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鐵觀音茶,漢族傳統名茶,福建安溪當地茶,源於1725-1735年間,屬於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烏龍茶類的代表。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純種鐵觀音植株為灌木型,樹勢披展,枝條斜生,葉片水平狀著生。葉形橢圓,葉緣齒疏而鈍,葉面呈波浪狀隆起,具明顯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葉肉肥厚,葉色濃綠光潤,葉基部稍鈍,葉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廠下垂,嫩芽紫紅色,因此有"紅芽歪尾桃"之稱,這是純種特徵之一,屬於半發酵茶類,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還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
安溪鐵觀音製作工藝流程
步驟/方法
方法/步驟1:
涼青、曬青和諒青:茶鮮葉按標準來收進廠經過涼青後進行曬青。曬青時間以午後4時左右陽光柔和時為宜,葉子直薄攤開,擱置茶青失去原有光澤,葉色轉暗,手摸葉子柔軟,頂葉下垂,失重6~9%左右為適度,然後移入室內涼青後進行做青。
方法/步驟2:
做青:搖青與攤置相間進行,合稱做青。做青技術性高,靈活性強,是決定毛茶品質優劣的關鍵。搖青使葉子邊緣經過摩擦,葉緣細胞受損,再經過排置,在一定的溫度、溼度條件下伴隨著葉子水分逐漸喪失,葉片中多酚類在酶的作用下緩慢地氧化並引起了一系列化學變化,從而形成烏龍茶的特有品質。
鐵觀音鮮葉肥厚,要重搖並延長做青時間,搖青共5~6次(葉片發酵程度而視),每次搖青的轉數由少到多。搖育後攤置歷時由短到長,攤葉厚度由薄到厚。第三、四次搖青必須搖到青味濃強,鮮葉硬挺,俗稱「還田」,梗葉水分重新分布平衡。
第五、六次搖青,視青葉色、香變化程度而靈活掌握。做青適度的葉子,葉緣呈硃砂紅色,葉中央部分呈黃綠色(半熟香蕉皮包),葉面凸起,葉緣背卷,從葉背看是湯匙狀,發出淡淡蘭花香氣,葉張出現青蒂綠腹紅邊,稍有光澤,葉緣鮮紅度充足,梗表皮顯有微皺狀。
方法/步驟3:
炒青:炒青要及時,當葉片青味消失,香氣初露即可進行炒制。
方法/步驟4:
揉捻、烘焙:鐵觀音的揉捻是多次反覆進行的。初揉約5~7分鐘,解塊後即行初次烘焙。焙至五、六成幹,不粘手時下焙,趁熱包揉,運用揉、壓、搓、抓、縮等手法,經三揉三焙後,再用50~65℃的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氣斂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澤油亮。
方法/步驟5:
簸揀:慢烤制後的茶葉最後經過簸揀,除去梗片、雜質即是成品茶。
鐵觀音其外形:條索捲曲、壯實、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蜓頭」;色澤鮮潤、砂綠顯,葉錶帶白霜。內質:湯色金黃明亮,滋味醇厚甘鮮,香氣馥鬱持久,具有特殊的「觀音韻」和天然的「蘭花香」,飲後滿口生津,齒頰留香,喉頭回甘,沁人肺腑,神清氣爽,心曠神怡,真正給人們帶來了一種絕妙的藝術享受,香氣蔥鬱持久,故有「七泡有餘香」之譽。