人民網 鮑聰穎攝

據介紹,作為未來之星同學會在北京的中國傳統文化之旅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來到馬連道,得到了各界的大力支持。今年6月16日—19日,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西城區人民政府、貴州省遵義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7北京國際茶業展、2017北京馬連道國際茶文化展、2017遵義茶文化節」(以下簡稱「兩展一節」),在北京展覽館和北京馬連道茶葉第一街隆重舉行。

通過中國茶文化知識有獎問答以及品茶、衝泡茶、觀看茶藝師表演、學習和欣賞非遺文化等環節,香港大學生深入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人民網 鮑聰穎攝

作為「兩展一節」的延續活動,主辦方邀請香港大學生親歷馬連道茶葉街,通過中國茶文化知識有獎問答以及品茶、衝泡茶、觀看茶藝師表演、欣賞中國武術表演等環節,深入體驗中國茶的獨特魅力,此外還專門組織了京仿古瓷、彩塑京劇臉譜、北京彩塑、彩蛋繪製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現場進行表演和體驗。來自香港的大學生們在此次活動中拓展了茶文化知識,提高了泡茶技能,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

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馬連道特色街區已成為中國北方最主要的茶文化特色街區,街區面積1.8平方公裡。匯聚了全國六大茶類、上萬種名優茶,有10餘個集中的茶文化展示和茶葉交易區域,總面積近20萬平方米。雲集國內福建、雲南、浙江、安徽等12個產茶大省為主的全國2000多家茶葉企業。為促進馬連道產業轉型升級,經北京市政府批准,在馬連道設立了北京茶葉交易中心,進一步豐富了地區業態,也在產業升級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此外,北京茶葉博物館已成為傳承中國茶文化實踐基地和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馬連道街作為「中國茶葉第一街」,其品牌在中國茶產業中的地位和優勢也日益突出。

(責編:鮑聰穎、高星)

相關焦點

  • 外國友人在北京馬連道體驗中國茶文化(圖)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段雯婷):6月26日上午,由北京月訊雜誌社、北京對外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北京沙龍·親歷北京」之「親歷中國茶文化」活動在北京著名的茶葉街馬連道舉辦。活動當天,2016「馬連道杯」全國茶藝表演大賽,格外吸睛。茶藝師為外國友人全方位展示了中國茶葉傳統文化精粹。在悠揚的古琴伴奏中,來自英格蘭的老先生Martin Hood,品嘗了中國的黑茶、白茶等多種茶。他表示自己更喜愛白茶的口感。他還表示,「我喜歡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早上我與夫人都喜歡用紅茶衝牛奶。」 活動現場還舉辦了北京非遺藝術品展覽。
  • 走近非遺,品味香港傳統文化
    香港既兼容外來文化,亦保留著不少中國傳統節慶、手工技藝和表演藝術。這些我們珍視的文化瑰寶與香港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配方獨特的涼茶、在喜慶和傳統儀式穿著的中式長衫和裙褂、一度是大眾娛樂的「南音」、祭祀慶典「太平清醮」。
  • 2016北京國際茶業展、北京馬連道國際茶文化展、黃山茶文化節六月開幕
    與此同時,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中國茶文化也在蓬勃發展與傳承,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綿延而強化著國際化傳播速度,與之相關的國際茶文化交流與經貿活動日益頻繁。        為了弘揚中華茶文化、支持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繁榮首都茶經濟、促進馬連道品牌提升,西城區政府已連續舉辦了十五屆「北京馬連道國際茶文化展(節)」。
  • 走進非遺:體味香港傳統文化
    在香港這個商貿繁盛的現代都會,中西薈萃,新舊交融,形成豐富多彩的城巿面貌。香港既兼容外來文化,亦保留著不少中國傳統節慶、手工技藝和表演藝術。這些我們珍視的文化瑰寶,與香港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配方獨特的涼茶、在喜慶和傳統儀式穿著的中式長衫和裙褂、一度是普羅大眾的娛樂「南音」、祭祀慶典「太平清醮」。
  • 【品非遺】賞非遺 品文化 購特產 秀湖水街(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
    【品非遺】賞非遺 品文化 購特產 秀湖水街(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正式開街 2020-09-29 17: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內地與香港共續非遺傳統 中華文化煥發勃勃生機
    一段扣人心弦的戲曲、一件精美絕倫的傳統手工藝品……37項山東省非遺項目6月12日亮相香港中央圖書館,香港市民在「根與魂——青未了·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中體驗齊魯文化的獨有魅力。這已是內地省份第五次來港舉辦非遺文化交流活動。過去幾年,香港市民體驗了四川、貴州、甘肅和浙江省的傳統文化。
  • 河北廊坊:非遺體驗課讓傳統文化「觸手可及」
    陶藝傳承人王秀手把手教授學生體驗制陶技巧。日前,一堂別具特色、生動有趣的非遺體驗課在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三小學舉行。廊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代表、陶藝匠人王秀和李氏傳統戲法傳承人寧愛軍兩位老師為學生講演了陶藝製作技藝和傳承千年的中國魔術戲法的由來和發展,並手把手教授學生們體驗參與,讓孩子們親手接觸到非遺技藝、感受傳統文化。非遺體驗課不僅激發了師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興趣,也豐富和活躍了校園文化生活。李氏傳統戲法傳承人寧愛軍向學生們演示「仙人摘豆」手法技巧。
  • 舞動的傳統,執守的匠心,口傳心授的香港非遺文化
    展覽通過展板、影片和多媒體裝置介紹了20個生活民俗、表演藝術及其相關技藝、民間節慶等方面的非遺項目,現場還設有多個模擬場景,如港式奶茶茶餐廳、港式長衫師父工作室等,讓大家走入香港的民俗文化。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門口擺放的舞獅香港的非遺項目中,與節慶活動有關的都相當有地方代表性。
  • 馬連道文化創意街區批覆!中國「茶文化第一街」將變身!
    近日,市發改委批覆了馬連道文化創意街區項目實施方案,未來這裡將打造成為突顯中國傳統文化特質的「茶文化第一街」。馬連道位於西城區廣外街道,為南北向城市次幹道,是著名的京城茶葉一條街,曾被授予「中國茶葉第一街」稱號。這次改造的路段北起廣安門外大街,南至紅蓮南路,總長度約1432米,道路紅線內及其東西兩側的公共空間都納入改造範圍。
  • 中國傳統文化太有魅力了!外國友人遊木洞古鎮、體驗非遺項目
    活動邀請在重慶工作、學習、生活的外國友人和非遺愛好者齊聚一堂,參觀、體驗、遊學,豐富在渝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在鄉村美景中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由上遊新聞、巴南區文旅委、巴南區攝影家協會共同舉辦的「行攝巴南」攝影大賽採風團也在現場開展了攝影採風活動。
  • 臺灣大學生在南通體驗活字印刷等傳統文化
    2019年8月25日,臺灣大學生南通實習營的臺灣實習大學生來到江蘇南通唐閘古鎮,體驗活字印刷和古法造紙,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連日來,來自臺灣32所大學的44名大學生與南通市10名大學生一起在南通多家企業、單位實習體驗。
  • 非遺+旅遊演藝 如何讓遊客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
    非遺文化是不依賴於物質形態而存在,具有脆弱性,保留非遺的原真性是其保護的初衷。上期通過非遺+美食、研學、療養、愛情、競技等多項文旅形式,為大家帶來非遺+文旅的N種可能。本期藉助非遺文化,通過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的重要抓手和景區的重要配置——旅遊演藝,創新文旅體驗新內容。
  • 外國友人巴南區體驗非遺傳統
    在接龍吹打表演《笑聲飛遍接龍山》中,來自韓國的何在憲穿著韓國傳統服裝,與接龍吹打的表演者們將中國的國家級非遺接龍吹打與韓國的舞蹈、大鼓等樂器融合,讓中韓文化在熱情洋溢的表演中交融。2020年以來,巴南區以「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暨老外遊鄉村」為主線,在端午節、七夕節邀請外國友人深入豐盛古鎮彩色森林、接龍鎮龍泉谷旅遊度假區等地,過傳統佳節、學中國非遺、遊美麗鄉村,讓外國友人體驗地道的中國節日。做花燈。
  •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香港:非遺清單是香港重要的文化資源
    現狀和未來:非遺清單是香港重要的文化資源 走進香港非遺中心,首個專題展覽「口傳心授——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現正展出,涵蓋表演藝術、宗教儀式、節慶活動、傳統手工藝等不同領域,各自代表了不同社群對傳統文化傳承所作的貢獻。市民可通過免費參觀這個專題展覽,體味香港本地的傳統文化。
  • 香港非遺辦事處館長伍志和:非遺文化源於生活 饋於生活
    坐落於荃灣的三棟屋博物館,是香港一座法定古蹟,除了能反映客家堂橫屋的建築特色,還記載著陳氏族群在此生活的點滴。「我們選擇三棟屋作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是因為這裡匯聚了香港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精髓,是一個理想的非遺教育推廣基地。」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伍志和說。「三棟屋作為一個非遺項目,保留著客家的傳統文化。
  • 「非遺體驗 薪火相傳」永興坊非遺文化體驗季盛大開幕
    2019年12月12日,永興坊舉辦為期半個月的西安美食購物節之「雙12」非遺文化體驗季——非遺體驗現場以非遺活態展示的方式,「 展非遺風採」「秀非遺文化」,邀請國內外遊客朋友,「 學古風古韻」「逛非遺街區」,讓市民遊客親身體驗非遺文化,感知陝西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讓原本的購物節升級為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也以此讓越來越多的人自發地守護陝西傳統文化,傳承非遺文化,為這座城市代言。
  • 趣讀丨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香港:非遺清單是香港重要的文化資源
    隨著香港經濟的發展,與之伴隨的城市景觀的蛻變,非遺成為近年來香港重要的文化關鍵詞,非遺保護也成為重要的社會現象。彈丸之地的香港,究竟有多少稱得上非遺的東西?香港非遺的特點是什麼?香港特區政府又為非遺保護做了哪些工作?香港作為中國面向世界的窗口,在推廣非遺全球化過程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 【文化遺產】從「三棟屋」到「文化節」,感受香港非遺魅力
    據了解,此次「蘇韻漢風·徐州民間手工藝(非遺)展」展出時間為5天,不僅可以讓廣大香港市民親身體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文化瑰寶,同時也是徐州帶給廣大香港朋友的又一文化盛宴,詮釋著徐港兩地「文同脈、情同源」的不解之緣,從而進一步凝聚鄉情鄉誼、促進合作交流。
  • 人文相親 茶道聚友 ——青年國際茶會之中國—印度茶會在馬連道...
    2019年6月19日,由北京天恆馬連道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攜手北京馬連道建設指揮部和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茶產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青年國際茶會系列第二場【中國—印度茶會】在北京馬連道工作站成功舉行。
  • 馬連道,憑什麼「馬」連通茶道?
    但是,消費習慣、健康理念、行業格局、市場環境千變萬化,茶葉的交易方式也在與時俱進,如,茶為國飲越來越深入人心,網絡賣茶正在快速崛起,馬連道商業街發展過程中自然會遭遇眾多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因素,如:品牌定位需要微調、交易方式傳統、交易效率低下、文化內涵欠缺、網絡營銷From EMKT.com.cn尚需優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