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並不屬於那些猶豫不決的人,而是屬於那些一旦決定之後,就不屈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
這是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說過的一句話,看到這句話,我便想起了《功夫熊貓》這部電影。
影片講述的是一隻叫阿寶的萌蠢熊貓雖然在麵條店做學徒,但卻從小喜歡功夫,渴望成為一名功夫高手。在現實的重重阻礙與考驗下,他始終堅定地追隨著自己內心的夢想,最終戰勝了大反派泰郎,並拯救了和平谷,成為了真正的功夫大俠。
這部影片的劇情很簡單,因此很多人都評論影片的好萊塢式的英雄主義風格太過明顯。然而,2008年,這部夢工廠動畫電影一經上映,就颳起了一場強勁的「中國風 」,並創下6.31億美元的票房收入,僅在中國上映3周,累計總票房就超過1.35億元人民幣,成為了內地第一部票房過億的動畫影片。
好萊塢電影師史蒂芬史匹柏曾坦率地說:「題材創新成了好萊塢目前最大的難題。」而《功夫熊貓》之所以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就在於它是二十一世紀西方世界對中國形象的全新解讀。整部影片都充滿了東方神韻,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在文化斟酌和藝術水準上都達到極高的層次。該片將中國元素運用得恰到好處又處處切中要害,被西方媒體譽為「好萊塢寫給中國的一封情書」。
年少時在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更多的是被影片中熱鬧的打鬥畫面所吸引。然而,多年後再次觀影,我才真正的劇情中跳脫出來,看到了這部影片真正的價值與內涵。
將從這部影片的背景依託、視覺呈現和主題表達三個方面,剖析這部影片向世界所展示的悠久且神秘的中國魅力。
背景依託:簡潔明快的情節背後,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不得不說,好萊塢每次拍出中國體裁的電影,定會飽受詬病。很多人在看過《功夫熊貓》後,評論電影所表現的主題太過傳統,不過是起初弱勢的英雄歷經曲折最終戰勝了邪惡一方。這樣看來,這部影片的情節確實有些老套陳舊,沒有新意。
但是,在影片看似簡單的情節背後,卻蘊含著東方的哲學思想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影片中呈現出的悠久、神秘的文化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魅力。
①文化思想
《功夫熊貓》這部影片蘊含著豐富的中國智慧與哲理,儒道思想貫穿影片始終,可見製作團隊對中國文化用心之深刻。即便時至今日再次想起,依舊讓人感覺受益匪淺。
在影片的最開始,熊貓阿寶做著功夫大俠的白日夢,卻被爸爸叫醒開工做麵條。後來,他陰差陽錯地被選為神龍大俠,卻並沒有因此而變得戰無不勝,而是在浣熊師傅和威猛五俠的冷嘲熱諷下,感到備受打擊。
儒家強調「有為」,而阿寶的經歷正是孟子所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他所歷經的種種磨難和打擊,也都印證了孟子的這句話。即便屢屢受挫,阿寶依舊堅定初心不放棄,這正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完美體現。
論功夫,阿寶自然比不上浣熊師傅最心愛的徒弟泰郎。然而,烏龜大師卻在關鍵時刻拒絕了浣熊舉薦泰郎作為神龍大俠,反而選擇了笨拙的阿寶。因為阿寶正直而忠誠,謙遜而仁慈,心無旁騖又行俠仗義,這些都是烏龜大師所期望的品質,也是中華文化所宣揚的精神與美德。
笨拙又貪吃的阿寶讓傳授功夫的浣熊師傅大費腦筋,然而,他卻發現阿寶在尋找食物方面潛力驚人。於是浣熊師傅就用食物做誘餌。在這種教授方式下,阿寶的功夫突飛猛進,各種招式運用得靈活自如。這正是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的理論,儒家文化被如此用心地隱含在影片的情節之中,讓人不得不感嘆創作者對中華文化的潛心研究。
在我看來,除了影片的情節設定,在臺詞上同樣可以看出影片團隊真的是下了十足的功夫。可以說,影片的臺詞處處都彰顯著中國智慧,讓人在看過影片後回味無窮。
「烏龜大師,您要見我,出事了嗎?」「難道一定要處什麼事我才能和老朋友見面嗎?」「那麼沒出事?」「這個嘛,我也沒這麼說。」
很多人或許都覺得這段對有點囉嗦,甚至有些多餘。但是,在我看來,這段對白卻很有意思。很多時候,我們看問題的角度總是非黑即白,非是即非。然而,在道家看來,卻是「有無相生,難易相成」。萬物流變轉化,相輔相成,辯證統一。正如影片中所出現的陰陽魚圖一樣,黑與白是合抱的。我們無法把它拆開來,因為它是一體兩面的完整存在。
就像烏龜大師後來對浣熊師傅所說的那句話一樣:「消息就是消息,沒有好壞之分。」莊子在《秋水篇》中,就曾強調事物的相對性。在莊子看來,「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萬事萬物的差別沒有絕對的尺度,問題的關鍵在於站在什麼樣的立場或角度去看。
可以說,烏龜大師是整部影片中中國思想的最大詮釋者。他不止一次強調「從來沒有什麼意外。」意外往往不會存在,而存在的也不是意外。這正是《易經》所說的「命」與「時」的結合,「命」總是在某些具體的「時」中展開的。這個世間所發生的的一切都不是一種偶然,我們的所作所為會留下痕跡。因此,我們的人生不會凝固化,而是隨時處於「唯變是從」的時境之中。
當阿寶對感到心灰意冷而動搖的時候,烏龜大師告訴他,太在意從前,又太擔心將來,就會讓人患得患失。「昨天是段歷史,明天是個謎團,而今天是天賜的禮物。」阿寶聽到這番話後,雙眼閃爍著無盡的感動與渴盼。
這讓我不禁想到老子在《道德經》第七十章所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所說的非常容易知道和踐行的道理,為什麼世人卻很少能做到呢?恰恰正是因為世人患得患失,精明到明察秋毫卻而不見輿薪的程度,結果反而被生活的表象和假象所迷惑。莊子在《養生主》裡給世人承諾的幸福和至樂,不在來世,不在彼岸,就在每個人當下的生活和生存的境遇中。
②文化意象
《功夫熊貓》這部影片,從片名就能看出是以「功夫」和「熊貓」兩個意向作為影片的核心。「功夫」是中國傳統武術,也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講究剛柔並濟,變幻莫測,充滿著深邃噹噹中華精神。「熊貓」則是中國的國寶,也是一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符號。影片選取「功夫」和「熊貓」作為兩個極具象徵的意向,成功地傳播了中國的文化精神。
功夫,是中國國粹最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一,注重內外兼修的武術精神。孫子兵法中所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上者。」這就是中國武術所追求的境界。對於習武者而言,學習武術,要有仁愛之心,要匡扶正義,而不能傷害生命。
阿寶雖然資質平庸,笨手笨腳,和人們心中的大俠形象相去甚遠,但是卻具有一顆仁愛之心,心無旁騖地追尋著自己的夢想。即便面對嘲笑和質疑,卻依舊一心向善,毫無怨懟。凡此種種仁與義,都充分體現了中國武俠精神。在這點上,影片可謂頗具匠心,不遺餘力地告誡人們,中國武術,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境界和精神,與外在招式相比,這才是真正不可戰勝的力量。
除了中國武術的精神內核,影片也表現出了傳統的武術美學。影片中的威猛五俠形象也不是信手拈來,而是源於中國武術中最古老的象形拳的原形。象形拳不僅講究外在形似,更要求以形似而求神似,汲取萬物所長以成招式,進而適應各種險境。
嬌虎的虎拳源於南少林,被稱作「形拳之王」。虎拳要求發力兇猛,以剛制剛,不出則已,一出則必制敵。猴王的猴拳則靈活多變,敏捷準確,令人防不勝防。靈鶴的鶴拳攻擊迅猛,見力生力,見力化力,在手法上有著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變化。快小龍的蛇拳剛柔並濟,靈活順進,靈敏異常。快螳螂個子雖小,但螳螂拳卻快如閃電,快而不亂,剛而不僵。
不得不說,影片中這五大高手的形象不僅體現了中國功夫的博大精深,也拉進了觀眾與角色的心裡距離。最讓人感嘆的是,這五個角色的性格都與五種形拳完美契合,嬌虎的剛強、猴王的靈動、靈鶴的優雅……可見創作團隊對功夫的了解絕不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對於中國功夫真的是做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
影片中很多的情節和鏡頭,都強調著「功夫」這一意象。當阿寶茅塞頓開,和浣熊師傅進行功夫訓練的時候,搶包子這個經典片段讓人印象深刻。而這個精彩的過程,正是借鑑了1978年由袁和平指導的電影《蛇形刁手》。
在威猛五俠和泰郎懸橋大戰時,整個打鬥情節將中國功夫表現得淋漓盡致,緊緊抓住了觀眾的眼球。特別是在這場打鬥的最後,泰郎憑藉點穴取勝,在吸引西方觀眾興趣的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功夫的神奇。
除了「功夫」這個中國文化元素,動畫中的主人公阿寶選擇了中國熊貓形象作為造型。熊貓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一個極具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符號,有著深深的中國烙印。影片中的阿寶身材圓滾滾的,豐腴富態,走起路來比較緩慢,各種生活動作也很慵懶,憨態可掬。可以說,阿寶的形象在設計上完全符合熊貓原型。這也是製作者用心的體現,正因為他們在成都熊貓基地的考察和走訪,才能如此細緻入微地將熊貓的習性和動作通過阿寶呈現出來,並且刻畫得惟妙惟肖。
影片中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形象,是有代表性的烏龜大師。烏龜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長壽和睿智。烏龜大師不僅有著超凡脫俗的氣質與豁達的胸襟,同時遇事安之若素、泰然自若。用烏龜這一意象作為大師,既使角色在定位上符合了這些特點,也突出了中國傳統的老者為尊的的理念,真可謂是量身定做的角色。
由此可見,《功夫熊貓》中的文化意象都是經過細緻推敲和慎重斟酌的,不僅傳播了中國文化,也彰顯了創作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用心和執著。
③文化元素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遠古神話的浩大玄妙,諸子百家的洋洋萬言,唐詩宋詞的純美精湛……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藝術形式,無疑是創作的源泉。
在我看來,《功夫熊貓》不僅在劇情上飽含中華文化的智慧與精神,在許多細微之處的元素上,也體現著中國文化所獨有的魅力。
細心的觀眾一定發現,在這部影片中運用了大量的中國式場景。對動畫電影來說,場景是敘事完整和吸引觀眾的強大保證,場景製作的優劣直接關係到影片的整體效果。《功夫熊貓》中運用了大量的中國風的場景,「和平谷」讓我們看到了最接地氣的中國村落,而奇俠聖殿則為我們呈現了氣勢恢弘的中國式宮殿建築。
這部影片是以中國清代時期為大的創造背景,很多場景都採用了中國清代的古典園林造型。比如阿寶家的麵館庭院裡灰白色的牆壁和竹子,洞門和漏窗,都是清代盛行的園林設計風格。所有的民居造型都極具中國江南水鄉特色,明淨素雅而又協調統一。
在阿寶上山的途中,我們透過他的視角,看到了鮮嫩瑩綠的竹葉,挺拔偉岸的松樹,錯落有致的樓閣……從牌樓到聖殿,無不充滿著濃厚的中國風,使外國觀眾獲得了新鮮奇特的觀影體驗的同時,也使我們這些中國觀眾就如同置身自己的家鄉一般,充滿無盡的親切和溫暖感。
山頂的翡翠宮雄偉恢弘,在設計上是模仿故宮的樣子。不管是圖騰柱還是屋頂上的雕龍,都是中國文化的典型符號。翡翠宮立於雄峰之上,建築風格和諧對稱,宮殿周圍則猶如中國山水畫般的雲霧繚繞,意境悠遠而神秘。
如果再往細微之處探究就會發現,影片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暗含於所有鏡頭之中。在烏龜大師選擇神龍大俠的過程中,熙熙攘攘的圍觀群眾所穿的服飾和妝容盡顯中國風。比如兔子和豬的衣服是清代時期的斜襟,而頭上的瓜皮帽和長辮子也取於中國清代。
不僅如此,影片中的麵條、包子、豆腐都是中國民間的傳統吃食。在阿寶家的麵館裡,我們會看到石灶臺、大鐵鍋和竹筐,這些都是中國老百姓所熟悉的炊具。
而阿寶和浣熊師傅研習功夫的情節,更是影片濃墨重彩的橋段,其中最重要的道具就是中國的傳統餐具筷子。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徵天,方的象徵地,對應天圓地方。從陰陽理念來看,太極是一,陰陽是二。一分為二,代表著萬事萬物都是辯證的,合二為一則意味著萬事萬物的統一與完滿。對於觀眾而言,這不僅彰顯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使國外觀眾多了許多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探究。
除此之外,影片中的舞獅、鞭炮、轎子、針灸、練功房的木人樁……都於細微之處匠心獨具。可以說,影片所有道具的設計,都極具中國文化特色,充滿著濃鬱的中國氣息。
如果說1998年的動畫影片《花木蘭》因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不夠到位,而讓人覺得差強人意,那麼《功夫熊貓》則充分體現了國外創作者對中華文化的敬業和誠意。我認為,這部影片之所以取得驕人的成績,正是得益於對東方智慧的理解,以及對中國文化的探尋。
視覺呈現:嫻熟的色彩運用,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考量和探究
隨著現代動畫電影的製作已經越來越精良純熟,給觀眾帶來的是震撼的視聽享受。而色彩在動畫電影的所有視聽元素中,是最不容易被觀眾所察覺,卻又最能營造情感氛圍的元素。
《功夫熊貓》在視覺傳達上精準地展現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高、古、清、雅、逸,佔據主體地位的色彩運用,給人一種「胸羅宇宙,思接千古」的超越物象之外的空靈感悟,美輪美奐,深邃典雅。
「電影的敘事結構段落組成,電影的色彩基調的結構與節奏由段落與段落色彩之間的關係構成,段落隨著情節的 因果關係構成,段落中隨著情節的因果關係逐漸展開,產生矛盾衝突和情感碰撞,因而構成了作品段落的色彩節奏和段落色彩基調。」——《銀幕影像的造型藝術――電影美術設計理論》
我認為,這部影片的敘事結構和段落中的色彩運用並不是隨心所欲,或者禁錮於西方審美觀中,而是完全符合中國對色彩的理解和習慣。
西方的美學一直用冷色調象徵冷靜、高雅、智慧,而暖色則象徵衝動、浮華和嫉妒。而對於中國色彩而言,冷暖色的使用經常用來區分兇吉禍福的對立。《功夫熊貓》中,冷暖色調的多次強烈對比,使劇情與劇情之間極富色彩節奏。
神龍大俠選拔的情節中,暖色作為主要基調色強調了和平谷的喜悅與祥和。期間多次使用蒙太奇手法,將場景切換至泰郎所關的地牢,用冷色調突顯老方的幽暗陰森,暗示著和平谷即將面臨的危機與恐怖。
後來,泰郎逃出了暗無天日的地牢,但是影片並沒有因此改變色彩運用。即便威猛五俠是在白天和泰郎作戰,懸橋大戰時依舊是以冷色為主,預示著武俠挑戰的失敗與邪惡力量的強大。
影片對於視覺色彩的嫻熟運用,並不僅僅體現在正反角色區分上,甚至在同一角色上也實現了靈活轉變。
最初的時候,浣熊師傅並不接受阿寶作為神龍大俠,於是多般嘲諷威脅。同時,浣熊師傅因為昔日泰郎在自己心中留下的陰影而矛盾掙扎。因此,每當浣熊師傅出場,都是以冷色作為背景基調。但是,期間也滲透著些許暖色,預示著一絲希望,昭示著神龍大俠的出現。後來,浣熊師傅選擇信任阿寶,引導他修習武功。自此,浣熊師傅所在的場景則多為暖色,隱喻著光明和希望。
最終,阿寶打敗了泰郎,影片選用暖色調收尾,暗示著光明壓倒了黑暗,正義戰勝了邪惡,和平谷終於又回歸於往日的和平與祥和。
張藝謀曾經:「我認為在電影視覺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喚起人情感波動的因素」。可以說,這部影片在視覺呈現上,不僅體現了對色彩的純熟運用,更是使之成為了一種「精神色彩」,在潛移默化中傳遞出了鏡頭所孕育的抽象觀念和深厚意蘊。
紅色,是中國人最喜歡的主色調,通常會與火和血液相聯繫,象徵著力量與光明,讓人感到溫暖喜慶,熱烈衝動。在《功夫熊貓》開頭的二維動畫中,阿寶做著功夫大俠的白日夢。在這個夢境中,熊貓懲惡揚善,打敗了各種邪惡人物。此時選用的紅色,一方面使夢境更為抽象,另一方面則渲染了勝利的氛圍和狹義的情感,譜寫出了影片主題思想情感。
烏龜大師選擇神龍大俠時,阿寶乘著紅色的煙花從天而降;地牢中的紅色火把、箭雨,以及泰郎憤恨的雙目;烏龜大師仙逝時漫天飛舞的紅色桃花;浣熊師傅說服自己相信阿寶時,所面對的唯美絢麗的夕陽……可以說,紅色的運用和故事情節的完美融合,充分體現了中國的美學的傳統意向。
《功夫熊貓》主要體現的是中國的道教思想,而藍色是最能體現道家思想內涵的顏色。道教「致虛極,守靜篤」的精髓在藍色的渲染下,被得以完美地呈現給觀眾。最明顯的就是烏龜大師選擇神龍大俠時的場景,幽藍的天空清澈高遠,海藍色的屋簷明亮搶眼,轎夫靛藍色的衣服簡潔沉靜……凡此種種,都表現出了中國人崇敬尚和的理想與追求
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的精髓就是「致虛極,守靜篤」,藍色最能體現道家的思想內涵,所以,藍色也是該電影的主色調之一。例如:玉殿山比武、烏龜修煉、師傅教授「盛怒五傑」的武術館、熊貓喜獲「龍之軸」等處,皆以藍色為主色調,表現中國人崇敬尚和的理念與追求。
除了情節與主題的渲染,影片在角色設計中,也充分體現了色彩情感的運用,使色彩成為了影片「風格化」的工具。
主人公熊貓阿寶能吃且肥胖,黑白相間的皮毛和打著補丁的短褲成了這一形象的唯一標識。阿寶皮毛的黑色與白色,雖然是取自熊貓的本色,但也正好契合了陰陽學說的對偶關係,至純至本。黑白出於五色,暗示著阿寶定會獲得遠超常人的武學造詣。
熊貓這一形象,原本在色彩運用上並沒有多餘的發揮空間,然而影片創作者卻不放過任何一個表達機會,將他的眼睛設計為了綠色。從色彩心理學的角度看,綠色象徵著和平活力,新鮮舒適,也是最能給人以安全感的顏色。正是這畫龍點睛的「一筆」,使阿寶在觀眾心中呈現出了性格隨和、心地善良的可愛形象。
浣熊師傅則是一隻棕白相間的小熊貓,身上所穿的武道服為棕色。棕色幾乎屬於中性色,色彩傾向性不強, 因此在整體形象塑造上給人內斂深沉的感覺,暗示著他的肅穆與莊嚴,嚴苛與執著,也暗合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中庸之道。
影片的另一角色元素,是威猛五俠。這五個角色在色彩運用上十分精準,偏明亮的色系不僅體現了人物性格,也渲染了對中華武術的炙熱情感。比如,威猛五俠中最穩重的嬌虎情緒強烈,充滿力量,她身上明亮的虎紋色彩,正顯露了她的剛毅與堅強。而俏小龍則主要以檸檬黃為主,黑棕色為輔,不僅突顯了他靈活敏捷的動作,也體現出了他精準有力的攻擊。
在我看來,影片中的唯一反派泰郎這一角色在設計上也是頗為用心。泰郎在影片中的形象設計分為兩種。在泰郎小的時候,在造型上選擇的是金黃色,代表著天真而燦爛的童年時光;成年的泰郎則是一隻暗灰色的豹子,配以黑色的斑點和醬紫色的褲子,而赤黃中帶血紅的雙眼,更是體現出了兇殘狂暴的性格。
色彩是動畫生命力所在,而色彩情感是生命的靈魂。不得不說,《功夫熊貓》的整體色彩運用與劇情發展完美統一,無論是與情節的關聯、對情感的渲染,還是人物角色的刻畫,都無不彰顯著對中國色彩的審視與認知。
影片中所有的色彩觀念,幾乎都體現著陰陽五行,天地人和的中國傳統哲學觀。對於這部動畫影片而言,正因為有了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華裔參與,才能完美地呈現出詩情畫意的情境交融,盡顯中國民族特色。
影片主題:不迎合父母的期待是一種勇氣,真正的成長就是克服各種恐懼
①期待,是橫在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鴻溝
很多人認為,《功夫熊貓》這部影片是中國外衣包裹的美國文化。但在我看來,並不是這樣。影片不僅在創作背景和視覺呈現上蘊含著無盡的中國文化,就連影片主題也是中國背景下的真實寫照。
初看影片的時候,就覺得影片中阿寶的父親鴨爸爸真的像極了中國父母,望子成龍地期待著阿寶可以子承父業,把麵館發揚光大。
影片最開始,阿寶在夢中實現著自己的功夫夢。緊接著,就被鴨爸爸的呼喊拉回了現實:「阿寶,起來,趕緊開工了!」於是,夢中那個原本意氣風發的阿寶,瞬間墜落懸崖。有些時候,對孩子而言,父母的期待成為了理想與現實的鴻溝。
看到阿寶面對鴨爸爸的催促而匆匆下樓,臨行前還不忘和他的威猛五俠玩偶互動的時候,竟莫名地感到一絲心酸。阿寶是趴著滑下樓梯的,看得出他內心對做麵條的牴觸和抗拒。而當鴨爸爸滿眼期待地問他夢到了什麼的時候,阿寶知道他的期待,於是撒謊說夢到了麵條。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是孩子對父母「忠誠」的一種表現,但卻也是一種自我犧牲。
與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中國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是隸屬於父母的。這是儒家「三綱五常」下的潛移默化。孩子的義務就是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怎麼報答?那就是聽父母的話,按父母說的去做。
聽到阿寶夢到了麵條,鴨爸爸興奮地手舞足蹈,表示終於可以把麵條的秘方傳授給阿寶了。他滿心歡喜和驕傲,但是他根本不知道,對阿寶而言,他要的不是憑藉秘方繼承麵館,而是成為功夫大俠,他的「自我」與「超我」始終處於對抗的狀態,讓人心疼。
看到此處,我便想起了《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其實賈寶玉是一個很可憐的人,他不在乎功名利祿,他不喜歡《大學》,《中庸》。他在賈府這樣一個世家文化的家庭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只有和姐姐妹妹們在一起的時候,他才能輕鬆地做回自己。
事實上,寶玉在文學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他的很多詩詞都寫得極美。可是,賈政卻偏偏逼著他背八股,期待他走上仕途,這使得他不能去追求自己所愛的事物。也正因如此,寶玉每每見到父親,總是能躲則躲,能逃則逃。在寶玉和賈政之間,有著永遠不能逾越的鴻溝,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期待」。
慶幸的是,阿寶是勇敢的,他心中的夢想最終戰勝了父親的期待。當看到他坐著煙花飛向空中的時候,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快樂與喜悅。不禁感嘆,當孩子不按照父母所期待的樣子行事時,父母或許會認為孩子在反抗自己。其實,那並不是「反抗」,而是「主張」,是想要活出自己的勇氣。
阿寶勇敢地選擇了自己想要走的路,並最終成為了功夫大俠。他擊敗泰郎,保護了和平谷的村民。鴨爸爸此時終於釋然,為他的兒子感到由衷的喜悅與自豪:「那個可愛的大塊頭功夫大俠,就是我兒子!」
我始終相信,在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為了完成這個使命,值得我們每個人拼盡全力。不去迎合父母對自己的期待,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但只要我們努力邁出這一步,就會讓彼此重獲自由。
②成長,是一場克服各種恐懼的自我救贖
縱觀整部影片,笨手笨腳的阿寶能成為功夫大師,真的是讓人感到意外。可是,細細想來,阿寶在研習功夫的坎坷之路上努力進取,越挫越勇的樣子,不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縮影嗎?
成長,總是會經歷很多的障礙曲折;夢想,總是要面對很多的不確定性。起初,我認為阻礙一個人夢想實現的,是自身的能力或是外界的標準。但看過影片我才發現,真正阻礙一個人成長的,是內心的恐懼。
在鴨爸爸面前,阿寶總是不敢說出自己心中的功夫夢,更不敢告訴爸爸自己對做麵條根本毫無興趣。這是阿寶對衝突的恐懼,他害怕鴨爸爸會因此而傷心失望,害怕他的否定與不理解。
我們每個人一定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小心翼翼,欲言又止。當我們面對那些可能不被理解的壓力時,很容易會選擇後退。我們想要安全,因此猶豫不決,無法向前邁進。
叔本華曾說:「人生過程的景觀一直在變化,向前跨進,就看到與初始不同的景觀,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氣象。」在這個世上,人和人本就不同,因而衝突是一種常態。但是,只要我們鼓足勇氣,再向前一步,就會看到曙光與希翼。就如阿寶,當他坐上煙花,鼓足勇氣喊出了那句「我愛功夫」後,命運給了他最好的饋贈和際遇。
阿寶初到翡翠宮的時候,不管是浣熊師傅還是威猛五俠,都對他諸多不滿和挑剔。開始的時候,阿寶還充滿鬥志,想要通過練習證明自己。但是,漸漸的,批評的聲音越來越多,「瞧瞧你,屁股圓肥,胳膊松」、「肚子大得像草坪」、「他胖得連腳指頭都看不見」……於是,阿寶變得洩氣,開始懷疑自己,他覺得自己可能真的成不了功夫大師。這是對失敗的恐懼,對未來不確定的猶豫。
試想我們在面對質疑和指責時,內心也曾有過自我批判的聲音吧?我太胖了、我太窮了、我學歷太低了……當我們把將關注點全部放在了問題和困難上面,就不會再聚焦於自己想真心要成為的那個人。我們會因此而受困於對失敗的恐懼之中,裹足不前。我們的身邊總有太多的被安排,被質疑,但是,一旦我們真的放下對它們的恐懼,便開始了真正的成長。
後來,阿寶在和烏龜大師在山上談話,他妄自菲薄地苛責著自己,甚至想要回去做麵條。烏龜大師和藹地說「你患得患失,太在意從前,又太擔心將來」,這一語中的的醒世之言,讓阿寶意識到,專注於當下才是最重要的,終於放下了對失敗的恐懼。
當阿寶得償所願地拿到神龍秘籍時才發現,上面竟然一個字都沒有。他失望至極,覺得自己這輩子都不可能成為神龍大俠了。這是對夢想的恐懼,他開始懷疑自己一直以來的堅持是不是錯了,他的夢想是不是錯了。可以說,對夢想的恐懼打破了阿寶所有的期待,他落寞地回到麵條店。
然而,當鴨爸爸告訴阿寶「從來就沒有什麼秘方」時,他重新打開了神龍秘籍的捲軸。在光亮潔淨的紙面上,映照出的是他自己。他豁然頓悟,從來沒有什麼秘籍,也從來沒有什麼神龍大俠,真正的大俠,就是他所理解的自己。
影片的結尾,從迷霧中走來的阿寶和開場時他夢中大俠的樣子一模一樣,而威猛五俠亦如夢境中一般,向他鄭重地行以抱拳禮,尊稱他為「大師」。阿寶終於將夢境變成了現實,成長為了全新的自己。
至此,終於明白,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放下恐懼的過程。真正阻礙我們成功的,從來不是外界的他人他物,而是我們自己。
此刻,影片的那句經典臺詞仍猶在耳——「從來就沒有什麼意外」。阿寶之所以能成為神龍大俠,並不是機緣巧合,更不是陰差陽錯,而是因為他自己敢於活出自己,戰勝自己內心的各種恐懼。
人,最終還是要自己成全自己。
結語
事隔經年,《功夫熊貓》這部影片依舊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新鮮的動畫血液在流淌。影片中的中國元素,無疑是這部作品的最成功之處。不管是創作背景還是視覺呈現,所有中國元素的挖掘和運用,都彰顯了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也使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國文化。
在創作方面,影片在傳遞中國傳統文化上也可謂頗具匠心,因為所有的元素並不只是簡單的堆砌,或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做到了真正的融入到角色的血肉之中,潛移默化地蘊含於故事的情節之中。如果不是對中國有著深入的了解,是很難做到如此運用自如,精準深刻的。
美國動畫創作者能將中國文化精髓闡釋得如此精妙,為我們呈上這樣一部精彩絕倫且充滿了中國元素與特色的動畫作品,的確是讓人震撼和感動的。反思自身,我們深受中華文化的土壤滋潤,卻鮮有值得驕傲的作品,不得不讓人深思。
紙短情長,真心祝願我國的動畫創作者能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創造出更多具有中國魅力的動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