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禁食野生動物之後,普通消費者如何辨別哪些動物能吃哪些不能吃?7月22日,《羊城論壇》第229期「禁食野生動物大家談」舉辦。
「要加大禁食野生動物的科普宣傳」「建立統一辨識平臺,掃一掃就可以知道能不能吃」「實施溯源管理,加大處罰力度」……論壇現場,各類「金點子」湧現。人大代表、專家、市場、酒樓和政府有關部門等齊聚一堂,共同為拒絕食用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和人類自身安全、共建生態文明出謀劃策。
加強政策落地宣傳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下稱「決定」)。6月1日,《廣州市禁止濫食野生動物條例》(下稱「條例」)施行,用立法方式全面阻斷食用野生動物的鏈條,但要徹底改變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吃野生動物帶來的不單是身體的問題,更涉及到公共安全以及生態鏈,直接影響到很多生態環節。」廣州市人大代表蔣厚泉說。他表示,目前市民使用野生動物的習慣已經有了很大轉變,但對食用野生動物造成生態系統的破壞認知度還不足,應該加大科普力度。
廣州市人大代表梁國雄以「地溝油」為例,建議要繼續加大禁食野生動物的科普宣傳。「大家能在感官上直接感受地溝油有多髒,但是卻忽視了野生動物攜帶的病毒細菌,它們其實比地溝油更可怕。」
市人大代表徐嵩則表示,疫情期間,大家對野生動物「敬而遠之」,但要提高認知仍然需要「讓市民從不敢吃到不願意吃」。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食肆是重要環節。廣州酒家集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食安辦經理黃彬表示,作為一家老字號,廣州酒家從整個食品安全的管理中,嚴格執行食品採購的索證索票規定,所有食品原料必須具有動物檢驗檢疫合格證才會採購加工,確保採購渠道來源合規合法。
市場流通環節如何保證沒有野生動物出售?東川新街市有關負責人趙莉莉表示,街市在營業執照經營範圍是沒有存在野生動物銷售的。「我們有一個運營標準,對每一個檔主的經營範圍實行進貨查驗制度,按照其檢驗合格證去對照進貨商品的品名、數量以及現場銷售的產品。管理人員每天都會在現場進行巡查,防止有些不安全、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進場銷售。」
進一步明晰禁食範圍
「大多數顧客對于禁食範圍都是不清晰的,所以不能將監管放在最末端的食客環節。」梁國雄建議,應該將監管環節前移,從源頭加強管理。「比如說在流通環節,經營者要依法經營。一個市場每天有那麼多人去買菜,但是經營戶可能就幾十個,後面的批發商可能就幾個,監管環節越前移越好管理。」
市人大代表徐宏及曹學文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公眾對哪些品種可以吃、哪些品種不能吃還沒有一個很清晰的認知。」
對此,市野生動植物辦公室徐偉強回應,《決定》出臺之後,「所有陸生野生動物都不能吃,那也意味著在地上走的、天上飛的這些野生動物,不管是保護還是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都不能吃。」他還補充表示,目前有兩種例外情況,「一是納入《國家畜禽資源目錄》的;二是按照《漁業法》管理的水生動物。」
市民、商家能否在系統上查詢到某樣動物是否能食用呢?徐偉強表示,可以在網上查詢《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市農業農村局漁業處二處調研員張穗紅在現場表示,水生野生動物的管理有所不同。「列入到畜禽的遺傳資源目錄的可以食用,列入國家農業部的經濟水產資源目錄、水產品新品種目錄的也可以食用,沒有合法來源的非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則禁止食用。」
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能否有一個更清晰的指引?徐嵩建議儘快出臺配套性措施,從技術手段建立一個辨識平臺去幫助市民和商家辨別。「比如說拍一下就可以知道是什麼物種,能否食用。」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宣傳和解讀力度。」市林業和園林局副局長王錦中表示,將以禁食範圍為重點,讓市民更直觀理解相關知識。此外,他還提出市民要從自身做起,做到「不賣、不買、不吃」,同時管理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相關執法機構也要加大執法打擊力度。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